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7460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我省农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要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加快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集中建设100个以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增强示范作用。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这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杂粮、果蔬、花卉、苗木、食用菌、饲草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扩大到2000万亩以上。实施绿色食品精品战略,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400万亩以上,实物产量达到2950万吨。继续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畜牧业产值增长10。要坚持生产与加工并重,调整种养结构与打造品牌并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吃干榨净出精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劳务收入380亿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农民成为市场主体。各级政府要为农民搭建产品销售平台,“倒排市场价格”,搞好产销对接服务,努力减少中间环节,把利润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农民。三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认真总结推广省级重点示范村经验,创新建设模式,实施以奖代补,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解决150万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科学规划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便捷适用的新型能源项目。完成第五批75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人均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实现20万人口脱贫,逐年尽快减少贫困村、贫困户。四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不发达,财力弱,就难以投资项目建设,就难以改善民生。要坚持走各具特色发展路子,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园区共建,分头招商,优势互补,税收分成,加快发展强县产业,不断增强县级经济实力。县域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通过考核奖励工业、财政、民生、总量增幅等四个方面的“十强县”,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突出抓好“百镇”建设,打造沿301国道小城镇建设示范带,打造新型民俗村镇,加强对城关镇和区域中心镇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提高小城镇吸纳和承载人口的能力。充分发挥垦区、森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小城镇合作共建范围,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建设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切实增强对俄市场占有率。把对俄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快以边境口岸地区为主的区域型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以内陆市县为主的对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境外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抓好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粮食、蔬菜、瓜果、肉、蛋、奶等生产基地建设。以牡丹江、黑河、鹤岗、鸡西、双鸭山五个沿边城市和农垦、森工系统为龙头,加快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种植基地,辐射内陆市县,建立十大品种果菜种植基地。以边境口岸及内陆市、县畜禽养殖龙头企业为基地,发展生猪、奶牛肉牛、大鹅等的养殖,形成一批对俄出口肉、蛋、奶等优势农产品的养殖区。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内陆中心市、县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果菜加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重点项目,使出口果菜成为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出口创汇品牌。农产品贸易在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对俄出口数量稳步增长,农产品出口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农产品所占比重增加。为进一步提升双方农产品贸易水平,实现对俄农产品输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境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加强双方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俄罗斯进出口政策的研究,防范贸易壁垒。三、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一)农产品贸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单一,主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黑龙江省对远东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份额较低。水果、蔬菜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的份额较高。俄罗斯、日本、韩国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主导市场。该省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对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超过总贸易额的50%,其中对俄蔬菜出口占出口总量的90%以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容易受到消费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制约,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二)俄罗斯运用农产品贸易壁垒,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口为改变农产品供给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扶持本国农业发展,提高本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俄罗斯积极运用各种贸易壁垒,对部分农产品实行强制认证,提高外国农产品进口门槛或者干脆拒之门外。自2004年9月以来,中俄两国在农产品检疫方面互有限制:中国对俄罗斯小麦、动物源产品(含乳制品)实施禁令;俄罗斯禁止进口中国冷冻畜肉及熟肉加工品,并自2006年12月以来全面暂停大米进口。尽管中俄双方主管部门就对等解决农产品贸易中的检疫问题达成原则协议,但是禁令尚未解除。(三)农产品的灰色清关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大幅下滑,市场商品极其匮乏。为鼓励进口,增加商品供应,当时的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简化进口报关手续,允许“清关”公司为供应商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清关“一站式”服务。这就是现在俗称的“灰色清关”。灰色清关最初主要适用于纺织品、鞋类、服装等轻工业品出口,以“包机包税”为主,后来逐步扩大到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多种产品,公路、铁路、海运等都存在灰色清关现象。受商业利益驱动,部分边境口岸的灰色清关贸易猖獗。2006年12月俄罗斯就暂停了我国的大米进口,但至今在远东地区的各个市场中 国大米随处可见,这充分说明了农产品灰色清关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可否认,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贸易形式对于缓解俄罗斯商品短缺、促进中俄两国民间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灰色清关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四)俄农产品进口相关法律法规繁杂,相关质量认证制度手续繁琐,海关执法缺乏透明度俄罗斯的与农产品(包括进出口食品)进口相关的法律规定非常多,常常相互抵触,并且对相关法律法规经常进行调整,导致通关延迟和相关费用的提高。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凡是由他国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产品或是在俄生产的产品都必须进行俄罗斯国家标准认证。农产品认证标准复杂、手续繁琐,在现阶段易成为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顺利出口。据统计,2009年111月,因不符合俄方检验检疫标准,满洲里口岸有2070吨果菜被俄方退运,同比增长59.23%。这不仅对出口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对我国出口商品质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四、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建议(一)加快建设境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好,但劳动力短缺。在境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和 加工基地,可以直接利用当地资源,有利于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促进双边劳务合作,带动国内就业。