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至六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846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一至六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至六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至六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一般参照物都被假设为静止状态,无论物体运动或静止,都可被选为参照物。生活中一般选大地作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 变形公式: S = v t t = 单位:m/s(米每秒); km/h(千米每小时)1 m/s = 3.6 km/h 1 km/h = m/s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进行变速运动时,计算公式为: =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纳米(nm)、微米(m)、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光年。使用方法:直尺的零刻度或整刻度和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紧挨被测物体并平行于物体边缘;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测量出的长度数据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可以根据测量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或准确值的最后一位)去判断。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A、等量代换法(如测量地图上的路线用棉线摆放后,拉直测量)B、积少成多法(如测量纸张厚度、硬币厚度、细铜丝直径等) C、滚轮法(如测量公路长度等) D、直角三角板辅助法(如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等)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钟表。时间主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 h = 60 min = 3600s 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第二章 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2、声音的传播有一定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其中在15oC的空气中声速是340 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S = v t(距离=声速时间),人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17m。3、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声音的三要素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振动的快慢)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距离发声体的远近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自身特性决定6、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5赫兹表示1秒钟内振动5次。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7、噪声(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生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8、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作单位,分贝越高,声音越强。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9、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A、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B、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实例蝙蝠用超声波探测障碍(回声定位)超声波碎石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钟表中医诊脉打B超第三章 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2、使用温度计时,应该先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常用温度计量程分度值实验室温度计0oC100 oC1oC寒暑表-30oC50 oC1oC体温计35oC42 oC0.1oC3、温度计上的C或oC的意思是摄氏度,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oC;沸水的温度为100 oC。4、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应该放入液体的中央,不能挨着容器底或者容器壁,也不能只浸入一点点;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液体来读数,而且视线应该与温度计刻度相平;要等温度计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5、体温计可以拿出病人身体来读数,因为体温计上有一段毛细管,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使水银柱下落时,在毛细管处断开,从而使水银柱不能落回玻璃泡;但每次使用前都必须将水银柱甩回到玻璃泡中去。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变 化 过 程物态变化吸热/放热举 例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吸热冰变成水;钢铁变成铁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放热雪;水变成冰;铁水变钢钢铁;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吸热水变成水蒸气;水银变成水银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放热雾、露、云、雨;水管“出汗”;由固态变为气态升华吸热用久的钨丝变细;樟脑丸变小;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放热霜的形成;灯泡变黑;6、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从温度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线条呈阶梯状的为晶体,线条比较平滑的为非晶体;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在熔点或凝固点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7、汽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加快蒸发有三种方法:A、加热;B、增加液体表面积;C、增加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程度;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A、压缩体积;B、降低温度。蒸发沸腾不同点只在液体表面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能在沸点温度时进行不剧烈剧烈相同点汽化、吸热汽化、吸热第四章 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射击时的“三点一线”;手影、皮影;小孔成像。3、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C = 3108 m/s = 3105 km/s;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4、光年是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一年经过的距离,计算出来是:S = 3108 m/s 365246060 s = 9.46081015 m = 9.46081012 km5、太阳光发生色散得到七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6、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其它颜色物体只反射与自己相同颜色的色光,吸收其它色光。7、光的反射定律: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法线8、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会发生漫反射。空气N入射光线反射角反射光线O入射角水O9、平面镜成像特点:A、物像等大;B、物距等于像距;C、像是虚像;D、物像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10、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未点燃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1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作汽车后视镜,道路拐角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作手电筒的反光碗、太阳灶等。1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折射。当光线垂直于介面射入时,光线不发生折射。13、在折射现象中,在传播速度快的介质中的角(折射角或入射角)较大,在传播速度慢的介质中的角(折射角或入射角)较小。14、红外线可以用来测量体温,作红外线瞄准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器等。15、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也可用来杀菌、验钞,但过度照射紫外线会使人致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透镜中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点叫光心,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光学仪器成 像 特 点调 整 方 法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照近、小物体时:物距缩小,像距增大;照远、大物体时:物距增大,像距缩小。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要放大图像时:物距缩小,像距增大;要缩小图像时:物距增大,像距缩小。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物体必须在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 距像 距成像特点光 路 图大于2倍焦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等于2倍焦距等于2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大于2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等于1倍焦距无光线平行射出小于1倍焦距(物像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4、人眼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线通过它们折射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眼部神经再把信号传到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人眼类似于照相机)。名 称产 生 原 因成像位置怎样纠正近视眼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在前向方向上变长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远视眼晶状体变薄或眼球在前向方向上变短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名 称物 镜 作 用目 镜 作 用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类似投影仪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望远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类似照相机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第六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物质有固、液、气三态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分子间距离:固体 液体 气体1纳米(nm)= 10-9米(m) 1米(m)= 109纳米(nm)1米(m) = 103毫米(mm)= 106微米(m) = 109纳米(nm)一般分子直径大约0.30.4纳米(nm);人头发丝的直径大约70微米(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0.1毫米(mm)。2、质量(m):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主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 Kg = 103g (1000g)= 106mg(1000000mg) = 10-3t (0.001t)以上单位相邻两级之间进率为103。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托盘天平)。使用步骤: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天平左边放被测物体,右边放砝码(左物右砝);被测物体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读数。当被测物体放在右盘时,所测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读数;当砝码受潮后,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当砝码磨损后,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注意事项: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最大读数);砝码的取放只能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入小砝码。读数时以游码靠近0刻度的边缘为准。3、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公式: = 变形公式:m = v;v = 根据密度公式,可理解为密度是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不能理解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单位:Kg/m3 或 g/cm3 1 Kg/m3 = 10-3g/cm3 1g/cm3 = 103 Kg/m3 常见物质的密度:固体:铜(8.9103 Kg/m3),钢铁(7.9103 Kg/m3),铝(2.7103千克/立方米),冰(0.9103 Kg/m3);液体:水银(13.6103 Kg/m3),纯水(1.0103 Kg/m3),煤油(0.8103 Kg/m3),酒精(0.8103 Kg/m3),汽油(0.71103 Kg/m3);气体:空气(1.29 Kg/m3或1.2910-3g/cm3)。注意:以Kg/m3 作单位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均有103,而气体密度则没有;以g/cm3 作单位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均没有103 ,而气体密度则有10-3。4、测量密度是间接测量法。根据 = m / v的公式,测出质量和体积,就可以得到密度。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测量体积的仪器是量筒。1ml = 1cm3 1L = 1dm3 1L = 103 ml 1 ml = 10-3L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在使用量筒时,应以凹液面为准,视线与液面保持相平。读数时,“俯大仰小”。盐水密度的测量步骤:测出盐水与烧杯的总质量m1;将部份盐水倒入量筒,测出部份盐水的体积为v(最好为整刻度);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盐水的密度为: = 5、密度在生活中可以:1、根据需要选择材料;2、解释一些自然现象;3、鉴别物质。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40C 的水的密度最大。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1/9;冰化成水,体积缩小了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