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489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三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三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1. 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2. 小红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不变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氧气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3. 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 )种种 种 种4.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1)装药品;(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固定装置;(4)加热;(5)收集气体;(6)撤酒精灯;(7)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2)(1)(3)(4)(5)(6)(7)B. (2)(1)(3)(4)(5)(7)(6)C. (1)(2)(3)(4)(5)(7)(6)D. (1)(2)(3)(4)(5)(6)(7)5. 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 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6. 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该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本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所用的燃料越来越多7.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室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内可尽量多装写高锰酸钾晶体,以便可以多制取氧气B、水槽中的导管一开始冒出气泡时,即可塞入集气瓶进行收集,以免浪费C、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这样可以节约酒精8.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9.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的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10. 下述氧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冶炼钢铁时,可以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钢铁的质量和产量( B )液氧可以用于火箭发动机里,加速燃料燃烧,推动火箭前进( C )氧炔焰可以焊接或切割金属( D )氧气能使钢铁生锈11.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12. 一定质量氯酸钾与一定质量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 )1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14.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混有少量的MnO2,同时加热两份氯酸钾,放出氧气的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线是氯酸钾曲线b线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二、填空题1. 右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端进氧气。(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端进氧气。(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 _ _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2.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个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_。(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_活塞向(填左、右)_移动。(3)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_厘米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3.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次序12345678910MnO2粉末用量(克)0.10.20.30.40.50.60.70.80.91.0所用时间(秒)17875432222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实验次序12345678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3) 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 。4.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 小森同学在滴加FeCI3 溶液时,不小心把滴加FeCI3 溶液的滴管放入到盛“双氧水”(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森联想到用二氧化锰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FeCI3 溶液能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2)猜想与假设 FeCI3 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设计与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1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I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FeCI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4)讨论与反思已知FeCI3溶液中含有H2O、Fe3+和CI三种微粒,小森同学又做了三种猜想:猜想1: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I3溶液中的H2O猜想2: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I3溶液中的Fe3+猜想3: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I3溶液中的CI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那一种猜想,理由是小森同学又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I,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向盛有5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5. 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 ;(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引燃铝丝的办法是: ;(3)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练习题(2008-12-09 08:14:37)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单元测试1.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增大绿地面积;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分类回收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A全部 B C D2.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水汽化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的运动C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分子发生改变3. 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纳米铜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铜比普通铜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B纳米铜和普通铜中的铜原子结构不同C反应物的接触面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4. 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B、除去氧气后的水不再含有氧元素C、“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5. 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干冰、石油 B水、啤酒 C氢气、氯化钠 D水银、石灰水6. 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7.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8. 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 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 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A B C D9. 为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小琴同学用高锰酸钾颗粒依次进行了下列三步实验操作研磨:从试剂瓶中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溶解:取少量粉末放在试管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稀释:把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倒进盛有200 mL水的烧杯中。其中哪些操作步骤中高锰酸钾不再分( ) A全部 B只有 C只有 D只有10. 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11.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A.金属导电原子是运动的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12.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13. 发生在海洋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其中,渤海湾的赤潮尤为严重。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有关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14. 氢气是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但近来有研究表明,氢气的大量使用可能大面积破坏臭氧层。针对此研究成果,下列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停止氢能源的研究,禁止使用氢能源,研究其他新能源B、氢能源好处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虽然有害,但臭氧多,无关大局C、还是只使用矿物燃料,通过加强探查,争取开采更多的矿物资源D、氢能源好处多,其使用后的环境问题是可以通过研究优先加以解决的15. 对水和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由于组成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C、由于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D、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二、填空题1. 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填空:(1)A为 极;(2)甲管与乙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会偏_(填“小”或“大”);(3)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 ;(4)若将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100g进行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1%时停止电解,则生成的H2的质量约为 g。