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松江区一模历史卷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31740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学年第一学期松江区一模历史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学年第一学期松江区一模历史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学年第一学期松江区一模历史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 第 1 页 共 5 页 松江区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 100 分 完卷时间 60 分钟 2018 1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 答题纸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 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 答题时应特别注意 不能错位 一 选择题 共 40 分 每题 2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右侧图片可作为研究哪一历史时期的直接证据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2 观察下图 其反映的制度是 A 方国联盟 B 礼乐制度 C 封邦建国 D 郡国并行制 3 取西蜀 定南蛮 东和北拒 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对联歌颂的三国时期的历史人 物是 A 刘秀 B 曹操 C 孙权 D 诸葛亮 4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三省长官讨论军国大政 平衡互制 协调共济 的机构是 A 御史台 B 政事堂 C 内阁 D 军机处 5 右侧李白 少年行之二 诗中描绘的充满 万国衣冠 胡风洋溢 的城市是 A 长安 B 东京 C 临安 D 大都 高三历史 第 2 页 共 5 页 6 澶渊之盟 靖康之变 绍兴和议 榷场 等历史事件 所反映的主题可概括为 A 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B 金戈铁马的交汇 C 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D 争鸣与争雄的时代 7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完成于 A 三国 B 南朝 C 唐末 D 南宋 8 下列示意图中 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的地理方位是 A B C D 9 以下示意图中 处应填入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在晚清 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 理藩 朝贡 概念的政府机构是 A 理藩院 B 宣政院 C 总理衙门 D 外务部 11 代表 19 世纪末中国思想潮流的报刊是 12 右侧史学著作的叙事对象是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第 12 题 高三历史 第 3 页 共 5 页 13 观察右侧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 其发生在 A 武昌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14 1928 年 6 月 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此举是为了收回哪一条约开始丧失的 主权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15 1927 年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随后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 A 南昌 B 延安 C 大别山 D 井冈山 16 右图为 2017 年 12 月 13 日在南京举行的国家重 大活动 该活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距今 A 60 年 B 70 年 C 80 年 D 90 年 17 概括下列时间序列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 在哪一历史时期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8 右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步入大会会场的历史 场景 该会议 A 通过了 共同纲领 B 决定开展土地改革 C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 准备实施一化三改造 19 1978 年 安徽小岗农民苦干一年 1979 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 1966 年至 1970 年 5 年的 总 和 这得益于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 高三历史 第 4 页 共 5 页 C 大跃进运动 D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20 和解改变了双方 1949 年后互不往来的状态 拓宽了世界和平的愿望 和解 具 体是指 A 提出万隆精神 B 重返联合国 C 尼克松访华 D 加入 WTO 二 综合分析题 60 分 一 古代史家与思想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 具有突出成就的思想家与史学家代有迭出 并与其言论交相辉映 14 分 21 将下列人物与所在的朝代进行匹配 请填写数字序号 7 分 司马光 章学诚 司马迁 朱 熹 孔 子 刘知畿 董仲舒 朝代 人物 东周 西汉 唐朝 宋朝 清朝 22 请将下列人物与其代表言论进行匹配 请填写数字序号 7 分 人物 言论 孔 子 A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董仲舒 B 善恶必书 斯为实录 司马迁 C 能具史识者 必知史德 刘知畿 D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司马光 E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 熹 F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章学诚 G 存天理灭人欲 二 他者眼中的中国与新大陆 历史犹如分光镜 不同时代或不同国度的 他者 看待历史现象与事件别有感知 21 分 材料一 利玛窦 中华帝国的领导者是一个具有哲人王的素质的皇帝 既是人 民的统治者又是人民的教师 中国社会 开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考试制度 为国家管 理与公共事务遴选优秀的人才 转引自周宁 礼教乌托邦 材料二 彼 英 国 宪 法 本 以 国 会 为 所 召 集 以 王 为 会 议 长 以 听 人 民 之 疾 苦 而 制 定 匡 救 之 法 律 者 也 美 国 则 不 然 彼 大 统 领 非 立 法 部 之 一 员 也 故 其 宪 法 不 许 大 统 领 及 其 阁 臣 提 出 法 律 案 于 议 会 美 国 何 以 能 如 此 则 以 英 国 之 宪 法 由 天 然 发 达 而 美 国 则 全 加 以 人 力 也 高三历史 第 5 页 共 5 页 梁启超 新大陆游记 1903 年 23 对研究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来说 两则材料中 属于直接证据是材料 属于间接证据的是材料 材料二中 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请填写数字序号 8 分 24 材料二中梁启超笔下的英国议会和美国议会有何不同 4 分 25 结合材料一 你认为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如何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9 分 三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陈独秀在 1920 年 4 月 1 日出版的 新青年 第七卷第五号上发表了 新文化运动是什 么 一文 以下是此文的选摘 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 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 并且研究 说明一切学问 国故也包 括在内 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 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 胡说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 是因为孝弟底范围太狭了 说什么爱有等差 施及亲始 未免 太猾头了 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 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 所 以现代道德底理想 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通俗易解是新文学底一种要 素 不是全体要素 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 大半只因他通俗易解 