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567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基础知识总复习汉语拼音声母:(23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韵母:(24个): o e i u i ei ui o ou iu ie e er n en in un n ng eng in gong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g yuan yun 声调:1、分类:普通话有四种声调,简称四声。它们分别是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2、声调的标法:声调只能标在音节中的元音上。(有不放过,没找o e,iu并列标在后).汉语拼音字母表(26个):A Bb Cc Dd Ee Ff 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轻声:1、 名词词尾读轻声,如:“子、儿、头、们”等。2、 助词和语气词读轻声,如:“的、地、得、吗、吧、呢”等。3、 重叠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爸爸、听听”等。4、 名词后表方位的词,如“床上、左边、地下”等。5、 夹在重叠词中间的“一、不”如“跳一跳、去不去”等。6、 口语中长久使用的一部分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如“额头、眉目、牡丹、蘑菇、头发、护士、脑袋、窗户、消息、包袱、石榴、先生、风筝”等。变调:1、 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变为阳平。如:引导(原调,变成)2、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变为阳平。如:展览馆(,变成)3、 “一、不”的变调:(1)“一”在四声前变为二声。如:一个(原调“”,变成“”)(2)“一”在一、二、三声前变为四声。如:一只(原调“”,变成“”)(3)“一”单独用或在句末读一声。如:第一(4)“不”在四声前读二声。其他情况读四声。如:不要(读“”)拼音规则:1、 以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为避免音节的界限混淆,要用“”隔开。如:“xian”2、 上两点的省略:小见到j q x要把小眼闭。3、 大写字母的用法:(1) 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诗歌每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2) 专有名词(国家、地名、书名等)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几个词组成的专有名词,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Gungmng Rbo”(3) 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开头字母大写,如:Sn Zhngshn(4) 文章题目、书面上的书名、商标、牌匾等可以全部采用大写。汉 字笔画:写字的时候,由落笔到抬笔,叫做“一笔”或“一画”。笔顺: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偏旁:汉字除一小部分独体字外,大部分是合体字,偏旁是合体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熟记常用的偏旁。结构:是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八种:独体字、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形声字:指的是一部分表示意义,一部分表示读音的汉字。主要类型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近字:指的是字形相近的字。同音字:指的是字音相同,字意不同的字。多音字:是指有两个以上的读音,而且不同读音意思不同的字,辨别是要根据其意思来确定读音。查字典有三种方法:数笔画查字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首先数出所查字的笔画数,然后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按笔画数找要查的字的页码,最后页码在正文中找汉字。词 语词语理解:1、 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1) 本义:是指词语原来的、最初的意义。如“兵”指武器。(2)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直接发展起来的意义。如“骄兵必败(军队)”。(3) 比喻义:是通过本义而产生的引申义。如:尾巴(指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他机警地甩掉了尾巴(指跟踪别人的人)。2、 词义的理解:(1) 弄懂词中关键字的意思,综合分析。(2) 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3) 用学过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来作比较。(4) 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3、 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类:(1) 用来表示肯定、赞美、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2) 带有贬斥否定、憎恨、厌恶等方面的词叫贬义词。(3) 无褒贬之分的词叫中性词。辨析近义词: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的词,这些词一般有着细微的差别。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1)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差别,如:父亲与爸爸。(2)从词的感情色彩辨析,如:果断与武断。(3)从词义的范围大小辨析,如:辽阔与宽阔。(4)从词的搭配关系上辨析,如:发挥作用、威力与发扬风格、传统等。(5)从词的适用对象上辨析,如“爱戴”是对上级、长辈,“爱护”是对下级、小辈。(6)从词性上辨析,如:“怀疑”与“疑惑”,“怀疑”是动词,而“疑惑”是名词。4、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经过锤炼形成的固定短语。它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字或四个以上的。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1)来自古代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2)来自古代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3)来自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如: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等。(4)来自古文或古诗词。如:擒贼擒王、春色满园等。(5)来自民间俗语。如:七手八脚、亲如手足等。5、排列、归类:(1)词语的排列:指的是将几个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次序,可按“由大到小、由整体到部分、由开始到结束、由长辈到晚辈”等顺序排列。(2)词语的归类:指的是将几个词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后将同一类的词合并在一起。归类的方法有:“按意义归类、按顺序归类、按词语间关系归类、按用途归类、按词性归类、按词语内结构关系归类、按感情色彩归类。句 子一、句子的类型:根据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语气不同,可以将句子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件事的句子,句尾用句号。疑问句:是发出疑问或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用问号。疑问句有三种类型:(1)一般疑问句:有疑而问,有问不答。(2)反问句:无疑而问,有问不答,用来加强语气。(3)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以引起读者思考、注意。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的句子,结尾用“!”或“?”。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情感,句末用“!”。二、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句意表达得更具体生动。扩句时应注意:1、不随意删减原句成分,不能改变句意。2、添加的部分与原句成分搭配要恰当,不能有矛盾之处。3、扩充后的句子要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正确。三、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句意简洁。缩句时应注意:1、缩减后的句子,不改变、损伤原句的意思。2、缩减后的句子要完整、通顺,不能出现成分残缺现象。四、句子的理解:1、通过工具书疏导理解句意。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4、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意。5、抓住修辞理解句意。