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5909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李亚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 李亚铭中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形成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的办学规模,这是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教育模式也日益显现出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学理纵深性差、就业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院校之间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趋势愈发明显,播音主持教育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笔者借鉴欧美方兴未艾的口语传播教育,尝试以此为视角,为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探寻一些新思路。一、口语传播视域下的播音主持教育口语传播传承了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语言艺术的传统,在欧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在。它将传播研究的重心回归到人类本身,视人类传播为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除了关注人类在传播活动过程中信息的生产、接受、反馈与技巧外,还关注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修辞、说服、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等话题。口语传播探讨的是一种话语方式,研究在一定的语境中如何最恰当地利用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来影响受众,以求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改变。该学科在演说、辩论、沟通、管理等领域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如今,虽然人文社科专业在美国的大学教育中不断降温,但口语传播专业依旧是学生们报考的热门。当前全美国有超过 NM 所大学开办口语传播研究生项目,为该专业培养了大量的硕士、博士。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展开是以口语传播活动为载体的,节目主持人、播音员的言语形态以其公共性、规范性堪称口语传播的典范。因此,节目主持人、播音员的言语传播现象,与口语传播的理论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以口语传播的视阈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首先,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口语传播教育,不管是新闻的播报与评论,还是节目的主持与把控,亦或是采访活动的开展。通过审视这些播音主持工作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形式都是围绕着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自身展开的。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把学生作为未来工作中传播主体!人!的培养。大量课程的教学形式都是进行模式化的训练,学生获得也只是程式化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像口语传播教育那样,注重培养传播者的语言生产、制作、表达、反馈与修正的能力。播音与主持的教学应该是对“人”这个传播媒介本体的塑造。其次,打造学生的口语传播能力是播音主持能力培养的核心。为新闻媒体培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所谓的播音主持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而是一种建立在相关学科知识体系支援平台之上的口语传播能力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以媒体人严格自律的职业道德为根基的。相关学科体系的知识支援平台,是与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形态相对应的。播音主持活动的复杂性要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转换能力,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有效口语传播活动的源泉。无论在新闻播音、事件评论、人物访谈、现场报道、主持节目等口语技巧的应用层面,还是在影响社会运作更深层次的话语权力、意识形态、语言与思辨、语言与认知等形而上的层面,口语传播能力都是其核心能力。当然,有声语言的表达、发声技巧和语音规范等作为有效传播中的重要因素理所应当地要包含于播音主持能力之中。再次,口语传播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这一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播音主持教学的关键环节。口语传播研究长期以来都聚焦在对人际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等情境的分析与解读上,这些传播情境与播音主持活动的语境高度契合,相关的理论成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语言情境中播音主持活动的一般规律。为解决实践教学中长期以来的理论建设薄弱、学理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新支撑。二、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改革模式播音与主持活动作为典型的口语传播形态,是语音面貌的显性特征和语言思维的隐性特征的结合。口语传播教育的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提供了新思路。其主要内容为:1培养一种能力: 口语传播能力将口语传播理论和有声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并重,作为塑造学生口语传播能力的两翼。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凸显口语传播理论教学的内容,建议增设口语传播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口语传播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是对言语传播形态、规律的总结。本课程与原有的播音主持概论)课程相结合作为专业入门的基础理论课,便于学生从学理层面认知、把握播音主持活动的传播规律,使其对今后的播音主持工作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国播音学在普通话语音发声和语言表达方面有着独到和深入的研究,具备完整、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有声语言的音质、音色、音准,语调的艺术化呈现是口语传播能力的显性特征。这些特征是口语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播音主持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决不能忽视。在重视口语传播能力隐性构成!语言思维、听知能力、语用能力、副语言应用!培养的同时,有声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与之相辅相成。通过口语传播概论)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知语言生产、制作、反馈、调整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这些基础性的理论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将口语传播理论的教学深化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引导学生能动地把握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回环往复的过程中塑造学生优良的口语传播能力。主持人口语传播的信息是由多变的社会事件和新闻人物构建而成的,因此播音主持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口语传播活动。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进行之前、之中都需要先对诸多事件进行判断、分析、理解、选择,然后组织语言进行播音和主持,这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养、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打造综合知识体系支援平台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口语传播能力发挥的基础。其实现的途径有三:(1)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接地气#增阅历,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知识转化能力(2) 以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形式,要求同学们完成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是自然学科入门性、代表性书目的阅读(3) 引导同学们跨专业、跨院系选修相关课程,鼓励同学们攻读第二学位或双学位。课程的选修需和自我的兴趣、爱好以及现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跨学科选修课程和阅读一定能为今后的播音主持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2 树立两个观念: 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观一个社会系统要想良性循环,离不开普世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和职业生命周期的延续,也离不开特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所以,职业伦理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于未来社会主体的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的相关院系大多在这方面存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上的缺失。也有小部分院系对此有所认识,把原属于新闻专业的课程新闻法规。”新闻职业道德)列为播音主持专业的选修课。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主要讲解的是新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和道德规范问题,与播音主持活动的形态和以语言应用为主体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有关播音主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材和研究亟待填补。播音与主持活动不仅是个人的口语表达,更是对公共生活的干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是未来的“意见领袖”“守门人”,他们将会借助媒介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我们应以口语传播的职业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来约束其播音主持活动。这种职业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教育应作为必修课程,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里,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其主要内涵的表述,我们可以借用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我要说话”这一箴言。以“我要说话”四个字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旨在树立学生运用口语传播为公众服务的精神。以“以言立信”“以言立诚”“言行一致”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观念,目的在于将口语传播能力与西方文化背景中对“诡辩”的偏见相剥离,与中国社会传统的“重文轻语”的诟病相剥离,赋予学生常青的职业生命力。3 引导学生面向多重就业就业是目前评价我国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劣的重要指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就业问题在庞大的办学规模之下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制约本专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今后的专业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主要面向媒体就业,尤其是新兴媒体。本专业是为媒体行业培养口语传播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知名的主持人、播音员仍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也要看到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车载广告等新兴媒体的需要,为新兴媒介培养专门人才也是我们的责任,任何需要有声语言传播的媒介都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口语传播教学,也为引导学生在其他行业就业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口语传播教育为什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 原因就在于其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体系需要大量从事沟通工作的口语传播专门人才。在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中国也是这样,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分工的细化,具有良好沟通表达能力的人才愈发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当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只针对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相对需求,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绝对需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经过高考面试选拔和四年的专业训练,在语言应用、沟通协调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与能力。我们应该拓宽播音主持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引导他们应聘诸如公共关系、导游、服务、营销、咨询、教育、礼仪和策划等方面的工作。此类领域对表达沟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具备核心竞争力。三、结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语音发声、语言表达的教学研究独树一帜,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有中国气派的播音员。播音的形式无法被主持取代,播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突出的简洁性、清晰性、蕴藉性的特点,与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紧密契合。即便在 BBC、CNN、CBS、ABC 等世界知名的新闻媒体依然沿用播音员来播报新闻。播音与主持作为典型的口语传播形态,是语音面貌的显性特征和语言思维的隐性特征的完美结合。播音学和口语传播学在分别打造这两个方面时各有所长,互为依存。任何事物的未来都是基于对优良传统的继承,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加强与口语传播的学科交叉、借鉴,与坚持中国播音教育的优秀成果之间是统一的。参考文献:1 秦俐俐、李佩文、蔡鸿宾: 口语传播,台湾威士曼文化事业公司 2010 年版。2 美国全国传播协会网站(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口语传播研究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