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总(职业危害评价).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5570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总(职业危害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总(职业危害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总(职业危害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1)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2)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3)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4)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 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8)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9)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0)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1)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2)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3)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1章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一)总经理的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3.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5.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6.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7.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二)职业卫生领导工作小组组长:总经理成员:安全生产部部长 安环科科长 安全员职业卫生领导工作小组职责: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规定公司综合部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2.制订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3.直接领导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4.组织对全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5.经常检查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6.经常听取各部门、车间、职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对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7.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管理责任。(三)公司化验室的职责1.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3.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四)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1.由安全生产部安全员兼职担任,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3.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4.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每月一次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7.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8.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五)班长职责1.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2.组织对本班的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3.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4.定期组织本班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6.对本班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1.告知的内容: 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各车间岗位操作规程。 3)劳动合同中对职工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所做出的相应规定。 4)检测部门对厂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的检测和评价,并将监测评价结果告知员工;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并将检查和诊断结果告知员工。 2.告知方式 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第3章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1.申报内容和程序:1) 公司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1) 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 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 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 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依据为职业病目录(2002年卫生部第21号令)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2)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4)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4.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应及时向所在地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遭受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所需费用。第四章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执行公司安全培训教育制度。2.公司生产部在制定安全培训需求时要增加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的需求,并负责组织实施。 3.