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第2课说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073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第2课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第2课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第2课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新九校-谭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第2课等式的性质一、教材分析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规律,并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根据以上教学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是: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教材处理: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了解等式的特点,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乐于动手实验,喜欢探索发现,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并理解其内涵。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程序(我分三部分教学)(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首先我联系生活,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衡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就说:“生活中处处有平衡,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有关平衡的知识。”(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两个方面来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1由老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我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天平图的各个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发现,与同桌交流。这样由具体演示到抽象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2、总结抽象,认识规律通过上面的观察,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如何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课件演示。然后学生抽象概括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师指出这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板书:等式的基本性质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体验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从打破平衡,又怎样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提出假设,验证规律我接着提问:如果天平两边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课件演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用等式描述?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并且由以上两条规律得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4、再次设疑,深入验证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不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才能使等式成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践认识,再到实践认识的过程。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的基本性质2则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归纳概括得出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1、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2、如果扩大或缩小的不是相同的倍数,天平还能平衡吗?学生动手实验,归纳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等式基本性质2的推导在性质1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运用知识的迁移得出,这样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学生通过等式的性质解决课本例2后,并出示多媒体准备好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最后,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我“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