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支撑模板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2843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架支撑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架支撑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架支撑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编制说明1第三章 模板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2一、模板的选择2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3三、梁板模板及支架施工6四、模板支撑系统验算8五、模板及支撑系统搭设构造安全技术措施9六、模板拆除12第四章 应急救援预案15 第一章 编制依据1、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新世纪环球中心西区施工图纸2、已经审批的新世纪环球中心西区(12、13区)施工组织设计3、已经审批的新世纪环球中心西区(12、13区)模板施工方案4、建设部新颁布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及其它现行的工程建设规范标准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编制说明本工程为新世纪环球中心西12、13区商业办公写字楼工程, 总建筑面积约为17万平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约为13万平米,商业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米,餐饮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米。建筑共二十四层,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一层。地下三层二层为平时车库,战时为人防地下室,地下一层主要为商业,附有少量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一层三层为商业,四层五层为餐饮,六层以上为办公。 层高: 地下一层为5.50M,地下二层为4.00M,地下三层为4.5M,一层为6.8M,二层为5.2M, 三层为 5.2M,四层为4.9m,五层为4.8M,六层十七为3.8M,十八层为4.2M,十九层为7.0m. 二十层为7.0mM,二十一层为8.05M。本工程最大层高为8.05M。根据施工图纸,西12、13区负一层至3层设计有4台自动扶梯和架空层,自动扶梯位置为12-E12-G/12-312-4、12-K12-L/12-412-6、13-E13-F/13-1313-15、13-E13-F/13-613-8,自负一层楼板到四层楼板高度为22.7m;架空层位置为13-E13-F/13-113-5、13-E13-F/13-913-12、12-312-4/12-B12-D、12-312-4/12-G12-K及12-512-6/12-D12-J、13-C13-D/13-113-15等,分别自负一层到四层楼板、二层到五层楼板和二层楼板到四层楼板,高度分别为22.7 、15.3m和10.4m不等。位置详见设计平面图。自动扶梯间(部分架空层)四层或架空层顶板五层结构梁板设计为钢筋砼结构。设计图纸负一层结构砼底板厚为200mm,4层结构钢筋砼主梁400*800mm,砼板厚120mm。考虑到上部荷载较大,为避免对负一层结构造成破坏,施工时必须对负一层结构进行加固,加固方案附后。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于一次搭设(层高)超过8米的高支架模板支撑系统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验算。本方案主要验算自动扶梯间22.7m高架模板支撑系统和8.05m屋面层高架模板支撑系统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其它15.3m(10.4m)高架空层及7m层高模板支架支撑系统分别按照同类型执行。第三章 模板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一、模板的选择本方案为模板工程方案的补充,模板体系选用同其他层,柱、梁、板模板均采用18厚覆模板配50*100木方作支撑楞木。下面着重设计模板支架支撑系统。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自动扶梯间22.7m高支撑系统承重架和8.05m高承重模板支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架支撑体系。支撑系统梁下立杆间距600mm,板下立杆间距800mm,水平横杆步距1500mm。自动扶梯间的负一层结构层加固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架支撑体系在负二层进行加固,支撑系统立杆间距同上,水平横杆步距1500mm,上下立杆间距相同并在垂直方向上下层对齐。附图: 三、梁板模板及支架施工梁板模板采用18厚覆模板配50*100木方作楞木配模,制作成定型模板,定尺情况可分段制作,逐段拼接,并逐段编号,现场铺设时据编号逐段拼接,形成整体梁板模。1、施工方法:(1)梁模a放梁位置线:b在梁两侧立钢管支柱(间距600),支柱下要铺通长架板板,并设置立杆底座;c加设扫地杆;d按梁底标高调整支柱高度,安设梁底支撑龙骨(间距300mm)并将龙骨找平;e安装梁底模,并按0.20.3起拱;f安装梁底侧模,和底模进行木方连接;g安装梁侧纵横龙骨及斜撑,竖龙骨间距300mm,梁内侧加顶棍,梁模上口用锁口杆(用483.5 钢管)拉紧,当梁高超过600mm,加穿墙螺栓进行加固。(2)板模.支撑系统:采用483.5 满堂钢管脚手架,为了实现楼板模板早拆,施工时通过部分竖向支撑将大跨度板变成短跨受力状态。用于早拆的竖向支撑应单独进行施工,并自成体系。施工方法:a配模。制作定形模板。配模时,应据楼板块具体尺寸并结合实现早拆的支撑位置进行,小边小于100mm 的长条形拼块尽量配在板中间,以利于加固。小块异型模板可用同厚度的木板代替,但均应拼缝严密。制作完后,对各板块进行分类编号并分别码放整齐,以便施工时对号入座加快施工进度。b支模。支模时从开间一侧开始逐排设支柱,同时安设大横杆小横杆。调节支柱高度,将板底龙骨50100 木方找平。c铺板模。所有板缝均用不干胶带纸粘贴。d模板标高检查。四、模板支撑系统验算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支撑系统验算。支撑系统的荷载。(1) 模板自重取N1=750 N/m2(2) 钢管支架自重为N2=14200N/m2(3) 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19700 N/m2(4) 施工荷载设定为N4=3000 N/m2 模板支架轴向荷载设计值N钢管立于纵横钢管十字交叉处,每区格尺寸为600 mm600 mm,每区格面积为0.6 m0.6 m=0.36m2每区格立杆承受的荷载为N=0.36 m245780N/m2=16480N。查表得48mm3.0mm钢管截面积A=424mm2,钢管回转半径为 其中d为钢管外径,d1为钢管内径。按抗压强度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按稳定性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 根据值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附录(三)得:经验算,模板支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规定要求。地面向上200 mm布置扫地杆。五、模板及支撑系统搭设构造安全技术措施1、建立健全高架支撑体系的检查和维修及管理制度,并有专人维修保养。2、支撑系统搭设前,必须对搭设人员进行专项全面安全教育,使用前应对登高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且制定登架人员安全操作规程,挂设在架子上。