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绪论.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3479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绪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绪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绪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授课班级: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授课时间: 第一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重 点: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难 点: 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学的发展 6min第二节 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的简介 3min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第一节 体温的测量 15min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7min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测量 6min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测量 8min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5min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 15min第三节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1min第四节 隔离技术 12min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护理学的发展(一)护理学的形成1、人类早期护理(1)远古时代的“自我保护”式的照顾。(2)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的“家庭式”医护照顾。(3)基督教兴起,一些献身宗教的妇女开始将护理工作从家庭走向社会。2、中世纪护理(1)进步:护理逐渐由“家庭式”迈进了“组织化和社会化的服务”,形成了宗教性、民俗性及军队性的护理社团。(2)缺陷:护理工作多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护理4、科学护理的诞生与南丁格尔对护理的贡献(1)科学护理的诞生(2)南丁格尔对护理的贡献第二节 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的简介 整体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服务时把服务对象视为一个功能整体,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帮助和照顾。护理程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包括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第一节 体温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正常状态下应该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一、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体温的产生及体温的调节(自学)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正常体温 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 部 位平均温度口 腔37.0直 肠37.5腋 窝36.7三、生理变化1、年龄 :小孩高,老人低2、昼夜时间:清晨最低,下午最高3、性格 4、环境温度5、活动后体温有升高 6、饮食:进热食物后升高四、异常体温的观察及处理体温过高1、定义 体温过高又称为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2、分类 以口腔温度为例,按照发热的高低将分为:低热 37.537.9 中等热 38.038.9高热 39.040.9 过高热 41.0及以上3、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 4、热型(1)稽留热(2)弛张热 (3)间歇热 5、处理(1)收集资料 (2)物理降温 (3)饮食调养 (4)保持清洁和舒适(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安全护理(7)心理护理(8)健康教育体温过低1、定义 体温在35以下或体温不升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2、分类:轻度:3235 中度:3032重度:30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3、临床表现 4、处理(1)收集资料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3)密切观察病情 (4)心理护理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测量一、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及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两个因素二、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脉率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min,脉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范围的波动。1、年龄 新生儿、幼儿的脉搏较快,成年后逐渐减慢,老年时又稍加快。2、性别 女性较男性稍快。3、情绪4、活动5、药物:如兴奋剂可使其加快,镇静剂可减慢。三、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异常脉搏的观察1、脉率异常(1)速脉(2)缓脉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 (2)脉搏短绌 3、强弱异常:如洪脉 、丝脉、水冲脉、交替脉、奇脉4、动脉壁异常异常脉搏的处理(1)休息与活动;(2)给氧;(3)准备好急救物品(4)密切观察病情;(5)健康教育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测量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总过程,称为呼吸。通过呼吸,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氧气,同时不断排除二氧化碳,以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正常呼吸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是自发的,节律规则,均匀无声且不费力,1620次/min。通常女性多采用胸式呼吸,男性和儿童多采用腹式呼吸。二、生理变化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的呼吸约为44次min1、性别:同年龄的女性呼吸频率比男性稍快2、运动:肌肉的活动可使呼吸加快3、情绪:强烈的情绪变化导致屏气和呼吸加快4、其他:如环境温度升高或者海拔增加均会使呼吸加快、加深三、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异常呼吸的观察1、频率异常:呼吸增快: 呼吸减慢:2、节律异常潮式呼吸 间断呼吸3、深浅度异常 深度呼吸 浅而快的呼吸。4、音响异常 蝉鸣样呼吸 5、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 呼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的处理 :半卧位;给氧;有效咳嗽;湿化吸入空气;叩击排痰;体位引流;机械吸痰;药物或手术。四、注意事项1、由于呼吸受意识控制,所以数呼吸时应不使患者察觉2、婴儿或呼吸不规则患者应测1分钟3、当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丝置于患者的鼻孔前,观察棉花丝被吹动的次数,数1分钟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测量一、血压概述二、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正常血压:正常成人的血压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生理性变化1、年龄: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以收缩压增高显著。儿童血压计算公式为收缩压=80+年龄X2,舒张压=收缩压X232、性别:中年以前女子血压比男子低510mmHg,中年以后则无明显区别。