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50×104ta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998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50×104ta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50×104ta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50×104ta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50104t/a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二O一三年九月*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50104t/a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法 定 代 表 人:技 术 负 责 人:评价项目负责人: 二O一三年九月前 言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办发【2010】136号)关于印发*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国土资源局于2011年4月25日下发了(*国土资发【2011】42号)关于*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及2012年8月23日下发了关于*石灰岩资源二次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发【2012】135号),根据整合整顿有关规定,该区域在本次整合范围之内。*国土资发【2013】71号关于*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划定了*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矿区范围。整合后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组成,矿区面积0.3359 km2,开采标高1300-1430m,规划生产能力50104t/a,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该建设项目属于整合矿山,矿山采用的开采方式为:山坡型露天开采,采矿方法为: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受*委托,*承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并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成立评价组对项目进行了风险分析,于2013年8月21日到矿区现场进行踏勘,并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提供的相关程序文件、技术资料,为顺利实施安全预评价做必要准备。安全预评价报告按照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及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附件1)要求的内容、格式进行编写,并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准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矿山建设项目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不足之处,敬请指正。目 录(整合区)50104t/a矿山建设项目1安全预评价报告1第一章 评价目的与依据11.1 评价对象和范围11.2 评价目的和内容11.3 评价依据11.4 评价程序5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述62.1 建设单位概况62.2 自然环境概况82.3 地质概况92.4 建设方案概况122.5矿山主要设备24第三章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253.1 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253.2 重大危险源辨识35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364.1 评价单元的划分374.2 评价方法选择38第五章 定性、定量评价435.1 总平面布置单元分析评价445.2开拓运输单元分析评价455.3 采剥单元分析评价495.4 矿山电气单元605.5 防排水与防灭火单元分析评价625.6排土场单元645.7其他单元65第六章 安全生产对策措施建议746.1 安全对策措施的依据746.2 安全对策措施746.3 安全设施设计对策措施77第七章 安全预评价结论777.1 安全预评价结论77 附件: 1、安全评价委托书 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3、*(整合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国土资函字【2013】58号) 4、关于*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发【2011】42号) 5、关于*石灰岩资源二次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发【2012】135号)6、关于划定*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国土资发【2013】71号)7、安全评价项目现场勘察人员组成表8、安全评价报告主要编制人员表第一章 评价目的与依据1.1 评价对象和范围评价对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矿区范围批复以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1430m-1300m标高)露天采矿及破碎工程,截止石灰岩矿成品堆场(职业病危害及爆破器材库不在本次评价范围)。1.2 评价目的和内容评价目的:通过辨识与分析评价该公司矿山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预测发生故事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提出消除危险和危害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为编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提供参考,使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变为事先预测和预防,以实现评价对象的本质安全。