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合作初探.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7899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合作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合作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合作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仍被很多教师的奉为保证教学效果的“真经”;学生为应付考试一味地被动的接受,学习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后的笔记,这是一种缺乏主动学习兴趣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基于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和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解,探索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模式尝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初中(79年级)阶段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初中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两个重心:以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为目标,通过诵读一定数量的古文名篇(包括古诗词),探究文言词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为目标,通过对文言文思想感情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创设了“激发兴趣、自主阅读,”“引导探究、深思质疑” “合作探究、品味感悟”“涵咏背诵、提升语感”的初中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一)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假使学生只是枯燥无味地被动接受文言词意,然后生硬地把它们背下来,最终导致丧失学好文言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激发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利用成语名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一学生从小学就已经耳熟能详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名句,因此成语名句导入新课,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距离感,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成语引入,使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文言文,为字词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探究打下基础。2、通过背景故事激发学习文言文欲望。要让学生有兴趣读课文,除了拓展文本涉及的史实外,还要适当地补充文本的背景故事,从而激发学生接触文本进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如学习陈涉世家说说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背景故事中了解文本。3、以作者魅力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对名家有崇拜、仰慕的心理,教学中不妨借用一下这种心理,通过介绍名家的生平事迹和名作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出师表,而作者诸葛亮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可以通过课前学生收集展示诸葛亮的成语故事、谚语俗话来导入课文,激起学生对“出师表”的学习兴趣和文本内容的了解。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下,学生乐于阅读这类浅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落实到故事情节中,探究文本的思想感情也能深刻体会。(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自读文本,初步读懂文本。自主阅读是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探究文本的行为,从微观上说是阅读个体从文本中汲取知识和消耗精神的脑力劳动,。郭沫若曾说过一句话:“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可见自主阅读是别人无法代劳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只自主阅读应注意: 1、自主阅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有了充分的自读时间,才能保证把文言文读通、读懂,有时间才有可能读透、探究、感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言文阅读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融于作品,自己去感知、联想、领悟,领略文言的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2、自读阅读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学习诵读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诵读不能死记硬背、更不能求快、求多,立竿见影。自主阅读探究的指导步骤:初读文本,读准字音;再读文本,读清句读 ;三读文本,读懂字意;四读文本,读懂文句;五遍十遍,读熟文本,逐层诵读,背出文本。二、引导探究,深思质疑(一)、引导探究引导探究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目标及方法的提示,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中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熟悉时,在初学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必要的指导说明,引导学生入门的途径,常用引导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有:1、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和步骤,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先自读文本,探究字音、句读、语气的准确;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本,探究文本词句意义,;反复诵读文本,探究文言知识的积累;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文本的思想美。2、针对性地设计导入题,指导探究作品思想情感。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导入题的设计应更多地具有整体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立意和着眼点,导读题的思路,应当就是文本阅读的总体思路。例如曹刿论战的探究导入题的设置曹刿什么身分?为何要进见鲁庄公?曹刿认为打胜仗的条件是什么?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曹刿是怎样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表现了曹刿的怎样思想?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 这些问题基本体现文本的思路,通过这些问题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主题,也能自然而然地理解文本的写法。(二)、深思质疑深思质疑是对自读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来探究,这种疑惑从宏观题旨到个别词句,从内容理解到写作技巧,是探究性学习的最重要环节。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否认真质疑,反映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多问、多说,激发学生的质疑的欲望。还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生疑方法。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指导学生几种常见的质疑方法有: 1、从课文的题目提问。有些课文的题目,就能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如在推敲一文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预习课文,而是直接把课文的典故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后问:老师,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我让学生自己去斟酌,用那一个字更妥帖。讨论后,引导学生去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从而让学生理解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对文章意境所起的作用。 2、从文言文语句的妙处提问,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从中找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鉴赏力。 3、从结尾处提问。课文学完后,在接近尾声时让学生提问,即可以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还可以向课外拓展。如三峡的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含义怎样?衬托出三峡秋季江水的凄婉美。为何秋在古诗词中多为“凄凉”的呢?因为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拓思维、展视野、重启发、巧提问的训练,使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质疑的积极性高了,质疑的质量也高了。这就是我要培养的学生“质疑”的意识。三、合作探究、品味感悟(一)、合作探究探究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合作探究的主旨,以达到深透理解文本,一般以几人小组为单位的围绕问题自主阅读、相互探讨,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协作和分享、宽容和沟通,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激发创新思维,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合作探究要注意两点有:(1) 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去诱发学生的发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为学生们创设了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两个探究问题: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 合作探究作者怎样在艰难困苦中完成学业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2)激励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探究释疑的过程,激活了课堂教学。针对小组讨论的热点、课文的难点,教师要组织下全班共同探讨,并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师生合作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建立起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增强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享受成功的体验是对合作探究最好的回报。 (二)、品味感悟品味感悟指抓住文本的特色诵读品味,引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感悟。汉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教材所选文本都是名篇佳作,值得反复探究、品味感悟。怎样去品味感悟呢?1、引领诵读文本,品味语言特色。诵读是品味探究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诵读方式有灵活,逐字逐句的仔细品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思情并茂的朗朗诵读,尤其对精彩文段的诵读探究中,细细品味语言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的特色。品味探究三峡语言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意味隽永的语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时“林寒涧肃,属引凄异”,发品味文本的语言美,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2)倾心陶醉文本,自主感悟文本的思想美、情感美。“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读桃花源记,感悟到了陶渊明对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读岳阳楼记感悟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胸怀情操,读醉翁亭记感悟到了作者的与民同乐高尚节操四、涵咏背诵、培养语感(一)、涵咏背诵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但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说“文选烂、秀才半”。可见“背诵”在文言文探究性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涵泳体悟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美的特质,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这属于诵读探究法。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例如口技的学习,通过对自读文本和整体感知后,采用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教学模式,突出“读、诵、品、悟”四个字,文本抑扬顿挫的节奏,细腻而又 传神的文字,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表演,都在朗朗地诵背中的展现出来。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熟读了以后,即使自己鉴赏力不够,还看不到文章的好处,只要能背诵不忘,到后来读的文章俞多,阅读能力俞提高,对于前看不懂的也自会懂得了。有如红楼梦第48回(英莲)评价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二)培养语感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文言文的语感能力是在反复诵读、感悟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经常诵读探究文本,品味探究其文美,感悟探究其质美,经常受到文与质的感染与陶冶,充实了文言底蕴,丰富了思想情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美、音乐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文言语感的培养是需要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感,融入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才能形成文言语感。同时语感增强了,缩短与文言文的距离感,学生带有兴趣地品读文言美文,自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接受到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总之,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活动以诵读探究为核心,从自读探究表层的语言文字,到品味探究文本的文美,深层感悟探究蕴含的质美,准确地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磨练思想,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感悟熏陶,重语感培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成绩有了提高。而且,以文言文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带动学生在现代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为提高。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刘 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