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9181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徐汇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已被列入我区六大规划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保持风貌区历史、文化、生活延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历史文化风貌区功能升级,使其满足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历史风貌建筑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破坏,永远消失。因此,要想以历史风貌建筑为主线开发旅游资源,首先就要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对此,意大利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意大利是当今世界文物保护先进国家之一,其历史名城相当多,其中有被称为永恒之城的首都罗马、因考古发掘而重获新生的古城庞贝、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佛罗伦萨等。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中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均得到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第一,注重成片保护,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古都罗马为例,政府制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案,古城的风格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破坏;对城内遗迹的保护,修旧如旧,限制新建,新建筑和古建筑能够截然区分;建筑物的外部形状、结构归属政府控制。个人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没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房屋的维修按国家制订的法律进行,不能自作主张。第二,注重现状保护。在意大利能看到众多的残垣断壁,因为他们对大遗址的保护注重现状保护。在真实的历史遗迹之上摆放任何现代人的复制品,都将破坏遗迹的历史真实性。第三,注重科技投入。为了古城保护维修,国家投资建立科技保护维修中心,为建筑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中心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资料整理中心,将文物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内容包括文物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其中记载文物的损伤程度、将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各种保护数据;二是修复中心,该中心拥有大量先进仪器,除害、修复等工序都可用流水作业方式完成。当然,意大利关于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所采取的举措,并不完全适用我国的状况,我们应该本着借鉴的态度,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管理办法。1.重视规划和立法要想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和开发,首要的就是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民参与到保护风貌建筑的行动中来。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 屋管理局出台的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就对此进行了规范。2006.11 期78总第 311 期一、基本概况徐汇区是上海市的文化中心区,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历史建筑是其重要载体之一。我区的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肇嘉浜路以北地区的历史建筑以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为特征,龙华地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征,徐家汇地区则以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为特征,体现了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区的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肇嘉浜路以北地区,现为我市风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以花园住宅为主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个风貌区涉及卢湾、静安、长宁和徐汇四个区,其中徐汇区部分占地约4.3平方公里,占整个风貌区面积的55。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部分)内1949年以前建造的房屋总计6377幢,建筑面积总计约192万平方米,其中花园住宅约1450幢,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占上海市1949年前建造花园住宅总面积的46%。另有公寓约184幢,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新式里弄约3000幢,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旧里约1550幢,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非居住的约188幢,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二、工作成效1、形成了以衡山路复兴路和龙华两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为主体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2、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包括相关的体制和机制等。