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1504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第五单元(复备) 共计12课时港沟河东小学 傅锦芝教学内容:教材7694页。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包括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学习目标:1.认识37个字,会写4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诗、诗歌)背诵指定的古诗或诗歌,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请,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3.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4.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性趣。5.能写观察日记。6.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识字方面,难度不大。写字方面,对大多数要求会写的字,能自己进行书写,个别难写的、容易出错的教师要进行指导。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教师要引导他们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了解自然现象、自然景观。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方法措施: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2.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3.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实物投影、生字词卡片、指南针、课件。课时安排: 17 古诗两首 2课时18 雷雨 2课时19 最大的“书” 2课时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课时语文园地五 4课时共计 12课时17 古诗两首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9页内容。教材分析: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绝句是一首七言绝句,合辙押韵。短短20个字,就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了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而又自然和谐的景象。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学习目标: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瀑、紫、岭”的读音,指导“银、窗”的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注意引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感受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反复诵读,体会诗情。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学情分析:学生对古诗并不陌生而且也有了相当量的积累,熟悉很多古诗的作者及他们的名诗佳句。虽然如此但古诗毕竟不同于现代文,对于一个二年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景的诗句,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再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含义,使朗读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学生: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第二课时:学习绝句 第一课时 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板书: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通过吟诵一首首优美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李白的喜爱之情。】 二、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来讲课题的意思? (“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答)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那儿,写下了这首诗赞美瀑布的诗。【设计意图:目是古诗的灵魂,理解了诗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为诗句的品位作了铺垫。】 三、学习古诗。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习呢?学生回忆讨论。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思、品、背”。 2.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教师巡视点拨。 (2)读一读,要求读准生字“紫、尺、疑” 3.自主探究释疑。 (1)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做上记号。 (2)注释.字典等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3)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4.读诗句,入境悟情。 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诗人李白,于是他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诗人那神奇的诗句打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细细品味一番。说一说自己认为最美的诗句,并讲出理由,教师相机点拨。 (1)“日照香炉生紫烟”。 课件出示香炉峰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比较“生”与“升”,想象香炉峰云雾产生、升腾的情景。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要求读时语气舒缓、轻柔。(2)“遥看瀑布挂前川”。 抓住重点词“挂”字,通过朗读感悟庐山山势高,瀑布水流很长,体会瀑布静态美。 (3)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瀑布真有三千尺长吗?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谁能举出例子来?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这奇特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4)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师小结: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着、读着,你们的头脑里,一定能出现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反复吟诵,感受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水平。】四、背诵古诗。 1.自由试背(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庐山瀑布景观)。 2.生齐背这首诗。 3.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组织学生进行吟诵,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五、布置作业。 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爱好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写景的古诗(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最大限度地创设训练的契机,为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练习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练习形式,这样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创作的空间。】 板书设计:17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堂检测题:一、比一比,组词:铃( ) 白( ) 因( ) 色( )岭( ) 泊( ) 烟( )绝( )二、按课文原文填空:飞流直下( )( )( ),疑是银河( )( )( )。第二课时 课时数:2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 2.他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设计意图:介绍关于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思想内容。】二、读通读顺,初步感知。 1.由读一读,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同桌互读。 3.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将诗句读通了,读顺了,诗歌的大致内容就清楚了。】 三、自主探究,理解诗意。 1.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做上记号。 2.助注释、字典等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3.全班交流。 (1)理解的字词,共同解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释疑,避免了传统古诗教学的“师教生”的呆板与枯燥,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四、品读古诗,入境悟情。 1.体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首诗中前两句家喻户晓,对景物描写有声有色。谁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读着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黄、翠、白、青) 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四个字写出了春天景物独特的色彩特征。