五、句式的互换:1、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互换双重否定句:是说句子有两个否定词,它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意比肯定句重一些。双重否定句与陈述句的互换,只要根据双重否定句表肯定的原则,增加或删除否定词就可以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要根据“否定的反问”表“肯定”,“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原则,来增加或删除否定词来转换,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词和标点符号的变化。2、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换 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原文原话,在书写时用引号引出来。间接引语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转述别人的话,不必用冒号和引号。转换时,注意改变标点,根据语言环境改变人称即可。六、修改病句1、 常见的病句类型:句子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次序颠倒;重复啰嗦;指代不明;前后矛盾;不合情理;归类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修辞不当;褒贬不分。2、 修改病句的原则:(1)保留愿意:原句有的意思不能删,原句没有的意思不要添。(2)针对病因进行修改:要找准病因一一修改,既不可多改,也不可少改。3、 修改病句的方法:(1)读句子,查病因。(2)针对病因,着手修改。(3)在读句子,看修改后的句子是否正确。七、排列句序的主要方法有: 1、按时间、方位、事情进展顺序来排,这种句子当中有明显的表示顺序的词语。2、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从语句中寻找依据。3、寻找语句的连接关系,尤其主要一些关联性的词语。4、抓关键词,比如文中表示时间、方位、事情发展顺序的词或带关联性的词语。八、标点符号:是点号和标号的总称。1、点号:主要表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点号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第一级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级是分号;第三级是逗号;第四级是顿号。 它们的用法是:(1)句号:A用于陈述句末尾。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我们回去吧。C用在省略号后。如:你叫什么名字?李梅。(句子“李梅“是”我叫李梅的省略)。D用在独词句后。如:好。(在特定情况下,“好”表示完整的意思)(2)问号:A用在疑问句后。如:你今年多大了?B用在反问句后。如:难道你不能刻苦一点吗?C用在设问句后。如:我们能让你的计划实现吗?不会的。D用在选择问句中。如: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E用在表示疑问的独词句后。如:我?不可能吧。(3)感叹句:表示赞美、愤怒、惊奇等感情的句子末尾。如:啊,这儿多么美丽!(4)逗号:一句话内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如: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5)顿号: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如: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大家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6)分号:A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B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7)冒号:A冒号用于提示下文;B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C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日期:10月20日。2、标号:表示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专名号(-)等。(1)引号的用法:A表示直接引用;B引用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C表示词的特殊含义,如:反语、双关等;D表示有特殊意义的专用名称或需要突出强调的词语。(2)破折号的用法: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停顿或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提示或总结全文。E表示意思转折。(3)省略号的用法:A表示引用文中的省略。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E表示话未说完。修 辞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几种:一、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1)明喻是“甲像乙”。(2)暗喻就是“甲是乙”。(3)借喻就是“乙代甲”。二、 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它分为两大类:(1)拟人: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2)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三、 夸张:夸张就是对所要描写、说明的事物的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四、 对偶:用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句对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的意思。它一般分为正对和反对两种。1、正对:相关或相近。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五、 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增强表达效果。六、 设问:设问是有问有答。目的在于突出强调,启发读者去思考。七、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目的在于加强语气,使本来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强烈、鲜明。八、 对比: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九、 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十、 引用:引用是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句言警句、典故等,借以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十一、 反语:反语是故意说反话,是用一种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使感情表达得格外强烈。十二、 借代:借代是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语 法一、复合式词语: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词组,它是比词大、比句小的单位,在小学接触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合型: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叫联合词组,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如:风俗习惯。2、偏正型:偏正词组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词,前面的词语修饰限制后面的词语。如“优异的成绩、仔细地分析。3、主谓型:这样关系的词组就像一个句子一样,前面一个词是主语,后面一个词是谓语,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生活简朴。4、动宾型:这种关系的词组前面是一个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后面一个是名词,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对象。如:整理房间。5、补充型:按照这种关系搭配起来的词语,后边的是补充前边的,它们之间有时用“得连接。如:好得很。二、句子的结构: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1、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来承担。2、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承担。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来担任。4、 定语:是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等的性质、特征范围的词。它可以由名词、形容词等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则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则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5、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条件、程度等情况的词。