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2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3159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2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上第2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上第2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与画角。【单元教材简析】对于本单元内容,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加强了操作活动。例如,对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教材突破原来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通过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过程,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这样安排不仅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也为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本单元认识的角主要是平角与周角,为此,教材中呈现了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固定其中的一根,旋转另一根的活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的学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活动,概括出量角与画角的方法。在本单元的学中,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的机会较多,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2。 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概念,这是学及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3。 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单元教学重难点】1、 区别线段、射线、与直线;2、 辨析图形中线段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会画平行线与垂线;3、 知道平角与周角,会辨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4、 会用量有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单元课时安排】 1、线的认识 2课时2、平移与平行 2课时3、相交与垂直 2课时4、旋转与角 1课时5、角的度量 1课时6、画角 1课时7、练二 1课时8、走进大自然 1课时9、单元检测及讲评 4课时 共 15 课时 备课教师:傅先荣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第16-17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演示教具。老师拿出红外线手电,让光线射向黑板。师:看到这光线了吗?这是什么线?这条线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已知的线段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线的认识。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课件出示第16页的插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三、用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6页的“读一读”。2、全班交流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四、巩固练。课本第17页“看一看,量一量”的1、2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无限长 无端点 射线: 无限长 只有一个端点 线段: 有限长 有两个端点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2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练课(第17-19页)教学目标1、巩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2、熟练运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复铺垫。 1、直线、射线、线段各有什么特点?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并读出来。HEFGNMorl二、探索新知。 1、完成课本17页“试一试”1、2题。(1)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下面的图中有多少条线段?让学生总结出基本的方法。三、巩固练。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3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第18-19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2、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三角尺、直尺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学生动手操作。 让全班学生在练本上画两条直线。 2、展示学生作品。(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 3、观察这4组直线,说一说有什么特征。 (1)1、4组相交 (2)2、3组不相交 4、引导提问。 师:第2组中的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还是相交的? 由此引导讨论。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两条直线经过延长,最终会相交。 板书演示: 5、板书整理: 相交的:1、2、4组;不相交的:3组。 6、揭示课题。 (1)观察3组图,体会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平移与平行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看一看。课件展示:直行的车轮胎印、双杠、一段铁轨等。(1) 车轮印会相交吗?(2) 车轮印是互相平行的。AndDCB(3)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2、平行线的读法。AB平行于CD3、展示不同方位的平行线。三、巩固练。 1、课本第18页“试一试”。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四、课堂教学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永不相交)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4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第20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复巩固。1、平行线是怎么得来的?2、平行线的读法。3、画两组不同方位的平行线。二、探索新知。1、画平行线。既然平行线是由平移得来的,那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画平行线。 师示范。 2、学生按步骤模仿练。 3、自由画平行线,教师巡视检查方法。三、巩固练。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反复自由练。2、说一说长方体或正方体上的哪些边是互相平行的。四、课堂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画平行线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5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相交与垂直(第21-22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相交。今天我们就来学相交与垂直。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1、看一看。课件呈现课本图。让学生用直线来表示这些图案,画一画。师:这两组直线都相交,有什么不同吗?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垂线)2、折一折。学生用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展示。(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3、垂线的读法。 直线m垂直于直线n 或:直线m和直线n互相垂直三、巩固练。1、说一说。你能说一说教室里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吗?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指出正方体或长方体上的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3、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四、课堂教学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相交成直角 垂直 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 相交 垂直 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 第6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相交与垂直(第22-23页)教学目标1、继续巩固有关垂直的知识。2、熟练运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复。 1、什么是垂直? 2、说一说教室里哪些地方是互相垂直的?二、学新知。 1、画垂线。 (1) 你能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学生尝试画)(2) 看课本第23页“画一画”第1题,并交流展示。(3) 教师示范讲解。2、继续自由练画。3、完成“画一画”第2题。(1) 教师示范讲解第一个。(2) 学生完成后两个。一要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二要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4、课本第23页“小实验”。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三、巩固练。 练册上的题四、课堂教学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画垂线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7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旋转与角(第25-26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组织活动。(1)师:你都认识了哪些角?(2)教具演示这些角。