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党员集中轮训辅导材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940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党员集中轮训辅导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党员集中轮训辅导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党员集中轮训辅导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党员集中轮训辅导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布日期:2012年11月02日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色调调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这五年多的时间,我们一直在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今天,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核心价值体系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形成过三种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1、古代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为例。公元前501年,鲁国被“三桓”(季氏、叔氏、孟氏)贵族控制,专横跋扈,鲁定公很是无奈,后任用孔夫子推行礼制,改变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混乱局面。后来,以王公贵族和地主阶级为主体的统治阶级大肆宣扬儒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规定了古代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特殊道德关系。“五常”即父子有亲,君臣有意,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孔孟之后,汉代的思想家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学说,把这套封建价值观念提升为神圣的不可改变的礼教。董仲舒说,君臣、父子、夫妇之意,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把这“三纲”上升为天理。然后又把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归结为“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也就是说,这个五常之道也是受到上天庇佑的。为了使“三纲五常”成为人们之间的行为规范,历朝历代都把“礼乐教化”列为朝廷的首要任务。我国从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设置是“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正职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其中“礼部”就是掌管规章制度、祭礼、学校、科学、外交活动,在政治层面上倡导“三纲五常”。此外,封建统治者还将“礼教”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这从流传甚广的“三百千”诗文中可以看出,很多诗文属于启蒙教材,比如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增广贤文的“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还有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诗文内容精要,词语浅近,合辙押韵,便于诵读,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学者大儒,还是布衣白丁,无论是白发老翁,还是黄口孺子,都能随口诵读。2、近代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而且首先是因为具有进步性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也正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大胆地采用了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口号。这种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新价值观,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追求,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然而,“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核心价值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实践中慢慢地发生分化。首先,有关博爱的普适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给予了充分的批判。他们指出,费尔巴哈的“博爱”是他哲学中最为庸俗的东西。恩格斯曾用带有讥讽的口吻批判说:“可是爱啊!真的,在费尔巴哈那里,爱随时随地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可以帮助克服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而且这是在一个分裂为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的社会里。这样一来,他的哲学中的最后一点革命性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老调子:彼此相爱吧!不分性别、不分等级地互相拥抱吧!大家都陶醉在和解中了!简单扼要地说,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是和他的一切前驱者一样的。它是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而设计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而在现实世界面前,是和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样软弱无力的而本应把一切人都联合起来的爱,则表现在战争、争吵、诉讼、家庭纠纷、离婚以及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尽可能的剥削中。”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博爱的虚伪本质,指明了博爱的虚弱性和局限性。其次,关于自由和平等,资产阶级在它的社会实践中,发现两者常不可兼得。所以当自由和平等发生冲突的吋候,资产阶级首选自由,他们把自由作为最高、最核心的价值。但是,自由被彻底化只能保证起点公平,不能保证结果公平,最终导致两极分化、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资产阶级认为要保证自由,只能容忍这些问题,这是资本主义最高的原则。所以,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不是批判它的自由,而是批判它的不公平。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反对它的不公平。3、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全人类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此相应,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位”。首先,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最关注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全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就是人从自然界、自身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争取到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最终成为自然界、自身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主人。如果说“全人类解放”具有一般性,那么,“无产阶级解放”则具有特殊性。因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受压迫、受剥削最深、人数最多的阶级,但他们将结束人类社会的阶级对立。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认识和实践,充分说明了民主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属性。1845年,恩格斯在伦敦举行的各族人民庆祝大会上说:“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民主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关系。也正因为这样,才有后来列宁说的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邓小平说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胡锦涛说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等振聋发聩的提法。社会主义致力于民主的发展和完善,这是题中应有之意。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往的社会是不平等的社会,只有社会主义才实现了人的平等。