教育内容为: 1)公司级培训:(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本单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意识;(4)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5)有关事故案例;2)班组级职业卫生教育由班长负责,内容为:(1)本车间的工作环境与职业病危害因素;(2)从事该工种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3)维护本车间内职业病设备及防护用品;(4)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设备的操作技能;(5)有关案例;(6)其它需要培训内容。(7)防事故和职业危害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8)岗位之间工作衔接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9)有关事故案例;(10)其它需要培训内容。4.特殊教育内容:1)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必须对操作者进行专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有关人员进行事故现场教育、分析事故原因、吸取经验、制定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5.其它要求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第五章 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总则 为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给公司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职业病防护设施符合产品自身的质量标准,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正规产品。符合使用职业病防护要求,能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3.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各部门、车间建立相应的保管制度保证责任到位,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每天上班之前有人检查防护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转,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4.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5.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6.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按照公司规定,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经常检查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7.设备部门主要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检修。使用部门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设备部门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 8.安环科每月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使用部门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9.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协调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必要时要办理特种作业票证。 10.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结束后,维护检修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第6章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 为加强劳动防护用品(具)及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保护职工作业过程中免受或减轻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保障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督总局令 第1号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DB 37/ 192220113. 因劳动保护用品(具)及保健品配备不到位或使用不当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应部门负责任的责任。4. 劳动保护用品(具)发放、配备及使用情况,应纳入各部门的安全绩效考核。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具)。5. 发放的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具),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生产单位应具备生产许可证,不符合要求、不合格、失效的一律不准发放和使用。6. 职责:1)安环科负责全公司职业卫生设施及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及发放标准的制定。2)供应科负责采购,3)安环科与仓库进行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验收,仓库负责发放工作。4)使用单位负责存放、定期维护和保养 7.劳动防护用品(具)按防护部位分为以下八类: 1)头部防护用品。为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体打击和其他因素危害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如:一般防护帽、安全帽等。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为防御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从呼吸道吸入,或直接向使用者供氧或清净空气,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作业人员正常呼吸的防护用具。如: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长管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等。 3)眼面部防护用品。预防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屑、高热、化学飞溅等伤害眼睛或面部的个人防护用品称为眼面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和面罩等。 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能够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身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5)手部防护用品。保护手和手臂,供作业者劳动时戴用的手臂部防护用品。如:一般防护手套、防静电手套、防高温手套、防酸碱手套、绝缘手套等。 6)足部防护用品。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能量损伤劳动者足部的护具,通常称劳动防护鞋。如:防静电鞋、防酸碱鞋、防滑鞋、防水鞋、防刺穿鞋、绝缘鞋等。 7)躯干防护用品。即通常讲的防护服。如:一般防护服、防寒服、防静电服、耐酸碱服等。 8)防坠落用品。防止人体从高处坠落,通过绳带,将高处作业者的身体系接于固定物体上,或在作业场所的边沿下方张网,以防不慎坠落。如安全带、安全网等。 8. 劳动防护用品(具)选用原则 。 