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1977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2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 )溪行,忘路之( )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 )异( )之。复前( )行,欲穷(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 )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 )大( )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 )言所闻,皆( )叹( )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 )无问津( )者。1、本文的作者是 ,又名 ,字 , (朝代)著名诗人。2、解释文中括号前的字词3、翻译划线的句子 4、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5、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6、 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7、下列诗(文)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不同的一项是(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8、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9、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10、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 )高,有仙则( )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 )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 ),阅( )金经。无丝竹( )之( )乱( )耳,无案牍( )之( )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1、陋室铭作者是 朝的 。“铭”是古代的一种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2、解释文中括号前的字词3、翻译划线的句子 4、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5、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6、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7、请说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 )爱( )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 )不可亵( )玩焉。 予谓( )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1、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家, 。2、解释文中括号前的字词3、翻译划线的句子 4、用原句回答问题。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 。5、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23、核舟记 明有奇( )巧( )人曰王叔远,能以( )径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 )势象( )形,各具情态。尝( )贻( )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高可( )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 )舱,箬篷( )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 )窗而观,雕栏相望( )焉。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石青( )糁( )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而多髯(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 )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 )有所语( )。东坡现( )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 )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之珠可历历( )数也。 舟尾横卧( )一楫( )。楫左右舟子( )各一人。居右者椎髻( )仰面,左手倚一衡( )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 )端( )容( )寂( ),若听茶声然( )。 其船背稍( )夷(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细若( )蚊足,钩画了了( ),其( )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 )色丹( )。 通( )计一( )舟,为( )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 )四。而( )计其长曾( )不盈( )寸。盖( )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本文作者是 代的 。后来又被清代的 收入编辑的 中。2、解释文中括号前的字词3、翻译划线的句子 4、本文第二段中前面的两句话是“ , ”,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 ;后面的两句话应填“ , ”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 。5、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6、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7、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8、全文采用 ,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 。 24、大道之行也 大道( )之行( )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讲( )信修( )睦,故( )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孤( )、独( )、废疾( )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 )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 )贼( )而不作( ),故( )外户( )而不闭( ),是( )谓大同( )。1、本文选自 ,是 家经典之一,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答问的著作。与 合称为“五经”。2、解释文中括号前的字词3、翻译划线的句子 4、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5、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6、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之处为: 25、杜甫诗三首 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是一首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 。2、这首诗的诗眼是 。 , 是远望之景; , 是近望之景。3、诗中曾化用了孔子“ , ”的名言。4、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是: , 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这是一首五言 。作者通过写沦陷中的 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 的情怀。6、诗中典型地写出了战火弥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 , 。7、从表达方式来讲,前两联是 ,后两联是 。 8、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9、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三吏”是 “三别”是 。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这是一首 诗,全诗的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 ”。 诗中表明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11、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了老妇人 ,说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但是,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人的 。说明他又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1、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2、略 3、略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5、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6、环境方面(优美);物质方面(温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7、D 8、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9、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10、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频,赋役沉重,民不聊生;从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22短文两篇陋室铭1、唐 刘禹锡 文体 用韵 2、略 3、略 4、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5、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6、原句是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7、从文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来看,作者并不是不喜欢音乐,不愿意读书。这里指的是在“陋室”中听不到官僚们那寻欢作乐的声音,为了升官而故作巴结奉迎的表现。爱莲说1、宋 周敦颐 2、略3、略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6、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7、不慕富贵,洁身自好。23核舟记1、明 魏学洢 张潮 虞初新志2、略3、略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5、用料体积小 所刻事物繁多 刻物情态毕备6、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7、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8、空间顺序,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24大道之行也1、儒孔子诗经尚书易经春秋2、略3、略 4、天下为公 老有所终 矜寡孤独5、人人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5、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7、 “世外桃源”的描绘是建立在“大同社会”的理想之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具体表现。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讲信修睦”一致。“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25、杜甫诗三首1、五言古诗 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远大抱负 2、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律诗 长安 感时忧国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描写 抒情 8、对偶和夸张 9、安史之乱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0、叙事 致辞 11、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悲惨遭遇 深感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