可以由副词、短语等担任。6、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可能等的成分。可以由动词、数量词等承担。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三、句子的组成:完整的句子至少由主要和谓语组成。即:主要+谓语,或者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即:主要+谓语+宾语。四、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有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叫复句。有的复句需要用关联词组合起来。不同的复句所用的关联词不同。1、 并列复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常用的关联词有“又又”“既又”“有的有的”“一边一边”等。2、 递进复句:后面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而且”“不但还”“不仅而且”等。3、 选择复句:分列成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第一种。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就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不是也不是而是”等。4、 转折复句: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向另一方面。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或只在后一分句用“但是”“然而”“只是”“不过”等词来表示。5、 假设复句: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一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后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假如就,倘若那么,要是那么。6、 条件复句: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所产生的后果。另一种条件复句,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产生同样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不管(无论、任凭)也(都、还)”。7、 因果复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指出结果;还有一类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指出根据这个原因推论出来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等。口语交际 一、 口语交际的态度:1、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2、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耐心等别人说完,在发表意见;3、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对别人的发言做中肯的评价;4、尊重对方,态度诚恳。学会欣赏他人。5、发言要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文明,不说脏话。6、仪态得体,落落大方,谈吐文雅。二、 几种需要积累的语言:1、格言:指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2、谚语:是人们口头上多年流传的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固定用语。3、歇后语:是一种短小、形象的语句,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4、对联:是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他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对联分上联、下联和横批。阅 读一、找准中心句: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总要先有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一句一句具体地说下去或写下来。一段话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就叫中心句。中心句有时作为总起,有时作为小结,有时作为层次之间的过渡,有时作为人物语言或心理活动的描写。二、分清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叙述:对人物、事件和作概括的陈述和交待。2、描写:用生动的文字语言,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肖像或事物及环境的特点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3、说明: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及特点的解释和述说。4、议论:摆事实讲道理,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5、抒情:即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爱憎的感情,自然的流露在字里行间。三、段内划分层次:最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总分关系;2、并列关系;3、补充关系;4、承接关系;5、转折关系;6、因果关系。四、分段和概括段意:1、划分段落的四个步骤:一读,读通全文;二想,想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三归,就是把内容同一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归并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意义段;四检查,就是先把各段段意与全文中心联系起来看是否吻合,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2、划分段落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1)纵向分段法:A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B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2)横向分段法:A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B按事物性质、特点分段。五、概括段意的方法有:1、分层归纳的方法;2、摘句归纳的方法;3、抓主要事件归纳的方法。六、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2、借助重点段归纳法;3、课题重点法;4、抓住要素综合法。七、归纳中心思想:我们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靠掌握了它的主要内容,那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目的,或是为了说明一种事物,或是为了阐述一个什么道理,或是为了抒发一种什么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1、中心思想的表达:A作者写了什么B作者为什么写。2、概括中心思想要善于找突破口:A从分析题目入手;B从中心句入手;C从分析重点段入手;D从主要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入手。八、文体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科普说明文八种。朗读与默读一、 朗读:学会朗读要做到以下四点:1、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读文章时,要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也不改字,要把每个字看清楚,字字响亮。2、养成朗读看标点的习惯。3、克服不正确的朗读方式。A和尚念经式;B无关痛痒式;C无病呻吟式;D演戏式。4、掌握感情朗读技巧。二、 默读:默读的要求:1、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画。2、眼到,心到、手到。4、 提高默读的效果:A减少眼停次数。B尽量避免回视。C扩大视觉距离,养成一个词组一个句子的默读。D克服动嘴现象。三、翻译文言文的具体方法有:1、留,就是保留,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文言文中有一些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可删去不译;3、补就是增补,文言文中一些省略的成分,或者语句要根据上下文和现代表达习惯补充完整;4、换,就是要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5、调,就是调整,把古文中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表达进行调整;6、变,就是变通,在遵照原文的基础上,对有些文字要灵活变通的进行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