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选用。 2)根据作业性质和现场条件,综合考虑环境、劳动强度、所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强度)以及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9. 在进行普通作业时至少应配备以下防护用品: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配备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有灼伤、烫伤或易发生机械性伤害等的操作。在强烈辐射热或低温下的操作。散发毒性、刺激性或大量粉尘的操作。经常使衣服腐蚀、潮湿或者特别脏的操作。2)在有危害健康的气体、蒸汽或粉尘的场所操作,应配备适用的口罩、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3)在有噪音、强光等场所操作,应配备耳塞、防护眼镜、面具等。4)高空作业应配备安全带。5)电气作业人员应配备绝缘鞋、绝缘手套。6)露天作业人员应配备御寒及防雨、防晒用品。 10. 劳动防护用品(具)由使用部门按实际需要提报计划经安环科安全员审查后,由供应员按照采购程序统一采购。 11. 防护用品(具)必须正确选择和采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器具),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合格证件的产品。 12. 劳动防护用品(具)的验收 1)新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具)必须经过安环科和使用部门的验收,并作好记录。 2)新购进的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具)必须具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3)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具)的使用要求,应对其进行防护功能检查。 13. 各类防护用品(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具)应有安环科或部门指定专人进行保管,定期维护和检查,需要定期校验的,每次校验后应记录或铅封。配发给部门及个人的劳动防护用品(具)由其本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损坏和蓄意破坏,并会正确穿戴和使用。 14. 劳动防护用品(具)发放应建立管理台帐,由安环科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具)发放标准负责定期分岗位进行发放,不得随意变动发放标准和发放范围。 15. 凡属劳动防护用品(具)的,所发生的费用必须记入安全投入台账领用情况必须记入发放管理台帐。 16. 新进厂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具)的配备由安环科负责,一次性配备工作服、安全帽、劳保鞋、手套等基本劳动防护用品(具)。 17. 职工在公司内部调动工作,按调入部门的劳动防护用品(具)的发放标准执行。 18. 劳动防护用品(具)的使用要求。 1)劳动防护用品(具)使用前应首先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的目的是认定用品对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用品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 2)劳动防护用品(具)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 3)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具)。 19. 各部门应教育本部门职工按劳动防护用品(具)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具),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20. 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上岗时必须穿(佩)戴和使用,不按规定使用的,予以罚款,因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导致事故发生和扩大的,从严追究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21. 劳动防护用品(具)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完毕,应保持其整洁,需要定置存放的,应归置到位。 22. 为保证在劳动生产中的安全,作如下规定:1)易燃易爆车间或岗位,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类工作服。2)生产岗位不准穿钉子鞋、凉鞋、拖鞋、高跟鞋、背心、裙子等。3)车床、刨床、转动设备操作等不准戴手套操作,不准穿过于宽松和未掐口的工作服。4)进入有毒害罐中检修应穿隔离衣或使用相应防护器材。5)进入生产现场要戴安全帽,登高作业要系安全带。6)操作转动设备要将长发夹在工作帽中。 23. 劳动防护用品(具)有有效期限的,依据出厂合格证及劳保发放标准的要求,对报废、超期以及损坏的劳保护品应及时进行更换。属于自然到期的,应在有效期限前进行更换,因使用或维护不当导致无效的,应立即进行更换。 24. 当劳动防护用品(具)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予以报废: 1)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 2)在使用或保管贮存期内遭到损坏,不能达到原规定的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的。 3)超过规定使用有效期限的。 4)达不到强检机构鉴定标准的。 25. 安环科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抽查与检查,需要技术鉴定的送国家授权的劳动防护用品检验站检验。 26. 报废后的劳动防护用品(具)应当予以彻底破坏,以免再进入使用环节。 27. 安环科是保健品管理的主管部门,参照劳动保护用品(具)管理要求进行保健品管理,按照公司下达的发放标准,结合岗位实际发放。 28. 严禁发放和使用超过有效期或变质的保健品,对过期、变质的保健品,必须进行妥善处理。 29. 职工休产假、脱产学习半年以上或因病等其它原因脱离工作岗位半年以上者,停发一切保健品,待返回岗位后再按岗位标准发放。 30. 保健品管理应建立发放台帐。第七章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正确评价生产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并进行监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目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7号)、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 3.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生产车间和储存场所。 4.职责:安环科是本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公司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及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的组织协调工作。 5.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及检测项目:检测点情况表序号检测项目取样点取样频率1粉尘生产车间、锅炉1次年2氢氧化钠液碱罐区、碱生产车间1次年3盐酸盐酸储罐、锆生产车间1次年4噪声锆生产车间、碱生产车间1次年5一氧化碳煤气炉岗位1次年6.