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092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研究褚菁晶1银花2(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能否走出一条适应本地区发展和中国国情的专业化道路的关键,本文通过行业调研和与国外职业教育的比较,初步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的定位方式和方法。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类;人才培养规格 中图分类号:G710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培养规格所研究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目标问题,教育定位和目标的研究,探讨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存在地位、存在意义和发展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存续与发展的战略问题。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着规模与效益不相匹配、功能与教学不相匹配、资金与师资严重不足的瓶颈,本文试图通过涉及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的战略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理清发展思路,突破发展瓶颈、把握发展关键,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一、 内蒙古自治区建筑类人才需求调研与比较研究(一)行业调研笔者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区内一些大型的建筑类企业(包括政府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查,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通过对行业现状的调查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充分依据,并获得了有益收获。收获一:通过对建筑行业调研发现,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行业对建筑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行业调查中发现,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建筑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工程质量检验人员(前二者被称为施工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和工程监理4个职位。其中,施工管理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占到建筑行业需求总数的85.2。这四类职位均供不应求。收获二:建筑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能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对一百多家用人单位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68.6%的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缩短培训期;54.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适应期应在三个月以内。收获三:建筑行业生产实践技能特点差异大,通过调查获得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群划分情况。收获四:校企合作正在建立稳定长效的机制内蒙古自治区70%建筑企业有与学校合作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意向,并希望学校能以技术入股和成果转让的方式与其合作。具体表现有: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使用企业工艺规范、操作维护技术标准;和企业合作编教材,使用企业资料;聘请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讲课;根据教学要求到企业实习实训落实带教任务;接企业人才订单开展教学培养培训活动。收获五:应加大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资格认证力度调查中发现,在应聘各类职位的建筑类人才中,部分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却不到总数的10%,说明有建筑专业资格证书的检验人员市场资源严重不足。(二)比较研究对国内外的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使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启示:1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2. 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课程的比例,改革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实行弹性学制等等,探索不同专业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3.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办学路子产学合作、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产学双方要努力加强对话:学校应主动采取行动,积极满足产业界的需要;企业应当完善与产学合作有关的各项制度,建立完备的交流基础。只有引进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成果共享,尽快地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4. 完善资格认证制度为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应成立一个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体系,来保证各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完善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之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5.积极发展我国教育的“拳头项目”德国要求其职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我国在职业教育的某些领域,发展自己的“拳头项目”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我国若能在有些领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训练基地,将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能更好地指导、激励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一)中国入世和建筑市场的发展呼唤大批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经济活动、科技创新和日常生活的形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极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建筑的需要;2)建筑业的发展,加速了对机械、化工、冶金、能源、汽车、制药、钢铁、运输等传统产业的自动化、网络化、集成化管理等技术的改造与更新;3)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已经开始改变原有传统的建筑观;4)新型材料、新型设计、新型结构开始不断地随着建筑业革命走入人们的生活,建筑物的外观和内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5)人们对具有综合功能的智能化建筑和通过网络对教育、医疗、购物、旅游、娱乐游戏、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的需求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业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还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总产值,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型设计思想等方面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新技术条件下的建筑形式;2)抗侧能力较强的以钢结构为主的高层、超高层建筑;3)以5A为代表的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4)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各类环保材料;5)新颖外观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2005年,中国建筑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生产形势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展开,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全国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7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完成竣工产值22072.96亿元,增长8.9%;实现增加值10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然而,中国建筑业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2005年,建筑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未见明显好转,国有建筑企业尤为严重。建筑业的发展现状表现出对高端人才的渴求,更有对一大批工作在第一线的中低端建筑类专业人才的急切需要。在我们对435名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建筑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工程质量检验人员(前二者被称为施工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和工程监理4个职位。其中,施工管理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占到建筑行业需求总数的85.2。这四类职位均供不应求。83.4%的学生都从事建筑类专业及相关的工作或对工作表示满意;66%的学生涉及工程技术;64%的学生涉及质量检验;64%的学生涉及工程造价;61%的学生涉及工程监理;58%的学生涉及施工管理。在对185家用人单位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68.6%的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缩短培训期;54.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适应期应在三个月以内;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要求,72%的企业选施工管理;62%的企业选工程造价控制;58%的企业选质量控制、工程监理、项目管理。这都说明了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相关工作岗位上,都是我们高职高专专业人才的用武之地。(二)人才培养规格不清晰是困扰当前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结构性矛盾的重要症结我国高校本科层次建筑类专业的设置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往上延伸到硕士博士层面,向下渗透到高职高专乃至中等职业教育。现建筑及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每年达100多万,每年毕业生数十万。