评价内容:以企业提供资料为主要依据,以矿山拟建设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项目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并评价开发利用方案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提出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形成安全预评价结论。1.3 评价依据1.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原劳动部第4号令(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6号令(7)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8号)(8)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10)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7214号)(1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12)关于淘汰导火索、火雷管、铵梯炸药工作的通知(国防科工委、公安部、科工爆2008203号文件)(13)*省安全生产条例(*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2号)(14)*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25号)(15)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16)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17)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18)*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安监管发200323号)(1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20)关于印发*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办建20073号)(21)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及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附件11.3.2 标准规范(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2)建筑灭火器配备设计规范GB50140-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5)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6)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9)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1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11)矿用炮孔钻机安全要求GB210092007(1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GB18452-2001(13)矿用给料设备安全要求GB25519-2010(1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15)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16)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7)可逆反击锤式破碎机JBIT10876-2008(18)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19)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20)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规则AQ2005-20051.3.3 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1)安全评价委托书(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3)*(整合区)建筑材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国土资函201358号) (4)关于*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发201142号) (5)关于*石灰岩资源二次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发2012135号) (6)关于划定*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国土资函201371号)1.3.4 建设项目技术资料(1)*(整合区)建筑材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2013年4月)(2)*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50104t/a开发利用方案(*2013年7月)(3)评价组现场踏勘获取的情况、信息资料1.4 评价程序安全预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内容应包括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环节,安全预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内容应应符合AQ8002-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其评价程序如图1-1所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图1-1 安全预评价程序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述2.1 建设单位概况2.1.1 企业基本概况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办发2010136号)关于印发*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工作。*于2012年7月2日取得了*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名称预核内2012第007535号,名称为:*,经营范围:石灰石、石膏开采。