工作要求: 1)企业作业场所应符合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GBZ2.2的相关规定; 2)企业应确保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应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3)企业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定期检查,并记录。 4)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告知牌,告知检测结果,并将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5)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工人生产作业情况,有毒有害物质理化性质、危害特点、监测需要,由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部,科学界定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尘毒监测点及噪声监测点一经确定,既应作为固定的监测点,并建立监测记录。每年检测一次。 6)新建、改扩建建设项目工程验收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评价时,需连续测定三天,每天二次(上、下午各一次)。抽样检测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少于三个。 7)非正常生产状态下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检测。 8)界定原则: (1)根据毒物经常逸散,工人经常停留或持续操作的地带,能反映工人实际接触毒物的地点作为监测点。 (2)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毒物存在时,应分别按实际存在的毒物的种类,确定若干个监测点。 (3)尘毒监测点一经确定即应作为固定的监测点,并建立检测记录。 (4)定期监测结果在公司各相关部位公告栏公示并告知生产作业工人,同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告知牌应有检测项目名称、国家标准、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单位。 (5)公司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水平低于工作场所职业因素接触限值,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6)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9)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第八章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总则: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术语和定义: 1)建设项目: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选、技术引进项目。 2)职业病防护设施:指导消除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3)职业卫生“三同时”: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4)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较重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3.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工作。公司办公室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三同时”的责任部门,生产部是建设项目施工与试生产阶段“三同时”的责任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实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财务部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资金的有效投入。 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 2)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3)根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备案或者审核,并提交相关文件、资料。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所在地安监部门审核或备案后,建设项目的选址、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等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办理相应的备案或者审核手续。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所在地安监部门审核同意,并取得相关许可批文后方可动工建设。 6.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1)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编制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2)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 3)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 4)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后,根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请建设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并提交相关文件、资料; 5)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经审查同意,并取得相关部门行政许可后方可施工。 6)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经审查同意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等发生重大变更,根据变更的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并在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审查手续。 7.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与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1)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2)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过程实施监理,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确保施工质量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施; 3)在建设项目职业病设施建设期间,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5)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的情况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6)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7)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由公司自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自验收完成之日起30日内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请建设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并提交相关文件、资料; 8)职业病危害较重、严重的建设项目,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请建设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相关文件、资料; 9)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分期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验收。 