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18747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C .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 .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2. (2分)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B .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D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3. (2分)“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显示的颜色分别是( )A . 蓝色蓝色B . 蓝色 黄白色C . 黄白色 黄白色D . 黄白色 蓝色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 .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C .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D . 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叫燃烧5. (2分)已基本干燥的抹灰白墙(熟石灰),住人后往往又会变得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 A . 壁中有水渗出B .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C .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D . 熟石灰变成了生石灰和水6. (2分)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cabB . abcC . acbD . bca7. (2分)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则判断正确的是( )A . 表中x的值为4.8B . R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D . R一定含有氧元素8. (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B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 . 说明不同的物体着火点不同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9. (2分)下列对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意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铁丝燃烧未能正常燃烧,可能是氧气浓度不够B .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C . 点燃氢气的实验中引发装置爆炸,可能是氢气不纯D . 刚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可能是实验中所用盐酸太浓了10. (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 .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 .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1. (2分)在碳循环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态系统主要通过( )A . 蒸腾作用B . 呼吸作用C . 分解作用D . 光合作用12. (2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绿色植物( )A . 直接将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B . 只进行光合作用,贮存能量C . 既有能量的贮存又有能量的释放D . 温度上升很高,贮存能量增加13. (2分)农业生产上能有效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 . 带土移栽B . 中耕松土C . 合理密植D . 及时排涝14. (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 .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即利用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15. (2分)“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 .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C . 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 .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16. (2分)我国研制的闪烁晶体材料BixGe3O12 , 被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中。其中铋(Bi)、锗(G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价,则x的值为( )A . 4B . 3C . 2D . 117. (2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 . 肺B . 鼻腔C . 组织细胞D . 血液18. (2分)温室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的氧气含量,得到的图象应是( )A . B . C . D . 19.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对维持地表温度起着重要作用B .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C . 高钙奶粉中含有的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 . 实验室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应在瓶底放少量水以防止瓶底炸裂20. (2分)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甲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 . 乙表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 . 丙表示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D . 丁表示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2分)21. (3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学习了之后进行了如图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1)反应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2)在反应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_。(3)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_(填“稳定”或“活泼”)的气体。22. (2分)如图是气体交换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代表_,它具有_等特点(任写一个就可)有利进行气体交换(2)b代表_,图中A表示的是_和_之间的气体交换,B表示的是_和_之间的气体交换23. (4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是氧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途径。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_(填名称)。 (2)臭氧(O3)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都由_,不同点是_。(3)图示大气中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_(填编号)。 (4)大气中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主要是与某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写出甲烷(CH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4. (3分)如图:左边向大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 25. (2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书写下列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工厂的废水:_; (2)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 (3)用盐酸除铁锈:_ 26. (2分)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_。 27. (6分)(2015湖州)为了解低温对玉米牛长快慢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取等量的幼苗分别放在5,10和25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统计结果如图所示。(1)该实验通过比较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来反映玉米的生长快慢,因为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能吸收_,它的多少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2)通过对柱形图的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最是_。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30分)28. (11分)已知水生植物能直接吸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在20开始分解出二氧化碳,随着浓度和温度升高,分解速度会加快。【设计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体积和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仪器】100ml量筒、漏斗、5只剪掉上部的可乐瓶,具体组装见图甲。【实验步骤】步骤取5只剪掉上部的可乐瓶分别编号1、2、3、4、5;步骤将每个可乐瓶内分别装入1.4千克浓度不同的碳酸氢钠溶液;步骤每个可乐瓶中放入10.0克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步骤将装置都在置于20阳光下光照1.5小时并收集气体。【实验结果】如图乙(1)要收集氧气,下列对量筒操作正确的是( )。 A . 直接使用空量筒罩在漏斗上方B . 装满碳酸氢钠溶液罩在漏斗上方C . 装满清水罩在漏斗上方(2)根据图乙中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和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发现:随着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量_。 (3)请利用该实验成果,使金鱼藻放出氧气量达到最佳,应采取的合理措施为_。 29. (9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一个装置 请完成下列问题:(1)关闭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 (2)若用此装置制氧气,反应正在剧烈进行,某同学收集到所需氧气后,马上夹住弹簧夹a可能会出现_ (3)用此装置还可用来制取_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0. (10分)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如图所示AH各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A.稀硫酸;B.锌粒;C.3%H2O2溶液;D.MnO2;E.某溶液;F.CaCO3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以下各题:(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 (2)反应开始后,在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中的物质可能是_(填名称)。 (3)反应开始后,装置G中由于CO2H2O=H2CO3 , 生成的H2CO3使紫色石蕊变为浅红色,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 (4)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则装置H处的现象是_。 四、 解答题 (共3题;共18分)31. (5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_ ,这个变化是_ 变化。(2)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_。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_。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_。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内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为什么?_ 。(3)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是_ 。(4)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32. (9分)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15g,加入 180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100g 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 271.7g 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33. (4分)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_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2分)21-1、21-2、21-3、22-1、22-2、23-1、23-2、23-3、23-4、24-1、25-1、25-2、25-3、26-1、27-1、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30分)28-1、28-2、28-3、29-1、29-2、29-3、30-1、30-2、30-3、30-4、四、 解答题 (共3题;共18分)31-1、31-2、31-3、31-4、32-1、32-2、33-1、33-2、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