2011年4月25日*国土资源局下发了关于*石灰岩资源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发201142号)文件,2012年8月23日*国土资源局下发了关于*石灰岩资源二次整合整顿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发2012135号)文件,*石料有限公司整合区、*石料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区、*物资供应有限公司整合区、*石料厂整合区整合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是由以上四个矿山整合后新拟设的采矿权,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组成,面积0.3359km2,规划生产能力为50104ta,开采标高1300m-1430m。2.1.2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位于*县城约19方位,*北东部吴家村北东侧,距县城直线距离20km,行政区划属*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81748,北纬344343。矿区距*约4km,距吴家村约1km,其中矿区-吴家村为简易路,吴家村-312国道之间为水泥路,约11-12km,交通较为便利(详见图2-1交通位置图)。图2-1交通位置图2.1.3矿区周边环境整合后矿区位于荒山中,周围无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公路、旅游景点等重要设施,矿区周围300m范围之内再无其它矿权设置(详见图2-2矿权设置图2-2矿权设置图2.2 自然环境概况矿区地处关中盆地与*北黄土高塬过渡地带之间的渭北高塬西部,属陇东高塬的一部分。地貌轮廓总体是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矿区北部为五峰山低缓山地,五峰山高程为1475m;矿区南部为黄土台塬,向南低角度倾斜,台塬之间的沟谷狭窄,切割深度5-20m。矿区整体向南东倾斜,区内最高海拔高度1430m,最低海拔高度1210m,其高差最大为220m。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2.6。年降水量887.4-59.8mm,平均降水量409.6mm;降水量集中于7-9月,霜冻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夏季多雷阵雨,间有伏旱。总体气候干旱炎热,年平均蒸发量1186-1237mm。最大风速21m/s,风向西北。矿区附近较为缺水,是发展工业、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矿区一带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次为豆类、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为烤烟、油菜等。依据*省工程抗震烈度设防图,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2.3 地质概况2.3.1矿区地质概况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奥陶统三道沟组(O2s)和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1)、中奥陶统三道沟组(O2s)灰色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该组为赋矿层位,区域上沉积厚度大于174m。(2)、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 矿区内基岩基本裸露,马兰黄土在矿区南面的沟道中分布较厚,10-15m。2、构造矿区位于御驾宫复背斜东部的五峰山背斜南翼,是中奥陶统三道沟组(O2s)地层组成,向南及南东倾的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但区内共发育两组节理,以走向45-60一组较发育,倾向北西,倾角60-85;另一组走向300-330,倾向南东倾角80两组节理近于垂直,为剪节理,节理间距0.7-1.2m,有泥质充填。2.3.2矿床地质特征1.矿体特征矿区内矿体为中奥陶统三道沟组(O2m)灰岩,总体产状16040,呈北东向延伸。矿区内控制长度1100m,宽度130-288m,矿体出露标高1300-1430m,矿体厚度50-130m,平均厚度100m。矿体覆盖较少,在沟道处黄土覆盖较厚,10-15m,矿体较完整,厚度稳定的特点。2. 矿石质量特征(1)矿石矿物组成组成该矿的建筑石料用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含量在95-97%以上,含少量白云石、泥质、铁质。矿石中小于2%的白云石自形程度较好,呈菱形晶,粒径0.03-0.1mm,均匀散布在方解石颗粒间。(2)结构构造矿石为粉-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3)矿石化学成分根据*省*阳北部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分析结果,灰岩化学成分:CaO:53.98%,MgO:2.1%,SiO2:0.41-0.60%,Al2O3:0.39%,Fe2O3:0.15%,烧失量:43.01-43.11%。经多元素分析K2O+Na2O:0.3%,SO3:0.05%,P2O5:0.03%。(4)矿石类型矿石自然类型为中-厚层状灰岩。工业类型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3.矿体围岩和夹石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可知,该矿区内及周边都为中奥陶统三道沟组(O2s),其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粉晶灰岩,其次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底板地层岩性与该矿体一致,即主要为灰、深灰色细晶灰岩,其次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层状,工程质量好。矿体矿石成分单一,未见夹层存在。2.3.3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地形条件以及现场勘查,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210m。矿区处于五峰山南坡,地形较陡,沟谷较发育,矿体最低开采标高1300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地下水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埋藏深,地表无地下水出露,地下水靠降水补给,地下水较为简单。