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结束后,各职能部门认真整理资料并归档。第9章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公司安全生产部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相关的监护档案及从业人员查体档案,并且要有效管理,做好材料归档、检查核对工作。2.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材料带出档案场所、复制、涂改。3.员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盖章。4.查询人员必须当日查询,完毕后归档。5.从业人员需举证证明时,需要上级部门举证证明,复印一式二份签字存档。6.档案应包括员工危害接触史、程度、时间、查体结论有无职业禁忌、查体单位盖章。第十章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1.总则:为规范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公司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工作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建立相关台帐, 并按规定向上级安监部门及时报告。 3.公司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并按规定向安全环保管理部及时报告设施配置与管理情况。 4.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本部门领导汇报,部门领导要立即向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公司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公司领导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5.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措施的拟定与实施要随时向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请示汇报,并接受该部的指导。 6.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要及时了解掌握其具体情况,并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7.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8.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9.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公司要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进行通报。事故调查的报告有关资料存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第11章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1.目的:为增强公司职业病应急救援管理,及时处置重大职业病危害,最大限度保障职工权益,特编制此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时应急救援与管理适用此制度。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源编制导则以及国家、集团等相关管理规定。 4.专业与术语: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粉尘、噪音、高温、有毒气体、电离辐射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5.职责: 1)公司总经理对公司职业病管理负主要责任。 2)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管理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 3)公司安全科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执行部门,全面负责现场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负责职业病应急物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监督。 4)工会全面监督公司职业并防止工作,并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全面监督。 5)各车间负责配合安全环保办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培训,应急物资使用等工作。 6)公司采购部,负责对职业病防治,预防、以及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进行采购。 7)公司财务部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所需费用进行支付。 5.应急管理: 对主要职业危害场所,编制相应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发生职业危害时,作业人员可正确处置职业病应急事故。 7.工作要求: 1)培训 公司安全科依据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对上述岗位职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工作培训。 2)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原则:先救人再救物。 (2)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公司依据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对职业病事故进行救援。 (3)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部门有限保障应急救援工作。 (4)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救援人员要保证自身职业健康安全情况下,去参与救援,严谨无防护措施参与救援。 3)职业病应急救援管理 (1)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各车间应及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依据事故上报程序,进行上报。 (3)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应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封存物料,并安排人员进行启动事故通风装置或排风系统,确保降低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 4)应急物资管理: (1)公司在各车间设有应急物资,正压式呼吸器、防毒面具、并设有专人管理. (2)公司配备气体检测仪、呼救器等个体防护设施,以确保作业场所实时检测,并定期测试,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8.