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524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 1 长江郭 风 2 筏子袁 鹰 比较.探究 诗歌三首 当我死时余光中 黄河颂光未然 长江之歌胡宏伟 一条大河刘元举 * 运河与扬子江陈衡哲 * 江之歌毛姆 * 壶口与龙门叶其扬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心灵的欢歌长江导学案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基础知识1、我会拼读我会写瑰( )丽曙天( )吹拂( ) 哺育( ) 舢板( )驳船( )堆栈( )浦( )口 穿梭( )粼粼( ) 千年万载( ) 湖泊( )2、解释词语我在行容光焕发: 粼粼:二、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2、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文体知识3、相关阅读资料我们的母亲从哪里来?(一)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格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米,姜根迪如海拔6548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孤形的大冰川,南支冰川长12.5公里。宽1.6公里,冰川尾部有两公里的冰塔林。这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晶莹皎洁的大冰川,是万里长江的源泉。 长江从这里流出,自西向东,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上海等省区,注入东海,全长6380公里,为世界第三条大河。长江源头冰塔林千姿百态,银雕玉砌,似水晶宫里亭亭玉立的少女,赛九重云霄外的琼楼玉宇,其冰川融水欢啸而下,成为万里长江第一河沱沱河的源流。 三、课文阅读指导1、以小队为单位感情朗读课文2、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四、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2、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感知文本。大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合作学习,深入文本。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4、自己动手式着给课文分分段,看看课文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5、根据表达方式的学习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方法。6、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三、拓展延伸,体验探究积累关于长江的诗句,背诵默写三句。(一)杜甫描写赞美长江的诗句: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二)李白描写赞美长江的诗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三)其他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曹勋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宋李之仪练习案要求:限时8分钟,独立完成。1比较下列形似字,把拼音写在横线上,读一读,并在括号里组词。告诉同桌,你是怎样区别这些字的。 缕 ( ) 曙 ( ) 焕 ( )褛 ( ) 署 ( ) 涣 ( )栈 ( ) 梭 ( ) 粼 ( )贱 ( ) 俊 ( ) 鳞 ( )2“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品味句中“醒”字的妙处。答:筏子导学案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基础知识1、我会拼读我会写规模( ) 浊浪( ) 相称 ( ) 似的( ) 篙子( ) 吞噬( )湍急( ) 艄公( ) 浏览( ) 安xing( ) 一xi( )千里 胆惊心悸( ) 化险为夷( ) 如履平地( )2、选词填空:(1)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 的规模,但它那 、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A万马奔腾 B一泻千里(2)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 了。 A吞噬 B吞没 C打翻3、解释词语我在行化险为夷:如履平地:胆惊心悸:一泻千里:二、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正是我们的国家的“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困难时期”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也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热,使我们的生产不讲科学,光靠干劲,造成了浮夸风,造成了对国家经济的严重打击。在本文中作者强调“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智”,是有针对性的。补充介绍:羊皮筏子是一种特殊的摆渡工具。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运载货物这种交通方式,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为最多。相关阅读资料我们的母亲从哪里来?(二)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为5464公里。自古以来,它象是一条自天而降、桀骜不驯的金色长龙,喷云吐雾,奔腾咆哮,飞舞在我国北方苍茫起伏的大地上。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约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间。三、课文阅读指导1、以小队为单位感情朗读课文2、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四、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2、品味、学习反衬、对比的构思方式和表达,品味表达效果。3、体会作者在黄河艄公形象中所寄托的主题思想。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感知文本。大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文章写了什么?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2)本文赞美了什么?二、合作学习,深入文本。探讨艄公形象意义,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艄公这一形象给你怎样的印象?试分析其形象。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敬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补充资料:本文写于1961年,正是我们的国家的“困难时期”。造成“困难时期”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也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热,使我们的生产不讲科学,光靠干劲,造成了浮夸风,造成了对国家经济的严重打击。在本文中作者强调“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智”,是有针对性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重点是理解衬托手法在本文的使用及其效果。1、本文对黄河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对黄河的描写,有什么深意吗?2、本文作者极力描写黄河艄公的形象,同时也写到了乘客的大胆镇静。