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课件语文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957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课件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课件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课件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全文。 预习检测 醉翁亭记 作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_(朝代)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 ,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作者被贬 所作。 . 1.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提示: 注意21个“也”的语气。“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a.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表修饰: 朝而往,暮而归(轻读) 杂然而前陈者(轻读) 表并列: 泉香而酒冽(轻读)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重读)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课文朗读,注意字词读音及停顿 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两人一小组,给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难释字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做好笔记。 时间为4分钟。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日出而林霏开”(朝) “云归而岩穴暝”(暮) “野芳发而幽香”(春) “佳木秀而繁阴”(夏) “风霜高洁”(秋) “水落而石出”(冬)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第三段的段意是什么?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野芳发而幽香 “芳”古义: 。今义: 。 词类活用 a 山行六七里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名之者谁 d 故自号曰醉翁也 e 伛偻提携 F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一词多义 临溪而渔 (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杂然而前陈者( ) 而不知人之乐(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太守谓谁( ) 太守自谓也( ) 环滁皆山也 ( ) 山之僧智仙也 (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7、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 佳木秀而繁阴 2.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溪而鱼 3.乐 宴酣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读课文,理思路。 1试围绕主线概括各段内容? 2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什么? 分析课文,了解本文主旨。 1文中写出了谁的“乐”?他们为何而乐? 2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3.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4、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1文中写出了谁的“乐”?他们为何而乐? 1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2、游山的滁人有:_?、_?、_?;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_、_,_。 这是一幅太平和祥的百姓游乐图 3 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太守都在乐些什么? 有三个方面: “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 “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4、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探究本文的写法。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小结: 醉翁亭记一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比较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他们因倡导改革政纪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尽管这两篇佳作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结构技巧、表述方式、语言运用 等方面却迥然不同,可谓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结构技巧有别? ?这两篇佳作篇幅不长,400字左右,但却蕴含着如此深邃的思想,足见结构技巧之高超。岳阳楼记开头扼要的记事,中间生动的写景,最后精辟的说理,作者把这三者巧妙的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呆滞,条理清晰而又有波澜。且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的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意已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写的虽非要旨,也非闲笔,正儿八经道出的似正确,却又以否定。然而醉翁亭记却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近的写法。点出醉翁亭以后又从醉翁亭的得名引出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呵成,形成了谨严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表述方式有别?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抱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