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周末作业期中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188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周末作业期中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周末作业期中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语文周末作业期中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末作业之期中复习一、复习提纲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阴hu( ) xio( )索 伶仃( )( ) ( )然 鄙夷( )ch ( )笑 惶( )恐 s ( )索 寒噤( ) wng( )然 深 di( ) 恣睢( )( )拮据( )( )栈桥( )糟 t( )与日( )增 衣服lnl( )( ) ( )重其事 莫mng( )其妙 阔绰( )sh( ) 白 神色张hung( ) 窸窣( )( )发jing( ) 抽y( ) 嬉闹( ) 仓hung( )逃窜 2.背诵附录前5首古诗、第25课词五首及沁园春雪、出师表,重点完成下列填空。(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 (2)出师表中表明先汉兴隆的句子是: , 。表明后汉倾颓的句子是: , 。(3)出师表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 。叙述二十一年经历的句子是: ,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因为 。(5)武陵春中通过 , 两个外在行为具体地表达自己浓重的哀愁。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 。 (6)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7)破阵子运用“ , ”这一典故描写战斗激烈场面,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8)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句子: , 。(9)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驱金复国、建立功名的理想与壮怀。(10) 出师表 中有这样两句话“ , ”与诸葛亮集 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11)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12)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这两个细节可以感受到。(13)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是_ ,_ _。(1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写想象的句子是:_ ,_ _,_ _。(15)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 “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答案:(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2)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燕然未勒归无计(5)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0)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15)酒酣胸胆尚开张 浊酒一杯家万里 醉里挑灯看剑3.对照原打印的讲义,将第六单元文言文单词解释及翻译复习一遍。二、阅读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小议读书 刘熙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 3.第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3分) 4.第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3分)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读书的三重境界 徐宗文 黄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界一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在读大学一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样,端正学者的目的。”后来经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拧”了。本意应该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使我想了很多: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要多读多思,力求把握古书的真义;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莫学“今之学者”的炫才耀己;为人、为学都应坦诚,要勇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必纠但是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有关学习的目的“自以为是”的读书的三重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在一定情况下,“书淫”、“书疾”、“书呆子”,作为一个读书过程,作为一种用功精神与状态,是不应当受到嘲笑的。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都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应该大力提倡,并且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我所说的“为人”,不是“今之学者”的“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的“为人”,也不是董健先生开始理解的那种“为了别人”,而是他所私心“向往”的“为了别人”,即我所要表达的“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 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极终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3分) 读书有三重境界 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2.文章引用董建先生对读书境界认识的事例和宋太宗读书的事例,作用是否相同?说说自己的理解。(3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后来经过洪城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拧”了。 (2)常言道“独善其身”,练好“内功”。 4.第节划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5.下面材料和本文同是谈“读书三境界”,比较它们论述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第一境界曰:“吞”,乃生吞活剥,广收博采是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第二境界曰:“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的过程。第三境界曰:“品”,乃心灵碰撞,豁然贯通是天机消溶于慧心的感悟升华阶段。 答案:(一)小议读书1.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其次,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2. 读书要读经典;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3其理由是:它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或它有一个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体现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严密性。4.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证明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二)读书的三重境界1.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黎民百姓而读书;论述读书三重境界的关系,并指出第三重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2引用的两处事例作用不同:引用董健先生对读书境界认识的事例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文章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宋太宗读书的事例为了证明读书“为知”的重要性,增加文章的说服力。3(1)“拧”是指理解错误、相反;(2)“内功”是指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4.从结构上引出第三重境界的论述,在内容上强调第三重为人的重要性。 5选文是从学习的目的角度来论述,材料是从学习的方法、过程来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