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130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贺兰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贺兰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贺兰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孔子、子思、曾子、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趋势。汉初道家是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老子、庄子是阴阳、名、法出现以前的人。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神仙方术信仰由来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与神打交道的专家,他们处在国家的领导层。民间巫术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吃不死之药可以长生,投合上层贵族要求长期享乐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方士们用符水治病,驱鬼祭神,在下层群众中也得到推广,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才出现了太平经。此书成书时间约在东汉安帝、顺帝统治时期,此书为集体创作,书成于于吉、宫崇等人之手。 道教建立后,沿着两条路线传播。上层路线与历代朝廷、官方相配合,可以称为正统的官方道教。还有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的道教,它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得比较紧。农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宋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属这一类。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与佛教之间长期互相争辩,属于官方道教。从北宋开始编辑道教全集道藏多达七千多卷。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民间与官方的道教都很重视符咒、炼丹、气功等。佛教到后期,大乘兴起,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多,引出了许多佛,不止释迦牟尼一位。道教到了南北朝时,神也越来越多,有等级品位,老子这个形象也被塑造得更加神秘,演变成“太上老君”。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老子哲学讲无为、清静、合一,与道教的宗教修养有关,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与道教毕竟有所不同。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东汉末年,汉中张鲁信奉五斗米道,令信徒们念老子五千文。念老子的也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太平经,这是一百多卷的大书,内容庞杂,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1.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一项是( )A.“道家”名称是汉代司马谈在论大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的。B.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系统清楚,号称显学。C.孔子、子思、曾子等自称儒家,墨子等自称为墨家,老子、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D.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2.对原文有关老子的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老子的思想对道教的影响,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B.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很重视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C.南北朝时,老子演变成“太上老君”,是受佛教大乘兴起的影响。D. 老子不是宗教性的著作,东汉末年,汉中张鲁开始把它奉为道教典籍。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样,都是随着宗教的发展而从人变成神的。B.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是因为其哲学思想为道教的宗教修养提供了理论基础。C.黄巾起义、方腊起义、义和团,都是以太平经为指导思想的农民起义。D.道家的出现,是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发展的结果。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注髫龀(tiochn),儿童时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礼:用礼节来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因为有精巧构思,曾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自他手。D.樊叔略虽然不懂书本知识,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5分)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泊自沙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8.在诗的颔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刘禹锡陋室铭)(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李白行路难)(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4)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在所选题目对应的括号内打对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起去看 刘心武 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就叹气:“他这阵子不知道怎么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个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员裁判员生气。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的,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儿俩喝啤酒。母亲听爷儿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儿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个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了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快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当时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他还把我当成个附属品,可以随随便便地把我带来带去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说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不懂得,第一,我不是上幼儿园的娃娃了;第二,我要有个性呀!”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去看球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就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儿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赛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和乐和。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和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那晚儿子开车去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让人带去。他说他又不是件东西,凭什么让人带来带去的?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赛场的设计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奔往比赛场地。 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这篇小说以“儿子”的成长为顺序,写出了一个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成长历程,它揭示了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无法逾越叛逆期的这一必然规律。B.这篇小说的线索是“父与子的矛盾”,这对矛盾贯穿小说的始终,正是这对矛盾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父亲与儿子的性格特点越来越鲜明。C.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可有可无的人物,没有母亲,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只是在小说情节的丰富性上,少了变化,少了陪衬人。D. 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这写出父亲的复杂心理,因为老迈坐轮椅,拖累儿子,怕伤了儿子的自尊。E.小说开头是父亲带儿子看球赛,结尾是儿子到赛场照看父亲,儿子幼时叛逆,父亲老来也“叛逆”,这在形式上形成闭合的环型结构,别具匠心。(2)结合原文概括分析儿子几个成长阶段的特点?(6分)(3)分析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主旨?(6分)(4)请从“成长与叛逆”的角度来探究如何看待教育问题?(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室外月上柳梢,室内电灯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B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C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D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熟知中外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E闻一多写:“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这句话是在痛恨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2) 第四自然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3) 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陈述。(6分)(4)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8分)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可待日,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D.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中央要求各地政府部门要顺应民意,从谏如流,及时出台有力措施,遏制房价上涨的趋势。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的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C舟曲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D随着“911”十周年纪念日临近,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表示,将逐步加强国内安保的级别,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所处的区域在纪念日将被纽约警方“冰封”。15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没将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A. B. C. D.16.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17下面是一条表示新年祝福的手机短信,但却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请你更换画线部分的内容,使短信既保持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6分)祝你新的一年:快乐像假货一样越来越多;烦恼像存款利息一样越来越少;收入像艾滋病一样涨势如潮 ;幸福像蚊蝇一样驱赶不掉。6. 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以体育界代表身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刘翔,几乎每年参加两会,都会引起一阵风波。2008年的缺席和2009年错过半程会议,虽有参赛和疗伤等正当原因,仍为外界质疑。而去年刘翔的提案,其中一份被疑乃枪手操刀,之后他又因参赛而提前告假。而今年,刘翔因忙于训练和比赛,没有时间准备提案。他表示,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出席会议。他或许没想到,这种坦白的态度仍引起人们的疑问和思考:没有提案的委员,能起到什么作用?甚至有人直接称他为“酱油委员”。(3月3日南方日报)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