平等观自古以来就有,但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平等,远比古代封建主义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平等学说进步得多。恩格斯指出:“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主张的平等,是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平等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社会、经济领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无非是消灭封建的阶级特权,而无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则以消灭阶级作为自己的要求。第四,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后,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不是固定不变的社会,相反,它将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恩格斯曾强调:“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普遍的混乱必然要引起道德的败坏更甚于智识的衰退。当你的一切积蓄明天就会一干二净的时候,勤勉就似乎是无用的了;当你对别人诚实而别人却必然要欺骗你的时候,诚实就似乎是无益的了;当没有一种原则是重要的或者能有稳固的胜利机会时,就不需要坚持一种原则了;当唯唯诺诺混日子才可以苟全性命与财产的时候,就没有要拥护真理的理由了。一个人的德行若是除了纯粹的现世计较而外便没有别的根源;那么如果他有勇气的话,他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就会变成一个冒险家,如果他没有勇气的话,他就会只求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怯懦的混世虫。”罗素的这段论述,精彩地刻画了社会变革时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出现“真空”所引发的社会乱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防止与遏制这种“真空”现象的出现与蔓延,引导社会以最小的代价经过变革期。1、从国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多样化思潮的内在要求。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急剧转型,经济形式、就业形式、分配形式、利益关系越来越多元化,人们价值观念也呈现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发展趋势。比如,在对待中国未来发展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不同的价值主体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有人主张全盘西化,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有人主张将传统改造一下,走新儒家主义道路,有人主张向北欧某些国家学习,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共产党人则坚决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对待环保的问题上,有人主张先污染后治理,有人主张边污染边治理。在对待群体上访事件的问题上,有人提出“刁民论”,主张斗争思维,有人提出“检讨论”,认为政府要多做反省。在对待社保的问题上,有人主张社保应该是消费行为,有人主张社保应该是投资行为。等等。所以,价值的多元性是指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不同的价值主体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有时候,同一价值主体在不同情况下也会做出多样化的价值选择。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正常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种价值都是好的或合适的。因此,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越是价值多元,就越是需要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来统帅。这叫做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如果没有这种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引领,在自发的状态下,价值多元很容易导致价值混乱并发生集体性的价值滑坡。当前中国社会就呈现五大负面表现:一是诚信缺失。近些年,假药、假酒、假奶粉等关乎生命的案件一起又一起,甚至出现了假楼盘。2010年10月12日,昆明华西宾湖国际生态城上演了一出彻头彻尾的骗局。半年的时间,这一虚假楼盘吸引2000多个市民和40多个单位抢购,涉案资金3亿多元,有趣的是,这个楼盘一开始就是一家房屋中介公司虚报注册资本,虚购楼盘项目上,甚至户型图纸都是网上下载的。二是“高人”受捧。90年代的胡万林事件是一个让中国人心痛的笑话。著名作家柯云路出版发现黄帝内经,详细介绍“在世华佗”胡万林。结果掀起了一轮造神运动,引来十万人朝圣。这位“神医”凭肉眼便能看出一个人有什么病,而且什么病都能看,什么病都能治,什么号脉、听诊器、X光透视、CI全不用。胡万林用芒硝“包治百病”。结果致142人死亡。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0年,一个据说能在水下憋气2小时神道李一再次受人追捧。三是为富不仁。当今中国,部分富人为富不仁,加上富二代的种种不良事迹,使中国富人成为了难受尊重的群体,人们的“仇富”心理较为严重。公众“仇富”,是仇社会分配不公,更仇“非正常”富裕和“为富不仁”行为。在都江郾国宴宾馆门前,四川某铝业集团的一辆奔驰S350撞倒了一个3岁小孩,司机下车察看后,又立即倒车,把小孩活活碾死。记者调查证实,车里两个富人下车后说:“没事,车有保险,大不了赔个十万二十万的”。四是公德败坏。当前,我们需要弥补的不是高尚,不是伟大,而是遵守基本道德,遵守基本的规范。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两名溺水儿童壮丽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王守海)“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捞尸费。此事被由江汉商报摄影摄影记者张轶拍摄,在华商报首发。五是官场三俗。主要有三大表现:一是“庸俗之风”。大肆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感情代替政策,利益代替原则,形成星罗棋布的“利益共同体”。二是“低俗之风”。一些官员情趣低下,生活作风不检点,搞权色交易,以权换钱,用钱买色,色助官贪。三是“媚俗之风”。一些官员媚上欺下,权术机变,精心演习“升官经”。曾有报道,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丧父,该县出动120辆小车奔丧,三名乡镇书记自备孝衣哭灵,一口一个“亲爹”,在事后均得到提拔。1、从国外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科学应对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思想文化交流的新特点就是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国文化、中国语言、中国形象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思想文化领域交融的新特点就是中国借鉴国外的有益思想为我所用的步伐在加快,思想文化领域交锋的新特点就是价值观的渗透与反渗透异常激烈。西方国家领导人都把宣扬西方价值观作为自己政治纲领的重要内容,美国每任总统的施政演说都必须说价值观问题。美国为了独霸世界,肆意遏制中国崛起,他们从战略的高度,秘密制定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对美国政府决策有着巨大影响的智囊库-兰德公司,在1999年6月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美国对华政策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包括地缘战略层次和国际组织体系层次,以削弱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和战略选择余地;第三步是在前两步都不见效时,不惜与中国一战,但作战的最好形式是美国不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这“三步走”战略已在美国的外交实践中得到了体现。美国中央情报局便是推行这一战略的急先锋,在中央情报局的“行事手册”中,就有专门针对中国的条款,几经修改,至今形成十条,代号称为十条诫令。例如:第一条,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为他们制造对色情产生兴趣的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一定要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第二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第四条,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第六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第九条,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美国中央情报局西化、分化中国的险恶用心,在十条诫令中表露无遗(环球2001年第9期)。在美国这些人认为,所谓价值观问题是我们中国的“软肋”,于是经常以民主、人权等价值观问题对我国进行批评和要挟,以图对我国取得所谓“道德制高点”。所以,我国当前在发展中虽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发展方式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等等,但真正能“致命”的不是这些,而是价值观念建设问题。