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题初二年级语文组2013-4班级:_ 姓名:_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17题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 请在文中括号处解释加点的词。2、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亲 旧 知 其 如 此,或 置 酒 而 招 之;造 饮 辄 尽,期 在 必 醉。3、 翻下列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5、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6、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7、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马说,回答16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故 虽 有 名 马,祗 辱 于 奴 隶 人 之 手,骈 死 于 槽 枥 之 间,不 以 千 里 称 也。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3.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理解填空。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5.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 。6.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与朱元思书复习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本文选自_,作者是_(朝代)_。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从流飘荡( ) 猛浪若奔 ( )互相轩邈(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结合文中原句分析)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余 幼 时 即 嗜 学 天 大 寒,砚 冰 坚,手 指 不 可 屈 伸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俯 身 倾 耳 以 请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录毕,走送之(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媵人持汤沃灌( ) 左佩刀,右备容臭 ( )3、 翻译句子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阅读藤野先生28-31段,回答下列问题1.“我便将这事告诉了藤野先生”中的“这事”指什么? 2.“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一声却听得特别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第二课我的母亲5、6两段,回答下列问题1.胡适的母亲之所以每天天亮时,便把他喊醒,为的是什么? 2.“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一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3.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阅读我的第一本书3-9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何“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_2父亲问清“半本书”的原委后,为何“深深叹着气”呢?_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是那半本书?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阅读托尔斯泰第二自然段练习1 概况本段主要内容。2 本段中“这一点”指什么?用原文回答。3本段“这副劳动者忧郁面孔非凡器宇”属于 (角度)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阅读再塑生命并回答问题1“再塑生命”的含义?2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经历“唤醒我的灵魂,并给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3 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海伦又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阅读雪并回答问题1 文章写雪,而开篇写的却是“暖国的雨”这是为什么?2“有许多蜜蜂闹着”一句话中“闹”字用的巧妙,指出妙处?初中所学文章也有一处用了“闹“”字。请你写出来。3从古今中外诗歌中写出带雪一词的诗词。阅读雷电颂并回答问题1.雷电颂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2.从雷电颂中,我们能感受到屈原怎样的内心世界?文章通过哪些内容来表现这种内心世界?3.“风雷电”象征什么?“无形的长剑”指的是什么?“土偶木梗”象征什么?4.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分析。阅读短文两篇并回答问题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娥奔月”的传说?阅读海燕并回答问题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阅读课文从“乌云越来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完成下列题目1.概括选段的内容。2.选文1、2段写乌云,雷声和狂风,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试分析其作用。3.选文第4段中的“飞舞,精灵,大笑,号叫”,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形象?4.“高傲的”,“黑色的”分别照应海燕这篇课文开头的哪两处内容?5.选文第五段中的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的什么特点?(1)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2)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阅读组歌并回答问题1.作者笔下的“浪”是怎样的形象?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雨之歌中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l 、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写出具体的活动方案。(提示: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且语言组织流畅,有可行性即可)2、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母亲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博爱的象征。请你想想你所知道的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俗语。寻觅春天的踪迹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2.请写出表现春天的成语(4个)古诗苑漫步1.根据你的积累,请分别写出表现春、夏、秋、冬的诗句。诗中春:_,_。诗中夏:_,_。诗中秋:_,_。诗中冬:_,_。2.古诗中有一些蕴含哲理的诗句,请你默写连续的两句。_,_。_,_。3. 根据你的积累,请分别写出古诗中含有风、花、雪、月的诗句。诗中风:_,_。诗中花:_,_。诗中雪:_,_。诗中月: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