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4097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述复习提纲考试范围: 绪论、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考试题型及练习:一、填空题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2、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3、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是上古的五位帝王。4、商周时代,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5、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纳为赋、比、兴三类。6、中国书法从字型上分为篆、隶、楷、草、行。7、史记为人物为中心,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8、“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是改易、生成、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传。9、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三大类。10、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1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12、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共305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风;二是大雅、小雅,三是周颂、商颂、鲁颂。13、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后学者引申阐释,出现各种解释其的书,称之为“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二、名词解释题1、自然崇拜所谓自然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在世界宗教史上的各种自然崇拜中,当推日神崇拜为最盛。2、赋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描写,不歌而诵。赋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它产生于战国后期,接受了纵横家游说之辞及楚辞的巨大影响,到汉代达到鼎盛阶段。3、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的神话小说,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奘远赴天竺取经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孙悟空出世、学艺及大闹天宫,二是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全书的中心人物是孙悟空,它一方面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了蔑视统治者的权贵,反对不合理社会秩序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以肯定孙悟空等人护法取经,体现了维护既定秩序的观念,反映了传统文化精神的两面性。4、通典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为唐代杜佑所著。它记载历代制度沿革,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唐虞,下迄唐代天宝年间。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综合各代,其中以唐代叙述最详。5、精忠爱国精忠爱国是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成的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诗人屈原、陆游,精忠报国的岳飞、文天祥等,都是这种爱国精神的杰出代表。6、文化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为“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为“小文化”。7、“赋”、“比”、“兴”“赋”、“比”、“兴”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是指直接的叙述和抒写,“比”是比喻或比拟,“兴”则是从意义、声音等方面的类比关系来引发诗歌。“赋”、“比”、“兴”的手法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它以时间为中心,依照年月顺序记述史事。这种体裁的优点是史事和时间的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明了史事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因果关系。9、水浒传水浒传是明初施耐庵的英雄传奇小说。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反抗官府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官逼民反”的道理。它严厉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凶恶,热情歌颂了起义的英雄,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性格各异的典型人物。三、简答题1、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是什么?答: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封建制度的扼制。2、列举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综合观,即大教育观。辩证观,即对立统一观。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3、列举诗经的主要内容。答:周部族的历史,以歌颂周室祖先的功德为主。描写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叙述爱情和婚姻。4、列举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大类型及特点。宫殿。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的特点。陵墓。以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有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点。寺庙。整体对称是其特色。园林。其核心是自然情趣。5、列举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学兼天人,会通古今。以古为镜,经世致用。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德识为先,才学并茂。6、列举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答: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由博返约。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言传身教、尊师爱生。7、列举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时期。答: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此时的散文主要是语录体,代表作是论语。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散文已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体过渡,代表作是孟子庄子。第三个时期是战国后期,散文发展成专题论著,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8、列举中国绘画共同的美学原则。是散点透视的游目。以大观小。遗貌取神。游目式的笔、色、墨。9、列举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已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答:人类从动物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从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举例言之: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的这件包含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自然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改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2、试论述元杂剧的五类主要题材。答:元杂剧的主要题材有以下五类:一、爱情剧。它们主要描写青年男女对爱情与婚姻自主的追求,鲜明地体现了反对封建制度及封建道德规范的倾向,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上马头等。有些用神的恋爱故事来影射现实的杂剧如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李好古的张生煮海也属于此类。二、公案剧。它们一般通过刑事案件的审判,同时也表彰廉洁公正的清官(主要是包公),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及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等。三、水浒剧。它们主要描写梁山英雄除暴安良、解民倒悬的侠义行动,其中尤以歌颂梁山好汉李逵的戏为多,代表作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四、世情剧。它们主要揭露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批判矛头尤其集中于统治阶级对妇女朝三暮四的行径以及守财奴、败家子、伪君子之类的人物,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救风尘、郑廷玉的看钱奴、秦简夫的东堂老等。五、历史剧。它们主要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歌颂忠臣义士,谴责奸臣贼子,表彰民族英雄,批判异族入侵和卖国贼。一般来说,这些历史剧都有借古讽今的含义,曲折表达了元代人民的政治、道德观念,代表作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关汉卿的单刀会、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