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培英2014-2015年高一第一次月考(12单元).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5916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崀山培英2014-2015年高一第一次月考(12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崀山培英2014-2015年高一第一次月考(12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崀山培英2014-2015年高一第一次月考(12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学校10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禅让制 D.郡县制2新唐书百官志所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据此,对古代宰相的理解错误的是:A、宰相就是皇帝的总管家,替皇帝管理国家大事B、宰相与皇帝是分开的,宰相是政府领袖,代表政府C、皇帝与宰相是一体的,皇帝是主,宰相是辅D、宰相只是协助,辅佐皇帝,决策权只掌握在皇帝手中3最近,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路。这种制度是( )A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制4我国的行政区划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简称,如江西简称赣,上海简称沪等。下列省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山西 B河北 C四川 D福建5每年清明节到来时,四川大竹、渠县一带特别是农村同姓同族的人聚在一起吃垻垻宴,在宴会前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所有前来的人都要进行烧纸钱,点蜡烛,烧香,放鞭炮等一系列的祭祖活动,与这一活动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 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6元朝在秦朝以来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BC D7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要求尽快赈济灾民。这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10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A赢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11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人们的赞誉。追根溯源,下列各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12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13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14“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15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16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古埃及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171906年载泽等人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罗马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下列不可能受到罗马法影响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C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民法 D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18奠定近代欧洲法律体系基础,为各国立法提供范本的是 A希腊法 B秦朝法律 C罗马法 D唐朝法律19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第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0人刻写的,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A.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敌人的妙方 C.实际上被少数人控制 D.是一出民主的闹剧20罗马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下列摘自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不能反映这一内容的是( )A第一表: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B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C第七表: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D第八表:非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21古希腊流行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这意味着A城邦为男人服务 B成年男人是城邦的主人C妇女在城邦中不享有公民权 D男人在城邦中占绝大多数22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23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出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是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24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对希腊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政治影响是 ( )A促进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形成 B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C人多地少成为其海外扩张的一个因素 D有利于同外部世界的交流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题型注释)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6分)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6分)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7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中华二千年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2分)(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特点和意义。(4分)(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1分)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CD不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A属于西周制度,但根据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考点: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点评: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宰相和皇帝是一体的,皇权至高无上,代表政府。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丞相制度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世官制属于贵族官职的世袭,科举制以及八股取士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AC项错误;察举制由官员根据人的德才向中央推荐,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孝廉”选拔人才。故选B。D项是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表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的选官制度。4A【解析】试题分析:西周主要分封的诸侯国有鲁、齐、燕、宋、卫、晋等,山西简称晋,河北简称冀, 由此排除B。西周的统治范围尚不及南方的四川和福建,由此排除C和D,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A【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同姓同族”“祭祖”。体现了血肉相连的宗法观念,与宗法制联系最密切,故选A,B、C、D三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6C【解析】试题分析: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而不是中央行政制度,元朝的中央机构为: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故错误,排除,正确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7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看,皇帝的命令直接送至六部执行,而不通过宰相,说明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而废除丞相是在明太祖时期,所以这是明清时期的制度。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宰相制度的废除。点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终结。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能够体现唐代通过分割相权强化皇权的专制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 C两项是唐代三省六部体制客观上所起的作用而非统治者的主观目的,D项与分割相权无关,相权的削弱和皇权的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9A【解析】略10B【解析】试题分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并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这些特有的称谓都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故选B。考点:秦朝的皇帝制度。点评: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11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可以看出,中国人特别珍视血缘关系,故选B。A项是西周时期的得放政治体制;C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政治制度;D项是隋唐以后实行的选官制度制度。考点:宗法制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关于清代军机处是在雍正帝是为了加强西北军务而设立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因此BCD均正确。军机处不负责决策,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A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社会形态清代军机处1413A【解析】排除法,军机处始于清朝,排除B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排除C项;科举制结束于清末,排除D项,故选A。学生也可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以解答,皇帝死后有年号、谥号、庙号之分,“明太祖”属于庙号。14A【解析】试题分析:“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反映的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了“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因此BCD表述正确,A表述错误,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考点:宋代政治制度点评: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发展趋势是什么?点拨:(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北宋派文官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三公九卿制的理解。由“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得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减少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所以选D。16D【解析】试题分析: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民主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古代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与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源头。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7A 【解析】试题分析:罗马法大约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古代罗马王政时代,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而西周的分封制出现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比罗马法出现的时间早,因此它不可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 18C【解析】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的法律形式。故选C符合题意。19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雅典政治家第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0人刻写的”说明当时的民主政治的参与范围比较广,民主性明显。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2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项B、C、D中的“死者的财产” 按其遗嘱处理、“得入邻地拾取橡树的果实”、“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处以罚金”这都属于保护私有财产条款,体现了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A项与私有财产无关,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十二铜表法21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阅读理解题干中“男人就是城邦”的本质内涵,二要很好地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局限性。通过分析可知,希腊的民主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及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而城邦为男人服务、成年男性皆属于公民的说法,故排除A、B;D项男人在城邦中占绝大多数表述错误,故选C。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点评: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22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可见体现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讲求在交易过程中的诚信意识,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的,同时又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因此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23B【解析】略2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的限定条件“最大政治影响”。古希腊地处爱琴海沿岸,海岸线曲折,重叠的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把古希腊人分隔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或海岛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的小国纷纷建立,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B属经济范畴;C是对外关系;D主要是经济和文化等,后三项均不符合“最大的政治影响”这一要求。故选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西方政治文明摇篮古希腊城邦民主制25(1)两种意见:行分封,还是行郡县。(2分)理由: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导致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4分)(2)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分)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2分)(3)不正确。(1分)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2分)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2分)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2分)【解析】略26(1)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2分)(2)九品中正制。影响:贵族世家把持选官特权,威胁中央集权;只注重门弟出身,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之人;造成社会混乱。(3分)(3)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吏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4)选拔人才坚持公平公正。(1分)【解析】试题分析: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1)材料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州郡举茂才、孝廉”,要求地方郡国自下而上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实行察举制。(2)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按照人才优劣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授予官职,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慢主罔时,实为乱源”(3)考查了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同时也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点评: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而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和同一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以及君主专制的演进结合起来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