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册美术学科教学设计于净.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938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三册美术学科教学设计于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第三册美术学科教学设计于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第三册美术学科教学设计于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三册美术学科教学设计相同图样排排队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江苏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四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的教学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大量图例的欣赏,引导他们发现二方连续多种排列方法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装饰美感。二方连续直观的排列规律和基本形式便于学生发现,并通过欣赏、练习、纠错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就是一个或多个大小、形状、色彩相同的图样,向左右或上下一字排开。本课创作表现的方法以画、剪、实物拼贴和印为主,易于学生操作,学生均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并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从而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直观感知具体形象为主,其概括、抽象的逻辑性思考能力尚未形成,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与自身存在的主动参与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独立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习惯也初步养成。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可以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三、教学策略虽然二方连续图案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这个概念过于抽象化。如何使学生易于接受,了解其规律特点,用以区别其它的图案,进而设计创造出更新颖的花边图样,成了本课的重点。生活中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恰好符合了儿童形象思维的特征,用小鱼、小猫串编起来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感染并激励他们学习。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进行积极的发现,在帮助小动物们“排排队”的竞争与合作中,主动探索二方连续图案的规律美。并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教室中的资源,进一步感悟到规律中的多样化。教师用激活的方法启发引导,让学生从直观感知逐步深入到“理性”的分析,将技能与认知化为己有后,创造设计出富于个性的图案作品,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突破本课的难点。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创作规律,能设计出美观而独特的花边图样。2.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在实践创造中分享快乐。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以及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和规律,能设计出美观新颖的花边图样。2.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关注并创造生活中的美。六、课前准备教具:“小猫”、“小鱼”的卡片,二方连续图案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教材、吸铁石、剪刀、彩色纸等。学具:绘图纸、水彩笔、油画棒等。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有一条小河里住着一群特别漂亮的鱼,它们游啊游啊,游到了教室里,想跟大家交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看看这些小鱼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干什么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小鱼”二方连续图案)(学生观察并表述自己的发现。)2、学生:“我们发现每一条小鱼的花纹、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小鱼们一条挨着一条,整齐的排着队。教师小结:像这样在一个长条里能排队的图案,我们称之为相同图样排排队,也就是排排队的花边。”3、板书课题:相同图样排排队【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引起儿童兴趣的先导,浅显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进一个贴近生活而有趣的情境中,学生由此主动地思考、发现、表达观点,教师在肯定学生所见的基础上适时归纳,自然揭示课题,让知识点自然融入其中。(二)初步尝试,探索规律1、情境激趣:“哪一种小动物最喜欢鱼呢?”“老师这里还请了许多小猫来作客,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摆一摆,让小猫也来排排队。”(教师将“小猫”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在黑板上摆,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竞赛体验,师生互评)【设计意图】由鱼联想到了猫,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中去,成为“表演者”,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规律特征,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并认识“整齐美”。2、情境激趣:“再来看这些小鱼。小鱼们头靠着尾,头靠着尾地排着队,一直这样游真没意思。我们能不能变换小鱼的位置和方向,让它们的队伍变得既好看又整齐。谁能帮助一下小鱼?”(教师将“小鱼”卡片发给34位学生,请他们尝试变换小鱼的队伍。) 教师边启发边及时奖励有创意摆法的学生,归纳总结:有对着游、竖着游、上下游、波浪游等多种摆法。“太棒了,原来相同的图案有这么多不同的摆法,排排队的花边真神奇啊。”【设计意图】创新需要讲究方法,这一环节通过分组竞争或合作,让学生在略有压力的状态下,激发创新潜能,既可以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秩序中的多样变化,规律中的形式美感,又可以培养他们交流合作、互助互学的意识,让学生发现“变化美”。3、情境激趣:“这边的小猫急坏了,来了这么多的小鱼,馋得它们都流口水了。我们快点把小猫加到小鱼的队伍里去。谁来摆一摆,让每一只小猫都能得到一条小鱼。”(教师将“小猫”卡片发给2位学生,请他们尝试。)归纳启发:“我们发现有小鱼在排队的,有小猫在排队的,还有小鱼小猫小鱼小猫在排队。排排队的花边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图样在一起,可不可以有三种呢?”(教师示范有三种不同图样的排排队画法,启发学生了解排排队里面的图样可以是多种不同的组合。)【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演示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举一反三,关键在于这个“点化”的瞬间,启发学生“创造美”。(三)优化构思,发展创造1、师生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的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排排队的花边呢?”(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观察、寻找、发现并感受相同图样排排队在生活中的运用。)师生相互提示补充:裙子、手帕上的花边,盘子上的花纹,地面砖,斑马线,毛衣上的编织花纹,教室里的课桌椅、窗玻璃、灯等等。教师展示几件生活用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普遍性,体会有序排列的美感。2、引导思考:“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漂亮花边?怎么设计?”教师用范画启发学生,排排队的图样可以是动物、水果、植物、人物等等,再通过欣赏课本里的典型作品,让学生感受图案中内容的多样性及色彩搭配的美感。【设计意图】突破本课难点,以儿童熟悉的生活来引发其回忆与联想,并结合教材和图片等丰富的资源,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灵感,为后面的创新设计做好铺垫。(四)体验创作,分享成果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准备用什么样的东西排排队呢?”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设计12条漂亮的花边,比一比谁的花边画的最好看。”(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作画工具设计花边图案,要求花边里面每一个图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要一模一样,鼓励创新。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展示给其他学生,激励其创新热情。)【设计意图】再次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二方连续图案的规律把握,在教师的激励中,调动创新因素,积极发挥想象,在选择素材、组合排列中设计出自己的个性化作品。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自己的设计心得。学生相互评价,教师适时肯定、表扬或提出建议,满足学生创作成功的欲望,并完善设计,从而达成本课的有效教学。【设计意图】作业是学生展示才智的舞台,也是教学得失的一种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给那些勇于表现的学生以充分展现的空间,及时发现和鼓励作业中的闪光点,努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活动的喜悦,增强继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同时,也是对学生表现技能最有效的巩固。(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相同图样排排队,它们是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模一样的图样有秩序地向两个方向排列(可以横着排列,也可以竖着排列)。排排队的花边可以通过摆、画等形式表现之外,也可以印、可以剪”(请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演示剪纸形式的花边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相同图样排排队表现方法的多样化)用儿歌结束本课,由此引出“相同图样排排队”的真正名称二方连续图案。图案和图案,多么有秩序。向两个方向一字儿排下去。重复又重复,就成了二方连续。【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设计制作图案,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最后一起生动地朗读教材上的儿歌,以此点明本课主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知晓“二方连续图案”这个专业名称。生活中,不仅有相同图样排排队的现象,还有相同节奏排排队的现象。课后同学们再去找一找,看看在其他地方还有哪些排排队的现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排排队现象随处可见,排列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并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此激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黑林小学 于净 2010/1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