3、钢管与扣件进场前应经过检查挑选(选择标准应符合规范JGJ 130-2001第3条),所用扣件在使用前应清理加油一次,扣件一定要上紧,不得松动。每个螺栓的预紧力在40Nm65 Nm之间。4、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须严格按方案执行,钢管立杆的间距,材质,纵横杆的设置应符合要求,立杆底部用木板垫实,严禁用砖作垫高处理;支模架上的堆载严格控制,施工荷截不超过设计规定,堆料均匀。5、现场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帐,落实专人加强钢管、扣件的维修保养工作。凡有裂纹、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深划道和外径、壁厚端面偏差超过规范要求的钢管,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扣件必须报废。6、现场配备力矩板手等检测工具,承重支模架使用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严禁投入使用7、各种杆件、拉结、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顶撑、剪刀撑、斜撑、扫地杆等)材质一致,严禁钢木混用。8、梁下立杆间距不大于600mm,水平连接钢管沿高度每间隔不大于1500mm设置一道,纵横连通,以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梁下一步水平杆满挂安全兜网作水平防护。9、扫地杆在立杆底离地200设置,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原则纵横连通。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部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10、为保证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支撑架外侧周圈由下至上设竖向连续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楼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11、杆件的接长统一使用对接扣件接长,不得采用搭接;立杆顶托高度不得大于200mm。12、安装梁底模板时,应注意随铺随固定,不得虚放及梁底模有探头现象,没有用的模板应及时运用。13、铺设模板时,板底木骨要及时用铅丝和支撑系统扎牢,不得虚放。14、现场操作,必须戴好安全帽及安全带。15、支模时,操作面要按要求搭设护栏及安全操作台,操作台上铺设脚手板,不得站在钢管上操作。16、独立柱模支设时,应搭独立脚手架,并设护栏、铺脚手板。17、本工程砼浇筑均采用泵送砼。砼输送过程中,管道振动较大,因此输送管固定时,不得直接支撑在模板及模板支撑上,以防因输送管振动而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产生变形,应设相对独立的支撑或支架。建立信号传递系统(如用电铃、对讲机等),使工作面和输送泵操作人员可随时联系,输送泵操作人员应按信号要求进行操作。18、通过控制砼浇筑速度来降低砼侧压力;加固支模系统来提高其自身承载力;合理布置楼面上堆放的荷载,使下层支撑系统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局部受力的部分支模架应适当的加固。六、模板拆除模板的拆除,应严格按模板装拆施工方案和国家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规定执行。对非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受损失时方可拆除;对于承重模板,如顶板、梁等,应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跨度大于8m构件和悬挑构件应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有后浇带处支撑系统需在后浇带处理完毕后方可拆除。拆模顺序应先支后拆,并执行项目部书面通知拆除制度。1. 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1) 一般要求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撑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侧模,在混凝上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即可拆除。2) 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表1的规定,方可拆除。表1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项 次结构类型结构跨度按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1板2502,87581002梁、拱、壳87581003悬臂构件1003) 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待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4)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撑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验算,加设临时支撑。(2) 拆除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测试结果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3) 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的顺序进行,以及“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的顺序进行拆除。(4) 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或阻碍通行和发生事故。(5) 拆模时,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6) 拆模不能采取猛橇、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顶模。2. 现浇楼板及框架结构拆模安全技术框架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拆柱模斜撑与柱箍拆除柱侧模拆楼板底模拆除梁侧模拆除梁底模。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要向下传递至地面。已经松动的模板,必须一次拆除完,不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伤人。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拉杆,应与立柱模板同时拆除,以免立柱模板倾倒伤人。多层楼板模板支撑拆除时,下面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撑,可根据施工进度、混凝土度强度增长的情况、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值通过计算确定。3. 模板拆除注意事项(1) 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模板和支撑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2) 拆模顺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先要制定拆模方案。