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2689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谥号(sh) 讪笑(shn) 泥古不化(n) 踽踽独行(j)B掮客(qin) 靓妆(jng) 余勇可贾(g) 自怨自艾(y)C薄荷(b) 太监(jin) 济济一堂(j) 差强人意(ch)D渐染(jin) 蒙骗(mng) 乳臭未干(xi) 曲高和寡(h)2.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自栩 座右铭 迫不急待 休养生息B. 精粹 化妆品 以儆效尤 提纲挈领C. 气慨 拌脚石 卓而不群 穷兵渎武D. 嬉戏 副食品 穿流不息 不肖子孙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B.北大教授季羡林深受大众尊敬,媒体也不断给他扣帽子,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等称号。C.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学生们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D.起初是他创建了这家公司,后来公司又毁在他手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C.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D.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重读名著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 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养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5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从全文看,这一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C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D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6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C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D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7对“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B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文化性格而阅读。 C破除陈旧的阅读方式,用开放的阅读心态去阅读。 D破除简单化的思维格局,用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去阅读。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愈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注】这是韩愈第二次给宰相写信,此前十九日他曾给宰相写了第一封信,故名“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 诛:把罪人杀死B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辞:躲避、推脱C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诚:实在,的确D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 擢:提拔、提升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有来言于阁下者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蹈水火者”的险境作比喻,表明作者自己处境和情势的危急,抒发了渴望得到宰相帮助的急切心情。 B全文紧扣“势”和“时”作文,讲究行文变化,恳切的言辞将其迫切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C针对有人所说的“时不可”,作者逐层剖析巧用比喻,并且运用了强烈的反问语气,驳斥了“时不可”的荒谬。 D本文虽为求助之言,但作者写得不卑不亢,毫无屈媚之态,感情看似低沉,实则暗含自信。人生之途多舛,求人举荐、望人援手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所难免,青年学生应以此文自勉。 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11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给短文断句。(10分)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3分)译文: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5分)译文: 用“/”为下文断句:(2分)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古 意耿湋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馀。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1)此诗的三四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简要分析第三句“冷”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载酒园诗话称此诗“直而温,怨面不怒”,结合全诗,说说诗中的女主人公“怨”什么?“直”与“温”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及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1) ,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3)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4)至丹以荆卿为计, 。(苏洵六国论)(5)蚕丛及鱼凫, !李白蜀道难)(6)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7)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将进酒)(8)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9)中国现当代小说是与中国古代小说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时间上,一般来说,现当代小说是指 以来的小说。(10)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主义的优秀传统。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迟子建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早,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人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今年四月十日,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赏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看过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美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读者,2009年第15期)14全文的写作内容是月亮,但作者开篇却到太阳,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15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分)“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16第四段写“今年四月十日”的满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7“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这句话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4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18教师节快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自拟一副对联,唱出你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6分) , 。19阅读下面材料,用一个单句概括出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6分)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20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4分)(1)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3)照片能否拍得好,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所决定的。有语病的一项是: 。修改: 。七、写作(本大题60分)21 请以“呼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C济济一堂(j) 2. A. 自诩 迫不及待(B全对,C气概 绊脚石 卓尔不群 穷兵黩武D川流不息)3. B.扣帽子:比喻把不好的名目强加于人。用于此句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戴高帽”(A“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有说服力。 C“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4. B. 引用的部分为整句话的宾语。这是一个完整的引用,“山阿”后面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A“三四里”为概数。C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D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句内结束无标点,句外结束可随便。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叫句内括号,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5. C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语“从全文看”。从全文看,第二段读“ 名著需要重读”,第三段谈怎样“重读”。第一段也应该从“名著复读”的角度立意,列举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概述其成就,目的在于表明这些作品值得反复品味。6D分析不恰当。原文说“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误解。而B项的表述去掉了其中“ 鲜活”二字,语意大变。“ 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还“重读”什么呢?7B仔细对照第三段相关文句可知本题其余项正确。与B项相关的原文是“ 培养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人格”,丝毫未论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原文相比,该项还缺少了“建设性”这一限制语,使语义有所改变,因而B项不正确。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8A责备、责罚、惩处9B其: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A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且:连词,表并列,又;表转折,却。D于:介词,对、向;在。)10C“巧用比喻”误,应为举例驳斥。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11您是前来救我呢?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考查句式“其抑?”的用法和“全”的活用。)(3分)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现在,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考查学生对“或”“取”“方”等在上下文句中的理解。)(5分)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2分,错2个扣1分)12.(1)描绘了在树叶掩映的绮窗内伴着凄冷的烛光,一个女子含泪给远方丈夫写信的场景。第三句“冷”字一语双关,既写烛光冰冷,也很好地烘托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凄凉心情。(3分)(2)怨的是虽然丈夫有身居高位之荣,但自己却与他有一世分离、不得相聚之苦。“直”是指女主人公在第二句直接表达闺怨的情感,“温”是指女主人虽有埋怨,但仍不忘丈夫,夜写家书,传达思念,温婉感人。(3分)13. (1)未至二三里 (2)恐年岁之不吾与(3)云销雨霁 (4)始速祸焉(5)开国何茫然 (6)乾坤日夜浮(7)朝如青丝暮成雪(8)左传(9)五四新文化运动(见第二册现当代小说鉴赏)(10)现实(见第三册P3)(10分,每空1分)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18. 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其实是想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学生拟写对联。因此,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提供的特定情境。参考答案: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6分)19. 语文教给学生真善美(6分)20. 有语病的一项是:(1)修改:“自从”移到“学校”前(4分)参考译文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禀告相公阁下:前些日我曾呈上一封书信和所做的文章,等候您的指示已经十九天了,没有得到回音。我惶恐不安不敢离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我宁愿再次领受意想不到的责备,来要求陈述完我的意见,并向您请教。我听说:陷入水火之中的人,求人帮忙免除灾难,并不因为那人和自己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呼喊他、指望他。而是希望在他旁边的人,即使与自己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自己死去的,就要大声赶快呼喊,希望他施行仁义。那在他旁边的人,听见他的呼声和看见这种情形,也不会因为和他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保全他的生命。即使与他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他死去的人,就要拼命跑去用尽力气,弄湿手脚,烧焦毛发,救起他而不会去躲避。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那情形确实危急,他的心情确实叫人可怜。我努力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有好些年了。我没有考虑道路的艰险和平坦,一直前行没有停止过,以至于陷于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中,那种情形既危险又急迫,我已经大声赶快呼喊了,阁下大概也听见和看见了,您是前来救我呢?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有人向您说:“有人看见被水淹和被火烧的人,虽然有可以救人的办法却始终没有去救。”阁下您认为他是个仁义君子吗?如果不这样认为,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君子应该动心同情的了。有人对我说:“你的话是对的,宰相是了解你的,只是时机不许可,怎么办呢?”我认为他不会讲话,实在是他的才能不值得我们贤明宰相的推荐罢了。至于所说的时机,本来就是处在上层地位的人所造成的,并不是上天安排的。前五六年时,宰相向上推荐,尚且有从平民中提拔的,那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况且现在的节度使、观察使和防御使、营田使等地位较低的官员,尚能自己选用判官,而没有区分他已经做过官还是没有做过官的。何况是宰相,我们君主所尊敬的人,却能说“不可”吗?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现在,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我的情况窘迫,言辞急切,不知道怎样斟酌才合适,只希望您稍微能施以爱惜人才的心。韩愈再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