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3409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浪乞讨人员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流浪乞讨人员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流浪乞讨人员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选题依据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一)课题来源:自选课题。(二)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流浪乞讨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之中,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发展程度。2003年以前,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采取强制收容遣送的救助制度,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为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基本原则,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生活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其人格尊严。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取代收容遣送制度,更加人性化,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现行的救助制度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流浪乞讨局面,制度缺失、体制与理念落后、职能不明确、救助主体单一等问题凸显。因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岛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口流量大,流浪乞讨人员也大量存在于火车站、商街、广场、旅游景点等地,身体残疾的卖艺者居多,部分以家庭、小团体的形式向过往行人乞讨,也包括精神失常和未成年人,其中不乏职业乞讨人员和违法乞讨人员。乞讨人员身份难辨,救助主体缺少协作,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度低,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对城市文明和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也不利于青岛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研究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对促进城市发展和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有重要意义。(三)课题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现状的研究,发现当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为政府更好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建议,以逐步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居民在社会救助和慈善中的参与度,最终促进城市形象改善和城市文明进步。(四)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1. 学术价值:对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具体内容、青岛市救助站社会救助情况,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为政府制定救助政策、完善救助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并对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体系的丰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2. 实际应用价值:分析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维护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权益,有效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提高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方面,解决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问题,有利于改善社会治安、维护城市形象,为城市发展创造更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查阅的主要文献(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2003年,孙志刚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直接催生了新的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而且使流浪乞讨人员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1)流浪乞讨制度方面的研究从立法的角度,高中华认为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救助管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救助管理办法 是一部契合法治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行政法规,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唐杏湘、李志刚和匡映彤认为,救助管理办法无论是在立法目的、实施对象还是在救助措施上均体现了个人权利的维护,是对收容遣送采取的制度性补救措施,能够切实为社会上最弱势与最无助的群体提供帮助。康积萍从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的角度出发,认为在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政策沿革中,社会融合还处于低水平阶段,要继续推进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融合,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2)流浪乞讨人员成因及分类研究卢国显、王太元和李春勇对全国五个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城乡差别和利益驱动的经济原因、制度缺失的社会原因、乞讨文化、施舍者的行为与态度等都是导致流浪乞讨人员产生的原因。谢星蓉通过对北京市地铁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指出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社会原因,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环境原因,以及特殊的社会文化原因导致了流浪乞讨现象的产生。社会学者陈微根据乞讨成因、行为方式、占有资源状况、主观认同程度、违法程度等方面,将当代流浪乞讨人员分为七个层级。指出流浪乞讨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由个人问题或家庭问题造成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都是导致流浪现象增多的原因。(3)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张新生认为,完善我国流浪救助应当尽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推行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消除农村弱势群体因生活无着而流浪乞讨。彭惠青、何平则认为流浪乞讨生成的根源在于贫困,大力发展经济是解决流浪乞讨问题的根本对策。只有生产力得以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流浪乞讨现象才会逐渐消失。要根本解决流浪乞讨问题还是要依靠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对流浪乞讨的救助除了依靠政府民政部门来牵头外,还应当积极吸纳其他非政府组织来补充救助力量的不足。张笑丽从部门联动和源头救助的视角研究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指出救助工作存在相关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不健全、源头救助工作不到位、救助内容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与人员缺乏等问题,提出通过建立救助管理综合办公室实现部门有效联动,提高源头救助工作力度并加快基础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等。2.国外研究综述 1601 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皇颁布的济贫法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开端,开创了以国家立法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先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逐渐建立起体系健全、法规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但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较高的救助福利水平,并没有完全解决“穷人”的出现和流浪乞讨问题,反而使得一些人严重依赖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造成国家财政负担。二十世纪后期开始,西方国家和学者开始反思和广泛讨论社会救助的问题。 1942 年,英国学者贝弗里奇发表著名贝弗里奇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种责任,政府应当承担起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的义务;社会救助是缴费型社会保险的补充,接受救助的人必须经过经济状况的调查,并且提供相关证明,只在有意愿尽快恢复劳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1998年3月,英国发布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绿皮书英国的新蓝图:一种新的福利契约,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障方面,政府不仅仅是为流浪人员提供临时的物质救助,而重点放在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学习技能,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资源,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消除对社会的过度依赖。