矿区内无地表水流,沟谷常年干枯,每逢暴雨,只能形成较小的地面流水。因此,区内地表水对矿体开采无影响。 总之,矿区内缺少地表水分布,地下水埋藏深,含水层水量贫乏,采矿过程中不会受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3.4工程地质概况矿(层)体为中奥陶统三道沟组灰岩,矿体顶部裸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会造成施工隐患;矿体在开采标高范围的下部仍为灰岩,未见其它围岩。岩石为微晶-粉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石强风化层厚0.1-0.5m,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多见粘土充填,呈碎块状结构;深部岩石完整性好,呈大块状层状结构,岩石质地坚硬,抗压强度大。总体看来矿体较为坚硬,岩层结构较均一,内部无软弱夹层,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稳定性良好。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2.3.5环境地质条件根据现场调查,矿区内目前有5处采空区,但开采的基准面均高于采空区附近沟谷的最低标高,在雨季排水畅通不易形成积水,对矿山环境影响不大。但矿山开采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主要是:改变地形地貌,形成高陡边坡。目前多数采坑近乎直立,易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应当严格按照开采技术方案技术要求进行开采,选择小于60的开采边坡,防止形成崩塌等地质灾害,采矿活动结束后,应对矿区进行植树造林等措施。2.4 建设方案概况2.4.1矿山现状 *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矿权由四个矿山整合而成,整合前各矿山已开采多年,原各矿点上山道路均修至采场底部,每个采矿点基本为一面坡开采,形成高陡边坡,采面边坡角几乎都大于70,采用公路开拓运输,并形成不同程度的采空区,目前在整合后矿区范围内有5个采空区,采空区高差30m-70m不等,分别为:采空区C1在C2的西侧,底标高为1327.82m,采空区C3在C2东北侧,底标高为1295.61m,采空区C4在工业场地的西侧,底标高为1318.42m,采空区C5在C1南侧,底标高为1240.19m,C5采空区在矿区范围内,但标高低于最低开采标高1300m,形成架空区,具体参数详见附图地质地形图及开采现状图。 2.4.2 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1.资源量估算范围根据矿山境界圈定范围,矿山开采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组成,面积0.3395km2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开采标高为1300-1430m,资源量估算方法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估算基准日:2012年12月30日。2.设计可采储量整合后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581.6104m(折合1570.32104t),设计利用资源量1482.38104t,回采率95,可采储量为1408.26104t。3.生产规模*国土资发201371号关于*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批准的生产规模为50104t/a。4.矿山服务年限矿山服务年限为28.2年。5.产品方案本矿山产品方案:5-10mm、10-20mm规格的碎石。6.工作制度矿山采用间断工作制,年工作天数30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2.4.3总图运输1.矿区总体布置矿区组成:矿区由矿山开采区和矿石破碎加工(包括生活办公区、汽修车间及配电室)等两个功能区。2.总平面布置(1)矿山开采区整合前原各矿点上山道路均修至采场底部,每个采矿点基本为一面坡开采,形成高陡边坡,现将原四个采矿点整合为*,统一规划进行开采,矿山剥离平台布置在1415m(标高)水平,剥离平台工作线南北方向布置,推进方向由东向西,空压机及移动水箱布置在采场附近。(2)矿石破碎加工区 矿山现有工业场地在矿区东部地势较为平坦的基岩稳固地带,矿山工业场地包括:配电室、值班室、办公室;破碎场地位于C4空区东南侧约130m处,标高1260m水平。(3)爆破器材库矿山不设置爆破器材库,矿山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爆破器材由民爆公司负责配送。 (4)排土场本矿山矿体大部分裸露地表,黄土覆盖范围较少,大部分分布在沟谷处,黄土覆盖层厚度为10-15m。待开采结束后可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根据开采境界的圈定,矿山服务年限内剥离量约43.92104 m,按照松散系数1.4,下沉系数15%,所需库容约53.47104 m本矿山设置两个排土场,分别为1#排土场和2#排土场,1#排土场位于C3采空区东北侧冲沟内,底部标高1250m水平,库容约25104 m,2#排土场位于C3采空区南侧冲沟内,底部标高1215m水平,库容约30104 m,合计库容为55104 m,能够满足服务年限内废渣堆放。要求企业在排土场平台上修筑排水沟,以拦截平台表面及坡面汇水;在排土场下部设置挡墙,防止滑坡及泥石流的发生。 (5)运输道路根据该矿山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道路按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设计,运矿公路按照矿山三级道路设计,路面结构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设计运矿道路主干线起点为C4采空区底部平台(1310m),沿区内山体上山至采场1415m剥离平台,道路形式采用直进式,荷载等级为15t,最小平曲线半径15m,最大纵坡8,道路长度1562m,路面宽度6m,通往各开采水平及矿石破碎加工区的运输道路均由矿山主要运输道路岔出。2.4.4开采范围1.开采对象本次开采对象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整合区)。2.开采范围根据境界圈定范围,整合区矿山开采范围由7个拐点组成,面积0.3359 km2,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设计开采标高1300-1430m。具体坐标点见表2-1。整合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表2-1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XY13844429365267232384514336527255338449693652747243844135365268865384394636526975638439463652679973844074365267243.