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第五章限时对点规范训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561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语文第五章限时对点规范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届高考语文第五章限时对点规范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届高考语文第五章限时对点规范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ww.ks5u.com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分析概括论证思路(用时:45分钟满分: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莫言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我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它们残忍。只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答: 答案首先从反面提出论题,指出“什么是悲悯”;然后阐述“什么是大悲悯”;最后指出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悯。2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答: 答案例证、喻证和对比论证。例证法,以圣经金瓶梅为例,阐述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喻证法,以“羊羔、小鸟”和“狮子、鳄鱼”来比喻善、恶,从而形象地阐述“大悲悯”的深刻内涵。对比论证法,将金瓶梅与圣经、佛教进行对比,指出东西方对“悲悯”理解的异同。3“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品?(6分)答: 答案要有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命运感。要有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要正视人类之恶,认识到自我之丑。要善于描写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易经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丁梅芊易经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源头。作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在对生命本源的深刻思考和形象概括之上体现出宇宙万物的自然生长之美。易经的美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的前提上,天与人是相通的、一致的,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也是人类所应当遵循的规律。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不是专门为了说明美和艺术,但却是同美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直接相关的。就艺术范畴论,“天人合一”的文化潜意识使古代艺术家相信,人类所要表达的情感,于宇宙万物中能找到相应的事物、恰当的形式予以寄托,万物是心的外化,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所以,中国古典美学的先哲认为艺术应当“法天贵真”,艺术创作应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比如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即暗含着人终归要归入自然之万物,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先民“天人合一”、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易经对阳刚之美和阳刚之象有深刻的阐释:乾为天,为阳,为刚;乾为天,乃纯阳至刚者。乾文言传中说,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易经中虽没有明确指出“阴柔之美”,却也间接地描绘了阴柔之美的各种现象,如“天地变化,草木蕃”“山下有风”“地中生木”“鸣鹤在阴”之类,都颇能给人以阴柔之美的感受。由于阴、阳二者在不断变易、互相融合与转化过程中可以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所以,“阳刚”与“阴柔”结合的“和谐之美”,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和谐”作为美学思想,最早表现为音乐艺术理论中“和”的观念,乐记在音乐艺术风格上即体现出了对“阳刚”和“阴柔”艺术风格的兼收与并蓄。易经对隐喻象征这种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亦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所采用的论证、论据及论证方法都是隐喻性的,都是借助自然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或形态来阐释抽象晦涩的哲学道理。系辞下传即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经各卦各爻,是对万物万类的抽象概括和升华结晶,但又以实际存在的卦象符号来表现,即“八卦以象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象”具有“言”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一切艺术都无法脱离“象”的构成问题,因此,易经关于“象”的理论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美学意义。易经的隐喻象征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诗歌创作而言,易经即开启了一种隐喻、象征的创作传统。中国文学一贯讲究“立象以尽意”,例如“飞龙在天”“云行雨施”“困于株木”等词语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意象。恰如“大江东去”与“晓风残月”成为豪放与婉约两种词风的代称,中国古代诗歌大量运用比喻象征从而使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表征。(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8月4日,有删改)4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源头”?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易经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隐喻象征的抽象之美等思想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易经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美学基础。5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 答案首先指出易经对隐喻象征这种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然后从原因角度解说易经关于“象”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最后具体指出易经的隐喻、象征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产生的深远影响。6运用文本中的理论,说说我国的书法艺术体现的美学思想。(6分)答: 答案书法艺术体现了一刚一柔的“和谐”美学思想。线条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纵观古今书法,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为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完美的书法作品无不包含诸如曲与直、藏与露、方与圆等刚柔线条的辩证统一,并且无论是单个字的框架结构,还是很多字组合在一起的作品,都讲究布局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