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3609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的教学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金都小学殷齐一、教学内容我们来造“环形山”属于一节观察、实验课。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然而六年级的学生由于正处在一个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再加上又是毕业班,往往表现出对于科学课的兴趣没有之前那么的浓厚,积极性也有所降低。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的核心是设计实验造“环形山”,这种造山的方法是模拟实验,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事实同学们也比较熟悉,而难点在于如何尽可能把实验设计的和真实情况最接近,这就要求课堂上积极活跃的思维,因此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三、教材分析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放在了宇宙单元的第三课,前面两节课的内容都是围绕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因此同学们对环形山有一定了解。纵观全书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的这种模拟实验形式在本册书中也是第一次出现。模拟实验在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章节中出现的比较多,而这节课后面的月相变化,日食月食都要用到模拟实验的方法,可见这一节课在本章的实验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将这一节课分为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环形山,观察环形山有哪样一些特点,通过观察到的这些特点同学们猜测环形山可能是怎么形成的。第二个环节是同学们选择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选择怎样的材料如何进行模拟实验。第三个环节是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来得出自己对环形山形成原因的结论。第四个环节是阅读课本中的资料了解到环形山形成的真正原因。整节课环节的逻辑性较强,然而关键是如何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并且解决。四、总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观察环形山展开,宇宙离我们是很遥远的,对于宇宙的了解我们几乎只能凭借视频、图片、书籍等方式了解到,不能亲身经历,这就更要求观察的高效性,而且观察的内容既是推测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有利资源,实际也是对后面选择的方法能否成功造出“环形山”的判断标准。再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察,有目的的观察,观察的同时积极思考的能力。通过观察让同学们猜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这一过程让同学们大胆猜测,不怕说错,只要说的有道理都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同学们倾听他人发言,思考发言的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哪些地方还有问题,感受集体的智慧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要求小组的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最后再将整个小组的实验设计拿到全班来讨论,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同学们间的相互质疑,教师对同学们的质疑,以及同学们对教师的质疑,这三项质疑正是推动同学们积极思考探究科学的严谨性和可行性的动力。动手实验这个活动是同学们最感兴趣也最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要求同学们分工明确,仔细认真,观察实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资料,通过课本中更丰富的知识,提取重要信息来修正自己的结论。五、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形山形成的原因。难点:设计实验造“环形山”。七、教具准备沙、大小不同的小弹珠、注射器、粗、细胶管、水。清晰的“环形山”图片,实验设计单。八、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人类从远古时期就开始探索月球了,直到4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并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把月球看得更清楚了,老师这里给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几张月球的图片,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看看你们知不知道这种地形的名字,这种地形又有哪样一些特点。(1)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月球上的这种地形叫什么名字?(2)同学们都知道这种地形叫做环形山,那你们通过观察都发现环形山有哪样一些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环形山的显著特点并板书)2.猜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1)看来环形山这种地形还真是很特别,那你们能猜测一下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火山喷发和陨石撞击这两种情况可能是环形山形成的原因,这个同学们一般都能说出来,即使说不出来还可以看后面地球上火山和陨石坑的地形来引导,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能是这些原因形成的,如果是这些原因形成的假如你能登上月球,你希望找寻哪样一些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2)老师这里还有两张图片也想给同学们看下,这张是地球上火山喷发后的地貌,而这张是地球上陨石坑的地貌。大家觉得这两张图片和环形山有没有一些相似呢。如果有,哪些地方和环形山相似?其实伽利略当年也是看到了地球上这种和环形山类似的地形才猜测环形山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和陨石撞击所形成的。(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科学家们在猜测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时也是有根有据的)3.造“环形山”。 (1)陨石撞击和火山喷发究竟能不能形成环形山呢?同学们想不想试着来造一下“环形山”啊?(2)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模拟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实验设计单,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来完成。(实验设计单的内容包括选择哪种方法造“环形山”,选择哪些实验材料,怎么实验,你们是怎样分工的,观察什么样的现象说明造出了“环形山”。) (3)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下,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最好能提出怎么改进。(将小组内讨论的结果拿到全班同学面前分享,让同学们一起分析,挑起学生和学生间的质疑,当有些问题同学们没有提出时还可以使用老师对学生质疑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让学生对老师进行质疑的方法,来将实验进行优化完善。)(4)请同学们现在领取自己小组的材料造“环形山”。(这一过程是整节课学生最活跃的时候,教师需要从旁指导,随即提出问题怎样能造出大环套小环、一环接一环的、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的 “环形山”)(5)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每个小组造出的“环形山”。(展示“环形山”让同学们从环形山的特点来观察造出的环形山”像不像,这一过程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是科学探究的态度.)(6)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火山喷发和陨石撞击都可以形成环形山。4.阅读资料(1)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为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找到了更多的证据,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阅读52页灰方框中的资料。(2)现在同学们对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本将你们新的结论画下来。(挑选几本展示)5.总结语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关注更多环形山的信息,也许人们还会为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找到更多的证据。教学反思:1.教具准备科学课材料准备不充分,学生就无法亲历探究活动,科学课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这是我任科学课后的切身体会。充分的材料准备是上好一节课最根本的基础。在这节课的材料准备上实际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环形山这种地形是本节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考虑到了仅仅在电视上展示图片,座位靠后的同学们不一定看的清楚,于是给每个小组下发了打印的图片。然而如果在电视上播放一小段拍摄的环形山的视频,同学们的观察效果会更好,而且学习兴趣会更浓厚。2尊重事实,用最真实的情境模拟实验自己通过实验发现陨石撞击的方法形成环形山是比较容易的,当时选择了两种材料,一种是用大小不同的弹珠撞,一种是用石头撞。后来发现石头撞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的环形山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于是在造“环形山”的活动中只给学生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弹珠,课后有学生问我,陨石也不一定都是规则的球体,但是为什么环形山都是圆的呢,当时跟学生解释的是由于陨石是从各个方向高速旋转着撞向月球的所以尽管陨石不是规则的球体也能撞出圆形的环形山。现在想来,在实验中就应该尊重事实用最真实的情况来模拟,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让同学们动手动脑,看如何撞能让石头撞出来的“环形山”更像,这也就直接给他们解释了陨石是如何撞击月球的过程。3.实验结束展示的力度不够由于时间的关系到后面有些慌了,学生展示自己造出的“环形山”时,应该派代表上台介绍讲解一下自己小组刚刚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哪些地方觉得自己做得好,造出的“环形山”像,这个分享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帮助他们自己回忆整理思路的过程,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4激励性评价的使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率最高的就是口头评价,而这种评价的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激励的,它才能像催化剂一样,催学生奋进。这节课中在学生造“环形山”的活动环节中忽视了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指导实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