2003年,美国国家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向有关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求援:加大资金投入与加强部门协作,成立“无家可归问题跨部门协调委员会”,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实施健康保障和服务,针对感染艾滋病毒、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吸毒的无家可归者提出健康关怀计划和过度救助计划。三、总结西方发达国家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理念在不断发展,从最开始的、单一的、普遍的经济性救济,逐步演变为包括预防、分类救助、满足其发展、身心健康治疗等等在内的综合性、多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国内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研究多是从政府救助层面进行分析,对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以及公众等社会力量的救助分析存在不足。(二)查阅的参考文献:1 高中华.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6):86-93 2 唐杏湘,李志刚,匡映彤.从孙志刚案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J.律师世界,2003,(7):4-7 3 康积萍.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沿革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1)4 卢国显,王太元,李春勇.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社会距离与管理创新思路_基于全国五个城市的调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北京市地铁流浪乞讨人员的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9):276-278.6陈微.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路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6,06:105-111.7 张新生.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31-133.8 彭惠青,何平.当前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襄樊学院学报,2011,12:35-39.9 张笑丽.基于部门联动和源头救助视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2)1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组织.贝佛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36.11 张霁雪,田毅鹏.近年来学界关于流浪乞讨问题研究述评J.人口学刊,2011,01:67-76.12 刘中兰,郝江军,丁继国.发达国家城市流浪乞讨救助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2,08:66-69.13 范围.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2.14 杨雅华.和谐发展环境下的流浪乞讨问题J.东南学术.2008(2).15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华网2003年6月22日授权播发办法全文).三、研究内容1 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一)学术构想与思路:首先,明确流浪乞讨人员和社会救助的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研究方向和范围。其次,整理相关法律文件、新闻报道、专业文献,了解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大背景,深入分析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青岛市救助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无家可归者”救助制度进行概括了解。最后,根据对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现状的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与本国国情、各城市现实相结合,探索适应城市发展和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救助模式。(二)主要研究内容:一、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概述1.流浪乞讨人员概念及分类2.社会救助概念二、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现状1.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现状2.青岛市救助管理站现状三、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流浪乞讨人员身份难以辨别2.流浪乞讨人员“请不来”,救助人员“送不走”3.专业人才与设施缺乏,不能满足流浪乞讨人员多样化需求4.存在“二次救助”现象5.缺少与社会组织、社区、高校和民众的互动6.部门之间的协作较少四、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的解决对策1.立法先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流浪乞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出具体规定,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2.加大资金投入,吸引和鼓励专业人才加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3.实施分层救助,针对特定群体采取相应救助措施,关注救助人员身心健康发展。4.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提高公众在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参与度。5.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融合,关注各制度体系的相互衔接。6.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源上减少流浪乞讨现象。五、结语。(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1.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背景下,理清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对青岛市流浪乞讨现象的独特性有一定把握。2.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学界观点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理论分析青岛市现实问题,但不局限于理论。3.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建议,力求为改善青岛市流浪乞讨现象提供帮助。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大量搜集专业文献、新闻纪实、官方数据资料,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观点,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案例分析法:以青岛市为例分析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现状,更加具体形象,引起相关部门和公众反思。3.定性分析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群体特征、实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二)技术路线:1.提出问题:选题背景、流浪乞讨人员的概念提出、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现状。2.分析问题:结合相关理论与现实需求,对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3.解决问题:针对现实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三)实施方案:第一步:研究教材,初步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方面的知识。第二步:搜集查阅有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现状”“流浪乞讨现象解决对策”“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资料,整合学界观点理论,写出研究综述。第三步:选定分析案例,整理写作思路,完成论文框架写作。第四步:分析搜集的资料,与理论相结合,条理清晰地研究案例的本质,撰写论文主体内容。第五步:个人进行修改完善或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进行完善。(四)可行性分析: 1.自2003年以来,政府越来越关注流浪乞讨现象,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关注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改进,同时流浪乞讨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扩大,这一系列变化值得思考和研究。2.国内外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丰富且广泛,专业理论充实,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绝对数量上较多。3.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是社会救助课程的一部分,能够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学校图书馆专业书籍完备且较为接近专业发展前沿,电子图书馆可提供大量学术论文、文献资料,且查阅搜集方便。4.有接触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经验,可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辅助论文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