(3)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平角、周角。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2、汇报总结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完成课本第24页填写。3、重点讲解周角的特征。三、课堂活动。课本24页“试一试”。(1)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3)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4)提出问题。上述四个图案分别是黑线哪一点旋转的?四、巩固练。课本25页“练一练”。五、课堂教学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8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第26-28页)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2、认识量角器,并理解1度角的含义。3、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1、理解1度角的含义。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图,引导学生比较大小。 2、用活动角比较2和3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3、导入课题(从比较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究竟大多少的矛盾中知道要通过测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自然导入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归纳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 、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有什么? (学生知道量角器上有内圈刻度 外圈刻度 中心点 0刻度线 和已知角) 2、电脑演示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问:这是什么?(依次点出中心点 0刻度线 内圈刻度 外圈刻度) 告诉学生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 3、认识1度角 a、 电脑边演示师边叙述: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度角,记作1。 b 、你觉得1度角的大小怎么样? (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演示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1度角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学会从量角器上读出角的度数。 让学生上台在量角器上指出10、2090、180的角。 (3)尝试量角,归纳方法。 1 课件示课本27下面的两个角。(这两个角的图每个小组一张) “同学们,你们手中的角1和角2和屏幕上的一样大,你能猜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吗?怎样准确知道这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发现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准确度数,必须动手量。小组合作进行测量。) 2讨论量角的方法 a刚才你们是怎么量这些角的,请你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b哪一组说说你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教师进行点拨) 师:测量角的读数关键要做到三重合: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师: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学会量角了,但是在量角的过程中,还要踏实认真,这样才能把角量准确。老师这里有两个小小问题,你们想试试吗? a教师出示三角尺,先让学生猜,再进行测量各个角的度数。 b完成27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单于,人人是学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用量角器量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课件出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第1题。完成猜一猜,下面的角可能是多少度? (板书“内外要分辨”) 2、第28页第24题。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你能从中分别找出45度角、90度角、135的角吗?四、全课总结, 1、这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角的度量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 1度 = 1 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 找0看度数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9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画角(第29页)教学目标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2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2、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复铺垫1、课件出示各种角,再次认识各种角2、利用课件,总结角的特征。3、学生介绍量角器,量出一个角(学任务单)4、导入新课,给出角的度数,你会画出这个角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1、一副三角板各是多少度?(抢答)小结: 在三角板中,其中两边等长的三角板的度数分别是90,45,45,另一个三角板的度数是30,60,90(边指边说)2、尝试画角 分组:1)用三角板画 2)两个30角拼 3)用量角器画(问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试着总结画角的步骤)教师课件演示,黑板演示总结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0刻度的地方点一个点。3)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课件出示: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注意:让学讨论:看刻度时应注意什么?(注意内外刻度,跟量角方法相似,出是从0度数起。)3、巩固新知,鼓励创新1)用三角板画出75和150的角2)用量角器画出15和155的角提问:用量角器画角和三角板画角。哪种方法更常用?(小组讨论后发言)问:画什么度数的角使用三角板方便呢?30,60,90,45,75,105,135,120,150三、巩固练。 课本第29页“试一试”1-3题。四、课堂教学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画角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10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平行线、垂线、量角、画角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课本第30页“练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垂线的特征,并能正确地、科学地进行判断。2、能正确、熟练地量出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应用各种角的关系,求出一些角的度数。3、能应用所学到的线与角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1、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2、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基础练。1、过已知点画直线。(1个点与两个点的情况)2、关于线段。 进一步明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平行线与垂线。(1)画一画这两种线。 任意画;过一点画。(2)说一说。画平行线与垂线的方法。4、量角与画角。二、专项练。1、练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2、练二第2题: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3、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二第3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二第4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三、课堂教学小结。 本节课你再次熟悉了什么知识?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11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 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 1、通过学,巩固学过的认识的更大的数、线与角等单元的知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及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巩固较大数的读写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导入还记得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样子吗?摆一摆二、新知1、复更大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出示教材P31的话。指名回答,读出画线的数据。全班动笔,写出画线的数据。小组交流读数和写数的具体方法。2、出示主题图。(1)观察主题图找一找图中的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段。(2)学生动手绘图(3)画垂线从A点到小房子设计一条最短的路。学生画,然后交流方法。三、巩固练出示教材P32画面。学生独立思考。(1)有什么办法把镜框挂正?(2)已经参观了2小时,时针走了多少度?(学生动手测量)风筝各个角的度数,每块花砖每个角的度数。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四、课堂教学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备课检查第 周备课 节,共 节,质量 。 年 月 日 检查人:第12课时(总第 课时)第13课时(总第 课时)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第二单元“线与角”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第14课时(总第 课时)第15课时(总第 课时)测试讲评,分析单 元 教 学 小 结单元教学效果分析100分90-100分80-90分70-80分60-70分60分以下 教学改进措施检查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