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大纲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4307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学年河海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课学生读书报告阅读书目: 中国近代史大纲 姓名、学号: 郑铁恒 1004010625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 6班 联系电话: 15251771811 指导教师: 陈静漪 2012年1月4日摘要:蒋廷黻先生写的中国近代史大纲尽书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的观感,书中论述主要围绕于近代中国的对外邦交。邦交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倘若中国大胆接受西方近代文化,敢于革新,那么专治到民主共和的过度期就不会那样漫长。近代史舞台上,站在不同立场上开展救亡图存运动的近代历史人物也被作者剖析得轮廓分明。读毕这本书,我对中国近代史的视角变得更加理性。关键词:邦交 革新 近代史人物中国近代史大纲是一部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内容从鸦片战争写至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书中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历史材料的堆砌,甚至没有多少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这小小的,才五万余字的一本书,尽是作者思虑贯通后所得的精粹,说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一点都不为过。与我之前误读的一本由龚书铎和方攸翰主编,由北大出版的教科书中国近代史纲的论述风格迥乎不同。后者的论述中规中矩,通篇是各种注脚和引用,编写组的观点也被政治立场和教育意图所规范,所写所述除了比其他书详细一点外也并无可究可考之处。中国近代史大纲这本书读到后面,你也就可以发现作者的政治立场是亲国民党的。像书中所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无疑是我民族惟一复兴的路径” 1,还有书中最后一节“蒋总裁贯彻总理的遗教”,其论述多少有失公允。读者好歹要有点批判继承的态度,结合史实,不难发现其论述的偏颇之处。作者简介蒋廷黻先生一生留学十年,执教十二年,从政三十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是一位近代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担任过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作为近代史研究的鼻祖,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曾师从于他,这才有中国剑桥晚清史这本著作的问世。他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中国人的守旧性综观近代史,许多革新之所以不得行还要归咎于广大民众的愚昧和劣根性,未能积极配合正确的主张。开明而有预见性的人本在少数。革命若是没有健全的群众基础作为后盾,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孙中山的“训政”便是考虑到“国民程度之低劣,国民经济之困难,军队之缺乏主义认识” 2,知道从专制到共和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时人不信他,不了解他的思想。所以辛亥革命之后迎来的并不是“宪政”,而是军阀割据的十五年。再往前点说,戊戌变法之中的废八股,提倡实学这一新政便遭到大多时人的反对,要知道读书人都希望通过八股取士升官发财,这要遭废,那么那些读书人不就前功尽弃。所以康梁的维新派难免遭忌。至于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其封建愚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近代史人物评价蒋廷黻对人物评价客观而全面,不同于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非黑即白。他认为:“林则徐实在有两个” 3。林则徐是清廷剿夷派的代表人物,他禁烟雷厉风行,坦然无私,洋人都敬他三分。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竭力引进西方的军械,派人翻译外国的刊物,魏源的海国图志便是由此而来。林文忠是最清醒的,他把中外强弱的悬殊看清楚了,他即深知“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却不肯公开提倡改革,让以“上邦”自居的清朝一直睡在梦里。“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4关于清末海军名将刘步蟾的评价,作者则是持贬义的,这有悖于各种官方的说法。在黄海大战时中国的北洋舰队本强于日本海军,却败于战略战术上。刘步蟾实胆怯,在海战中下令倒置了原先的“人”字阵势,让自己坐镇的“定远”舰居后以图自保,如此一来阵线混乱,船员慌惧,这才导致了全线的溃败。对于曾国藩守旧与革新之间的权衡作者分析得面面俱到。曾国藩是立足于封建传统的人物,是孔孟的忠实信徒。这就注定他要忠君,要匡扶清廷。所以他的湘军是屡败屡战,最终灭亡了太平天国。但满清之腐朽曾文正公也是清楚的。适逢同治年间清朝呈现出一股中兴的气象,他觉得清政府尚有药可治,所以他决意革新,学习西方文化,这也就是洋务运动的开始。他的这种改革是有局限性的,是在保有旧礼教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来对付西洋人” 5。洋务运动在作者看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在中西文化的抉择间尚趋保守,此后的第二方案戊戌变法,第三方案辛亥革命中革新所占的分量不断加大。可见,有识之士在探索西方的道路中不断地迈出坚实的步伐。对于李鸿章,作者对他的评价甚高,认为李氏是“中国19世纪最大的政治家” 6。李鸿章的眼界确实深远于常人,他领导洋务运动求西学以图存;他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初年就看清了日本日后必成中国大敌;他改革前清的科举制度,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文化;他主张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于沿海的国防及腹地各省的开发以保国家大势。李鸿章是治世之能人,无奈他是站在懦弱腐朽的清政府的立场上,所以他为清政府所作的一切无非是这个没落的王朝的垂死挣扎。近代史新辩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他的眼界不同于常人,其中有一个观点是我在各种历史书刊中不曾读到过的,确令我首肯心折。在读近代史时多数人往往愤慨于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痛心疾首于割地赔款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万恶的原始资本积累才是罪魁祸首。但在作者看来,中国近代的祸患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无法阻止西洋科学和优势势力不到远东来。”7对于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一般人会注解为对华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对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冲击,加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但是“中国近代的邦交是我们的大困难,也是我们的大机会。”8外国资本的侵入不一定于国有害,资本家固然得了好处,只要我们能吸收消化于己有益的成分,也一样可以健康茁壮。日本在不也是在美国黑船叩关后觉醒,这才有的明治维新。相对于日本,中国人的反应确是的偏慢了。近代中国的受西方列强剥削压榨是一种必然,若是听之任之,不图振作,不图改革,那么我们写在书上的就只有积怨了。总论中国近代史其实是这样发生的,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尚在夜郎自大,西方国家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发展了科技和生产力。在西方文明开始蛮横入侵的时候,那种以“上邦”自居的思维惯性让国人的忧患意识不能及时觉悟,我们的洋务运动相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足足迟了20年。觉醒过来的总是少数人,先是在朝的林则徐、李鸿章等人,后就是在野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林则徐干脆不吭声,李鸿章的自强运动不彻底,到了康的维新、孙的革命就直接见血了。守旧派、顽固派对历次改革造成的阻力都是巨大的,革命得越彻底,代价也就越大。无以血祭,哪成革命!在对外邦交这一层清政府即使受欺,尚有回旋局地。自南京条约以后,清政府理应抚夷,西学东渐,利用邦交,利用外来资本以图发展。无奈在朝者目光短浅,屡惹战祸,甚至对八国宣战,最后只能失信于国人。守旧是我们发展的阻力,而邦交恰是我们发展的机会,若是能早点看清,那么中国近代史也就不用上演那么多出闹剧了。备注:1 2 3 4 5 6 7 8均摘自原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