监督与处罚: 1)对随意动用应急物资的,公司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2)安全科监督车间对安全防护措施维护保养监督,为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的,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3)安全科依据职业防护标准,进行配发职业防护用品,个人未进行正确佩戴的,纳入安全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4)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未及时依据相关规定处置的,造成严重伤害的,对主要责任人进行降职处分。第十二章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氢氧化钠车间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收管输液碱岗位: 1)收碱前检查事项:(1)检查劳动保护用品有无损坏。(2)检查厂内外管线有无渗漏,阀门是否灵活自如,该开的开好,该关的关严,从防跑碱造成污染。(3)保持输碱管道畅通,正常情况下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以防增压爆管。冬季要特别注意检查管线保温情况及伴热线送热情况,严防液碱滞留管线中受冷凝固冷却。 2.具体操作要求: 1)参加收取管输液碱的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眼镜、水鞋、披肩帽等劳动保护用品。 2)收碱人员接到收液碱的指令后要靠在收碱现场,待管线开始流液碱后立即汇报生产部长。 3)液碱储罐至九成满时,由现场监视人员切换下一储罐,严防罐满跑碱造成伤害和社会污染,切换罐时牢记开关后关的原则。4)收碱完毕,清理现场,核对储罐液碱数量是否规定收取的数量相符,并做好有关记录。 3.液碱浓缩岗位: 1)开车前注意事项:(1)检查劳保用品有无损坏。(2)检查卫生区卫生,达到安全文明要求的方可开机工作。(3)检查电器、碱泵、碱锅等是否正常,机械噪音是否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如达不到开车要求应及时汇报修理。各方面达到安全文明生产要求后方可开机工作。 2)具体操作要求:(1)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眼镜、披肩帽等劳动保护用品。 (2) 煤气炉准备工作:a保证所有管道畅通无阻,所有阀门灵活可靠; b供电系统正常;c供水系统正常;d各仪表校验准确无误;e上煤等机械设备处于正常状态;f各水封保持溢流,灰盘注水至盘沿100毫米;g打开放散管,想炉内鼓风15分钟驱赶潮气。 (3)点火烧炉,加热锅内液碱,随着热量的增加锅内水份不断蒸发,此时要利用自然重力不断往锅中添加液碱予以补充,在补充时要严格按添碱规则少添勤添,以防发生爆沸灼伤事故。 (4)添锅前先往锅中加0.5公斤硝酸钠,再缓慢往锅中放液碱,防止炸裂碱锅和跑碱事故发生。 (5)烧炉临近终点,仔细控制工艺规定的指标,待液碱温度达到480485度此时液碱含量已达到96,应停机停炉,转入下一道工序。 (6)理顺工具,清理现场,查看设备完好情况,做好交接班记录交班。 4.出碱岗位: 1)开车前检查事项:(1)检查劳保用品有无损坏。(2)检查清扫车间卫生,到达安全文明生产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3)查看电器,片碱机、搅笼以及循环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达到安全文明生产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4)校对磅秤达到准确无误。 2)具体操作要求:(1)出碱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眼镜、披肩帽等劳动保护用品。(2)按技术要求、工艺要求对锅中烧好的液碱进行调色,每锅加0.4公斤硫磺。 (3)开启换气扇排风,保持车间内空气新鲜,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良好。(4)生产出的产品要按次序摆放整齐,班与班之间留有安全通道。(5)检查水池循环水,应有专人监护,防止溺水事故。(6)制片完毕,停机停水,仔细干净回收落地碱,最大限度的减少跑冒滴漏。(7)清扫现场,理顺工具,达到卫生清洁后,由班长填写交接班记录交班。二、氧氯化锆车间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碱烧工序 1)开车前的检查事项: (1)作业前必须检查炉台各设备的状况,有无损坏,运转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及时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2)检查烧结锅的状况,锅内是否洁净,有无异物,如有迅速处理;锅体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及时报车间办公室,进行更换;(3)作业前必须检查行车钢绳,是否有损坏,如发现断裂痕迹,必须更换; (4)必须查看上班次生产记录,明确有无事故未能及时处理; (5)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损坏、运行是否正常。药剂是否更换。2)具体操作要求: 工序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穿好防护服;戴浸胶手套;整个过程劳保护品必须佩戴好,投完碱后必须将锅用锅盖盖住,加热至熔融无泡 ,碱在锅内呈红棕色; 投入开锆英砂,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面罩、口罩、手套并确保锆英砂干燥,不得投入湿料,用装料斗缓慢投入,并迅速搅拌,投完锆英砂后必须将锅用锅盖盖住,加猛火使碱砂剧烈反应,必要时需不断搅拌;反应剧烈时,投料人员应迅速离开反应现场,待反应稳定后进入现场作业;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锅保温20分钟;保温完成后将锅调出冷却不少于2小时,按规定进行取样分析。3)危险因素:防物料溢出、飞溅、高温烫伤、防坠入炉内、防吊装时有坠物、钢绳断裂、防片碱腐蚀、侵害人体。2.水洗、转型工序 1)开车前的检查事项:(1)检查地槽内有无杂质及污物,如有及时处理干净。(2)检查各管线有无泄漏,各个阀门开启关闭是否正确,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有无内漏现象。(3)检查各反应釜搅拌浆转动是否正常,有无跳闸现象。(4)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损坏、运行是否正常。药剂是否更换。 (5)作业前必须检查行车钢绳,是否有损坏,如发现断裂痕迹,必须更换;(6)作业前必须检查空压机运转是否正常,安全防护附件是否整常,管道线路是否正常;(7)作业前必须检查压滤机运转是否正常,防护附件是否整常,机板排列是否正常,机身大梁是否正常有无裂痕及歪曲;(8)必须查看上班次生产记录,明确有无事故未能及时处理; 2)具体操作程序:工序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穿好防护服;戴浸胶手套;整个过程劳保护品必须佩戴好。(1)水洗: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后,将溶料地锅加入热水,同时开启搅拌。将烧结料冷却保温2小时以上时,将烧结锅转移至溶料处。将烧结料用热水冲入溶解地锅,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及手套。碱液回收时,将按一定比例的固液比打入低浓度的二次或三次碱液,并搅拌至物料混合均匀。如碱液达不到工艺要求则重复此规程进行二次碱液冲锅。 (2)转型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后,加水至转型用锅体积的1/2处后,开搅拌,搅拌一直开到压滤完成,并加入废酸。当料液由稀转稠后,开始测试PH值,至PH值在67时,停止加酸。搅拌20分钟后, PH值如继续在67内,则转型完成;将转型锅内加满水后,将料液打入转型压滤机中进行压滤,同时继续补充加水,直至液面降至锅体积的1/2处为止。至压滤机压满、物料压干后,停止压滤,卸料。 (3)酸溶:在酸溶罐内加入废酸后投入转型料。开启搅拌,30分钟后取样至中间化验室化验,达到工艺要求时,再打入酸化工序。 3)危险因素:防物料溢出、飞溅,防盐酸、碱液腐蚀侵害人体。 3.酸化工序 1)开车前的检查事项: (1)检查反应釜内有无杂质及污物,如有及时处理干净。