3、完成历史风貌区内建筑整治25.5万平方米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6处。4、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工作不断深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品质的出版物等产品。6、通过长期的宣传工作,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三、具体做法(一)建立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体系我区积极开展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申报工作,将历史建筑纳入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保护范围。从1989年至2005年我区共计申报并挂牌为市级优秀历史建筑达138处。2003年我区共有衡山路复兴路和龙华两片历史文化风貌区确定为上海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并于同年编制完成上海市中心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这些工作,我区以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为目标,建立起以138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和两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主体,包括大量风貌历史建筑在内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体系。(二)完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2004年我区通过颁布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实施意见(徐府发200515号),进一步完善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框架体系。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的通知(徐府发200520号)建立起以区领导牵头的保护委员会,同时经过区人大决议,由区财政拨款建立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在日常管理方面,我区依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建立起由执法巡查、网格化巡查、物业公司巡查所组成的三层巡查共管网络体系,明确了向所有人、使用人和物业管理单位告知保护要求和责任义务的管理制度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管理体系。(三)保护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风貌区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一幢幢的优秀历史建筑上,在各类建筑所共同组成的整体体系上有着更为全面地展现,因此风貌区的保护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城市发展脉络、展现城市特色的基础上,提升风貌区区域能级,优化老城区的功能,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此,我区在风貌区的发展定位、保护利用原则和思路、具体的推进措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2003年形成了2003-2010年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研究肇嘉浜以北历史风貌区功能定位,并获得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2006年形成了历史建筑保护开发融资模式研究等成果。2005年在完成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础资料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风貌区内历史建筑较为完整的资料数据库,并编制了保护区内历史建筑“两表三图”的衡山路复兴路(徐汇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分类图,囊括了房屋类型、保护要求和产权性质的信息目录,按房屋类型、保护要求和产权性质分类图,各类建筑分类汇总统计数据等信息,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四)保护与历史文化底蕴挖掘相结合随着时间流逝,历史建筑背后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逐渐成为其无法复制的历史文化元素,因此,挖掘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风貌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我区专门编写并于2001年和2006年底分别出版发行了梧桐树后的老房子和梧桐树后的老房子(第二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建立了第二批、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的建筑档案和人文档案,详细记载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现状、保护类别、结构类型、建造年代、人文典故、历史风情等。此外,我区从2005年起对四批138处历史建筑现状进行详细普查,为日后保护工作提供基础依据。(五)保护与宣传相结合2006年,我区通过组织开展梧桐树后的老房子徐汇历史建筑摄影展,进行了广泛的历史建筑保护科普活动;2007年我区开展了“走近老房子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开放徐汇区20处历史建筑活动”,共计接待参观者六万余人次,这些工作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得历史建筑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六)保护与改造利用相结合我区建筑历史文化悠久,汇聚了风格各异的花园洋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典故是吸引外商入驻的“黄金资源”。