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2874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考点解析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社会因素:新思想的萌发是由鸦片战争后的社会问题引起的,那就是西方的船坚炮利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制度腐败弊端丛生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2思想因素: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 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典例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民族危机的出现 B林则徐提倡经世致用C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鸦片战争中,由于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引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一些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促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答案A二、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 馆,将“所得夷书,就是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2 魏源和海国图志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 才是主要目的。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4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以及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籍。典例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B 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辨析历史观点的能力。是错误的理解,因为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在制度等方面的落后。不符合史实,由此排除含的A、B、C三项。 答案:D典例3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分别是()A政治制度、振兴中华 B军事技术、抵抗外侮C经济制度、御侮强国 D印刷技术、传播西学解析新思想的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军事技术,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答案B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内涵1.基本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 提。魏源说:“筹夷事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就是说,学习外国,抵御侵略,必先以了解外国为先;其次“师夷长 技”是“攻夷”、“款夷”、“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 2.思想实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 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老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 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3历史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 肯定与仿效;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忠诚和护持,也包含了对其赖以维持的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况和 “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有的新方案。1 主要内容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政治上选举官吏、依法治国的主张,是要突破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传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的主张,是对封建自然经济的冲击,也否定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文教上创办新式学校的主张,旨在使人们接受新思想;外交上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的主张,有利于打破闭关自守的封闭局面。2 评价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技”的器物层面,介绍并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制度,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典例5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实质分析,最准确的是( )A.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学习西方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呢?比如例题,首先注意分析关键词“新思想”,它何以称之为“新”?结合其倡导者的有关言行可知:“新”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学什么呢?这是我们要理解的第二个问题。“师夷长技以制夷”揭示了学习的内容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制夷”,即御侮图强,维持清朝统治。通过这种层层剥笋的方法,进而分析理解了新思想的实质,由此也可看出,这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领域的一次冲击。新思想的萌发尚处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的层次,不涉及制度变革。因此B、D与题干不符。C尽管也是新思想萌发的表现,但不是主流。答案A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 切愿望。资政新篇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但是,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没有实行,并随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失败而过早地沉寂了。典例4 阅读下列材料: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彷造,罪而罚之。外国有兴保人物之例,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所则赢其所奉。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有赖,失物则已不致尽亏。引自资政新篇请回答:依据材料指出资政新篇的主旨是什么?概括其主张并加以说明。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要建立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王国,目的是消灭私有制。资政新篇则主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发展私有制,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掌握两者的主旨,辨别其不同之处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资政新篇旨在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如材料中主张鼓励民间开办银行,“准其自售”产品,允许商品经济存在;鼓励科技发明,并承认其专利权;主张设立保险机构,实际上是承认财产私有权。(2)资政新篇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因为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一切私有财产,而资政新篇允许“百万家财者”存在,鼓励发展私有财产。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而天朝田亩制度则是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纲领。五、洪仁玕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都是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的探索,由于种种原因,其主张基本都未付诸实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 2不同点:阶级立场不同,根本目的不同,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总体认识:总之,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他们学西方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 朝统治。而洪仁玕是农民阶级的领袖,其目的是要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他的新思想突破了林则徐、魏源只学习西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