开采顺序根据矿床矿体的赋存状态、条件及地表地形条件,推荐矿山按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2.4.5开拓运输1.公路开拓运输 根据该矿山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运矿道路布置沿矿区地形等高线绕行上升至采准工作平台,目前矿山道路已修至各采空区底部平台,运矿道路主干线起点为C4采空区底部平台(1310m),沿区内山体上山至采场1415m剥离平台,另外修建支路与1#、2#排土场相连。矿山道路工程主要包括运输道路主干线、支路及排废道路,道路按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设计,各道路主要技术参数及路面标准如下:(1)线路等级:设计公路等级为级,行车速度不大于20km/h;(2)道路形式:直进式;(3)路面宽度:6m; (4)荷载等级:汽-15t;(5)路面结构:泥结碎石路面;(6)最小平曲线半径:15m;(7)最大纵坡:8%;(8)道路长度:1562m2.运输设备矿山采用15t的自卸汽车8辆均为外包车辆,可满足矿山运输的需求。2.4.6 采矿工艺1.露天采场境界 (1)露天开采境界圈定根据地质资料,结合矿区内矿体的赋存条件、自然地形条件及本次境界圈定范围,采场露天底标高为1300m,最高开采标高为1430m。根据圈定的露天境界,经计算,露天境界内设计利用资源量1482.38104t(合549.02104m);区内矿体大部分裸露,废渣主要为覆盖层黄土,经估算境界范围内废渣量约43.92104m,平均剥采比为0.08m/m。(2)境界圈定主要参数境界圈定参数详见表2-2。圈定露天境界的主要参数 表2-2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具体参数1最高开采标高m14302露天底标高m13003最大垂高m1304终了台阶坡面角655最终边坡角526台阶高度m157安全平台宽度m48清扫平台宽度m89露天矿最小底宽m6010最小工作线长度m10011最小工作平台宽度m402.采场要素矿山设计+1415m及以下各水平为采矿平台,每15m为一个台段,采场共布置8个开采平台,最后一个开采台阶为10m,工作台阶坡面角70,最小工作线长度100m,最小工作平台宽度40m。3.采剥方法 (1)剥离 针对矿山实际情况,由于矿区剥离量较大。首先在矿区+1415m标高以上进行削顶剥离工作,采剥作业采用潜孔钻机穿孔爆破, 挖掘机配合装载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2)采矿 按工作面布置形式采用台阶式自上而下开采。在+1415m以上水平剥离结束后,然后在+1415m以下水平进行矿石回采工作,台阶高度15m,最终台阶坡面角65,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不小于40m,最小工作线长度不小于100m。(3)穿孔爆破 矿山生产规模50104t/a,选用2台KQD-100潜孔钻机进行穿孔作业。潜孔钻机孔径:100mm,最大经济钻深20m,一台潜孔钻机耗气量6m3/min。爆破参数选取如下:KQD-100潜孔钻机爆破参数炮孔直径 100mm底盘抵抗线长度 4.0m炮孔间距 4.5m炮孔排距 3.8m炮孔倾角 70超深 1.4m炮孔斜长 17.4m炸药单耗 0.21 kg / t 矿山每年爆破矿石总量为50104t,炸药采用乳化炸药,炸药单耗取0.21 kg / t,则年炸药消耗量为105吨/年,月炸药消耗量为8.75吨/月,矿山每5天左右爆破一次,每次爆破炸药消耗量约为1400kg左右。 (4)大块石二次破碎爆破后块度大于350mm的大块应用液压挖掘机配置的液压碎石锤在工作面进行二次破碎。杜绝二次爆破产生飞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爆破安全距离 依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及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中深孔爆破安全距离为200m,下坡方向的飞石安全距离应增大50%,即300m。由此确定矿山爆破危险区从露天采场轮廓线向外300m划定,并设置警戒线,爆破时禁止所有人员进行入警戒线内,以确保爆破工作安全进行。(6)铲装、运输本矿山剥离物主要为黄土覆盖层,直接用挖掘机铲装;选用2.0m3 PC-360型液压挖掘机用于铲装矿石,另外选用ZL-50型装载机辅助作业。(7)破碎系统破碎场地布置在矿山工业场地内,位于矿区东侧。产品规格:碎石经过筛分后,主要产生510mm和1020mm两种规格产品;小于5mm的碎石为不合格产品。1) 破碎筛分工艺原矿用自卸汽车运输至破碎站卸料平台卸矿,经板式给料机进入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然后经反击式破碎机进行细碎,细碎矿石经带式输送机到振动筛分级,大块返回继续细碎,合格产品经带式输送机运输到堆料场。 2)综合利用在破碎筛分工艺中,会产生粒级不合格(公径5mm)的石屑,约为产量的20%左右,企业对石屑进行了综合利用(销售给当地砖厂、水泥厂及个体企业),不但减少了其堆置场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4.7防尘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产品为石灰岩矿,无有毒有害气体,矿山设有洒水车对爆堆及运输道路定时洒水,破碎系统采用袋式收尘器进行除尘,另外运矿道路两侧设环保防护带,人员加强个体防护等措施进行防尘。2.4.8 矿山电气目前矿区供电由*电力公司提供,电源已接至工业场地,主要用电设备为破碎系统、空压机、生活用电及照明等,矿山工业场地已设有配电室,能够满足矿山生产生活用电。2.4.9 防排水与防灭火1.防排水矿区处于五峰山南坡,地形较陡,沟谷较发育,矿体最低开采标高1300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1210m,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地下水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埋藏深,地表无地下水出露,地下水靠降水补给,地下水较为简单。本矿山以自然排泄为主,在采场开采境界外侧平距约5m设置截排水沟。水沟净断面为梯形(上底600mm、下底500mm、高450mm),水沟用混凝土支护。露天采场内主要截排水沟分别设置在各清扫平台上,其他平台上只设置临时截排水沟,水沟坡度2%,使露天境界内的水能够沿水沟自流排出。矿山工业场地、采场运输道路路边和排土场排渣平台设有截水沟,防止工业场地内积水、雨水冲刷路面而造成公路边坡坍塌及排土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防灭火矿山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分为矿山开采区、矿石加工区,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设置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使建筑物布局合理,道路畅通。