主张白话文的人 也有许 多只注意通俗易解 文学 美术 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境底表现 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 解为止境 不注意文学的价值 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 不配说是新文学 这也是新文化运 动中一件容易误解的事 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 创造就是进化 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 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 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 对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 不但对于 东方文化不满足 对于西洋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 不满足才有创造的馀 余 地 问题 26 提炼材料中陈独秀所阐述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 分 27 陈独秀写这篇文章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如何 4 分 28 你如何理解此材料中陈独秀的思想认识 15 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2017 12 一 选择题 共 40 分 每题 2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高三历史 第 6 页 共 5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B A B D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A D C D A D C 二 综合分析题 60 分 一 古代史家与思想家 21 将下列人物与所在的朝代进行匹配 请填写数字序号 7 分 朝代 人物 东周 西汉 唐朝 宋朝 清朝 22 请将下列人物与其代表言论进行匹配 请填写数字序号 7 分 A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5 B 善恶必书 斯为实录 4 C 能具史识者 必知史德 7 D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 E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 F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 G 存天理灭人欲 6 二 他者眼中的中国与新大陆 23 对研究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来说 两则材料中 属于直接证据是材料 材料二 属于间接证据的是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 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请填写数字序号 8 分 24 材料二中梁启超笔下的英国议会和美国议会有何不同 4 分 英国 国王与议会一体 具有立法权 王在法下 权在议会 2 分 美国 国会拥有立法权 总统只有行政权 总统和政府官员无权提出立法 2 分 25 结合材料一 你认为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如何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9 分 美化和憧憬 认为中国皇帝是内圣而外王的化身 即拥有极高的道德水准以后掌握极大 的权力 科举制是一个伟大而有效的考试制度 2 分 不完全同意 1 分 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不完全是中国历史的真实再现 而是一种文 化利用 2 分 中国作为一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确实是人民的统治者 但是未 必都是儒家学说熏染下的仁者形象 其基本的执政原则大致都是 外儒而内法 中国的科 举制通过考试成绩确实可以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但它有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并 在后来愈加走向僵化 4 分 高三历史 第 7 页 共 5 页 三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26 提倡自然科学知识 更要提倡科学方法与创造精神 2 分 提倡友爱全社会的新道德 反对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旧道德 2 分 提倡白话文与新文学 注重新文学的文学价值 2 分 27 国际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没落 2 分 国内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 政局混乱 中西文化大论战 2 分 28 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 评分要素是 观点 史实与材料 论述 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 2 分 水平 1 对陈独秀的思想认识没有明确的理解和观点 水平 2 仅就某几句话或某段材料得出观点和结论 如 新文学不仅要通俗易懂 也要有文 学价值 1 分 水平 3 能将全部三段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并得出结论 2 分 评分项二 史实与材料 5 分 水平 1 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 0 分 水平 2 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史实和知识 1 3 分 水平 3 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 史实充分 5 分 评分项二 论述 6 分 水平 1 回避问题 论述不相关内容 0 分 水平 2 史实 观点 论证三者不尽一致 逻辑跳跃 混乱 3 分 水平 3 史实 观点 论证三者一致 逻辑合理 清晰 6 分 评分项二 组织 2 分 水平 1 仅罗列史实或材料原文 0 分 水平 2 叙述连贯通顺 有条理 1 分 水平 3 叙述段落分明 结构完整 2 分 随着中西文化大论战的开展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朝夕瞬变的中外历史发展也推动 着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倡人与主将 他对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的理解不单单只停 留于为民主友爱的新道德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与新文学摇旗呐喊 他更注重宣扬新文化运 动在面对旧文化甚至西洋文化时的理性态度 科学方法与创造精神 首先 尽管经过了一战的冲击 西方文明在时人眼中的灯光黯淡 但是陈独秀保持着理 性和冷静的思考 他认为提倡科学不仅仅是提倡西方自然科学的知识 公理 定律 更要 坚守科学的理性精神 用科学的方法来从事学问 以科学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和思考问题 这样才不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胡说 其次 随着中西文化大论战的如火如荼地推进和深入 陈独秀认为批判旧道德并非因为 旧道德毫无意义 而是他认为旧道德的仁义孝悌观念所观照的对象太狭隘了 仅限于家庭 亲情层面 而现代的道德应该将其扩展到全社会的友爱上去 另外 他认为提倡白话文和 新文学 也并非只是因为白话文较文言文更通俗易懂 而是新文学更应该发挥其文学价值 关注文学之为文学的根本内涵 高三历史 第 8 页 共 5 页 最为重要的是 陈独秀对于新文化运动不再是简单贴出 民主 与 科学 的符号与标 签 而是更为深刻地意识到了 创造 或者说是创新的重要性 认为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 造性的精神 创造精神是批判性的 怀疑性的 它相信进步和进化 它批判中国旧文化的 同时也对时兴的新文化 西方文化并不满足 只有不满足才能不断去批判 只有批判才 能不断创造 只有创造才能进步 新文化运动反映出民国初年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于中国现实的失望与不满 他们希望宣扬 民主与科学的价值 提倡白话文与新文学 传播马克思主义 从思想文化上彻底地批判和 改造旧文化 影响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年从而改变中国的命运 回顾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 其中有些内容或口号或许因为时代的局限太过急切 矫枉过正而有失偏颇 但从陈独秀对 于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来看 他并没有全盘否定旧文化和旧道德 也没有一味盲目地接受新 文化 西方文化 旧文化与新文化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只有适应时代 将旧文化批判 性地继承 将新文化创造性地加以接受和发展 中国才能取得进步 正是陈独秀所强调和 注重的面对新旧文化的批判之思维 理性之态度 科学之方法与创造之精神 仍然值得我 们今天借鉴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