利用境外农产品基地,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除了供应远东和俄罗斯国内其他市场以外,还可以对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韩国和日本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二)加强双方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对外做好我国食品安全法宣传工作由于多数农产品属于新鲜产品,不适于长时间运输和保存,两国的海关和商检部门要加强联系,缩短通关时间,简化通关手续,尽量为鲜活农产品、水产品的进出口创造便利条件。近两年来,由于发生了果菜农药残留超标、“毒饺子”等质量事件,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形象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针对农产品进出口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中俄两国的检验检疫部门须建立有效的协商和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在农产品通关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建议在远东地区召开有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的中国食品质量研讨会,利用适当的宣传载体,向俄罗斯民众宣传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三)加快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快建立各级农产品流通、基地、出口企业的自我检测体系。制定出口农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出口商品物流卫生监督,在农产品的出口源头把住质量关。黑龙江省边境地区的一些市县都建立了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从事输俄果菜的种植,要对农药、化肥的施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改善农产品经营环境,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水平,要重点扶持基地开展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市场准入注册,要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四)加强对俄农产品出口政策研究工作,防范出口贸易壁垒尽管黑龙江省对俄远东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这种多变性不仅仅是指需求不稳定,而且更多的是指经营环境和进出口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为了维护本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保证本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俄罗斯政府会利用关税调节手段,采取一些临时性限制农产品进口或者出口措施。建议加强俄罗斯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的研究,强化信息服务,及时提供贸易信息、技术标准、贸易壁垒等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资讯,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参考文献:1玛尔果林.苏联远东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128.2张艳红,李爽.黑龙江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三)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我省农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要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加快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集中建设100个以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增强示范作用。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这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杂粮、果蔬、花卉、苗木、食用菌、饲草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扩大到2000万亩以上。实施绿色食品精品战略,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400万亩以上,实物产量达到2950万吨。继续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畜牧业产值增长10。要坚持生产与加工并重,调整种养结构与打造品牌并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吃干榨净出精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劳务收入380亿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农民成为市场主体。各级政府要为农民搭建产品销售平台,“倒排市场价格”,搞好产销对接服务,努力减少中间环节,把利润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农民。三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认真总结推广省级重点示范村经验,创新建设模式,实施以奖代补,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解决150万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科学规划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便捷适用的新型能源项目。完成第五批75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人均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实现20万人口脱贫,逐年尽快减少贫困村、贫困户。四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不发达,财力弱,就难以投资项目建设,就难以改善民生。要坚持走各具特色发展路子,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园区共建,分头招商,优势互补,税收分成,加快发展强县产业,不断增强县级经济实力。县域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通过考核奖励工业、财政、民生、总量增幅等四个方面的“十强县”,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突出抓好“百镇”建设,打造沿301国道小城镇建设示范带,打造新型民俗村镇,加强对城关镇和区域中心镇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提高小城镇吸纳和承载人口的能力。充分发挥垦区、森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小城镇合作共建范围,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玉米和水稻相比较,大豆属于低产作物,一般水稻和玉米的单产是大豆的3倍左右。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改种玉米和水稻,不仅不会降低粮食总产量,而且还会增加粮食总产量。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已经超过1000亿斤,我认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方针政策将向确保稳定1000亿斤生产能力和增加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方向转变。2011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把“千亿斤两粮食产能工程”改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记者:针对目前的现状和问题,您认为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大豆产业?未来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矫江:总体来看,我国进口大豆利大于弊,今后不进口大豆和不生产大豆都不可能。中国的大豆主要在黑龙江,黑龙江大豆今后需要走一条在现实进口大豆情况下,扬长避短,发挥本省大豆优势的发展的道路。主要是区别于进口大豆的高油和转基因特点,发挥黑龙江省食用大豆特色和绿色食品优势,重点发展豆腐、豆酱和豆芽等食用大豆。今后中国大豆生产安全的首要目标也应该是确保这类食用大豆的安全。食用大豆在国外也有广阔的销售市场潜力,我国大豆市场有可能形成高油大豆进口,食用大豆出口,进出口并存的新局面。其次是以榨油企业为核心,建高油大豆产加销一体化生产基地,生产非转基因大豆油,产品供应国内外高消费市场,预计这类生产也会得到相应发展。(一)稳定和扩大粮食出口,增强畜牧养殖业的竞争力1、稳定和扩大粮食出口。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商品化率高,区际粮食商品率曾经高达55%以上。因此要提高粮食出口量就要顺应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宏观舆论导向,利用2005年继续延续和深化粮食直补政策,重点补贴产粮大县的历史机遇,发挥黑龙江省产粮的固有优势,将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稳定内销的基础上加强外售,真正将粮食生产当作产业来经营,以利润为导向引导农业从业者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增强畜牧养殖业的竞争力。要积极推进“主辅换位”战略构想,在畜牧业产业规模扩大同时,注重产业链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合理分配资源,在市场相对成熟地区为龙头企业的成长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切实解决乡村“散户”养殖有限资金被“套牢”的尴尬,畅通信息渠道,化解“市场失灵”。以市场调节的“优胜劣汰”为主,主要以龙头企业和“散户”养殖者自身的利弊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出口竞争力。