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青岛市初中思想品德升学指导.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648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青岛市初中思想品德升学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3年青岛市初中思想品德升学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3年青岛市初中思想品德升学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让爱驻我爱第1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一、家,温馨的港湾1. 为什么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2.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二、学会与父母沟通3.影响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1)青少年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影响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心理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他们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不愿意原封不动地接受成年人或父母的意见、观点,不愿意与成年人或父母探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即使对父母也不肯轻易吐露真情。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逆反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会感觉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从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2) 子女、父母之间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3)由于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4.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1)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唠叨”,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多余的“唠叨”,其实,正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 ,其实,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出于责任感和对自己的关切之情;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知道他们也需要向子女倾诉,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要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交谈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作为子女的我们在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的态度。(3)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健康方面的状况等;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建议;多陪父母聊天,努力缓解父母工作压力;开展有利于沟通、交流的活动;和父母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思想,彼此交换不同的看法,努力消除认识上的分歧。第二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一、 我爱你,中国1我们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1)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2)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任务。2各民族交往与沟通的作用是什么?(1)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2)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民族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团结奋战,共御外侮,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3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是什么?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4海外赤子对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1)许多海外赤子,虽然长期漂泊国外或侨居异国他乡,却心系祖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2)海外华侨华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勤劳、勇敢、坚毅、智慧。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他们把中国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为世界各民族的和睦相处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5我们为什么要与祖国共命运、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2)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3)人们总是在祖国这一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6青少年应如何与祖国共命运?(1)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单元 学会交往天地宽第3课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1为什么说“人生离不开交往”?(交往的必要性)(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父母、老师、同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只有在健康、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2)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不少人喜欢向同龄朋友求助。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2交往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交往的重要性)(1)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2)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己。(3)朋友的帮助会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3青少年在交往中应该如何选择朋友?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要通过交往,多交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但是,交往也要慎重,如果在交往中结交了“坏朋友”,就会对我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4什么是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可以划分为几个圆圈。青少年时期的交往关系可以称之为内圈。朋友圈是我们现在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踏上社会后,由于工作和职业的关系,需要更多的交往,交往关系将大为拓展,就形成了交往的外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范围会越来越大。5交往范围由“内圈”向“外圈”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当我们把眼光从内圈交往转向外圈交往时,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精彩。当我们的交往从内圈向外圈发展时,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6青少年时期,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是什么?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7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交友?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网民”,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没有国界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过自主的网络生活。在交往中真正让互联网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4课 掌握交往艺术 提高交往能力一、文明交往礼为先1讲文明、有礼貌有什么重要意义?(1)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2在交往中怎样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在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 (1)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在待人接物中,要会使用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谈吐文雅;与人交谈时,多用商量的口吻。(2)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愉快。要求,态度真诚、和气、谦恭。(3)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要求,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3如何正确理解“交往礼仪的三原则”?交往礼仪的三原则是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1)平等待人。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在相貌、智能、家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抬高和贬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平等待人,而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也不能卑躬屈膝。(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也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因此,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3)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表现为一个人待人宽厚,有气量。学会大度和宽容,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事的较高境界,也是有良好修养的表现。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我们应当宽容一些,忍让一些,大度一些。二、交往讲艺术4在交往中应掌握哪些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交往是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我们要掌握的三种基本交往技巧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等。5学会倾听有什么意义?在交往中我们应如何倾听?(1)学会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学会倾听还是扩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善于倾听,我们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有更多更好的谈话伙伴。(2)学会倾听,就是要学会认真、仔细地听别人讲话。学会倾听要做到“四心”:耐心,虚心,用心,会心。倾听时要耐心,精力集中,神情专注;要虚心,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讲话或对他人的观点妄加评判;要用心,在聆听中善于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会心,注意与说话人经常进行目光交流,或用点头来表示你在注意认真听,以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6学会表达有什么意义?在交往中语言表达有何技巧?学会表达是学会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语言表达的技巧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一般而言,说话时要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讲究与人对话,不要只顾自己说或是只顾谈论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分寸和角度,要善于选择谈话的时机,善于创设谈话的氛围;说话时要有情感的投入,注意语气诚恳、姿势端庄自然、态度谦虚友善等。7赞美他人有什么意义?在交往中赞美他人有何技巧?被人赞美是令人喜悦的事情。既鼓舞了他人,又愉悦了自己。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人感受到人际间的理解和温馨,能有效地增进赞美者与被赞美者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双方的友谊。赞美要讲究分寸。一般来说,赞美要有针对性,需自然、顺势,需具体、真诚。要能够给对方渴望得到的那份赞美,还要多赞美那些不被注意的人们。第三单元 在合作中发展第5课 合作竞争求发展一、 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1如何理解合作的意义?(1)生活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哪一领域,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实现自己的理想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2)合作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3)善于合作,往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借助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往往可以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要想把事业坚持到底,仅仅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有友情的滋润,这样才能在遭受挫折时得到鼓励,从中获得力量,进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 (4)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更趋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二、竞争不忘合作2竞争有哪些积极的意义?不正当竞争有什么危害?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同时,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生活中既存在正当竞争,也存在不正当竞争。那种置道德、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3怎样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不能忘记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4怎样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2)竞争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第6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一、心中有他人1.为什么在合作中必须平等待人?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只有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才能与之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2.怎样理解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宽容?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当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二、与诚信结伴同行3.诚实守信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诚实和守信的关系?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诚实和守信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4.在合作交往中不讲诚信的危害是什么?在人们的合作交往中,也许不诚信会在短期内给你带来一定利益,但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自己,不诚信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5怎样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2)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只有当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信用之后,他才会相知不疑,心悦诚服,真心实意地与你和谐相处,共谋成就。6.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因为只有对自己诚实的人才能对人诚实。对自己诚实在于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当然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答应对方所提的要求,还是向对方许愿,都要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同时,还应考虑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切勿信口开河。(3)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者难以履行诺言,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并且按承诺或约定主动地担负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切不要一味推诿,企图赖帐。当然,信守诺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第7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如何理解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创制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地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没有法外之人。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宪法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做了哪些规定?(1)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务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权利。(2)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等基本义务。3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2)公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4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1)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2)权利是与义务相关联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责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需要每一位公民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3)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公共生活中,要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4法律是怎样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5我国法律是如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在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多方面的。对于公民享有的种种合法权益,我国宪法和法律都予以保护。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第8课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一、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1为什么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2我们应该怎样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人身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报恶。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多一份防范,多一份安全。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3我们应如何维护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不容非法侵犯。公民的肖像不受非法侵犯、名誉不受非法侮辱、荣誉不受非法剥夺、姓名不受他人侵害。