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必须理清几个概念。1、价值和价值观的概念在古代秘鲁的森林里,有一种被当地叫做狼桃的果子。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狼桃是什么滋味。狼桃就是西红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所谓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事物具有各自的属性,人们根据需要去认识他们、利用他们,并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判断他们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如何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即我们所说的价值观。2、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核心价值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排序或价值选择中,排在第一位或前几位的价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价值排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生命、爱情和自由对任何人都是极为宝贵的核心价值,如果这些核心价值发生矛盾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核心价值的时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选择。裴多菲选择了自由,自由是这个西方人最核心的价值观。3、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社会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当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价值观时,就有可能形成一种主导价值观,并以它为统领,建立和形成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这一主流价值观即为社会核心价值观。4、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李长春同志在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行说明时说,目前还未能概括出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目前不能用几组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只能用一大段话的体系来概括。所以,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框架与实质、结构与要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 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是其他三个方面的目标指向;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 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是其他三个方面的精神条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作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问题,是其他三个 方面内容的具体落实。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问 题。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条件、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与变革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不迷失方向。有人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与19世纪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创立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还能否指导今天的现实呢?的确,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100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一种理论“过时”与否,不在于其产生的时间长短,而在于其正确与否。而正确与否的关键又在于这一理论体系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否科学。正是对变化规律和历史发展逻辑的客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光芒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无比耀眼。2008年,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又一次复兴。因为历史又一次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危机和灾难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于是,许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试图从中找到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人们开始承认,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依然正确。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11月20日报道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重视马克思的资本论了。在德国,随着最近损失惨重的商业人士努力寻找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德文版的资本论开始热销。一名出版社经理说:“马克思再一次成为了时髦。我们又有了对这场金融危机感到恼火的新一代读者,他们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德国马克思故居展览馆馆长比特里克斯则说:“我记不清听到人们这样讲了多少次:这个人是对的。”(欧洲争论资本主义的出路,马克思再度畅销,2008年11月21日环球时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必须把它中国化。早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86年的漫长征途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件大事,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调党要为实现自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国家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个人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它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1982年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先提出来,并连续成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主题,它解决的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它之所以可以引领中国前进,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讲:一是实践的特色。它不是从本本、教条出发,而是从实践中闯出来的,是汲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必然抉择。二是民族的特色。它不是从他国模式“克隆”出来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的自觉选择。三是时代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走封闭僵化老路或改旗易帜邪路的社会主义,而是锐意改革、着力发展、坚持开放、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不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而是走在时代前列,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倶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一部分人热议的话题。他们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是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的社会主义,它比科学社会主义更先进、更优越,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内涵。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民主社会主义虽然也自称是“社会主义”的实践,但它把社会主义仅仅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为“除了资本主义别无选择”。这是我们不可能接受的,因为这种观点、判断并不符合东西方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趋势。