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26609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某科学兴趣小组以“白溪水库水污染情况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较准地测定湖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A . 紫色石蕊试液B . 无色酚酞试液C . pH试纸D . 蓝色石蕊试液2. (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 . 氧气验满 B . 浓硫酸稀释 C . 气密性检验 D . 液体加热 3. (2分)如图所示表示人体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 血浆B . 唾液C . 胃液D . 尿液4. (2分)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 A . 酸B . 碱C . 盐D . 单质5. (2分)对于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所对应原理、设计或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 ) A . 甲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孔明灯,孔明灯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浮力大于重力。B . 乙图是流感期间教室内消毒,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 . 丙图中气球放在20枚图钉上能承受10本书本的压力仍不破裂,是因为增大了受力面积。D . 丁图为同学制作的叶脉书签,叶片泡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故不能用手直接取放。6. (2分)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 ) 选项ABCD滤液中的溶质NaOHNaOHCa(OH)2NaOHNa2CO3Na2CO3滤渣Ca(OH)2CaCO3Ca(OH)2CaCO3Ca(OH)2CaCO3A . AB . BC . CD . D7. (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通过焚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B . 可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C . 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 . 用一氧化碳做燃料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8. (2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象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 . 生成沉淀的质量B .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 . 溶液的 pH9. (2分)下列各组物质名称和俗称不代表同一物质的一组是( ) A . 氯化钠、盐B . 氢氧化钠、苛性钠C . 碳酸钠、纯碱D . 碳酸氢钠 小苏打10. (2分)下列说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OH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CCO(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DCuSO4溶液(H2SO4)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A . AB . BC . CD . D11. (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 给液体加热B . 倾倒液体C . 蒸发食盐水D . 稀释浓硫酸12. (2分)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功能;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 . B . C . D . 13. (2分)下列不能用来中和过多的胃酸的是( ) A . 氢氧化铝B . 碳酸氢钠粉末C . 氢氧化钠D . 墨鱼骨粉14. (2分) 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CuOCu在空气中灼烧BCOCO2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CNaNO3NaCl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DCaOCaCO3加足量的水、过滤A . AB . BC . CD . D15.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向试管中加入液体 B . 测定溶液的pH值 C . 收集CO2 D . 稀释浓硫酸 16. (2分)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甲溶液呈酸性B . 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C . 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 . 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17.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Mg+O2 MgO2B . KClO3 KCl+O2C . 4P+5O2 2P2O5D . 2H2O O2+2H218. (2分)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9. (2分)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K+、NO3、SO42、Cu2+B . Ag+、K+、Cl、NO3C . K+、NO3、Na+、OHD . H+、Ba2+、Cl、SO4220. (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含有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A . AB . BC . CD . D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8分)21. (4分) (1)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值“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Mg2H2O2CO 2H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2)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名称:2个四氧化三铁:_。Na2CO3:_。22. (7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H2+_N2 _NH3 (2)_C2H2+_O2 _CO2+_H2O 23. (4分)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1)天平指针向_(填“左”或“右”)偏转。(2)该反应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4. (1分)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_25. (4分)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_没有改变,原子的_没有增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若12g碳跟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g二氧化碳。26. (3分)化学物质王国中举行节日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步反应生成),以形成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循环接龙请你将下列八位队员:Ca(OH)2 Cu CaO CO CaCl2 CuO CO2 CaCO3平均分成红、蓝两队游戏规定,物质任红队的队长,物质任蓝队的队长,且红、蓝两队的队长均处于甲的位置,两队分别形成循环接龙请回答:(1)红队乙的化学式_(2)红队中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3)蓝队队员依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是_(填序号)27. (5分)X、Y、Z三种物质,其中X为硫酸盐、Y为一种难溶性碱、Z为一种盐酸盐,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根据以上关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甲_,乙_ (2)写出乙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类型_。三、 实验题 (共4题;共21分)28. (6分)2011年江西省某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_;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_; (2)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是_;(填序号) (3)步骤中的操作,可能引起_; (4)有一名同学欲用图2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_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_ 29. (8分)已知NaHCO3在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稀硫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二:样品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多次重复步骤和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30. (3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小军的实验小英的实验方案嗅盐与_(填一种物质名称)混合研磨现象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_结论嗅盐中含有NH4+嗅盐中含有CO32-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31. (4分)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探究过程如下: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m1、m2;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B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3、m4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装置E的作用_; (4)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_(用相关字母表示)。 四、 计算题 (共2题;共15分)32. (7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磺胺(化学式为C6H8N2O2S)是青蒿素发现之前最热门的抗疟药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_个原子。(2)青蒿素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3)14.1克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和多少克磺胺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相等?33. (8分)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 15 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下表:装置丙装置丁反应前48.8 克161.2 克反应后46.5 克163.9 克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质量为 11.5 克,纯度为 76.7%。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 .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 .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C .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D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五、 附加题 (共1题;共15分)34. (15分)有铜粉与镁粉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确定其各成分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该混合物粉末 10g 放入烧杯中,将 1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甲图。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求: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实验所用稀硫酸由浓硫酸配制,浓硫酸试剂瓶标签如图乙所示。则至少需要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 (3)第二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8分)21-1、21-2、22-1、22-2、23-1、23-2、23-3、24-1、25-1、26-1、27-1、27-2、三、 实验题 (共4题;共21分)28-1、28-2、28-3、28-4、29-1、29-2、29-3、29-4、30-1、31-1、31-2、31-3、31-4、四、 计算题 (共2题;共15分)32-1、32-2、32-3、33-1、33-2、33-3、五、 附加题 (共1题;共15分)34-1、34-2、3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