但由于历史久远,大多数的老房子和老社区已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风貌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利用充满“欧陆风情”的花园住宅和周边环境,以历史街坊改造为契机,吸引艺术、建筑设计、咨询行业等国际知名公司入驻,通过形成主题商务社区,创建特色商务、居住区域的方式,提升徐家汇商务办公的禀异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徐家汇商务中心的竞争力。我区现已开始实施建业里等项目的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并与波特曼、花旗集团等国外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保护的合资企业,相关保护设计方案等已基本完成,待审批完成后即可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从2006年开始,我区已完成了10余幢花园住宅、凯文公寓等建筑的腾空和重新利用工作。(七)保护与改善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社会相结合我区所辖风貌区内的历史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和使用不当,大部分建筑出现了结构性损坏,有的内部木结构部分开裂霉烂,内部设备陈旧、老化,有的甚至已被毁坏。同时多数原设计为一幢一户的花园住宅和里弄住宅,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增长等原因,现为多户共住,原有空间严重超载,卫厕多户合用,居住面积狭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因此,风貌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使其充分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我区今年综合整修风貌区房屋约25.5万平方米,完成东平路9号等6处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其中东平路9号被列入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公益性保护修缮项目。通过合理规划,利用旧区改造,完善公共服务、文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整顿,改善道路系统和居住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八)保护与“迎世博”相结合2007年我区制定了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迎“世博”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以“世博会”为契机,最终实现保护历史建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长期目标,推进风貌保护,改善居民生活,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多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世博会”中期目标,我区将通过开放40处历史建筑,形成武康路一线、衡山路一线、徐家汇一线、龙华一线四条特色历史建筑观瞻线,最终实现“世博会”东西联动,充分展示区域历史文化、区域发展、城市管理和区政水平,满足世博会的相关需求。在工作上突破常规,以整合资源(开放即历史建筑)为主,以保护性修缮、改造和再利用为抓手,“点、线、面”相结合,将修缮“硬件”与管理“软件”建设相结合,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和城市建筑品味。在此过程中,我区对东平路9号“爱庐”的公益性保护修缮试点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开放思路,即通过政府对修缮进行补贴,业主承诺修缮后定期对外开放的方式逐渐扩大历史建筑的开放程度新华网上海频道月日消息:一边是老房子上巨大的“拆”字刺痛人心,另一边渍痕斑驳的砖墙与周边的街区风貌格格不入。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老建筑的“去”与“留”向来是困扰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的难题。7月3日,本报一版报道的“拆”与“保”之间有无第三条路,介绍了海外“采取局部、片断式的保护方式,将一面老墙、一带旧檐,巧妙而隽永地嫁接进当代城市风貌”的一些做法。 在城市发展的滚滚洪流中,该如何将历史建筑“保好用活”?上海建筑界曾经做出过怎样的尝试?笔者日前走访了建筑规划方面的专家,找寻“变脸”后依然存留的城市记忆。 平移:让老建筑穿“鞋”走路 走进人民路淮海东路交叉处,眼前是老城厢的小北门。陷身于民宅、楼宇深处,一座刻有“四明公所”的牌坊格外醒目。与之邻接的是人寿大厦的高楼,两者之间由高约3米的玻璃屏风相连接,宛如从古至今的过渡。 据悉,现存的“四明公所”门楼曾经移动过。始建于1797年的“四明公所”是当时在沪宁波商人的行会组织所在地,为纪念曾发生于此的护馆反租界拓路的流血事件,“四明公所”于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保护文物。10年前筹建人寿大厦时,建筑设计者为仅存的门楼穿“鞋”,整体“行走”23米,安全移位。不仅如此,设计者还在门楼和人寿大厦间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大块类似屏风的玻璃设施。在构建“新标识”的同时,使得老门楼和谐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 穿“鞋”做平移,将破坏性降至最低的还有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应市政建设需要,于2003年完成了66.46米的整体性平移。因移位而新增的3个立面与原有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使扩建部分与原建筑浑然一体。 专家点评:“历史的可读性、可识别性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建筑理念。”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永毅教授对于“四明公所”边的玻璃设计予以肯定,认为其不仅起到过渡古今建筑的作用,还让人清晰识别“孰古孰今”。