现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6868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现代化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提供强大的支持。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向建设现代化强国迈进。我们所建设的现代化,既要创造高度繁荣的现代经济,更要孕育高度发达的现代文化。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和艺术的繁荣。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文化日益凸显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文化建设日益凸显出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但是,在现在软实力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中国一直处在劣势地位。(1) 软实力建设面对的严峻形势1) 传统文化丢失,道德观念沦丧。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相对忽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合理的继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冲击冲击本已十分脆弱的传统价值观,贫富差距的拉大使这个社会拜金主义盛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兽兽门”使一个默默无名的车模充斥了网络媒体,成为红人。“一脱成名”这一模式挑战了中国人的道德上限,可是很多人却默认了,这是社会道德畸形的体现。2) 外来文化盛行,社会凝聚力减弱。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数据,全国音像、电子出版物出口101万美元,进口4557万美元,进口额是出口的45.1倍;全国图书、期刊、杂志出口3487万美元,进口24061万美元,进口额是出口的6.9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图书、音像制品等在市场竞争中出于绝对的弱势地位,这说明中国文化无法抵御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外来文化盛行的结果就是电视台整天热播的都是韩剧、美剧,群众熟知的大片都是欧美电影,从而导致外国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了观众,灌输了他们的价值观,从而使中国民众对所处的环境不满,导致社会凝聚力减弱,社会认同感下降,这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5月30日世博园发生的SUPPER JUNIOR歌迷骚乱事件就是一个严重的警告。韩国明星团体SuperJunior在世博会演出时本来预定发票数千张,但最终只发票500张,从而造成大批粉丝在场外造成混乱、踩踏,甚至在混乱中有粉丝向阻止进入场馆的志愿者吐口水。一场音乐会竟然使这么多疯狂的家伙将国家荣誉、尊严弃之于不顾,使中国蒙羞。这些人就是外来文化毒害的典型代表。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并且大多是青少年,他们本应是社会的花朵和未来,可是现在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竟然成了社会的危害,中国怎能放心?!3) 国际地位不符,民众感情受挫。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发展,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可还是相差甚远。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根本无法发挥决定作用,无法影响局势的发展,依旧受西方国家的束缚和压迫。由于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大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现在的民众极其渴望恢复和得到作为大国子民的自豪感,可是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一系列表现极大的挫伤了民众的国家自豪感。每当我看到中国的南沙被占、渔民被捕,我都感到极大的痛苦和屈辱,无奈和孤住。诺大的一个中国为什么至今领土都不完整?为什么侵占国都是一些小国?为什么国家就不能为那些渔民做主?为什么不能派军队收复祖国的领土?为什么?或许国家有很多的理由,可是长此下去民众都习惯了,谁还去牺牲性命收复这些国家的领土。当人们不民众素质缺憾,人才流失严重。4) 在信息和知识时代,人才的竞争和国民素质的竞争显得异常重要。人才和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而我国由于制度等方面的缺陷,造成了人才流失严重,国民素质存在严重缺憾。人才的大量外流不仅浪费国家的经济资源,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损失,并且还会损害国家形象。5) 文化价值观缺乏广泛认同。认同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问题,接受一种文化或拒绝一种文化,都与是否认同其价值有内在联系。麦当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迪士尼文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在形式的接受背后,是价值认同上的接受。软实力就表现在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异国文化的价值观。由于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和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敌视,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缺乏认同,甚至被视为西方文化的对手和敌人。国际上主导的价值观念,包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等,话语权仍然掌握西方。这也是制约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原因。(2) 软实力建设的资源 1.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华文化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宝库中 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漫长的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都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风俗的准则,在今天社会经济发展中仍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传统儒家文化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以人为本的政治观,维护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观、教育观等等,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昌盛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今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从苏联解体以后的很长时间内,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被认为是唯一正确和可行的方案,可是中国30年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的未来是光明的。这给很多寻求发展道路的国家指明了道路,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注意。只是软实力建设的一张王牌。3. 遍布全球的华人圈。中国拥有庞大的海外华人网络和海外华文煤体(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形式) 。他们把中餐馆开遍世界各地,使各国人民得以了解中国传统的烹饪艺术,增深了对中国的兴趣和感情。他们开办的华文媒体,不仅提升了华文传播的地位,也有助于逐步走出“英文控制话语权”的时代。近年来中国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留学移民等导致海外群体不断扩大,且广泛分布在商业、教育、金融、文化、政治等领域,这些都成为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潜在资源。(2) 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1) 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血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个没有理论思维、没有精神支柱、没有文化素质的民族,是无法实现振兴国家的伟大目标的。2) 首先,培育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给文化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质财富容易聚集,文化影响无法速成。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只有加大文化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才能为我国实现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过去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绵数千年而从未中断过的伟大文明。现在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发展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先进文化,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创造源泉和高昂的文化建设热情。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首先,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一定的氛围来激发。只有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创新氛围,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能有效地凝聚各族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团结一致建设伟大祖国,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这又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激发他们的文化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5) 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加强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反而加强了对外文化宣传,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对外宣传的地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把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文化因素,放在与军事、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积极利用其先进的科技和庞大的传媒,向全世界宣传其价值观。更有人提出:“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事实的战略”。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必须适时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国家凝聚力和防渗透能力,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如前所述,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必然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注释:参见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魏明: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4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24页、664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参见李德顺、孙伟平、孙美堂:家园:文化论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赵启正:努力建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新华文摘2004年第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