(二)采用多种贸易方式,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1、创新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农产品贸易方式单一化体现了黑龙江省农业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真正达到“你中有我、相互依存”的一体化程度,而从另外角度看,说明我们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贸易方式没有被启用,今后应在强化农产品销售环节国际贸易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类似亚麻纺织式的来料加工贸易,吸引外国的直接投资用于农业生产,鼓励农业从业者向地多人少的境外转移,直接包租、经营农业。2、强化舆论宣传,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巩固近邻贸易伙伴同时,必须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压低生产成本,协调各方利益,通过陆路运抵港口城市,再转海运出口到其他国家。另外要在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上,强化黑龙江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地位,吸引多方关注,为打开更多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完善国内支持政策,创造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条件农业的国内支持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是现实贸易条件下促进农产品出口重要措施。要维持粮食生产政策相对稳定,建立起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标准体系,消除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加强与贸易伙伴的交流和相互合作,沟通信息,创造有利于出口的国际贸易外部条件。(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1.尽快制定农产品出口振兴规划黑龙江省应在国家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规划,尽快制定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振兴规划(20062010)。在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和措施,为扩大农产品的出口提供全方位保障。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继续推进绿色品牌战略质量安全问题是现阶段制约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继续推进绿色品牌战略是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积极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鼓励出口企业获得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国际认证,取得卫生注册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尤其要把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制定作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的核心;加强绿色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监督,防止和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51安全监测体系。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初级化、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和高价值,还可以通过有关加工过程,提高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能,既增加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又拓宽了农产品出口市场。因而,今后应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培育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品牌,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推动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技术与自主研发并重的方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农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4.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国际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既是出口企业和广大农民的愿望,也是政府的职责之一。黑龙江省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强化对国际农产品生产、需求动态及政策动态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和及时发布,以便为企业和农户调整生产提供参考。5.建立农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针对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频遭技术壁垒封锁,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磨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必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一是对主要农产品(如大豆)事先确定警戒线,当国外同类产品大量涌进,达到一定规模时,及时采取紧急保护措施,保证省内生产不受大的冲击;二是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市场对等开放的原则,在农产品出口遇到技术壁垒时,采用适当增加进口的办法,争取对方打开大门通关放行,以确保我们的农产品稳定占领甚至扩大出口市场;三是督促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为主要内容,符合世贸组织游戏规则的贸易保护措施,健全反倾销、反补贴等保障机制以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6.加快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利用毗邻俄罗斯的独特地缘优势,继续扩大对俄出口,增强对俄市场占有率,需要加快以边境口岸地区为主的区域型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以内陆市县为主的对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境外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抓好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粮食、蔬菜、瓜果、肉、蛋、奶等生产基地建设。以牡丹江、黑河、鹤岗、鸡西、双鸭山五个沿边城市和农垦、森工系统为龙头,加快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种植基地,辐射内陆市县,建立十大品种果菜种植基地。以边境口岸及内陆市、县畜禽养殖龙头企业为基地,发展生猪、奶牛、肉牛、大鹅等的养殖,形成一批对俄出口肉、蛋、奶等优势农产品的养殖区。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内陆中心市、县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果菜加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重点项目,使出口果菜成为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出口创汇品牌。(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本文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成果,项目编号:SD05022。参考文献1宋显文.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势头强劲.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03-14.2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世、当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认真总结2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加快绿色产业战略升级,尽快把我省建成国内外闻名的绿色食品强省。要继续扩大绿色食品开发总量。坚持面向市场需求,继续扩大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和标准化基地开发规模。到2015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要达到12000个;绿色(有机)食品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500万亩,实物总量达到3800万吨。要继续壮大绿色食品加工群体规模。按照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新机制的原则,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到2015年,规模以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发展到7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要继续提升绿色食品竞争能力。继续组织大规模的绿色食品展销活动,做大叫响绿色食品品牌,进一步扩大黑龙江绿色食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巩固完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份额和综合效益。到2015年全省,省内外销售网点达到1300家,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突破300亿元。要继续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决不放松质量标准,决不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强化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安全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