满足交通和消防要求。建筑防火: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安全疏散通道以及门、窗等均满足防火要求。防雷与接地: 矿区建筑物均属二、三类防雷等级。高度大于12m的建筑物设防雷接地装置,利用建筑物屋面栏杆作接闪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下引线,建筑物基础3m外作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0。消防给水: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矿山设置一移动水箱,消防用水从吴家村拉水储存在水箱内备用。2.4.10 排土场由于矿山剥离量主要为顶板围岩,因此推荐采用汽车-前装机联合排土工艺,其特点是:机动灵活,爬坡能力大,适宜地形复杂的排土场作业,易实现高台阶排土,且排土场建设投资少,容易维护,排土工艺和技术管理简单。排弃废渣前,在排土场上侧,根据排弃废渣进度,分期修筑可靠的截洪和排水设施拦截山坡汇水,排土场内要清除易形成滑动面的林木,将山坡推成台阶状,台阶宽23m。并在废石下部排放块石或砂子等透水性排放物,形成渗流通道,排土场上部要封山育林,保护植被,排弃废渣时做到计划排放,可先排岩石,后排土。封闭排土场下部的沟口,修筑挡墙。并尽量做到土石分存,在沟内排石、坡面排土,陡坡排石、缓坡排土,潮湿或不良地层排石、地基稳定处排土。排土场分台阶堆放,台阶高度10m,留有安全平台,总坡角35,各平台实施2%3%的反坡,并在排土场平台上修筑排水沟,以拦截平台表面及坡面汇水。当排土场范围内有出水点时,应在排土之前采取措施将水疏出;排土场底层排弃大块岩石,以便形成渗流通道。2.4.11压风及供水系统1.压风矿山现有移动式6m空压机2台;若矿山采用两台6m的空压机除去损耗有可能满足不了潜孔钻机的需求,建议采用10m和6m的空压机各一台。2.供水区内水资源缺乏,矿山生产、生活用水主要利用水车从吴家村运至矿区。2.4.12 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矿山供水主要是职工日常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矿山职工日常生活用水由水车从吴家村运至矿区,运矿道路、爆堆洒水降尘采用洒水车运水,供矿区生活及生产用水,其水质、水量能保证职工日常生活及生产用水的需要。矿山排水系统采用截、排水沟进行截、排地表水,其截、排水设施可满足矿山正常截、排水要求。矿山设有维修间,其可对矿山一般简单设备进行检修,对于大型设备维修主要以外委为主。矿山通讯主要以手机进行矿山内外部通讯联络。矿区内的办公楼、休息室、配电室、空压机房及维修车间等均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耐火等级级。2.4.13其他1.生产组织机构矿山生产组织机构由矿山企业自行设置。2.劳动定员 该项目职工总人数为27人,其中矿山开采及破碎人员20人、管理及技术人员5人及后勤服务人员2人,各岗位劳动定员详见表2-3。主要岗位定员表 表2-3序号工 程 名 称岗 位 定 员一班补缺合计一矿山开采1潜孔钻机工2132挖掘机司机2133洒水车机司机114装载机司机225道路维护工116电工117机械维修工11小计10212二管理及技术1矿长112副矿长113采矿、地质等工程师114专职安全员22小计55三后勤服务人员22四破碎场地人员88合计252272.5矿山主要设备1)矿山主要设备详见表2-4。矿山主要设备表 表2-4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潜孔钻机KQD100台22移动式空压机6m3/min台23挖掘机型号:PC-360,斗容:2.0m台24液压碎石锤YS200A台15装载机ZL50台26自卸汽车15t辆8外包7洒水车KS-15型辆1 2)矿山主要破碎设备型号 表2-5主要破碎设备型号 表2-5序号 工序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数量1给料重型板式给料机WBZ100-6 55KW3台2一级破碎颚式破碎机PE-550600 75KW3台3二级破碎反式破碎机PF-1200 55 KW3台4输送设备皮带输送机B600-800 32KW7套5分级筛分振动筛分机18KW4台6带式收尘器带式收尘器12KW3台7变压器变压器500KVA 2台第三章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矿山地质资料及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采用的建设方案和周边环境等,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主要存在场所或部位,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危险特性、可能产生的后果予以分析。露天矿山重点辨识与分析坍塌、放炮(爆破伤害)、车辆伤害和高处坠落等危险和有害因素。3.1 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1.1坍塌、滑坡1.边坡特点矿山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边坡滑坡、坍塌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是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重点防范的事故类型。该矿山边坡特点:露天矿边坡一般垂高较大(本矿垂高近130m);露天边坡一般不加以维护,易受风化、地表水影响;露天矿场频繁爆破作业和车辆运行,使边坡经常受到振动及外荷载作用。2.岩体构造及地表水(1)岩体构造对边坡的影响矿体为中奥陶统三道沟组灰岩,矿体顶部裸露,岩石为微晶粉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石强风化层厚0.1-0.5m,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多见粘土充填,呈碎块状结构;深部岩石完整性好,呈大块状层状结构。主要采石岩石质地坚硬,抗压强度大。总体看来矿体较为坚硬,岩层结构较均一,内部无软弱夹层,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稳定性良好。(2)地表(渗透)水对边坡的影响大气降水(渗透水):露天矿滑坡多发生在雨季或解冻期间,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当地表水渗透赋存于岩体裂隙中时,水对裂隙两壁产生静水压力,静水压力作用方向垂直于裂隙壁,此静水压力场是处使边坡破坏的推动力。大气降水渗透为边坡滑坡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水的渗透对边坡稳定不利。(3)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爆破对边坡产生一定的振动力,而作用在岩石质点上的振动力属于体积力,此力对边坡岩体尤其是结构面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其可处使岩石张裂隙进一步扩展,加速边坡岩体破坏速度,给滑坡创造有利条件。