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18130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华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华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B卷一、 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3. (2分)如图所示是Si与Cl2反应生成SiCl4的微观模拟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 生成物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十4C .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分子个数比是1:1:1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4. (2分)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实验 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 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 4:将实验 3 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在实验 1 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 . 由实验 2 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C . 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 .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5. (2分)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 2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是256216310 752B . H2O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C .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00%D . 22克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2克 100%6克6. (2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7. (2分)关于金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单质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 B . 钢是铁和碳以及其它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C .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其组成纯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高D .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8.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C .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的两倍D .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9. (2分)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 . 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 . 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C . 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D . 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二、 填空题 (共8题;共19分)10. (3分)学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先挤压右侧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 (2)再挤压左侧滴管,发现白磷停止燃烧,原因是_。 (3)双球管中发生的分解反应是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 (2分)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从中可获取天然碱。小乐为了测定天然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杂质为氯化钠及少量泥沙),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1)写出方案1中加入过量试剂A的目的 _。 (2)若方案2中,滴加试剂B至恰好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则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12. (2分)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在该温度下,100克水中溶解100克硝酸钾晶体。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当对该溶液加入15克硝酸钾晶体时。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保留到0.1%) 13. (3分)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空气NH3CH4HClO2密度/gL-11.2930.7710.7171.6291.43溶解性极易溶难溶极易溶难溶(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O2 , 气体应从_端进入. 14. (3分)实验室欲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 (1)计算:需氯化钠固体_g,水_mL(水的密度是1 g/cm3)。 (2)称量:在称取氯化钠时,左边托盘放_,右边托盘放_,二者不能颠倒,在量取水时应注意视线要与_保持水平。 (3)溶解:在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_。 (4)贮存: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请你填好标签。_15. (2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用于实验的主要优点是_。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 (2)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 铁丝燃烧:Z为水,其作用是_。硫粉燃烧:Z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_。蜡烛燃烧:Z为_,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16. (2分)下表列出空气、NH3(氨气)、CH4、HCl四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空气NH3CH4HCl密度(g/L)1.2930.7710.7171.629溶解性极易溶极难溶极易溶(1)其中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 (2)若用右图装置收集NH3(氨气),则气体应从_端通入(填A或B),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应从_端进入。 (4)若用此图装置除去氢气中混有的HCl气体,则装置内应装的试剂为_。 17. (2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小铭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她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_。 (2)小铭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铭同学填写空格:甲中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是_。 (3)小铭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三、 解答题 (共9题;共61分)18. (3分)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可能略去)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反应中,物质X起_作用 (2)A是_(填化学式),F是_(填化学式)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9. (7分)18 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在足够的光照下,向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各放一支燃着的蜡烛,并在其中一个容器中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如图 1,(1)描述图一中他观察到的现象并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原因。瑞士科学家森尼别在探究上述现象的差 异的原因时发现,将一些植物浸泡在水中,受到阳光照射后,有气泡产生,如图 2,森尼别通过实验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分析验证后,得出结论,该气体是氧气,终于揭开了蜡烛 燃烧现象不同的之谜(2)请选择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图 2 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写出完成森尼别收集、验证该气体的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20. (5分)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在图中所示生物中,生产者是_ (2)图中共有_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互连接,形成食物网写出该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 (3)在该食物网中,鹰与狐的关系是_,狐与鼠的关系是_ 21. (7分)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氯化钠36.036.336.637.037.3硝酸钾31.645.863.985.5110.0(1)30时,将50克硝酸钾放在10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克,则x的取值范围是_。 22. (8分)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的是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3. (11分)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 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4. (6分)某科学小组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设计: 甲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克于烧杯中,加入20克该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剩余固体3克。乙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克于锥形瓶中,将20克该盐酸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利用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20 、标准大气压)计算盐酸浓度。装置示意图如:(1)请利用甲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 (2)乙组计算结果略小于甲组。经过多次实验仍得到相同结果(忽略量筒引起的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 25. (7分)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6. (7分)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 质量分数10%20%30%40%50%60%70%80%90%98%密度(g/mL)1.071.141.221.301.401.501.611.731.801.84(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 (2)质量分数9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6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若用3升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多少克。 四、 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18分)27. (2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 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气密性_(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 28. (3分)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等。查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g/1000mL。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8O73Na2CO3 = 2C6H5O7Na33CO23H2O。 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操作过程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g Na2CO3立即盖上瓶盖,摇匀测溶液pH现象或结果pH约为3产生大量气泡气泡消失,瓶子略瘪pH约为9【发现问题】CO2去哪儿了?【提出猜想】CO2被溶解了;CO2与H2O发生了反应;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思否定了猜想和,其理由是_。【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实验探究。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装置操作过程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滴加CaCl2溶液收集一瓶CO2 , 加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盖上瓶盖摇匀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_。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29. (3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褐色固体逐渐变为_色。 (2)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为_,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的主要优点是_。 30. (3分)“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实验编号钠块大小硫酸铜溶液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1)【实验结论】a.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b.实验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2)【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 31. (4分)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带着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右边装置中_(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反应后生成氢气和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它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其化学方程式_。 32. (3分) 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献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 ? =4HNO3)分析与评价:(1)步骤IV中的“?”处应填_。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_。(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_。 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1、2-1、3-1、4-1、5-1、6-1、7-1、8-1、9-1、二、 填空题 (共8题;共19分)10-1、10-2、10-3、11-1、11-2、12-1、13-1、13-2、14-1、14-2、14-3、14-4、15-1、15-2、16-1、16-2、16-3、16-4、17-1、17-2、17-3、三、 解答题 (共9题;共61分)18-1、18-2、18-3、18-4、19-1、20-1、20-2、20-3、21-1、21-2、22-1、22-2、22-3、22-4、23-1、23-2、24-1、24-2、25-1、25-2、25-3、26-1、26-2、26-3、四、 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18分)27-1、27-2、27-3、28-1、29-1、29-2、30-1、30-2、30-3、31-1、31-2、31-3、32-1、32-2、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