(2)青青的草堂,绿柳依依,莺歌婉转,白鹭展翅,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借窗远眺,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 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你能用其他的字来换一换吗? 师小结:这儿用了“含”字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前两行诗是千古名句,诗句中鲜明的色彩、精妙的对仗令人赞不绝口。学生先品词,再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说话,便于与诗人产生共鸣。】2.草堂春光无限,诗人心情十分愉悦。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走近了诗人,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也怀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 3.生配乐朗诵,体会诗句的对仗美。 4.练习背诵。 找出相对应的词语:老师说一个,学生说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 情境背诗: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设计意图:本诗诗中有画,写景动静结合,语言明快。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让他们进行赏读,自然是 “水到渠成”。 】 5.指导书写“窗、柳”。 (1)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写时应注意什么?(2)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囱”“柳”右半部分的写法。(3)学生练习书写,并互相评价。五、延伸拓展。 1.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出示:绝句(之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诗句,思考诗句的含义 3.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六、布置作业。1.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2.彩笔将绝句描绘的情景画下来或者用文字描述诗中所写景象。 【设计意图:重视拓展,由一首古诗带动多首古诗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而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益颇多。】板书设计: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课堂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xn w bo hn chun h mn chun l zi hu l ( ) ( ) ( ) ( )( )( ) shn ln bi nio zhn mn ju du yn hn ( ) ( ) ( )( ) 二、按课文原文填空:窗含西岭( )( )( ),门泊东吴( )( )( )。三、请把下列字的正确读音用“”画出来。瀑(p b)布 停泊(b p) 银(yn yn)河 柳(li lu)条 山岭(ln ln) 窗(cun chun)口18 雷雨教学内容:教材第80-82页内容。教材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读准“垂、越”等字的读音,重点指导“垂、彩”的书写,指导虫字旁字的书写。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并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发展个性。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插图及雷声录音。2.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第一课时 课时数: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文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板书课题:雷雨。二、自学新课。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师重点指导“垂、越”的读音,并指导学生组词帮助理解。【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中自主识字。】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识字方法,加深记忆。】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三、细读课文。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四、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形,说发现。)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临写,培养写字能力。】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课堂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 li hi chn chn din y to zu ci s( )( )( )( )( )yu li yu lin y zhn zhn y ci hn ( )( )( )( )hn qio mn chn zh zh( )( )( ) 二、读了课文我知道:本课时先写了( )天气的变化,接着写了( )大自然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写了( )天气的变化。第二课时 课时数:4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二、研读课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树叶一动不动”说明了什么?风越来越大说明了什么?蜘蛛是如何逃跑的?“垂”说明了什么?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雨后这段中有些表示动作的词用得很好,课件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蜘蛛又坐在网上。学生说说好在哪里?【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教师有台前退居幕后,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三、诵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课堂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越越。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 ) 五、拓展延伸。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前 天空黑沉沉 蜘蛛逃走 蝉一声不叫18.雷 雨 中 越来越 越越后 太阳出来,挂彩虹 蜘蛛又坐在网上 蝉又叫起课堂检测题:一、比一比,组成词语:逃( ) 阵( ) 虹( ) 压( )跳( ) 陈( ) 红( ) 庄( )二、词语串串烧: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黑沉沉 红艳艳 绿( )( ) 19.最大的“书”教学内容:教材第 8386页内容。教材分析:最大的“书”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五组教材。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紧扣本单元“身边的科学”这一主题,课文记述了川川在爬山过程中和一位地质勘探员相遇.相识的过程。借两人的对话,介绍了关于岩石的一些知识。岩石上的字和画,岩石所体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价值。科学性的内容,课文极具启发性的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态度。文本的人物对话很多,其中一些语言运用得非常准确,如表示时间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习得课文准确的语言表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字所传达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准确的语言,学习课文科学、准确的表达方式。学习目标: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指导读准“岩、册”的读音,重点指导本课中带竖撇的字,如“质、厚、底、铁、册”的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角色体验中读好人物的对话,读出川川的好问及好奇心,并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 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疑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 4.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对这类题材的课文很感兴趣,而他们的思维还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学生: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指导书写部分字。第二课时:细读课文,探究课文.指导书写剩下的字。 第一课时 课时数:5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设计意图:“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一做法得益于靳家彦教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3.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三、理解词语。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师生释疑。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干什么的。四、指导书写。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2.学生描黑,临写。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4.