(2)检查各管线有无泄漏,各个阀门开启关闭是否正确,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有无内漏现象。(3)检查各反应釜搅拌转动是否正常,有无跳闸现象。(4)检查真空负压系统是否正常,真空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有无酸气溢出;(5)检查各紧固件是否连接紧固,反应釜底阀是否关闭,有无内漏现象;(6)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损坏、运行是否正常。药剂是否更换; 2)具体操作要求:工序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穿好防护服;戴浸胶手套;整个过程劳保护品必须佩戴好。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品后,先在反应锅中加入废酸(或相当浓度的工业酸)后打开负压系统,加热打入酸溶料,若有喷出趋势,可冲少量水,搅拌均匀;投料完毕后打开蒸汽和负压,加热浓缩蒸发;待锅内物料面下降到2/3处时取样中测化验;加酸时停止加热,排除余汽,混合均匀后取样分析,调整酸度,锆量达到终控要求时即放料; 3)危险因素:防止工业酸泄漏溅入眼睛、防止蒸汽烫伤。 4.水溶工序: 1)开车前的检查事项: (1)检查结晶槽及圆槽、方槽内有无杂质及污物,如有及时处理干净。 (2)检查各管线有无泄漏,各个阀门开启关闭是否正确,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有无内漏现象。 (3)检查各搅拌转动是否正常,有无跳闸现象。 (4)作业前必须检查压滤机运转是否正常,防护附件是否整常,机板排列是否正常,机身大梁是否正常有无裂痕及歪曲;(5)检查工作现场地面是否清洁,楼梯是否安全;(6)作业前必须检查空压机运转是否正常,安全防护附件是否整常,管道线路是否正常(7)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损坏、运行是否正常。 2)具体操作要求:工序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穿好防护服;戴浸胶手套;整个过程劳保护品必须佩戴好。 (1)压滤: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品后,在已开好槽的的一次结晶槽中加入二次洗渣液浸泡。洗渣液加入量视结晶料的量而定,最终控制水溶液锆量在95105g/l之内。开动搅拌,待物料搅拌均匀后放入地坛内,用空气压入压滤机进行第一次压滤,压出水溶液放入水溶液中转罐后,转移至沉淀槽内。在洗渣槽中加入一定量的三次洗渣液或冷凝酸或热水,开启搅拌同时将一次硅渣卸入洗渣槽内,进行洗渣。物料搅拌混合均匀后将硅渣液放入地锅,用空气压滤进行第二次压滤,压出的二次洗渣液,放入储罐,作为水溶液母液(但不得放入未结晶好的酸化料中)。 (2)抽滤: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品后,先按规定量加入添加剂,并搅拌均匀,沉淀812小时。打开上班已到沉淀时间的沉淀槽阀门,把水溶液放入过滤槽内,进行自然过滤或将水溶液放入压滤坛内进行压滤,并将滤液放入储槽内,供浓缩使用。 (3)洗渣: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品后,先在洗渣槽中加入一定量的冷凝酸或热水,开启搅拌同时将二次硅渣卸入洗渣槽内,进行三次洗渣,压出的三次洗渣液放入一次洗渣槽内。同时将洗涤好的硅渣加入到中和槽内,在中和槽内预先加入废碱液,开启搅拌,进行中和反应,待搅拌均匀后,测其PH值6-8后,将反应好的料液用泵送入压滤地摊,用0.3-0.4kp空压打入压滤机内进行压滤,压滤液排入水处理工序,滤渣用小车推至废渣堆积场内堆积,待外运。 3)危险因素:防止水溶液泄漏溅入眼睛,防止压滤机炸裂 。 5.浓缩工序 1)开车前的检查事项:(1)检查石墨蒸发器及反应釜内有无杂质及污物,如有及时处理干净。(2)检查各管线有无泄漏,各个阀门开启关闭是否正确,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有无内漏现象。(3)检查各反应釜搅拌转动是否正常,有无跳闸现象。(4)检查真空负压系统是否正常,真空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有无酸气溢出;(5)检查各紧固件是否连接紧固,石墨蒸发器及反应釜底阀是否关闭,有无内漏现象;(6)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损坏、运行是否正常。药剂是否更换;2)具体操作要求:工序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穿好防护服;戴浸胶手套;整个过程劳保护品必须佩戴好。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品后,先在石墨蒸发器内加入5000L已过滤好的水溶液。加热浓缩一段时间后,关闭蒸气进行第二次加料。加热浓缩一段时间后,关闭蒸气进行第二次加料。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工业酸调整。加入工业酸量,加完工业后开蒸气加热,待料液混合均匀后取样分析,如达到终控条件即可放料,如达不到则重复前述步骤。3)危险因素:防止工业酸泄漏溅入眼睛,防止蒸汽烫伤。 6.酸洗离心工序 1)开车前的注意事项:(1)检查离心布有无破损,离心布表面及离心机内有无杂质。(2)检查离心机刹车片是否好用,及磨擦片的损坏程度,转动是否有磨擦起火花现象。(3)检查洗液各管道有无泄漏及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有无内漏现象。(4)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损坏、运行是否正常。药剂是否更换。 2)具体操作程序:工序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穿好防护服;戴浸胶手套;整个过程劳保护品必须佩戴好。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品后,先在二次料完全结晶后或机械结晶料达到放料温度后,将废酸尽量抽干。将结晶料出槽转移至破碎机破碎(保证结晶料无机械杂质)。将破碎好的结晶料(面料、中料和地料必须混合)转移至离心机离心甩干。加酸洗液浸泡,加酸量以刚好掩盖结晶料为准,再进行离心。将机内物料打松,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离心。第二次离心甩干后,将物料打松,加入酸洗液浸泡后,进行第三次离心。 3)危险因素:防止工业酸泄漏溅入眼睛 。 7.包装工序 1)包装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封包机运转是否正常,有无缺油、漏油现象。(2)检查机内有无杂质。(3)检查包装袋是否够用。(4)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无损坏、运行是否正常。药剂是否更换。职工操作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隔离服、戴浸胶手套。 2)包装的具体操作:按照规定佩带好劳保护品后,首先选出经目测合格后的物料。根据质量分析单,把每批料按每袋25公斤进行称量,然后按照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封口,并按照质量监测部门要求进行入库堆放。 注:本岗位是车间生产的最后一步,直接面对客户,所以对杂质要严格控制,重量必须准确,对包装要严格要求,防止吸潮及包装不规范。第十三章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1.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 2.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 3.公司化验室应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安全生产部要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4.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5.定期修订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做好应急救援的工作。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