但是,我们也不能重复从前对其全盘否定、一切“对着干”的错误。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正确地认定必须汲取和借鉴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那么,社会民主党作为西方社会主义左翼势力或中间偏左的一部分,作为这些国家人民大众中某一阶层的政治代表,其观念、主张和政策措施毫无疑问也包含了我们需要借鉴的“优秀文明”成果。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也是坚持国家独立、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必须存在。可见,爱国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共同体对国家的认同和凝聚。但是面对全球化、多元主义、世界主义的冲击,民族国家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国家认同危机。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2006年8月,韩国网站www.dcinside.com就“是否还愿意做韩国人”这个问题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访问该网站并参与回答问题的8406名网友中,有67.8%的人选择“不愿意,要是能投胎成为别的发达国家的国民就好了”。回答“来生还想做韩国人”的只占24.4%,回答“不知道”的人占7.8%。不愿意做韩国人,简单说这是一个民族身份认同缺失的现象。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员和资本的流动越来越普遍,各种资讯充盈视听,没有人会怀疑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韩国人、越南人、马来西亚人等。全球化推进了世界的发展,国家认同却越来越渺茫。当然,将一个制度缺陷和贪污腐败导致的身份危机怪罪于全球化,恐怕也有些说不过去。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如何维系和重建国家认同,确实会更加困难。韩国的这个故事对于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家庭。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必须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使其凝聚在大民族中华民族之下,团结在大家庭中国之内,维护好国家这个各族群众共有、共享的家园。基于此,应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主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构建起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一方面,新加坡的做法就很有代表性。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国家。为了培育国民的国家认同感,新加坡营造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文化,让民众深深沉浸到热爱新加坡这一主题之中。从 1988年开始,新加坡每年都开展“国家意识周”活动,大张旗鼓地号召国民热爱新加坡、建设新加坡,强化其国家意识。1998年新加坡推行了“国家意识”教育计划,将国家意识的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让中小学生认识新加坡、认同新加坡,从小就增强国家认同。就这样,新加坡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观念,使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国民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很快就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有效凝聚在新加坡这一共同的旗帜之下。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在这一时代条件下,逐步产生了在全社会具有普遍性的追求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文化,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展现为反思精神、科学精神、创业精神、开放精神、自由精神等各个方面。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双重变革、螺旋演进的过程中,改革创新精神在整个时代精神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一方面统领着时代精神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不断激发和调动各社会阶层和全体建设者持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体现为诸如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具体的精神,从而形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总体风貌。总之,改革创新精神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价值追求而革故鼎新所形成的求变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由改革创新精神所统领的整个时代精神。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集中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 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当前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道德底线崩溃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有些人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有些人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等等。这些扭曲的、错位的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就比如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什么腐败屡禁不止?我想它的真正根源是价值观的错位。一是“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当下,不少人“打倒贪官”的意识,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是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消除时,每个人都认为社会对己不公、都能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二是“有了权,就有了一切”。“官”来自“民”,社会有什么“官念”,官场上就有什么官员,这是鲁迅很早就阐明的道理。一些人千方百计考官、买官、跑官,看重的就是“权”背后的“势”、“威”、“名”、“利”。他们一旦当官,必将“公权”视同“私权”,拉帮结派、徇私舞弊、权为己用、利为己谋。这样的官,要是不贪,反倒是不可思议的。三是“孩子摔了跤,首先打板凳”。中国的孩子跌倒了,大人打板凳,板凳无语,孩子消气了。自己被腐败了、甚至参与腐败了,都怨“体制”;“体制”无语,自己便“正义”了。学界一些“著名学者”,一面与学术腐败共舞,靠抄袭、剽窃、炮制泡沫学术盗名窃利,一面也把责任推到“逼良为娼”的学术体制上,自己装出一副“良家妇女”的样子。四是“违章逮不住,那叫本事”。在国人看来,能从监狱中“捞人”的,那是“大牛人”;敢酒后开车的,那是 “小牛人”;老老实实守法,那只能表明你没本事,甚至会遭人讥笑。有位教授在课堂上大讲“美国人傻”时举例:自己在美国“买”一台摄像机,给亲戚录完后便“无原因退货”了。五是“中国人,面子要紧”。把丑恶的权钱“交易”变成礼尚往来的“交情”,这是中国式腐败的一大特征。当老同学、老战友、老领导以及哥们弟兄亲朋好友轮番出面请某位官员“给个面子”的时候,他就是想不知法犯法都难。六是“兔子不吃窝边草”。譬如国人吃请,对方是“私款”、还是“公款”,这是要搞清的“首要问题”。私款请客,点菜别太贵,意思到就行了;公款吃喝,千万别客气,“不吃白不吃”。“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有: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是有机的整体,是道德的底线,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最新概括。前“四荣四耻”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宪法中“五爱”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后“四荣四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这“八荣八耻”,每一“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责在践行”。(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1、加强国民教育目前,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比如,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知识教育轻人格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进步,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从小抓起,因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决策者,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的精神走向,因此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意义重大。