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推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295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推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推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推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推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阅读课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理解、观点和感受时,常常出现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状况。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不能把自己的思维结果通过通顺流利的语言来表达。表面看,是因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佳,肚里有货却吐不出。其实细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1、书面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因为口头语言表达,首先要把书面语言内化。虽然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文学作品中也常以文字记叙口语,但是,由于口语结构相对散乱,不断随时间与地方而变化,又缺乏语言环境,可能造成歧义与费解。因此,越正规的场合,人们越喜欢使用书面化的语言。现实生活中不少实例也证明,始终有些口语表述很难应用于书面,而严谨的书面语语法适用于口语。 2、学生没听明白老师在问什么。 3、课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随心所欲,网络新生语言过多。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的教学,要求我们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言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两者相辅相成。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母语的规范性,优美性,并能实践运用,正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扩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的说话能力。今后踏入社会的学生,求职应聘、交朋结友、探讨问题、洽谈生意等,无不与口语交际能力有关!所以,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古文合言之。”口语,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目前课堂上进行的一些口语训练,也只是使学生只会在静态的语境中“自说自话”,一旦遇到动态的交际语境,便心慌口讷,无法应对。这严重制约和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分析原因,寻求对策,研究并运用创造性的教法以改变现状。但使学生的口头表达更具书面化,规范化,仅仅40分钟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局限于对问题的回答能力训练更是不够的,还需给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书面语言交流环境. 一、加强学生朗读练习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投,也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连文章都读不下来的学生,就不可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我首先指导学生多读。具体做法:1、规定学生早读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语文内容,有目的地加以朗读、背诵;2、改变过去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结构,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3、面向全体学生,激发读书情趣,让全体学生都参加阅读;4、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要求学生读书时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5、引导学生多背诵名篇佳作,学会复述课文。实践证明,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多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起了促进作用。二、重视课堂说话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活动也凭借语言进行。因此,一个人的语言越丰富,思维就越发达,越成熟。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贫乏,他的思维也很难得到发展。所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毫无疑问地就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其间儿童记忆力强,模仿性强,而悟性却相对比较差。我根据这一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丰富他们的语言,重视课堂上多说的训练。这样训练,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还事先拟好一些题目,如我的妈妈、家乡的、我是,让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一般能说出一段话来。在写书面作文前,先让学生构思,在课堂上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也常常把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先读后,再按故事情节复述。有时,还专门拿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进行讨论,争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敢说,锻练他们不作书面准备的口头表达能力。三、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构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丰富课外活动,对简单的口语表达进行延伸。经过上述锻练,学生由怕到敢,已经可以作一些简单的口语表达,还需进一步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1、开设说话课。先从诗歌朗诵入手,因为诗歌读起来,音律和谐、节奏明快,学生好读,也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我的要求是: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语句流畅,尽可能地富有感情。2、组织作文朗诵会。每次书面作文后,找出几名作文优异的学生,先读自己的作文,然后介绍自己努力提高写作水平的经验。这样读的学生得到了锻练,听的学生受到了启发,学生想说话的愿望就强烈了。3、组织游戏活动。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 “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4、举行演讲比赛。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还鼓励学生登台演讲,多在每节课的前3-5分钟进行。演讲内容是上节课老师布置的问题,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对演讲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根据学生的能力,比较清楚、条理地表达出来就行。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还锻炼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很多学生盼望赶快轮着自己登台演讲。日久天长,不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而且每次演讲,多数学生毫不紧张,谈吐自如。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板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 ( 或文章 ) 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加强学生朗读练习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与课外。”这说明,局限在小课堂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了二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所以语文素质教学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宽语言实践范围,加大言语实践的力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但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应有的重视呢?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作了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占30.9%,以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以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而赞成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家长就更少了。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课外阅读还未得到老师和家长 应有的重视。另外,电视.电影.录像等大众媒体的深入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也有很大打击,不少小学生放学回家,一丢下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对电视如此痴迷,哪里还顾得上去阅读课外书呢?读的东西少,脑子里积累的词汇就少。导致作文无话可说,语言干巴巴。在新大纲里,课外阅读也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被提出来,并且第一次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是的,不重视大量的阅读,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难以提高语文能力的。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又如何呢?