2. 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氧化镁、四氧化三铁、红磷、铝和一氧化碳等六种物质分成二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第一组: ,分类依据是 ; 第二组: ,分类依据是 。3.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c、(2)水在 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在 中由气态变为液态。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得到的蒸馏水在 中。(4)仔细观察b仪器,它起 作用,冷水进入b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 (填“行”或“不行”)。其原因是: 。4.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1)写出仪器名称: ;: 。(2)按要求从以下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李红同学要制取并收集H2应选择 ;黄同学要收集一瓶O2,应选择 。(3)罗明同学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I)所示。检查图(I)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4)使用图(I)装置制取CO2,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II)所示,并按下列操作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关闭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进烧瓶。根据现象判断该装置 (填“漏气”或“不漏气”或“无法确定”),理由是 。5. 如图,在A瓶中盛满红色的水,然后向B瓶中放入一些从废电池上取下的锌,再注入稀硫酸,立即塞紧瓶塞,你会看到红色的水从A瓶尖嘴玻璃管中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如果你量取B瓶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你将怎样改革该装置?答案选择:12345678DABDBDCDB9101112131415ADAADDAD填空:1、(1)负;(2)2:1 大;(3)增强水的导电性;(4)1.85。2、(1)氢气 红磷 铝 ;单质 (2)氧化镁 四氧化三铁 一氧化碳 ;氧化物3、(1)蒸馏烧瓶 冷凝管 锥形瓶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物理 (3)冷凝 不行 冷却效果差,不能将水蒸汽充分液化4、(1)铁架台 长颈漏斗 (2)BD或BE;C或D (3)关闭a,从长颈漏斗中注水,当水没过漏斗下端时,继续小心加水,如果漏斗颈内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无法确定,因为烧瓶和分液漏斗为连通装置,无论是否漏气,水都会因重力作用而滴下5、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入A瓶,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压力变大,所以水从尖嘴导管口喷出;将尖嘴导管改为玻璃弯管,伸入量筒中,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即是B瓶中气体的体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练习题(2008-12-10 07:49:52) 转载标签: 元素化合价练习分类: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 A、电子层数 B、质量 C、质子数 D、电子数2. 下列各示意图中,能表示阳离子的是( )3. 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H B、H+ C、H2 D、H2O4. “神州五号”不仅将杨立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据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电负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6. 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 HCl B、Cl2 C、KClO3 D、KClO47. 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8. 最近,美国科学家宣布其发现的二种超重新元素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家则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4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75 B、114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403C、科学家宣布自己的研究成果错误是可耻的 D、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可能有错误的9. 对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 B、核外电子数相同C、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D、质量几乎相同10. 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11. 2003年8月4日在齐齐哈尔发生了侵华日军遗留的芥子气毒罐泄漏伤人事件。芥子气是一种微黄色或无色的油状液体,具有芥子末气味或大葱、蒜臭味。目前还没有特效的预防和救治芥子气中毒的药物。芥子气的化学式为(ClCH2CH2)2S。下列关于芥子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芥子气是由氯、碳、氢、硫四种元素组成B、芥子气的相对分子质量159C、芥子气分子中氯、碳、氢、硫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8:1 D、芥子气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3%12.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13. 在2S03和3S02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分子个数相同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C氧原子个数相同 D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14. 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AO2 B2H CN DFe15.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们按碘的化合价的顺序排列:KI I2 HIO X NaIO4。则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AgI BKIO3 CI204 DI20516. 下列符号中的有关数字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Al中的“2”表示两个铝原子 B2N中的“2”表示2个氮分子CO2中的“2”表示两个氧原子 D5H2O中的“2”表示每个氢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D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18. 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过争议,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经测定锆(Zr)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核外有40个电子,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若锆在氯化物和氧化锆中的化合价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相对原子质量:Cl-35.5) ( )AZrO BZr2O CZr2O3 DZrO219. 下表中与各粒子名称对应的各项内容均正确的是 ( )20. 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属于同种元素 B属于离子C易失去成为阴离子 D的结构不稳定二、填空题1. 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1)水是由氧、氢两种 组成的;(2)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2. 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写:(1)3个钙原子 (2)氢氧根离子 (3)+2价的镁元素(4)2个水分子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3. 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1)x的值为 。(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在A、B、C图中选择,填字母)。(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4.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O _2O_ O2_ 2O2 _+2nSO2 _ Zn _Na_Zn2+_ 2Zn2+_Fe2+ _ SO42-_+2 +1FeO_NH4+_ 三、单氟磷酸钠(Na2PO3F)易溶于水,有杀菌作用,防龋齿效果好,是牙膏行业常用的活性添加剂.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含量若达到0.76%,就可使龋齿减少17%-38%.(1)单氟磷酸钠中F为-1价,则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2)单氟磷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3)若使一支质量为200g(净含量)的某种牙膏达到使龋齿减少17%-38%的功效,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氟的质量为_g(精确到0.1). (4)求单氟磷酸钠中F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5)上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就是单氟磷酸钠,试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龋齿的效果较好。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四、啤酒、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 /100mL血(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便会影响人的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1大杯(0.56L),会使血液中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L血。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中含有_种元素。(2)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3)李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理论上)升高_mg,_(填影响或不影响)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CACBBDDABCBD11121314151617181920DACDAACDDDBC填空题1、(1)元素 (2)离子 (3)分子 (4)原子 +22、(1)3Ca (2)OH- (3)Mg (4)2H2O (5)Al3、(1)31 (2)B (3)GaCl3 4、氧元素、1个氧原子;2个氧原子;氧气、1个氧分子;2个氧分子;n个二氧化硫分子;+2价的锌元素;钠元素、1个钠原子、单质钠;锌离子;2个锌离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氧化亚铁中铁显+2价;铵根离子显+1价三、(1)+5 (2)23:24 (3)0.2 (4)13.2%(5)(0.11413.2%110)100% = 0.78% 具有较好效果四、(1)三 (2)2:6:1 (3)90、影响。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练习题(2008-12-14 12:38:47)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 下列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决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决定原子核电荷数大小的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质子数 D 质子数和中子数2. 