另外,边坡形状、风化作用及人为活动,也是导致边坡岩体破坏加速的外因条件。(4)坍塌坍塌发生的场所:主要发生在生产台阶及上山公路一侧边坡。矿山开采是造成坍塌的主要因素,矿山生产过程中,上山公路一侧边坡及生产台阶坡面角多数均为70,边坡是由生产过程中爆破形成的,若爆破参数选取不当,炮孔装药结构、装药量不合理,爆破后生产台阶易产生根底或伞檐,台阶出现伞檐未及时处理,边坡发生坍塌的可能性极大,加之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振动、爆破震动及暴雨冲刷等因素,更有利加速了边坡坍塌的可能性,矿山企业应加强爆破安全管理,准确计算装药量及合理调整装药结构,避免因爆破为台阶坍塌创造条件,若台阶出现了伞檐,不应急于生产,待伞檐处理安全后方可继续生产。(5)黄土边坡滑坡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黄土边坡的坡高、坡比及地层含水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极大。矿山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马兰黄土(Q)。黄土呈褐黄色-浅黄色,主要由粘土组成,土质均匀,大孔隙发育,夹数层古土壤,后者呈棕红色,厚0.51m-10m。有湿陷性,具中等偏高压缩性,稍湿、坚硬。当黄土边坡含水量在12.018.0变化范围内,各种挖方黄土边坡稳定性均随湿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边坡的稳定性随坡比的增大也随之降低。企业对影响黄土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应引以高度重视。(6)滑坡、坍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确定的边坡角不合理;2)地质因素对边坡的影响;3)岩体中的地下水;4)爆破震动;5)人为因素;6)风化作用;7)地震等。滑坡、坍塌是露天矿山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发生事故的后果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坏,对生产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对社会造成极大不良影响。3.1.2放炮(爆破伤害) (1)爆破警戒范围矿山生产过程中“爆破”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主要工艺。若爆破警戒范围、爆破安全距离设计有缺陷(如:爆破危险区边界未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爆破安全距离设计不足300m。)另外,实施爆破期间未及时派出岗哨;派出执行的警戒人员误传爆破指令;执行爆破的警戒人员未坚守岗位,私自离岗;爆破警戒不严、疏忽,爆破管理及操作人员对爆破器材性能的危险性、危害性,理解、认识不足,违规操作等,均极易发生爆破伤害事故。 (2)生产过程中的爆破伤害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矿山采用非电起爆网络进行爆破,爆破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非电导爆管雷管拒爆现象,其原因,一是雷管本身质量问题,二是起爆网络的设计缺陷,三是起爆网络连接错误。出现上述任何一种原因,则可导致拒爆现象发生。处理拒爆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破伤害事故。爆破地震:矿山爆破一般地震震源较浅,能量衰减快,持续时间短,但振动频率较高,其人员、设备基本撤离至爆破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带,其影响不大,爆破地震主要对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爆破冲击波:是爆破产生的超压,高温气体对周围空间形成压力突然跃升的传播,其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部分称为超压。超压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由于超压和冲量的作用,在爆破冲击波范围内可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设施的损坏。爆破飞石:爆破过程中,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能量作用于岩石上,使岩石破碎,其产生动能所致的个别飞散物即爆破飞石。产生的爆破飞石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爆破烟尘:爆破根据使用炸药和炸药质量的不同可能产生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若人员提前进入爆破工作面,除上述危险外还存在中毒的可能性。爆破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建构筑物损坏,企业重点应从爆破警戒及爆破作业方面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把爆破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1.3车辆伤害车辆伤害指是由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本矿山机动车辆(包括:矿用自卸车8辆、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等)行驶中易发生,挤、压、刮擦、撞车或倾覆等事故。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矿区运输道路坡度过大、转弯半径过小;道路高堤路段外侧未设置防护设施(防护栏、车档);车况不好,检查维修不到位;运输道路湿滑,未采取防滑措施;超速、超负荷运输;运输道路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不全(陡坡、弯道处);违章作业(无证驾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争道抢行等);机动车辆安全行驶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不足等。3.1.4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矿山生产过程中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发生高处坠落的场所:上山公路、露天采场、排土场边坡、生产台阶等。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人、物、环、管等因素所致。如人的生理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等。