但现实是每年不少学生感到就业难,不适应工作岗位,同时每年又有很多建筑行业的相关岗位招聘不到合适人才,尤其是现场专业化管理,致使复合型管理人才仍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紧缺人才。这种状况源于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层次规格、内涵规格、实践规格、教学规格、体制规格)的不清。1.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5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成人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697.25万人,比2000年增加320.49万人,年平均增长13.1%。其中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504.46万人。高职等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在校生85.78万人,建筑相关专业在校生48.26万人,合计只占在校生总数的26.57。建筑专业人才全国每年约需80万人,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的建筑专业人才每年仅18万左右,缺口很大;建筑类专业研究生比重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3%,专科层次的在校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31%,其余为本科层次的建筑类专业人才。2006年,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现代制造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区域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工业区振兴仍然是最为繁荣的建筑市场;发达地区的建筑业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大中型建筑业企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快速发展,市场层次和区域范围更加优化。面临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类专业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型”,既缺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也缺规范熟练的施工现场管理及其它低端人才。2.内涵规格不清,培养缺少针对性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有关建筑的专业和方向达数十个,但教学计划标明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过于宽泛和笼统,缺少对行业中本专业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分析。课程设置中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课和系列选修课少;内容安排中追求本科教育学科知识的理论性和完备性以及重复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混淆建筑专业与建筑相关专业在专业要求上的差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我们的企业调查中,70.3%企业强调高职学生应有一门技术专长和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59.5%的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相对中职学生应更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撰写本专业技术文件或报告的能力;58.4%的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敬业精神;51.4%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所学知识针对性不强,太偏重理论。因此学生就业相对其它教育层次的学生来看缺少核心竞争力和优势。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特色不鲜明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应是在企事业单位中用得上、拿得起、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对学生实践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我们的企业调查中,71.4%的企业认为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53%的企业认为学生缺乏技术应用能力。但目前教学安排中理论课时偏多,能落实40以上实践教学环节的院校很少,独立开设的系列实训课程更少。在已开设的实训课中采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模式的院校占到少数,此外虽然不少院校建立了规范适用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由于师资及设施的条件,效果并不理想。4.教学方法落后,知识更新慢建筑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是各学科领域中较快的,特别在工具方法和应用领域。英国一年更新教材一次,印度和美国是半年,爱尔兰是市场上成熟什么教什么。而我国的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知识的讲授按部就班的多,统一规范有余,灵活多彩不足。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对于国内高、精、尖的技术教材常常显得不适用与滞后,教材建设远远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方法陈旧理论教学多,黑板上写的多;师生互动,启发讨论式教学少;学生课外独立进行的科技创造与发明较少。因此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弱,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后续能力更弱。5.校企合作缺少稳定长效的机制高职高专教育理应面向实际,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凡在这方面有建树的高职高专教育概莫能外。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也在努力,但由于缺少校企合作的双蠃长效机制,真正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落实的少。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的少,使用企业工艺规范、制作维护技术标准的少,和企业合作编教材,使用企业资料的少;聘请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讲课的少;根据教学要求到企业实习实训落实带教任务的少;接企业人才订单开展教学培养培训活动的少。这些都严重损害和影响着我国高职高专建筑类专门人才的培养。(三)中国建筑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国际建筑人才培养发展动态1.中国入世后对建筑类人才培养规格的影响首先,中国入世后,必须将国内的有关建筑、法规和政策与WTO规则接轨。与GATT(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只是一个多边国际条约的性质不同,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有着体系化的制度设置的国际组织体,它基于一整套建筑框架而建立和运行。世贸组织的原则、规则对成员方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所以,将国内法与世贸组织的规则接轨是每一个成员方的当然义务。中国要顺利完成接轨工作,必须有一批既熟悉和理解WTO原则和各项协定、协议,又熟悉和理解中国建筑、法规和政策,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入世的承诺的内容和时间表,对我国现行建筑、法规和政策进行相应的废、改、立,即对我国现行建筑体系进行必要的创制和改造的建筑人才。其次,中国入世后,以国家主权为后盾的关税壁垒将逐渐式微,中国对自己的经贸利益和民族产业的正当保护只能依赖世贸组织承认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进行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1年3月底,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提起的反倾销案件已达422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涉及到我国五矿化工、轻纺、机电、医保等4000多种产品,累计涉案金额超过百亿美元。无论是运用反倾销手段保护民族产业,还是对付外国以反倾销为由对我国产品实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都必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的建筑人才。第三, 建筑服务市场将逐渐对外开放,中国律师将愈来愈多地面对外国同行的竞争。建筑服务属于服务贸易的一部分。服务贸易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成果。2国际一流建筑人才的知识结构首先,中国建筑知识。了解和熟悉中国建筑市场和建筑法律、法规,可以为中国建筑市场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中国国内建筑专门人才的培养多集中在中国建筑知识的培养。其次,国际建筑和外国建筑知识。中国入世后,必将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深更广地改革开放。中国的民商事主体也将愈来愈多地涉及国际民商事建筑问题。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仲裁等领域涉及到大量的国际建筑和外国建筑知识。专业的建筑人才需要掌握大量专业基础知识。第三,外语水平。建筑人才不同于政治和商业人才,政治人物和商人进行国际交往可带翻译,建筑人员却不行。建筑专业人员不能带翻译参加国际业务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是一个专门的知识系统,有一套独特的概念体系和语言体系,非经专门的系统的建筑专业的训练是无法掌握专业语言体系,因此,建筑人才必须掌握专业外语。三、结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岗位技术结构必然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面临比较广泛的岗位技术覆盖面要求,除技术岗位外,健全的人格素质(如合作能力等)也非常重要。综合能力是由知识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三方面构成。从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周期来看,相对于技术应用能力而言,社会性能力属于人格素质的范围;从学生就业后所需的能力来看,发展能力成为最最重要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则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人格素质是支撑这些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在定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时,必须要处理好综合能力培养与人格素质提升的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结构与人格素质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中国建筑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中国建筑设计装饰网.2008年作者联系方式:Email:cjj200128126.com Tel:13847138231收稿日期:2009-12-15作者简介:褚菁晶(1978-),女,浙江湖州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1银花(1971-),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教务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