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普文章阅读训练场.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2684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科普文章阅读训练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科普文章阅读训练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科普文章阅读训练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科普文章阅读训练场全球暖化焉知非福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梅伊勳爵,对全球暖化忧心忡忡,他说:“人类从未遇过这种遍及全球的威胁;就像一列火车失控而且持续加速,如果我们现在不制止,未来将更难以阻挡。” 梅伊勳爵说出这番末日言论,希望推动各国政府采取较严厉的环保措施,并对那些否定气候正在变化的科学家做出反击;这些科学家一直对气候变暖将带来浩劫的说法,深表怀疑,因此受各方“围剿”,被批评为“石油工业的传声筒”、“愚蠢透顶”等等。 不过,有一群农业乃至医学方面的专家,虽然都同意气候正在变化,观点却与梅伊截然不同。他们从穀物收成到人体健康等几个方面著手研究,发现气候变暖绝非世界末日,甚至可能利多于弊,而且人类完全可以适应无虞。 这幅乐观远景,并不全然是电脑模型的运算结果。他们分析了过去几段气候剧变时期,认为温暖的世界让人类获益良多。 伦敦大学生物地理学荣誉教授菲力普史托特说:“如果气候变迁可以投票决定,大家都会选择比较暖和的天气。寒冷的影响,在各方面包括农业、经济、人类健康等,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史托特认为,历史上的太平盛世,通常出现于较温暖的时期,公元1100年到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就是典型的例子。相较之下,1450年到1870年之间的“小冰河期”,却是饥荒连年、瘟疫猖獗、社会动荡。 2003年热浪席捲欧洲,在法国夺走至少一万四千人的性命。这桩事件经常被生态运动者当作铁证,突显全球暖化带来的恶果。然而,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去年公布一份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寒流每年害死的人数远多于热浪。以英国为例,依照未来45年间的气温上升幅度估算,死于热浪者一年将增加两千人,但死于寒流者却会减少两万人。 其他种种关于气候变暖的骇人说法,也在深入研究下站不住脚。2002年,英国卫生部首席医疗官连恩唐纳森赞同疟疾将重返英国的说法。然而,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其后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社会经济趋势分析,认为疟疾重返英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项解除警报的消息,却不见媒体普遍报导。 极地冰层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听起来也惊心动魄。学者警告,从西方国家滨海城市到太平洋岛国,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正面临危机。但是海平面会升高一百五十公分(五呎)的早期说法,已经被较平实的估计取代。根据国际海平面变化委员会最新的研究显示,预测值应该在上升二十公分(八吋)到下降十公分(四吋)之间。另一项研究也指出,马尔地夫(又译马尔代夫)群岛周遭的海平面,学者原本预测会上升到危险程度,但实际却是逐渐下降。 农业方面也有类似情况。90年代,有学者大声疾呼,全球暖化将严重打击主要农作物的收成;但更为缜密的研究把人类的适应能力都纳入考量后,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理查亚当斯指出:“如果你只是研究农业经济模型,将气候条件调整为更加炎热、干燥,农作物的产量当然会下降。但如果你务农为生,当察觉农作物生长欠佳时,自然会改种更能耐热的品种。” 亚当斯和一群学术界同道,开风气之先,在研究中纳入了人类适应能力的考量,其结果往往与过分简单化的模型截然不同,惨重的损失可以化为丰厚的利润。90年代,许多关于气候变迁如何冲击美国农业经济的研究,都预测农作物收成将遽减至少20%;但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孟德尔森将人类适应能力纳入考量之后,发现收成反而会增加13%。 讽刺的是,气候变暖的好处之一,原来源自大家闻之色变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生长。全球的小麦与稻米产量,可望增加百分之十八;通常作为牲畜饲料的苜蓿,产量更将攀升百分之叁十六。亚当斯说:“我对未来感到乐观。农民的本领令我叹为观止,担心爆发大规模饑荒,根本是杞人之忧。”