(3) 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专人监护,拆模必须干净彻底,不得保留有悬空模板。第四章 应急救援预案本工程为高支模架,域内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安全事故。本预案针对施工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紧急情况作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预案应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项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1、应急救援机构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救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张晓军 副组长:陈立东、周云虎 、代道华组 员:陈 政、敖永全、林顺祥、吴汉清、文荣检、张鑫、苏鹏、杨森权。2应急组织 应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张晓军为该小组组长,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专职安全员和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 现场抢救组:项目部安全部负责人为组长,安全部全体人员为现场抢救组成员:医疗救治组:项目部医务室负责人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后勤服务组:项目部后勤部负责人为组长,后勤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 保安组:项目部保安部负责人为组长,全体保安员为组员;通讯组:负责对外联系,包括110、119、120及附近医院电话;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企业就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就援组长。 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保安组职责: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3救援器材 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备下列救援器材: 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塑料袋、小药箱; 抢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 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交通工具: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4. 应急知识培训 应急小组成员在项目安全教育时必须附带接受紧急救援培训。 培训内容:伤员急救常识、灭火器材使用常识、各类重大事故抢险常识等。务必使应急小组成员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较熟练地履行抢救职责。 5通信联络 项目部必须将110、119;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保安员应熟知这些号码。 6事故报告 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项目部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轻伤事故:应由项目部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领导、生产办公室和企业工会: 重伤事故:企业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工会组织: 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企业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工会组织和人民检察机关,填报事故快报表,企业工程部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应到达现场;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企业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会组织、人民检察机关和监督部门,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员工受伤后,轻伤的送工地现场医务室医治,重伤、中毒的送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企业应在8小时内通知劳动行政部门处理。7.急救措施A、高空打击急救措施1)颅脑损伤:首先,认真检查患者的头部和全身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是否休克和其它部位的复合伤。然后,把患者身体半卧或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防止患者受到震动,可用衣物把患者头部垫好进行运送。2)胸部损伤:开放性气胸,可用无菌纱布棉垫包扎伤口封闭。胸壁浮动,可用棉垫加中等压力包扎处理。胸部伤患者有呼吸困难的宜采用半卧式,可用座椅式双人搬运法或用座椅搬运。3)腹部开放性损伤:腹腔内脏器官自伤口脱出时,可用碗等覆盖保护,再进行包扎处理。搬运患者时,应采用木板或担架让患者俯卧体位运送。B、高空坠落急救措施1)脊柱损伤: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脊髓,避免再受到损伤。由数人共同配合,用均衡协调的力量抬起患者,使身体平直,采用俯卧式把患者放置在木板或担架进行运送。2)颈部损伤:首先稳定头部,进行适当的牵引,数人共同配合,用均衡协调的力量把患者滚动并仰卧到木板或担架上。另外,颈部下垫好小枕、头部两侧用软物固定,防止头部摆动。3)骨盆部损伤:可采用侧卧位于木板或担架上,髋、膝部要屈曲,膝下垫软物,以保持体位,然后运送。C、坍塌事故急救措施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抢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队伍,迅速组建、调集抢险及救护队伍;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防止建筑物坍塌事故扩大的抢险安全防范措施;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4)沉着冷静、及时观察,掌握突发事故的动态,积极组织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报警,抢救伤员,疏散人员,抢修水、气泄漏和抢运贵重物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联络表(应急领导小组)职务姓名单位(部门)单位职务联络电话组长张晓军项目部项目经理13882158310副组长陈立东项目部项目副经理13258309995周云虎项目部安全主管13683494046代道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15928044700组员陈 政项目部施工员15928547780敖永全项目部施工员13708219924文荣检项目部施工员13438927854张 鑫项目部施工员13688489074苏 鹏项目部施工员13880595389杨森权项目部施工员13880505344林顺祥项目部材料主管13882123584吴汉清安全部主 管13550064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