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657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期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多多益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 上:皇帝。禽:通“擒”,捉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陛下( )能将几何( )2、解释加点字。能将几何( )上尝从容与信言(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失亲得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注】 亲:父母;中心:心中;恻然:同情的样子。1、给下列语句断句。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2、注音。恻然( )舍近求远( ) 泣不成声( )3、解词。(1)二则羡其得学:(2)苟欲学,不须资也:4、翻译句子。(1)凡得学者,有亲也。(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 昃:,太阳偏西。1、给加点字注音。再适长山( )既长( )2、解释加点字。(1)既长:_(2)再适长山:_(3)五年未尝解衣:_(4)知其世家:_(5)日昃始食:_3、翻译句子。(1)或夜昏怠。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 (四)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注释从:跟随。 苦:苦恼。 渴:迫切地。 或:有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其义自见( )(2)苦渴无日( )(3)当以三余( )(4)夜者日之余(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五)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封识(zh):封存的标记。 利:贪图。俟工(s):等待。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1、 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敢与家人言之() 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 翻译下面的句子。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4、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 5、 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六)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傍有积薪 、远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 、而不录言曲突者 、乡使听客之言 、终亡火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 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 、后汉书、 合称“四史”。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七)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恒( ) 谏( ) 轻( ) 益( )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八)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 庚寅:指1650年。 小奚:小书童。 木简:这里指木板。 阖:关闭。牡下:上锁。 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1、解释加点词语。束( ) 许( ) 熟( ) 愠(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这段文字选自 。2、从文中找出一个通假字。3、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色愈恭,礼愈至C、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以历史上的具体战例说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参考答案(一)1、 2、多少 曾经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4、韩信说的;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5、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二)1、者/也/孤/学/伤2、 3、(1)就是;能够 (2)如果;学费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 (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三)1、 2、(1)已经 (2)嫁 (3)曾经 (4)他的 (5)开始3、(1)有时晚上头昏疲倦。 (2)于是十分通晓六经的要义,慷慨地有在天下干一番事业的意愿。4、(1) (2)5、一是昼夜苦学,二是通读六经志于天下(四)1、(1)通“现”,显现,显露。 (2)时间 (3)用 (4)一天,每天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五)1、 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2、 这件事 于是(就) 曾经 听说3、 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4、 拾金不昧,寄金不昧5、 穷 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六)1、 、 同“旁”,旁边、x,移、否、邀请、假使、无2、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3、史记三国志4、 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5、 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七)1、 恒:常常,平常 谏:进谏,规劝 轻:轻视、瞧不起 益:帮助、好处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八)1、 束:绑、捆绑 许:左右 熟:仔细 愠:抱怨、怨恨 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也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 “望城二里许” “渡者熟视小奚”。3、 我若有所失,想想渡者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世上那些因为急躁而招致失败,到了傍晚还没有找到地方过夜的(情况)它们也像是这样的呀! 4、欲速则不达 (九)1、孟子 2、“畔”通“叛” 3、D 4、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的险阻。 施行仁政的君王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就很少有人帮助。 5、开放题。战例具体,分析得当,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