他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分配农民生产的粮食,并协助开发中国家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许多经济学家深信,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法门,是持续的经济成长。他们担心现在各方呼吁对全球暖化立即采取行动,反而会扼杀经济成长的动力。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的比荣隆伯格教授著有持疑的环保论者(TheSkepticalEnvironmentalist)一书,他对气候变暖的批判,激怒了不少环保人士。隆伯格说:“经济学研究清楚地揭示,与其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如设法适应一个较为温暖的地球,所付出的代价相对而言少得多。”史托特也指出,就算关闭所有石化燃料发电厂、将汽车都压成废铁、禁止飞机升空,地球的气候还是会继续变化。他说:“真正要担心的,是我们到时会不会已经民穷财尽,根本无力应付气候变迁的後果。”海外文摘2006年11期双子基因小儒/编译 这种基因名叫p53,它对于癌症治疗有奇效,但目前科学家们却在想方设法研制可以抑制它功效的药物。如果他们成功了,我们就能远离癌症,健康而长寿;如果失败了,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日如十年的衰老。 癌与衰老 2002年,美国科学家们利用老鼠做了一次基因试验。他们培育了两组老鼠,其中一组体内完全没有某种基因,结果这种老鼠患癌症的几率极高,很小的时候它们体内就长出了肿瘤。在另一组老鼠身上,科学家们则努力激发这种基因的活力,结果和预料中的一样,这组老鼠没有患癌症的,但在科学家们意料之外的是,它们迅速地衰老,短短几个月就已经老态龙钟,最终只活了正常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二。 这一试验发现,开启了人们对这种有抗癌奇效的基因的另一方面的研究一一它对人类衰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癌症和衰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年龄越大患癌的几率越高。但人们从没怀疑过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升降竟然由同一套生理机制在控制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换句话说,要抵抗癌症,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是起皱的皮肤,变薄的骨质,以及衰竭的器官。 这一发现受到了研究癌症和衰老的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两类领域的科学家们开始第一次通力合作,研究它为我们提出的一系列迫切而严重的问题一一现行的癌症治疗药物,都是通过激发这种基因的活力来起作用,那它是否会加速病人的衰老,导致病人日后患上一些老年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呢?另一方面,那些帮助人们保持青春、驻颜抗老的药物是否会将人们置于癌症的阴影之下呢? 双子基因 引起所有这些疑问的基因就是p53,因它激活时产生的蛋白质的分子量是53万而得名。 p53是肿瘤抑制基因,它能感知细胞里的DNA被破坏的信息,从而及时阻止这样的细胞再繁殖,直到DNA被修复,不能修复时就引导细胞“自杀”,这样发生DNA变异的细胞就不会继续发展导致癌症。p53也因它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被称作“基因卫士”。 然而好比双子星座,p53也拥有两副面孔。它不仅可以杀死癌细胞,也会杀死其他细胞。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失去了分解能力,但仍存活的一段时间。p53就能让细胞失去分解能力。如果该细胞是已经发生变异、可能产生肿瘤的细胞,那它不能分解了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人体内大量细胞都不能分解,那可不妙了。因为一方面让我们的皮肤年轻有弹性的是胶原蛋白,它的功能是把细胞粘和在一块儿,而从衰老的细胞中渗透出的废物却会溶解胶原蛋白,另一方面细胞失去分解能力,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更新体内的器官组织,衰老自然不言而喻。 由于拥有这种强大的杀伤力,p53被另外一种名为mdm2的基因控制着。于是mdm2与p53的关系就像警察与警犬的关系一样:警察知道何时该放开手中的狗链,何时又该紧紧拉住,一旦警察失去了对狗的控制,即使是警犬也会造成危险。p53就是如此,mdm2就是控制它的警察,不让它任意杀死细胞从而最终杀死我们。 虽然,对于我们干预这种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其特性的p53基因的生长,是否在玩火,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利用它来提早发现以及治疗癌症的潜力,还是被众多研究者看好。 