展示学生生字,互相评价。【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有相同点的字的指导上,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写字能力。】板书设计:19 最大的“书”刨根问底 宝藏 地质勘探队员课堂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shu c yn sh shn yn bo sh p xi nn hu( ) ( )( )( ) ( )( )l d ti mn n ti pn zh rn zh d zh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本册(ch c) 趴(p b)下 刨(bo po )土陆(li l)地 足(zh z)迹 宝藏(cn zn)第二课时 课时数:6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1.复习生字2.质疑课题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学生质疑,归纳:(1)“书”中有什么内容?(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设计意图: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因疑而产生动力,教师因疑而因材施教。】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1)岩石“书”: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c.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d.“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e.“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f.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指名学生读。(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说说:a.岩石的作用。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分角色读、评课文: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设计意图: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四、书写指导: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印:右边为“双耳”。3.学生写、评。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五、课堂交流:1.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伴订正。3.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还能告诉我们, 。 4.读“我知道”中的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又向前推了一步,并且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板书设计:19 最大的“书”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课堂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jio yn shu yn yn n po n wn d ( ) ( )( )( )mi fu hu mi mi tu k n( )( )( )二、比一比,组词:低( )刨()埋()陆()底()跑()理()路()三、我知道:1、我国第一架恐龙化石的骨架式在( )省出土的。2、读了课文,我明白了“最大的书”是指(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内容:教材第8789页内容。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学习目标: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重点读准“盏、稠”的读音,重点指导“盏”及禾字旁字的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同时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3.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4.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疑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 5.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挂图。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7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如果我们班去郊游,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呢?2.同学们想出了许多办法,那么第20课就告诉了我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一些好方法,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学习吗? 3.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4.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5.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导入新科,亲切自然。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简洁明了。】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导语:想不想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2.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对于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帮助他呢?三、交流自学,检查效果。1.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随机识字。 2.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4.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6.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并加以检查指导,使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理解课文,水到渠成。】四、学习课文第二节。1.教学生字“影”。 2.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五、学习课文第三节。(导语: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1.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2.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1)中午的时候,太阳所在位置是( )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是( )方。(2)在晚上,北极星永远指着( )方。3.介绍北极星。 六、学习课文第四节。1.理解字词“碰、稠、稀”。 2.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七、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2)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3)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4)口头填空:一()灯。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懂”。 八、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2.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字词,分节指导理解课文,在理解中识字,在识字中理解课文。重点指导书写,使语文课体现了语文的特色。】板书设计: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导 盏 永 稀 碰 懂课堂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一、看拼音,写词语:zhn hu xin do y zhn dn j xu( )( )( )( ) chu m x fn fn zhn( )( )( ) pn do pn shn xn hun ( )( )( )二、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分别是:( )、( )、( )、( )。我还知道( )也是天然的指南针。第二课时 课时数:8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词。2.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分别是:(板书)太阳.北斗星.大树.积雪过渡:是呀,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中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来帮助你。二、合作表演,深化主题。1.请同学们自由读25节一遍,然后拿起笔边读边对照大屏幕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方向的词。2. 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3、师生合作表演。迷路的孩子:怎么办啊,我回不了家了?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迷路的孩子:哦,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学生先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再在小组内演一演。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指名背诵课文,再分组、齐背全文。2.学生交流在课外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仿照课文形式说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 )会帮你的忙,( )就可以辨别方向。