人员、机械设备,在高台阶上作业,人员工作疏忽,防护措施不当极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3.1.5触电矿山用电主要为破碎、机械、设备维修使用的电气和生活照明用电。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电气外壳应采取接地保护,开关应具备短路、漏电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员安全也能防止设备损坏;矿山用电应由持证的专业电工完成,切不可以身试电,抱有侥幸心理。触电发生的场所:供电线路附近、配电室内部、各类电气设备附近。触电发生的原因:(1)架设供电线路不合格、用电设备损坏或电气设备缺乏各类保护措施(如漏电保护、限流保护、接地保护等)、使用工具和保护用品缺乏或失效、安全标志不可靠等。(2)错误操作、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人失误等行为性原因。(3)作业环境不良,如操作空间狭窄、场地湿滑等。(4)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投入不足、管理混乱等。3.1.6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从现场检查可以看出,采场作业包括穿孔、挖掘装载、汽车运输、边坡浮石清理、设备维修等工序,由于人的疏忽,上述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物体打击可导致轻伤、重伤乃至死亡事故。造成物体打击的主要因素:体力超限、健康不良、从事禁忌作业、感知迟钝、认识错误、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误操作、监护失误、防护缺陷、标志缺陷、信号缺陷等、作业场地凹凸不平、作业场地狭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未落实、安全投入不足、操作规程不规范等。3.1.7机械伤害矿山使用机械、设备,主要为破碎机、振动筛、挖掘机、装载机、潜孔钻机、运输车辆、维修用手持工具等。机械、设备在使用、维修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可导致轻伤、重伤乃至死亡。造成机械伤害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有:人员健康不良、感知迟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误操作、监护失误、机械及设备本身缺陷、防护装置缺陷、信号缺陷、标志缺陷、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场地狭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未落实、安全投入不足、操作规程不规范等。3.1.8火灾矿山使用的机械、设备及主要建、构筑物、设施,可能发生固体火灾、设备火灾或山林火灾。发生火灾的场所为: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矿区周边山林。一旦发生火灾可造成财产损失、设备损坏、人员伤亡。(1)山林火灾:矿山所处山区,若人为明火,有可能造成山林火灾。(2)设备火灾:矿山使用的机械、设备动力大部分为柴油驱动,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或违规维修易发生液体(柴油)燃烧,引发设备火灾事故。 3.1.9水灾及泥石流水灾引发泥石流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基本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坡度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松散物质来源,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高陡(黄土)岩体(破碎)边坡及不良地质环境,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层理发育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人类活动(高陡黄土边坡)也可造成松散物质来源。水源条件,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经过现场踏勘分析,矿山不同时存在上述三个条件,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不大。因矿山剥离的黄土作为粘土质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未进行长期堆存,不会因此而导致发生泥石流。矿山应加强对大气降水预防,降低水灾事故的发生。3.1.10容器爆炸矿山供气使用空压机,空压机的贮气罐可能因贮气罐本身接缝焊接缺陷、积碳燃烧、安全阀失灵、管理缺陷等各种原因发生容器爆炸事故。容器爆炸可导致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矿山企业应加强对空压机的使用及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或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3.1.11其它危险和有害辨识与分析1.动、植物及致病细菌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生物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细菌、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企业应对生物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细菌、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引起重视。2.物质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矿山生产使用和存在的主要危险物质有:爆破器材及柴油等:(1)爆破器材炸药基本性质:具有燃烧特性,遇高度撞击超过敏感度发生爆炸,矿山正常使用过程中(无特殊情况)其不会发生燃烧或意外爆炸。危险性:雷管爆炸可引爆炸药爆炸。危害性:炸药爆炸可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毁,另外炸药的腐蚀性使人在使用过程中皮肤受损。雷管矿山使用非电导爆管雷管,主要危险性为雷管受外界因素(剧烈振动、摩擦、撞击等。)影响易发生意外爆炸,雷管意外爆炸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毁。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为地质灾害、异常气象、地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