编译自澳大利亚周末 摘自:海外文摘2007年01期作者:休阿姆斯特朗航天飞机上的人体试验谢勋辑编译 “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记录下了睡眠的细节,将身体排出的各种液体存放在罐子里。这些实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前往月球和火星的航天员在长途飞行中能够保持健康。 科学家希望更多地知道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太空飞行如何影响人的免疫系统,还有太空飞行是否会使休止中的病毒(例如疤疹)重新活跃。航天员戴着能记录曝光程度和形态的手表,这些资料外加睡眠品质的记录,将有助于科学家制作药物及安排睡眠的方式,使航天员休息充足、精神良好。 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那就是检验航天员飞行期间和结束后所收集的血液、小便和口水的样本。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肌肉研究实验室主任费别克说,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是航天员在长途飞行中受到的最大威胁,会伤害航天员的认知能力,损害航天员的免疫系统,并增加航天员罹患癌症的危险。 蓓科是国家太空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副主任,她说:“太空没有地心引力,对人体来说相当陌生,总会出现某些健康问题。人在地球上走路,地心引力会拉引身体的下半部;航天员是飘浮在太空中,手臂用得多,腿却用得少。”她又指出,由于太空中引力较弱,造成身体的液体往上半身移动。这是身体需要适应的大变化。身体下半部的骨骼也会失去一些钙质,钙质会跑到肾脏里。在太空里运动,可以减少太空飞行时的骨骼、肌肉损伤。然而航天飞机里没有什么空间放置运动器材。到火星的航天员也许无法避免某种程度的骨骼、肌肉的损伤。但抵达目的地后,航天员必须穿一种装有人工肌肉的航天服,帮助完成任务。长途的太空飞行也许更需要体力好而不是脑筋好的航天员。 蓓科谈到太空飞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说,到火星需要长时间远离家人、朋友,会影响航天员的情绪,最近“发现”号的睡眠研究能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不正常的睡眠状况是情绪压力的一种迹象。 另有其他在地球进行的实验,试着模拟航天员在太空里的情绪反应。比如,科学家把几个人放在水中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强迫他们一起解决问题,了解人在水中如何共同工作,将有助干航天员在太空中共事。 (选自海外文摘2007年第2期 ) 编译自英国自然为何女性比男性寿命长爱德华德尼克据统计,美国女性比男性人口多了600万。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女性比男性平均多活七年。纵观当今世界,各地风俗文化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生活方式和健康杀手各不相同,但有一件事情是相同的女性比男性寿命长。这条规律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开始得以印证。据统计,孕期的男女胎儿比例为110比100;分娩时这一数字便已降至105比100。到30岁时,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刚刚持平。打这之后女性人口便开始一路领先。80岁以上的人口中,女性数量是男性的近两倍。如果你看一看排名健康杀手前十或十二位的事项心脏病、肺癌、谋杀、肝硬化和肺炎,就会发现死于这其中每一项的男性人数大致上都是女性的两倍。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出在男性自己身上。男性比女性吸烟多,喝酒多,冒的生命危险也更多。男性被谋杀的数量是女性的三倍。他们自杀的频率也更高。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数量是女性的两倍还要多。男性更易卷进与酒精相关的灾祸中,尤其是男性司机!但是行为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寿命差距,压力的大小也不是其答案。19世纪50年代,当越来越多的男性患者死于心脏病时,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男性日益加剧的工作压力。医生们说,让女人们也走出家门去冒险,走进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吧,她们的死亡率也会变得和男性一样的。但是在生命的进程中,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19501985年间,美国职业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几乎翻倍。而研究表明,这些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的健康程度并无差别。