可以把写乘客的部分删掉吗?3、在本文的描写中,还有一处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文字,就是第3段。这一段表现了羊皮筏子的什么特点?它与黄河的惊涛骇浪放在一起,是不是显得很不相称?4、通观全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艰难险阻、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只有大胆镇静与小心智慧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阐明这一道理?5、长江、黄河都象征了中华民族,学过的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表达方式、寓意、主题思想方面有何不同?三、拓展延伸,体验探究(一)关于黄河的名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二)关于黄河的谚语1、不到黄河心不甘。 2、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3、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4、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练习案要求:限时8分钟,独立完成。一、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胆惊心j 吞sh tun 急 惊涛hi 浪如l 平地 马不停t 一xi 千里 安xing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比较.探究:诗歌三首一条大河自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作者, 有感情的朗诵这几首诗歌。再次领会长江黄河在诗中的形象以及他所赋予的民族精神。四首诗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背诵这4首诗歌。资料助读1.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1948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1959年返台开始任教讲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1997年当选为台湾笔会会长。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莲的联想白与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日不落家等。他的诗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2.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20世纪30年代投身文艺运动。1935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五月的花海,广为流传。1939年创作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的杰作。著有诗集五月花惜春时。基础知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餍( ) 饕餮() 头颅( ) 瞭望( ) 鹧鸪( ) 高山之巅()饱蘸着( )狂澜( )屏障()磅礴( )潸然而下( )澎湃( )偌大( )戛然( )矜持() 角逐( ) 颠簸( ) 惬意( )2、解释词语我在行餍: 饕餮:潸然: 戛然:惬意: 款款:角逐: 磅礴:澎湃:课文助读(一)当我死时1、阅读写作背景,体悟诗人情感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年了。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卧听两旁一江一河的滔滔东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他想起了四川重庆江北悦来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那里读过中学,那里多山多树多鹧鸪,鹧鸪在春雾迷蒙的林中啼唤着:“行不得也,哥哥!”这使他联想起南宋辛弃疾的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自称江南人,在这首诗里他却不想南京而想重庆多鹧鸪的山城。该是啼鸟唤人归吧?小组合作学习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4、拓展提升阅读余光中的乡愁,进一步体味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二)黄河颂1、阅读写作背景,体悟诗人情感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小组合作,理解诗歌理出层次,理解诗歌内容诗歌是如何展示黄河的形象的?欣赏歌曲黄河颂(三)长江之歌1、欣赏话说长江片段(源远流长)2、欣赏长江之歌3、体悟歌曲表达的情感(四)一条大河1、自主学习,感知全文(1)文章写了几件事?(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学习(1)文章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无必要?(2)、文章中详细描绘了朗朗弹奏这首歌曲的时候得情形,以及给人带来的心灵感受,有什么作用?(3)试分析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写音乐的。课外阅读*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门助读资料一、识记作者1、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留学资格,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深造,并以莎菲笔名开始写作。胡适曾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1918年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1920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创作并不丰富,只有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和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的衡哲散文集等,另有社会科学著作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2、毛姆(18741965),英国 家、 家。自幼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送入寄宿学校。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即根据他作为见习医生的见闻写成。毛姆擅长写作短篇小说,曾受到莫泊桑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多变,但又不落窠臼。1903至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16年,毛姆到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彩巾。他的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这也是它们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 。二、基础知识1、生字蜀山 开凿 怨尤 匍匐 纤夫 呻吟 泯灭 骤然 分外 钳制 厮打 咆哮 舵杆 2、多音多义字辨音并组词。摧 峭 翘 催 鞘 璀 稍 纤3. 词语 讥笑:真谛:怨尤:全力以赴:竭尽全力: 泯灭:课文助读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3、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这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四、课外阅读遇到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