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河中学特色学校总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827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梨河中学特色学校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梨河中学特色学校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梨河中学特色学校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梨河中学特色学校总结 新世纪,新时代需要创造力 人类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世纪。要立足于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之林,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需要有适应于未来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人才的本质是创造,也是培养能适应二十一时纪需要的人才的最高目标。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多种场合下强调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泥塑教学活动是培养空间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创造不仅是美术发展的“灵魂”,也是美术教育的“灵魂”。美术教学的活动激活支配人创造力的右半脑的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于相比的,而泥塑这一美术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空间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其具体表现在于: 与纸塑相比,泥塑有其独特性 泥塑强烈的可塑性对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其他的美术类别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有折纸,剪纸等的教学内容,那是通过造型原料(纸张)折剪、插、粘、画的手段来达到一些视觉上的立体效果。仔细观察纸塑作品,可以发现从某些角度观察纸塑的立体造型是不十分完整的,而且由于材料特性的限制,制作立体纸塑对于好动而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来说较为费时费力,往往因为失败而气馁。泥塑所采用的原料泥土粘合力强,柔软可塑,适应学生爱玩泥的天性,也符合青少年的发展规律,从而有利于带动其学习的兴趣。泥土通过手的揉搓捏拉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出各种立体造型,这些造型具有真正意义上“立体”的效果。 泥塑对其他美术能力发展的作用 泥塑(雕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a.泥塑中的立体造型发展了立体空间思维能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在绘画中的一个重要能力造型能力。 b.建筑和雕塑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房屋建造前期的立体构思、模型的制造都和雕塑有着必然的联系,雕塑作品还是优秀建筑物的重要装饰和组成部分。 3)泥塑对其他学科的作用 a.立体几何模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数学老师利用几何模型讲授关于数学的问题,学生观察立体模型,在脑海中能形成想象,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较容易地掌握空间立体概念,通过泥塑教学活动,学生对立体造型有了直接的认识,从而容易掌握几何知识。 b.模型制作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三维电脑模型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传统的泥制模型设计曾经是,也继续在产品外形设计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电视节目“发现”介绍过传统汽车设计的重要过程粘土模型制作,就是将设计师在纸面上的设计构思转化成实体模型,利用粘土模型的优点就在于价廉、便于不断修改优化。 从以上的一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泥塑教学对空间创造力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学生从小接受泥塑教学的训练,对于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 泥塑(雕塑)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在泥塑制作时跟着老师做,教师只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要求做得和教材上的相像,形成了单纯模仿性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单一、肤浅的认识思维模式,容易养成惰性、不愿思考、不去观察体验、不求创新的习惯。 因此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在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捏制作品时,学生的表现内容多为大饼、油条、圆子等,、几乎是同一的简单的样品模式。 2 西方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有很多新的教学模式传入中国。而又由于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处于研究、探索的阶段,有很多教师对中国的传统教学予以全盘否定,全盘抄搬西方的新教育方法,但因为没有完全了解他国的方法,形成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法。其表现为:任凭学生自己胡乱地捏制,教师不加以教育引导,这样学生完成的作品大多体现为一种儿童的天性,其中含有很大程度上的偶然性,盲目性,这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取上述两种教学方法之长补其短,能否创造出一种较为完善的泥塑教学模式。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促动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去认识、观察与欣赏事物,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结合讲授,以基础技法,带动创新技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比较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意愿去表现作品,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的空间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二 泥塑教学的实践研究 我总结出学生在泥塑的学习中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模仿到主动观察再进一步自主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模式是:观察与欣赏-实践与求新-想象与创造。 1 观察与欣赏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待训练与提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压在他们的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大人眼中的世界,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并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因此,我在课余实践中常鼓励学生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从校园以及自己周围的事物、日用品学习观察方法。