今天,一些研究性别差距的科学家认为,所有的资料数据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女性生来就是受造物主偏爱的。每个生物体都据其染色体的指令组合而成,人类有23对染色体。但是在男性机体内有一个较脆弱的不匹配的组合,它表现为XY。在女性机体内与之相对应的是XX,其遗传性的“后援”力量有时就被引证为与女性杰出的健康复原力有关。如果男性的单一X染色体存在缺陷,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基因紊乱。举例来说,血友病和几种肌肉萎缩症就是由X染色体上单一基因的缺陷引发的。这几种病在男性身上要常见得多。尽管如此,这个单一X理论也有问题。因为最可怕的遗传疾病也只占了导致两性之间寿命差距原因的一小部分。于是,一些研究者又把矛头指向了男性的Y染色体。其实,问题的答案可能更应该是荷尔蒙。40岁之前,所有的女性都还在分泌雌激素,此时死于心脏病的男女比例为3比1。但40岁之后,此数字便开始稳步下降,心脏病对于两性来说都是头号杀手了。然而在女性的心脏病死亡率赶上男性之前,她们多了健康的10年。尽管事实证明,在威胁生命的疾病面前女性比男性更有抵抗力,但面对日常的病痛女性却比男性脆弱。1676年,一位日志作家曾经写道:“我听内科医师们说他们接待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女性比男性更常看医生,吃更多处方和非处方的药,花更多时间卧床养病。女性体弱多病,男性则一命呜呼。精神沮丧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但是精神分裂症,这种最具破坏性的精神疾病,对男性的影响却要严重得多。配偶过世后,男性生活得不如女性。他们更为消沉,更易生病,也更易随其配偶而去。结果在全球总人口中,将近80%的65岁以上单身老人都是女性。相比之下,男性则过得很不如意,因为妻子往往是他们惟一的知己。失去了伴侣,鳏夫们就如同失去了精神支柱,一下子垮掉了。与之相反,失去了丈夫的女性则经常还有一圈子的密友让她信赖。但是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男女之间的健康差距也不会一成不变。近几十年,男女寿命的差距已经从1970年的7.6年缩小到了1990年的6.8年。这并不是说女性的健康在走下坡路,而是男性的健康水平在提高。 (选自海外文摘2007年第2期 )译自当代高级英语写作黑能量的秘密梅格尤里/作者 杜娟/编译 科学家们认识到,宇宙起源137亿年以来,已经“长”得越来越大,这种急速膨胀,科学家称之为“大爆炸”。 1998年两组太空学家对遥远的星系中正在爆炸的天体即超新星进行观测,发现超新星比他们认为的暗淡。这意味着它们的距离比科学家原来认为的更远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惟一解释是,宇宙的膨胀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加速了。科学家们观测到有一种神奇的能量反作用于重心引力,使银河系的分裂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好比从你手上掉下一本杂志,它没有像通常那样“落”到地板上,相反,它突然受制于一股未知的引力,“落”到天花板上去了! 起初,科学家们对这个结果表示怀疑。也许超新星变暗是因为它们的光被星际尘埃云挡住了,也许超新星本身的光就比科学家所认为的暗。但是经过仔细检查,所有的解释都被搁到了一边,“黑能量”的假说出现了。 其实,有关反引力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80多年前,爱因斯坦就已经把这种反引力效应包括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了。为了解释天体不会由于相互间的吸引力而挤到一起,爱因斯坦设想宇宙中应该还存在一种排斥力,它与引力相对抗,从而使宇宙保持稳定。他把这个排斥力称为“宇宙常数”。 在过去的50年里,黑能量的发现,成为了科学界最重要的发现而引起科学家们广泛的讨论。最终对它的认知将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21世纪初科学最大的谜是“黑物质”和“黑能量”。黑物质存在于人类已知的物质之外,它的构成也和人类已知的物质不同。在宇宙中,黑物质的能量是人类已知物质能量的5倍以上。 黑能量更是奇怪,以人类已知的核反应为例,反应前后的物质有少量的质量差,这个差异转化成了巨大的能量。黑能量却可以使物质的质量全部消失,完全转化为能量。宇宙中的黑能量是已知物质能量的14倍以上。 围绕黑物质和黑能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阐述了他的观点,他提出了“天外有天”的说法,指出“因为黑能量,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有很多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在加速地膨胀”,且“核能也许可以和宇宙中的黑能量相变相连”。 科学家已经确知,黑能量组成了宇宙的三分之二。因此,在不了解黑能量之前,也不能清楚地了解宇宙。