前不久,我们对16年级500多名学生,就课外阅读的习惯、书目、效果及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看,经常阅读(平均每周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6,偶尔阅读(平均每周l3小时)的学生占52,从不阅读的学生占42;所阅读的书目中,名著类占8,报刊、杂志类占40,漫画类占52%;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很有帮助的占36,认为帮助不大的占22,说不上来的占42。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6.78%,放任不管的占8.9%。由此可见,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改变此种局面已是迫在眉睫。经分析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1)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2)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3)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4)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 (5)学生的阅读、作文能力较低。究其根源:部分教师大语文教学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有力的组织指导。有的教师虽然已经进入课外阅读指导的领域,但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指导学生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这是造成学生课外阅读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另外,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同时由于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不够密切,一些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的要求,无从指导督促,教师对课外阅读掌握相对有些困难,因而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涣散,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 。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全体性;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具有主动性、发展性;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性和开放性。而书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度,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学习阅读本领和心理生理过程中自主潜能的特点出发,我们开展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具有必要性。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技巧的需要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认为:“学校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培养学生学习求知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自学能力正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要求学生做到:“紧密配合学校大纲,提供学生求获知识的途径,给学生以基本训练,使之具有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从图书馆获得知识和再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展示自我价值。 课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落实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搞好课堂、课余、校外三个阵地的建设,响应由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全国200多家少儿报刊社向全国少年儿童倡议开展的“每天课外阅读十分钟”活动。全国少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会长海飞指出:优秀的报刊、书籍犹如智慧的钥匙,每天课外阅读十分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精神生活的需要,娱乐的需要。一天天积累,一点点养成,能拓展孩子的视野,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读书学习又称阅读学习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经过概括,大多记载于书中。多读书,读好书是人们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最常用的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广泛阅读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和智慧,发展人的智力,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生活。尽管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应用,远程教育的开通教育的开通,电子阅览已在城市不少学校建成,资源共享已成为现实,学生接受知识的面越来越广,但在小学学校通过图书阅读获取知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主要手段。学生的知识强调长期的积累,强调广泛的阅读和坚持不懈的练习。我们不仅要“以纲为本”、“以文为例”,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事物,提高观察、分辩事物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又一可行措施,它不仅弥补了学生课内知识学习的不足,而且使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认识: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比如作者本人在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狱中联欢,引导学生读红岩;学习了草船借箭,安排学生尝试阅读三国演义另外,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人际关系处理、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读物。总之,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二)、开展导读系列活动1、专栏介绍,各位老师利用学校或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空间开辟专栏,介绍新作,导读佳作。专栏可以由学生轮流创办,定期更换内容。2、民主讨论。对社会上畅销的通俗小说、流行的热门作品,教师们利用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其讨论,解剖作品,分清良莠,提高学生鉴别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3、专题讲座。根据课外阅读的需要,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课外读物,采取讲座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主题、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三)、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学习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注意四个结合: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读书与卫生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要保持书本清洁,注意翻书和用眼卫生。(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的写作材料。例如黄继光一文,作者对黄继光的动作、神态描写极为生动逼真,学这课时,张春兰老师引导学生欣赏描写黄继光动态、神态的片断后,就让学生尝试着从课外阅读中摘录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精彩片断。列提纲,如写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读后感,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写书评,如评价书的人物和事件。小学生对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曲折已有一定的认识,写书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六、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1、创设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离开电视、游戏机等大众媒体的诱惑,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实验的开始,要采用各种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校、家长取得配合,建立三级阅读基地: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和家庭图书屋,使学生有丰富的书可以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2、指导合理选择阅读内容。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但低段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会辨别。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的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阅读内容。 3、在课外阅读中感悟欣赏,积累语言。读是为了吸收、积累,为避免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开展阅读欣赏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摘录本,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在二年级上学期,主要摘录一些好词、成语,过一段时间,把摘录的词语按照其所属的范围进行分类抄摘;二年级下学期,在摘录好词的前提下,再拓展到句子的分类摘录;到了三年级,还可以摘录一些优美句、名人警句、自然科学知识等。这样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就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说话、写话中信手拈来,不愁“肚中无货”。