如在教授素描中的立体物时:我就让学生从教室到校园这些大环境去比一比、看一看各种不同物体它的立体与平面的区别。学生通过了观察分析认知,都能说出各不相同、意想不到的答案,表现出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和认知因人而异的特性。此外,在观察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欣赏内容主要可以集中在三大层次上:1)雕塑的历史起源,介绍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如半坡彩陶、古希腊、古埃及雕像,介绍产生的时代、背景、用途等。2)泥塑的种类。3)雕塑的发展,主要着重介绍近现代雕塑发展中新的创作思路、新的表现方法,同时向学生出示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彩色图片,从具体作品的形象、形式、主题、年代、环境、气氛等要素,进行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的感受和认真细致的分析。鼓励学生多看,“看活眼”,开拓他们的眼界,使学生在对形的感受中,情感得到升华,为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践与求新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我发现知识的掌握和认识是从孩子的日常活动自发形成的。因此应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探究知识。通过大量的自我实践,学生有可能获得更深体会,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探究知识,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敢于实践,勇于求新的精神。我在教学中,探求新的授课方式,打破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授课方法。在除传授一些简单传统的捏制方法,制作技法如:捏、窝、搓、团等以外,主要以引导学生为主,鼓励他们大胆放手去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用的造型方法,利用自己身边有的任何材料形成自己的新技法来塑造出简单造型。如在制作大面积的泥饼时,学生自创了利用椅面的大幅度的宽度,直接放在泥团上压、按成泥饼,这样既方便了制作,又节省了力气。又如:用废弃的旧报纸适当润湿捏紧成团后塑造成自己所要的简单形,然后包裹在泥饼的内部,作为骨架,起到了造型随意,节约用泥量,减轻重量的作用。 对于学生自行创造的表现技法,我还有意识地介绍给其他班级的学生,让他们自行去实践,吸取有利于自己制作的方法,从而使比较有普遍意义的新方法能在学生中流传。 3 想象和创造 “思维需要形状”,想象是创造的思维构想,是创造的前提。美术发展体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精神也可以在形象思维的发展中培养起来。造型过程中,形的每一点变化都与思维、想象的变化和发展相关。如中国古代彩陶文化中不同时期的盆与瓶的造型,在口、腹、底的变化及双耳的添加上,都与想象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在教学中,并不是自己讲,而是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从培养开拓想象力入手,结合故事、音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或闭上双眼遐想或用手凭空比划,在行为中思考想象。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点拨、肯定的作用,千万不能用自己个人的观点去否定学生的作品,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并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创造是想象的表现结果,我认为也是泥塑造型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求学生把在脑中构想的形象用泥塑的各种方法完整地再现出来。在学生事先做好的简单的几何立体造型上,用写实、夸张或象征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手法随意地添加,形成动物、面具、图腾等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可怕的、怪异的、丑恶的形象,也可以表现为美丽的、可爱的形式。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把自我的审美感受融入泥塑作品中,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创作的欲望,并希望通过这一手段为学生长大成人后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奠定一定的基础。 4 为了深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由浅入深、又底向高,分层次进行泥塑教学。 第一阶段,比较写实的独立体型,小动物形象塑造。如鸡的形象,通过创造出有个性的夸张的变形的鸡,表现一种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 第二阶段,又如由几个独立的形体相加形成复杂性体,表现一种由单一形体到复合形体的发展。 1) 实用立体性的塑造。 由单一的纯艺术作品转化成具有实用性用品的制作(必要时可加上一些辅助材料),比如首饰、礼盒、笔筒。这些物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体现其特有的生活情趣。一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乐于沉浸其中,避免厌烦情绪;二则使学生能认识到课程的实用意义,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创造的意识。 具体如笔筒的制作,可以在基本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不同高矮大小、不同纹饰花样的作品,学生从中可以认识到同样用途的物品,却可以有不同的创意。这样的做法也是符合求新求异的审美创造要求的。 在泥塑教学活动对25名学生进行实验前后比较,如下: 实验前: 模式单一、机械的作品18人,有创新的作品5人,其他2人; 实验后:模式单一、机械的作品9人,有创新的作品15人,其他1人。 从整体上来说 ,通过上述两个层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实验,拓展提高了学生空间思维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其创造性作品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个性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并结合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学生之间进行反馈式教学,使学生的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等创造特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 结束语 用泥塑来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创造能力,比较适合中小学学生的教学。它有利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这一教学形式也要求作为美术教师的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目标意识,发掘学科内涵,在教学中从真正意义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创造,使他们克服心理惰性,产生创造欲望和热情。此外还要求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创造,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对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