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7593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字词成语要求:注音加点的字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补充完整成语第一课散步选自 ,作者是 。 信服 熬 嫩芽 咕咕 分歧 取决 一霎时 拆散 各 其所 委屈 水波粼粼 鱼塘 蹲 第二课秋天的怀念选自 ,作者是 。 人, 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 、 。散文集 、 。焦 不安 憎恨 创伤 瘫痪 暴怒无 玻璃 砸碎 悄悄地 沉寂 侍弄 捶打 整宿 星宿 宿舍 翻来 去 憔悴 央求 神色 喜出 外 絮絮叨叨 仿膳 豌豆黄儿 敏感 鲜血 诀别 淡雅 深沉 泼泼洒洒 烂漫 安慰 祷告 恳求 嘱咐 猝然长世 余暇 坐卧难 祈求 聪慧 坚忍 第三课羚羊木雕选自 ,原题为 。作者是 。羚羊 怦怦 撒谎 严厉 发抖 点燃 自 主张 不可抗拒 允许 吮取 仗义 形影不 逮着玩 树杈 抹眼泪 抹布 裁缝 不在乎 伤疤 兜 小藏刀 无可 回 脸颊 攥 挨揍 不禁 寒战 反悔 第四课散文诗两首1金色花选自 ,作者是 。 国 家,1913年获 ,著有诗集 、 、 等倾诉 稚童 天真烂 细腻 笑嘻嘻 摇摆 匿笑 花瓣儿 沐浴 祷告 嗅 罗摩衍那 阴影 膝 牛棚 荷叶母亲选自 第一卷原题作 之七。作者是 。原名是 。 人, 作家。著有诗集 、 ,散文集 等。并蒂 姊妹 花瑞 繁杂 烦闷 梗 莲蓬 菡萏 徘徊 攲斜 遮蔽 倾侧 心绪 覆盖 慈怜 荫蔽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一、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 ,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他是 朝 代 人,任 ,爱好文学。2太傅 俄而 骤 欣然 差可拟 柳絮 无奕女 王凝之 韫 舍去 尊君在不 哉 惭 二、1朗读2背诵3默写三、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指导1、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删、补、替 (换)、调 。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书名、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补”, 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替”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句子次序。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四、咏雪1举几个聪明机智孩子的事例。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或带雪的古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题目)。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说说原因。 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4 文末最后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深意?陈太丘与友期 1 本文涉及三个人物你最佩服谁?请简要说明理由。(陈太丘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3 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4从世说新语中流传下来的故事和成语还有很多,试各写两个。5练习写出这则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陈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 第六课我的老师选自 ,作者是 。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 。巍 蔡 芸 榆钱 黑痣 狡猾 存心 扮成 背诵 海鸥 姿势 模仿 模样 占据 军阀 牵挂 褪色 焚香 磕头 卜问吉凶 哟 啰 援助 劝慰 纠纷 慈爱 收拾 依恋 暑假 漫长 时辰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珍宝 纯真 第七课再塑生命的人选自 ,作者是 。 国 家, 家1964年被授予 。惶恐 呼吁 妮 莉 截然不同 感慨万分 走廊 搓捻 抚弄 绽开 疲倦不堪 驾驶 小心翼翼 启示 赠送 涨红 不求 解 领悟 争执 混为一谈 暂时 惭愧 暖和 恍然大悟 激荡 奥秘 灵魂 给予 捡 油然而生 拼凑 悔恨莫 譬如 花团锦簇 美不 收喜悦 企盼 唯恐 第八课我的早年生活选自 的 ,作者是 ,曾于1940-1945、1951-1955两度担任 国首相,1953年获 ,著有 , 。萤火虫 冷漠 毫无 外 偏爱 揭露 宽 大量 独具 眼 干瞪眼 惨境 仁慈 丝马迹 遗憾 尴尬 处境 诸如此类 辉煌 笨学生 辛辣 讽刺 谋生 开拓 倾向 荣耀 享受 强迫 停 不前 一字不 着实 大用其 滚瓜 熟 军旅 生涯 下辖 整装 发 敏锐 威慑 聪慧 第九课王几何选自 ,作者是 。跨进 睁圆 充满 渴望 须臾 方 大耳 胖结实 眨眼 大吃一 哑笑 眉梢 皱纹 聋 堂大笑 徒手 斜翘 得意 惊讶 琳 镇住 屏息静听 承蒙 绰号 优雅 幽默 不理会 呆板 教条 离谱 叛逆 洗耳 听 嘈杂 轮番 笨手笨脚 丑陋 喉咙 发肿 忘乎其 舒畅 朴素 持之以 雀无声 铭记 第十课论语 十二章 一、1论语, 家经典著作之一,与 、 、 并称为 。共 篇,由 编写,以 为主,记录了 的言行。孔子名 , 字 , 时 国 人。曾子即 ,姓 名 ,字 , 间 国 人,孔子的学生。2儒家 仲尼 陬邑 曾参 子舆 论语 不亦说乎 愠 三省吾身 十有五 惑 逾 矩 矣 罔 殆 箪 陋巷 道 好之者 曲肱 枕 焉 逝者 斯夫 昼夜 博学 笃志 二、1朗读2背诵3默写三、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1 论语 十二章包含的思想内容有哪三个方面?并各找出相关的句子。2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是哪一章或哪一句?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生活体验谈谈体会或看法。3论语中流传下来了许多成语,请从本文中找出或概括出,并解释意思。4论语 十二章(1)第一句讲的是 。第二句讲的是 。第三句讲的是 。这三句分别给了你什么启示?(2)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吾日三省吾身”,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本则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 重视“修身”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概括本章内容.孔子把自己的一生分成了几个阶段?孔子的这几个阶段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温故知新”给了你什么启发?(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章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道理?(7)本章在学习上强调了什么?如何理解?请联系实际写下来。(8)为什么会“乐在其中矣”?如何对待富且贵?(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是什么?给了你什么启发?如何对待别人的“善”与“不善”?(10)怎样理解本章的深刻内涵?给了你什么启发?(11)运用了什么手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2)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章的理解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及含义(一)一、“之”的用法 含义1、结构助词 的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不译) 其格式为:主语(名或代)+之+谓语(动)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音节 无实义(不译)4、宾语前置标志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无实义(不译)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无实义(不译)6、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他”(他们)、“它”(它们)、 “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7、作动词 “去”、“往”、“ 到” 二、“而”的用法 含义l(连词)表并列关系 “又” “和”“并且”“一边,一边” ,一般不译2(连词)表顺承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有先后关系) 3(连词)表递进关系 “而且”“并且”或不译。 4(连词)表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而”连接的主要是状语和中心语。) 5. (连词) 表转折关系 “却”“但”“但是”“可是” 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假如”。 7、作代词。 同“尔”,译为“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