而且,黑能量是不能用标准的物理理论来预测的,这就意味着已有的基础理论,也就是对于像电子、中子、夸克,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的构成理论,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已有的物理学理论指导现代生活的主要部分,比如电子学、工程学和药理学。谁知道一个更完全的物理理论会指导人类走向何方? 科学家们以前也面临同样的处境。20世纪前后,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差不多已经知道了自然界的一切。从17世纪牛顿的自由落体理论开始,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解释了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从动力到光能,到热能,到声音,最终到19世纪晚期的电磁学。但是从那以后,又发现了电波和微量原子,而这些现象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而得到解释。今天量子学主宰了人类的生活,它存在于电脑芯片、医疗器械、手机、照相机、mp3和其他每一个现代电子装置中。 现在历史似乎又在重复。直到最近,科学家们还认为我们处在了解所有宇宙学的边缘,现在出现了黑能量,是否黑能量会加快21世纪经济引擎的旋转?就像50年前量子力学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样。现在作这个结论也许言之过早,但是历史是一个指南,以史为鉴,我们清楚我们正处在又一个巨大变革的边缘。 黑能量的发现说明科学不囿于一套固定的理论。相反,科学家们观察自然,然后归结出理论来描述他们发现的各种自然现象,事实上科学是被自然推动的,而自然让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它就是最高法则。 美国自然科学和能量部门已经集结力量,用太空卫星和地面望远镜探测黑能量,我们观察到的黑能量的历史,将对宇宙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黑能量变得越来越弱,重心引力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牵引宇宙成一体;如果黑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最终将分裂由卫星和行星被重心引力牵引组成的银河系当我们透彻了解了黑能量,我们就可以正确地预测宇宙的未来。 (选自海外文摘2007年第9期 ) 编译自华盛顿邮报厦完成首例CRTD植入术 既治心衰又防猝死本报讯(通讯员陈志峰记者林雪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周成功独立完成了厦门市第一例(简称三腔起搏除颤器)植入术,患者是一名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岁男子,该男子目前恢复良好。全称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它结合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的双重功能,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治疗心脏衰竭、让扩大的心脏可逆性回缩的同时,帮助患者防止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适应患者群体主要包括一些重度心衰、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衰并且有高危猝死风险的患者。据介绍,此次接受植入术的男子,曾因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衰,心脏的收缩功能只剩下正常人一半,心脏也比正常人心脏扩大多,平时爬楼梯上到二楼就开始喘。因他的心功能较差,还有多源性室性早搏,一旦感冒发烧,都将面临很大的猝死风险。在药物治疗已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他选择植入。目前,他的恢复情况良好。厦门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黄卫斌博士说,因为同时具备了和的双重功能,在植入病人体内时也面临双重风险,既要把左室电极准确地放入病人的冠状静脉内(每个病人的冠状静脉长得都不同),又要在手术过程中诱发病人室颤,以确定防猝死的功能正常发挥。这次手术过程中,在病人室颤发生了秒后,仪器就将其识别。黄卫斌称,接受植入术的患者,多为心脏病晚期,不少人除了心脏移植之外,已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这些病人年内的生存率和癌症患者相当。从国内其他城市已完成的病例来看,部分患者的术后效果比心脏移植还好。虽然目前一台要万元,但比起心脏移植,费用已低了很多。由于植入术对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技术都有很高要求,目前全国每年完成的数量仅约台。(摘自2008年6月24日东南快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