然而对于上海音乐厅的移位,卢永毅持保留意见:“不可否认,改建后音乐厅的音效等保护得很好,但是街道环境、生活场景完全改变了,新做的西南立面比原来更宏大,很难分清哪个才是古建筑。”在她看来,让新老建筑协调并不意味着建筑间简单的模仿或重复。 增建:化“老朽”为“神奇” 绿树掩映的老洋房,五彩花窗透出幽暗灯光,白色宫廷式建筑裙楼隔开外面的喧嚣和里面的幽静,而后连接着高120米的34层大楼。这便是茂名南路法国夜总会旧址花园饭店。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03年的德国总工会,而后改为法国俱乐部。上世纪80年代改建时,原先准备全部推倒的老建筑,在华东设计院专家的“妙手回春”下,保留了法国巴洛克建筑风格,并予以加固修复,使之与新建的高楼有机融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典范。 红坡顶、老虎窗、檐口,嵌入红砖外墙挑高建筑的两层楼,这里是以上海特有的砖木建筑风格营建的淮海中路中环广场的裙房。她最初是法租界公董局,而后成为比乐中学旧址。20世纪90年代初,淮海中路商业街全线改造时,中环广场的开发商一方面保留主体构造,另一面在新老建筑间设置一个中庭作为共享的过渡空间,使新老建筑浑然一体。 专家点评:老房子华丽转身,变为餐饮业或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功能发生置换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历史建筑,并使过去只是老古董的建筑重新发挥效用。“这是比较成功的改建方式。”卢永毅教授表示,“评定旧建筑的历史价值是改建之前要着力做的事。如果价值不是那么重要,可以选择性地保护一个片段,一个建筑立面,甚至是一个构件,并与新的城市需要结合在一起。” 融合:新旧元素“你中有我” 谈及中国近代建筑史,不能不提上海独有的石库门。这种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构造起来的建筑,见证了上海的近代文明,孕育了城市性格,“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如今的石库门,繁华与陈旧并存,“新天地”、“田子坊”成了石库门新标识。而“新天地”高端住宅系列上,“翠湖天地”一度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楼盘。 拆迁范围内的石库门住宅消逝了,但门头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并融入到高档住宅区中,成为建筑主风格。同时清水红墙的里弄设计成为高层基座的外饰面,与中式石库门风格遥相呼应,引来怀揣上海情结的高端客户。 专家点评:“将旧建筑上的片段融入到新的设计中,主动去延续,不管效果如何,至少说明为保护历史建筑做出了努力。”卢永毅告诉笔者,“保护历史建筑的关键在于延续多样性,尝试用多种方式去保护。因为历史、国情等多方面的因素,上海没有现成的经验去模仿,国外的一些做法也不能照搬硬套。” 相关链接 老房子的“不完全记忆” “四明公所”遗址: 现址:黄浦区人民路淮海路交汇处 往昔:始建于1797年(嘉庆二年),由在沪宁波商人筹款并购得上海县城外西北侧紧邻护城河处的30余亩土地,用作宁波同乡会馆及公坟。1802年,加造一座关帝庙,并正式取名为“四明公所”。而后随着在沪宁波人数激增,“四明公所”发展成为上海势力最强的同乡公馆。 1873年,法租界当局认为“四明公所”占地甚广,要求迁出,被公所拒绝后,矛盾激化,法方利用武力镇压,发生暴力流血事件。1898年,法租界当局不顾前约又谋扩张,征收“四明公所”地产,伤及无辜无数,制造了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 民国后,在沪的宁波人另建同乡会及同业公会等组织,“四明公所”内设学校等,原坟山、丙舍迁出,改建为市房。上世纪50年代,仅存“四明公所”门头、戏台、大厅、二厅以及大量碑石,由人民路第二小学和幼儿园等单位使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幼儿园等为造新舍,将戏台、大厅等建筑拆迁,移建至青浦淀山湖大观园。仅存“四明公所”门楼。 变迁:现今保存的红砖古门楼式的“四明公所”遗址,成为上海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扩张租界光荣斗争史的见证。在1998年筹建中国人寿大厦时,仅存的门楼被整体平移23米,而西侧新设计建造的屏风状玻璃设置,与邻接的人寿大厦高楼的玻璃质感交相呼应。 上海音乐厅 现址:黄浦区延安东路523号 往昔:始建于1930年,原名南京大戏院,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国影片的戏院,建筑属于上海地区少有的欧洲传统风格。1949年改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再更名为上海音乐厅至今,成为专业的音乐演奏场所。 变迁:因地铁8号线的规划路线经过旧址,周边嘈杂的环境又对这座已届高龄的近代建筑构成现实的威胁,上海音乐厅于2003年完成向东南方向平移66.46米的动迁之旅。在平移后的修缮工程中,根据原来的设计风格,上海音乐厅新增的外立面得到进一步修饰,其内部在西南两方向新建部分结构,扩大舞台面积,增加地下室和隔音走廊。 花园饭店 现址:卢湾区茂名南路58号往昔:始建于1903年的德国花园总会,1926年重建成法国巴洛克式别墅,作为法国俱乐部,是法租界高级的社交娱乐场所。建国初期,由上海市体育运动总会使用,为上海市体育馆外场;1953年更名为市政协文化俱乐部。 变迁:上世纪80年代改建时,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合作,由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投资1.28亿美元兴建五星级饭店。在保留法国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同时,予以加固修复,新建34层高楼与老建筑相连。花园饭店作为国际性五星级饭店于1990年正式营业,由日本大仓饭店集团管理。 中环广场 现址:卢湾区淮海中路381号(近淡水路) 往昔:始建于1906年的法国公董局大楼,仿西方复古主义建筑风格。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政府上海特别市社会局局址;解放后,初为上海市教育局局址,后为比乐中学校址。 变迁:20世纪90年代初,淮海中路商业街全线改造时,开发商保存了这一红砖外墙挑高建筑的两层楼,作为中环广场的裙房,不仅保留了立面、内装修的主体构造,还在新、旧建筑间设置了一个设有大型玻璃天幕的中庭,作为新旧建筑之间的过渡。 翠湖天地 现址:黄浦区黄陂南路506弄往昔:曾经石库门云集的地方。成片的石库门建筑群承载的是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里弄。 变迁:2002年,“翠湖天地”一期面世,一跃成为最引人关注的楼盘。石库门的门头被完好保存下来,并作为设计风格的主题词融入建筑中,同时,清水红墙的里弄设计成为高层基座的外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