【设计意图:让学生读懂科学道理的基础上,用仿写的形式开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留在心灵的情趣。】3.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百科全书,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多多思考。这里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儿百科全书,从中你会知道很多自然知识。板书设计: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 北边 中午: 太阳 树影 黑夜: 北极星 细细观察,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 多多去想课堂检测题:一、比一比,组成词语:忠( ) 针()盏()慌()中( )钉()盛()流()二、我能组成三个词语:别( )( )( )指( )( )( )方( )( )( )积( )( )( )语文园地五教学内容: 教材第 9093页内容。教材分析:我的发现安排了两组句子。文字相同的两句话,由于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使学生了解标点的用处。在教学时,要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认认”、“我会连”和“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准确运用词语,了解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在读背和运用词语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安排了说和写两项内容,体现了说写结合的理念。展示台内容非常丰富,既可以展示收集的谚语,又可以展示自己查阅的有关自然知识的资料,还可以介绍自己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形式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展示,体现自主性,发挥创造性。宽带网这个栏目列举了两种有趣的动植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个是喜欢热水的鱼。教学这部分内容,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到电脑房上课,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并了解它们的用法,认读新字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通过语文知识的了解,通晓感叹号和问句的用法。2.学会连接动词与偏正类的词组。3.通过背诵积累节气(气候)知识。4.进行口语交际。5. 通过了解动物世界,学会写一种小动物。6.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自然知识的资料,上网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7.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动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小黑板。学生:观察小动物。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我的发现”、“读读认认”。第二课时:“我会连”、“读读背背”。第三课时:“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第四课时:“展示台”、“宽带网” 第一课时 课时数:9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二.教学“我的发现”1.讲述标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2.比较句子,感受标点不同,句子意思也不同。3.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下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的用法。4.出示几组句子进行练习:(1)今天老师没来。(2)明天是你的生日。今天老师没来明天是你的生日。【设计意图: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让学生了解标点的用处。】二、教学“读读认认”1.出示生字:材、拦、蚪、猴、伴、膀、慢、祖学生认读生字。2.再出示新字:财、栏、抖、喉、拌、榜、馒、租3.学生猜读后教师出示拼音拼读:学生说说不同处和相同处。4.学生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5.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三、教师总结师: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又结束了,同学们有新的收获吗?学生谈收获。【设计意图: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准确运用词语。】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五?。!材、拦、蚪、猴、伴、膀、慢、祖第二课时 课时数:10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1.课件出示:打开 方向 茂密的 乌云辨别 宝藏 满天的 空气寻找 窗户 清新的 枝叶(1)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2)明白题意后连一连,师巡视指导。(3)报学情。(4)要点:前后词语要恰当。如:“打开”只能对窗户.门.抽屉.盒子等可以紧闭的东西。再如:“辨别”只能对方向、色彩、图案、脚印等内容。(5)出示几个进行练习。补充练习 :追赶 羽毛 晴朗的 馒头 搅拌 羊群 香甜的 财富 抖动 水泥 宝贵的 天空二、读背节气歌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你们会读节气歌吗?学生们积极思考,也许有的学生说的不太完整,鼓励他们知道几个说几个。1.相应的节气歌。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读,师生正音。4.师范读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5.对每一个季节出示相应的节气。6.解“暑相连”与“秋处露秋”的意思。7.生质疑,相互提问,共同解决。师参与到学生中去。8.熟读成诵。三、课后延伸师:我们不仅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会读.会背节气歌,回去后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及你的朋友们,好吗?【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在读背和运用词语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五打开 方向 茂密的 乌云辨别 宝藏 满天的 空气寻找 窗户 清新的 枝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第三课时 课时数:11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动物是我们亲密的伙伴,你看,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动物世界真奇妙!这节课,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2播放“动物世界”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奥妙。3交流看后的体会。二、自由组合,生生交流:师:动物世界真奇妙!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赶快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吧!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说出来。在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班内交流选取几名代表上台交流,同组的学生可以补充。三、组织评价:学生们进行评价,优胜者选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示鼓励。四、写一写:师:同学们说的都特别好,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愿意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们都来了解它们吗?(愿意)1.出示写话要求: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2.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3.生写好后,与本组学生进行交流。选写的生动的读一读。五、总结:师:同学们说的.写的都特别好,而且还懂得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动物是大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会写一种小动物。】板书设计: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第四课时 课时数:12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1.生说说自己课前都搜集到了哪些自然知识。比如:风景图片,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风雨雷电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采集、制作动植物2.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交流。如:你搜集到的是标本,那么可以说说该标本的生活习性,样子等。3.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组织展示,学生既动口,又动手,体现自主性,发挥创造性。】二、宽带网:教学这部分内容,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到电脑房上课,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自读书中的短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界其他的奇异现象。3.进入虚拟宽带网,去“自然界”遨游。内容包括:(1)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2)动物、植物的文字资料。(3)仿生学的一些浅显例子。4.把自己从中了解到的感兴趣的内容说给家长听。5.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