美国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其中含有23892U,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23892U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A、238 B、92 C、146 D、3303. 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O3、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C、O4是一种新的氧化物 D、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4. 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2价,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XYZ4 B X4YZ3 C X2YZ3 D X3YZ25. 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 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D.2O:表示2个氧原子6. 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有关该物质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B.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 一定有碳元素,可能有氢、氧元素 D. 一定有碳、氧元素,可能有氢元素7. 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8.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DAl2 ( 4)3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9. KAl(SO4)m可作净水剂,m的值是( )A、1 B、2 C、3 D、410.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 13 B它是非金属元素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相对原子质量是1311. 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断R的化学式为( )AFeS BFe2S3 CFeO DFeS21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十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 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Z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 X2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a一b)g Y213. 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 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A、 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 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14. 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人真空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的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C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形成了原始生命15.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 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5反应后质量/g未测211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二、填空题1. 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2N_4N2: “4”_”2”_3H2SO4 “3”_”2”_3Mg2+ “3”_ “2”_+3Al 3”_2. Fe3O4 中的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化学式可以写成Fe2O3FeO ,同样Pb3O4 中的铅元素有+2、+4两种化合价,则化学式可以写成 。3. 从Ca 、C 、 S 、H 、O 、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1) 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二个钙离子 ;三个硫酸根离子 ;一氧化氮中氮显+2价(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能作为燃料的是 ;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 用作食物调味品的是 ;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 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4. 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的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右图所示:(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2)图中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经过上述A、B、C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填“是”或“否”);(4)科学家研究表明:“少量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们的观点: ;(5)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谈一点你对保护环境建议或认识: 。5. 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上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痕迹,很难洗去,这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生成一种金属、一种红棕色气体(NO2)和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中氮元素在不同物质中所显化合价_(填“相同”或“不同”),所显化合价是_。三、电解水时,常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现将加有氢氧化钠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lg氢气,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由48变为5。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四、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他回家后查阅资料,查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2H2O4NaOH+O2,且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的质量分数,称取20g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g O2(假设样品中其它成分与水不反应)。请你帮助计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答案练习5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BDCCCACACCB9101112131415BADCDDBDA二、填空题1、两个氮原子;4个氮分子 每个氮分子中有2个氮原子;3个硫酸分子每个硫酸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3个镁离子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2、PbO22PbO ; +23、(1)2Ca2+ 3SO42- NO (2)CO或H2或CH4 ;N2;CH3COOH;SO2;CH44、(1)O3 (2)C (3)否 (4)从整个反应过程来看,氯原子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这些反应还可以无限的进行下去,也就是从理论上说,1个氯原子就可以破坏整个臭氧层,因此科学家的担心是正确的 (5)少用或不用氟利昂等破坏臭氧层的制冷剂5、2AgNO3 2Ag + 2NO2 + O2; 不同 +5 +4三、(1)8g;(2)205.2g四、(1)2CaO2 + 2H2O = 2Ca(OH)2 + O2 (2)72%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练习题(2008-12-14 12:38:47)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 下列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决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决定原子核电荷数大小的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质子数 D 质子数和中子数2. 美国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其中含有23892U,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23892U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A、238 B、92 C、146 D、3303. 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O3、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C、O4是一种新的氧化物 D、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4. 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2价,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XYZ4 B X4YZ3 C X2YZ3 D X3YZ25. 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 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D.2O:表示2个氧原子6. 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有关该物质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B.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 一定有碳元素,可能有氢、氧元素 D. 一定有碳、氧元素,可能有氢元素7. 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8.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DAl2 ( 4)3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9. KAl(SO4)m可作净水剂,m的值是( )A、1 B、2 C、3 D、410.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 13 B它是非金属元素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相对原子质量是1311. 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断R的化学式为( )AFeS BFe2S3 CFeO DFeS21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十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 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Z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 X2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a一b)g Y213. 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 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A、 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 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14. 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人真空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