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正在成长中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同时,每个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4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隐私权是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在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要保护自己的隐私,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同时,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只有大家相互维护、相互尊重,才能保证每个人生活的自由与安宁。第9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一、财产属于谁、留给谁1怎样理解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1)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的私有财产权。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3)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4)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2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的?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延伸和体现。(1)依照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2)公民在自己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要有维权意识。未成年人被侵犯后应当依法通过自己的监护人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在行使继承权时,要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3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智力成果的?智力成果,简单地说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既是对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也为制定保护智力成果权的其他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保护智力成果,我国制定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创造有利条件。4我们应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我们应不断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三、做个聪明的消费者5消费者有哪些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6如何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1)生产者是消费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更不能仿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等。(2)销售者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已,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要为消费者提供真诚、热情和周到的服务。(3)消费者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7消费者应如何依法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第10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一、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1)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不开集体。 (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2集体的团结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种巨变和升华。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展望未来,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各族人民的团结,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为了集体的发展3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应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1)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我们必须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那些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的发展。在集体生活中,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4怎样为集体添光彩?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1)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2)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生活中要懂得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维护集体的团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要尽职尽责地完成集体分配的每一项任务。要积极发挥个人的特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以创造性的劳动和优异成绩为集体增光添彩。(3)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这不仅是集体成员道义上的责任,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1)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2)国家的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3)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了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第11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一、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1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有哪些?(1)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2)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沽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2要参与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正确认识社会?(1)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以平凡而朴实的思想和行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2)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类消极丑恶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追求享乐、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有所抬头。这些虽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但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3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从众心理?(1)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在周围大多数人的影响和压力下,有时会改变自己的意见,从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从众心理的表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随大流”。从众有的是发自内心,有的只是表面上顺从。(2)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却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4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1)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逆境。造成困难和逆境的原因很多,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这些原因,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2)既不能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也不能态度偏激、一味埋怨社会不公,而应该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满怀热情,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逆境,敢于向困难和逆境发出挑战,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3)我们青少年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5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学会谦让? 我们青少年要怎样做?(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因为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谦逊礼让。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2)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异、脾气禀性不同,难免会发生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作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6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学会分享? 我们青少年要怎样做?(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因为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丰富多彩。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社会是一个合作的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独占只能导致保守和封闭,阻碍自己的进步,妨碍集体的发展。(2)我们青少年要心胸开阔,乐于把自己的知识与人分享,这样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7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学会帮助他人?我们青少年要怎样做?(1)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帮助他人。助人是愉快的,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消除了他人的痛苦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收获的是双份快乐。(2)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有时帮助他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一个处在被帮助境地的人往往非常敏感,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其自尊,千万不要把帮助当成一种施舍,否则帮助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8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社会作贡献?(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虽然我们现在年龄小、力量单薄,但是我们可以为社会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首先,我们要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感受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还要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在奉献。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12课 感受大自然一、感受大自然之美1大自然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1)大自然之美表现在3个方面: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2)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2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1)美的自然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3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有哪些?(1)自然物种在减少。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4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1)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2)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13课 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一、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2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生物,而人类也正是由于成千上万种生物的“恩赐”,才得以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繁衍。可以说,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自然?(1)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善待自然就等于善待人类自己。在善待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成为朋友的无限乐趣。(2)善待自然,就要做到: 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4为什么要美化自然? 我们应该怎样美化自然?大自然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1)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2)美化自然,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5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环保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保障了保护环境这基本国策的实施。6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项原则要求在发展经济时,要把经济发展与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以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这一原则是以预防为核心,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恶化。(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这就是说,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不只是有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还有保护、增值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治理污染的责任和义务。(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人民群众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力量,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7青少年应该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贡献?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未来。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2)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法律是保护、治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3)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作贡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还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第14课 感受现代科技一、现代科技在身边1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2)科技进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3)科技进步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二、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2概述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1)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2)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3概述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1)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2)由于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与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概述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1)空间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2)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3)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科技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第15课 走创新之路一、创新与科技发展1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2简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期,也称“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它使人类由手工劳动进人机器生产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也称“电力革命”,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广泛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其主要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人类从此进入电子原子时代。3创新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重要作用?(1)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4什么是创新?创新既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虽然创新的几种不同含义各有其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但它们的共性都是创造性。 5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好奇心也需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3)只有那些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二、搭起创新的桥梁6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1)善于观察。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只要善于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寻找它们的原因,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发现。(2)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开发自己的想象力要“敢于想”、“能够想”和“善于想”。(3)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4)积累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迸发。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5) 勇于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学以致用。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科技竞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便为将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16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及其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