此外,我们要发挥各界名流的传教力量,比如于丹,作为文化名人,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完论语心得后,同名图书的销售量达300多万册,创造了销售神话,而这种销量的背后意味着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在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中获得了广泛的宣扬和普及。2、树立先进典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张海迪、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杨业功、王顺友、丁晓兵、袁隆平、方永刚等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在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等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他们虽然事迹不同,但都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极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要通过广泛宣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为人民群众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思想和精神,让先进典型成为鲜活的教科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接受,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3、强化制度保障核心价值体系规定着政策、法规的性质和方向,而具体政策、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因此,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防止出现具体政策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2011年,北京市高考录取分数线文科一批为524 分,理科一批为484分,而山东的本科一批文科570分,理科567分。据中广网报导称,本届高考北京地区整个东城区重点率超过六成,本科率超过九成。就连北京普通中学的成绩也大幅提升。北京地区高考的“低分数线、高录取率”的情况,引发了外地考生的强烈不满。北京科技报发表评论文章高考不平等的“障眼法”,认为:因为很多的决策者、教育部的官员都是北京户口,子女也在高考;北京的教育资源多么丰富,他们当然就希望可以独享,所以默认了这种格局。于是,有网友无奈地在网上评论:“都淡定这里是天朝帝都有特权的唉无奈的山东考生飘过” 网友的留言明显带有一种清醒的价值讨伐的味道。公平应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在人们的心目中竖起这样的价值观念可能需要千辛万苦,但要把它破坏掉,一个不公平的政策就足够了。(二)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员干部既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又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和追求既要同于群众,又要高于群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在实践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1、要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理想信念对顺利推进我们事业具有强大的激励、导向和推动作用,是统一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基石和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大精神动力。有了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就能正确分析前进道路上各种复杂形势,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满腔热情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不断夺取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胜利。60多年前,在那个阶级斗争极端尖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你今天入党,明天就有可能要“抛头颅、洒热血”。据史料记载,党成立初期,党员损失巨大。仅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就有2.8万共产党员被反动派屠杀。在解放战争时期,有30多万烈士捐躯。那时候如果你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顽强的精神斗志、没有敢于献出生命的勇气,是不敢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否则即便加入了党,也可能成为叛徒或逃兵。同样,在和平建设时期,许多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因为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能够顺利实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能够有效抗击历史罕见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能够取得重大胜利,都充分显示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把这种坚定性自觉体现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的具体实践上,体现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体现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体现到自觉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要知荣耀明耻辱辽宁慕马案主角之一马向东被收审江苏期间,坚持认为“我是清官,不是贪官”,一再强调“如果不让我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的损失”。湖北天门原市委书记张二江自诩“楚中良将”,已经在接受审讯了,还大言不惭地说:“交待完就可以回天门了吧,在电视上露露脸,在市委大楼转一转,继续干。离了我,天门非乱不可”“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唐人冯贽云仙杂记中的这段记载,道出了如今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每个人都好像喝得醉醺醺的,行为古怪,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副志得意满心安理得的样子。孟子说:“无耻之耻,无耻矣。”不知耻就是最大的无耻。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还要做群众的表率。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曾言:“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则名之曰辱社稷。”就是说,读书人不知廉耻,就会使国家蒙羞受害;当官的不知廉耻,就会让百姓苍生蒙羞受害。人品官德看端行。共产党的“官”不论“品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应该有官居“九品”,责尽十分的精神。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镜子、为标尺,认真照一照,量一量,看看自己是真是假,是否合格。要坚持从我做起,以廉政勤政为荣,以腐败堕落为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做一名知荣辱、干实事的党员干部。3、要提高精神境界精神境界是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的思想道德状况,它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并对人的行为起着直接的支配作用。20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抗战时期,加拿大的共产党员白求恩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德闪烁着人类社会的精神光辉。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处事光明磊落,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保持先进性的本质内容。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等都是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崇高精神价值观。正是无数共产党人体现了这些崇高的价值观,共产党人才无愧于光荣的称号。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无私奉献和改革创新应当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永恒追求,既要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建立健全经常化、长效化工作机制,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打下坚不可摧的思想道德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