3、时间;一般傍晚比清晨高510mmHg,睡眠时逐渐下降。4、环境:在寒冷环境中血压可升高,反之可下降。5、部位:右上肢高于左上肢24mmHg,下肢收缩压比上肢高2040mmHg。6、其他:劳动、运动、情绪波动及疾病时都可使血压升高,但以收缩压为主,舒张压多无明显变化。三、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异常血压的观察1、高血压: 2、低血压:3、脉压差变化: 四、注意事项1、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2、偏瘫、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3、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袖带宽度:太窄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袖带松紧:太松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视线高低:太低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手臂高低:低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4、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水银不足:侧得的血压偏低水银柱上端通气小孔部分被阻塞:可造成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5、重侧: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6、舒张压的指标:是以动脉音消失为准。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概 述一、发生概况 院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感染率随国家经济情况和医学水平而异,波动在3%25%之间。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发病率据1989年统计约为9.7%,感染率近10%,医院死亡病例有约1/3直接死于医院内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患者及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受到感染并有症状。三、医院感染的特征1、感染的获得或发生是在医院内,包括出院后才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既有的或已潜伏的感染。2、感染和发病在不同阶段发生,其顺序是感染潜伏期发病。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在活动的人群,但目前主要为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工作人员。四、医院感染的危害1、影响病人健康,增加病人痛苦 2、给家庭、国家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一、基本概念1、清洁 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的方法2、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源微生物,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方法3、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的程度的方法4、污染 是指无菌物品一旦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就称为污染二、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2、干烤灭菌法3、煮沸消毒灭菌法4、高压蒸汽灭菌法(1)灭菌包不可过大、过多、过紧(2)盛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若无孔,应将容器盖打开(3)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4)被灭菌后的物品应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备用(5)注意安全操作5、光照消毒法 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而导致细菌死亡。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生长期细菌敏感, 芽孢敏感性差(1)日光爆晒法 将物品放在之射日光下爆晒6小时,每2小时翻动一次,使物品各面均受日光照射。(2)紫外线灯光消毒法1)空气消毒方法 消毒前作好室内清洁工作,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60min。2)物品消毒方法 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有效距离哦为2560cm,照射时间为2030min。6、电离辐射灭菌法7、过滤除菌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液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 (2)擦拭法: (3)喷雾法: (4)熏蒸法: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并存放在无菌容器中。定期更换,易挥发的消毒液要加盖,定期检测,保持有效浓度。 3、常用化学消毒剂(见教材表中所示)4、消毒、灭菌的监测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的监测(1)生物监测(2)化学监测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过的物品效果进行监测。第三节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一、概念1、无菌技术 2、无菌物品 3、无菌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减少人群流动,避免尘埃飞扬2、无菌操作者要求:操作者要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放置: 4、无菌操作要求: 5、防止交叉感染: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防交叉感染第四节 隔离技术一、隔离的基本知识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1、清洁区 指未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等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内走廊、化验室等3、污染区 被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室、厕所、污物处理间等二、隔离消毒原则一般消毒隔离1、病床和病室门前,挂有隔离标志,门口设置擦鞋垫及泡手的消毒液。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要按规定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并且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3、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须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按计划集中进行。4、患者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后给他人使用;排泄物须消毒后排放;需要送出处理的物品、污污袋应有明显的标志;不宜消毒的物品,可用纸或布保护。5、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6、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尽力解除患者的恐惧感和因对隔离产生的孤独、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7、经医生下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介绍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的操作要点;尤其是对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掌握。同时讲解了消毒、灭菌的概念和方法及无菌技术操作的要点。思考练习: 1、四测的正常值? 2、生命体征正常值的影响因素?3、消毒、灭菌的概念? 4、无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 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 主编 李小寒 人民卫生出版社2、护理学基础 主编 殷磊 人民卫生出版社3、常用社区护理技术 主编 阳爱云 湖南科技出版社 4、与以上书籍配套的录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