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游褒禅山记.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1926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1游褒禅山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必修1游褒禅山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必修1游褒禅山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1 游褒禅山记【复习目标】1、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2、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3、古文的字词句篇。【复习设想】1.诵读并回顾课文内容2.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3.通过反馈练习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课时安排】三教时。【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复习内容(一)复习第1段。1.诵读思考“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距洞百余步曰花山”“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后省“于”。)说碑“距洞百余步”,却没有说出方位,据你判断,碑应在洞的哪一面?(西面。作者以慧空禅院为参照物,再去前洞,正是向东走,先见碑而后见洞,可见碑在洞的西面。)2.指点与答疑。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为什么说“华()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二)复习第2段。1.内容回顾“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前洞”陪衬“后洞”,一笔带过,妙。“由山以上五六里”“以”的用法同“而”,一笔带过行程。“有穴窈然”写所见,“入之甚寒”写所感。“问其深”写所问。这是详写后洞。“余与四人而其见愈奇”“愈深”“愈难”“愈奇”六字,大有深意,为下文议论张本。如果是一般的山水游记,“愈奇”之后必大肆渲染。“有怠而欲出者俱出”游程至此结束。“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洞中所见。“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追记自身,伏“悔”字。“既其出游之乐也”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2.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3.指点与答疑。两个“盖”字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后一个的肯定意味要多一点。末句太长,有的选本断为两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表明“悔”的是“随以止”,“不得极夫游之乐”是“随以止”的结果。“极夫游之乐”与上文“其见愈奇”相照应。(三)复习第3段。1.内容回顾“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前有反衬,后有反问,语势节节上升。“此余之所得也”总收一笔。2.指点与答疑。“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四)复习第4段朗诵思考: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追问: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何可胜道也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3.学生练习背诵。4.检查背诵。先背第4段,然后齐背第1至4段。(五)略读第5段。先问: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说说运用这种定式有什么好处。(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 三、总结文言现象【卒】死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乃】表示判断,“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且】将 不出,火且尽【加】更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当、正在 方是时【咎】责怪 则或咎其欲出者【相】帮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胜】尽 何可胜道也哉【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二、一词多义【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结构助词,“的”/不译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其下平旷/问其深表示远指的代词,那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则其至又加少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我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助词,无实义 既其出助词,表示反问,“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而】连词,表承接,“并且”/不译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表递进,“并且”/不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介词,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修饰,“来”/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不译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连词,表并列,“而且”/不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三、词类活用【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名作动,命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明】形作动,照明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险远】形作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四、本课小结【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也作庐墓。B其文漫灭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C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夫夷以近 夷:铲平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2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不名一文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3选出与“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中的“道”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可胜道也哉 B策之不以其道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4下列各句中的“然”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余之力尚足以入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6下列各句加粗的词,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地”中的“舍”字,在用法上不同的一句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朝服衣冠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7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 D火尚足以明也8诵读时,句中停顿不当的一句是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二、常识填空9本文选自_,作者_,字_,北宋临川人,_、_。10“余第安国平父”中的“父”,通“_”,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渔父”中的“父”,是对_。三、翻译1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参考答案】1A 2B、D 3B 4B 5B 6C 7D 8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