通过阅读积累,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也要加以鼓励,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 4、开展活动强化读,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小学生的意识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让学生品尝阅读的快乐,还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强化读,加强语言的实践运用:(1)在每节课前背诵古诗词,营造语文课的氛围;(2)开展“词语、成语接龙活动”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意识;(3)读书,就要多朗读精彩片段,可以开展精彩句段的“朗读比赛”.“一分钟读报”等活动。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及人物精神等积累于学生胸中;(4)说,低年级学生适合阅读的是篇幅较短、趣味性较强的童话、寓言故事。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并进行语言的积累。利用班队会每两周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每周准备一个故事,故事会上,学生轮流讲,人人必讲。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就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方面的书,就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在讲的同时,把故事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具体体现为:1、寓教于“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收到了“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2、寓教于“得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掌握必备的读书方法是独立阅读的基础。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词汇的积累但更要重视语感的形成。告诉学生,不要为读书为作文而读书,只要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心理的共鸣,只要你能说的出你喜欢的篇章段落,甚至只要你能说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不错即可。化“做读书笔记”之“难”为“乐于表达”之“易”。减轻读书诱因单调和被迫读书的情况,使家长和学生了解读书的过程原本就是心灵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尤其对于那些基础差、语文素养低的学生,不应只凭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这类学习结果去评价他们,而应着眼于课外阅读过程本身,从他们阅读的努力程度和阅读方法的角度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体验到自我的进步和价值,为自己的进步而激动,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积极意义,建构起学习的内在自主动机。 3、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绝大多数的中年级学生面临着知识需求的矛盾他们爱书,有很强的阅读动力,很大的心理需求。但是他们的兴趣易激也易失。这时又产生了教师外部强化和自身随意发展的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首先要明确外部强化的目的,即强化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服从、便于管理,而是为了促使他们发展。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又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用准确的语言大量地说话,交流读书体会我坚持安排每日 5 10 分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在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氛围的熏陶下,情动于中”,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具体指导,获得读书乐趣为了使活动更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长期有效地进行。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好书推荐会、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不断地收到强刺激,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还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学生对教师所读的书很好奇,也想看一看,这比起简单的禁止看画报有用的多。看到有的学生刊的书籍不太恰当,可以轻声地对他说:“教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看没有这么多插图的书啦!”之类的话,逐渐让学生明白该看怎样的书,建立良好的班级读书风气。由于把握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活动,他们兴趣盎然,视野开阔了,语感增强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书评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对书评的内容给予及时点拨,发现书评内容中有不妥的地方,要马上纠正和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习作并不是一件乐事。与孩子交谈,孩子认为习作“太难”,在习作时“没词儿”。语言之所以有生命,在于它是交际工具。交际,就是要表达、交流。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前导。由于在中国古代,人们崇尚“敏于事而慎于言”、“沉默是金”认为木讷、沉默寡言的人稳重谦虚,把能说会道混同于油嘴滑舌,花言巧语,不鼓励人们伶牙利齿,能言善辩。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向来以文字形式进行,教育受应试指挥棒左右,忽视了口语交际,教师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存在重视不够的现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中爱说话的,能言善辩的不是很多,爱听说话但不肯讲话的同学不少,也有回答问题时话总说不到点子上的。发言时前言不搭后语,有时词不达意,孩子的语言这样贫乏,不能“出口成章”,自然无法做到“下笔成文”。3、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脱离,读写结合不到位产生的影响教师在习作教学时,总是教学生如何写作,却忽视了在阅读、生活中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积累、运用,平时所说的读写结合、得益于课内,运用于课外,在学习中形成了形式,学生自然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教师上课总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往往忽视课外阅读指导,更谈不上重视生活阅读的指导,这种重课内、轻课外、淡生活的阅读教学阻碍了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为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为写作找到了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了写作的范例,比如读书笔记,就是与阅读结合的写作练习。习作与阅读结合得好,能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自然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正如:生活有多么广阔,写作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源头活水汩汩来,学生何愁没的写。庄子言“彼其充实,不可以已。”胸中有丘壑,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写作起来自然欲罢不能。这样学生就把心中的话吐了出来,运用的语言自然丰富得多。 要想写好文章,只着眼于课内的几篇课文是不够的,是写不出优美文章的。充分重视课外阅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用好班级图书角。除了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外,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买一本少儿读物在全班交流,并集体订了小学生周报阅读与习作等十多种,放在图书角中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开展课前三分钟。每节语文课,我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轮流来朗诵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名言名句等,然后谈自己喜欢的原因,让学生课后互相交流。()、进行佳词妙句摘抄。每个同学准备一本“采蜜本”,每天摘抄字以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摘抄后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倾听感悟,然后补充摘抄,并且在习作中运用,养成习惯。()、鼓励学生编一本习作自选集,自己设计封面,写好序言,编好目录,挂在班上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鼓励学生观看知识性的电视,如“动物世界”、“少儿节目”等,要求学生每月编一张“手抄报”,贴在教室内交流,定期评比。()、收集农谚农语,优化习作语言。“白米饭好吃田难种”、“立夏一过,茶叶成木屑”、“东虹日头西虹雨”“土肥长谷,猪肥长肉”丰富而鲜活的农村生活语言,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叶圣陶老先生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听与读都是“储备”的过程,有了丰富的储备,写作才能成为易事、乐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变更提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它新的教学内涵。它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做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鼓励学生办好借书证,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每个学期都精心设计好“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定期交换课外读物。平时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