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导学案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5609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导学案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永遇乐京口导学案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永遇乐京口导学案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 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备人:胡伟华 审核人: 授课时间:2011年5月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 课后批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 2、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3、背诵全词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分组交流与成果展示,教师引导,点拨与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辛弃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树立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学习重点: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知识链接: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大家能否举出豪放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继苏轼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要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柳永、姜夔、秦观。二、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三、 诵读课文(一) 齐读上阙1、 写到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老师明确:都是建功立业的大英雄;事业从京口起步;北伐成功。(明确:孙权、刘裕。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的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孙权到辛弃疾已有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但是现在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了。 “斜阳草树曾住”刘裕生于寻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一句“想当年”,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气概。作者借此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2、词人借助二人抒发了什么情怀?老师明确:主张抗金,想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同时借古代帝王的伟大功绩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孙权(用意)敬仰英雄,暗讽南宋(二)齐读下阙,利用总结的方法自学下阙内容。 1、辛弃疾引用宋文帝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名家分析:此三句词人总结了历史上轻敌误国的教训,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告诫韩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词人正确的战略思想。(后韩果兵败被诛)2、词人写拓跋焘建行宫用意是什么? 明确:沉重。忧虑北方臣民安于异邦统治,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 补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这种心情。(借“烽火扬州路”与“神鸦社鼓”的景象对比)默读并注意体会。(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3、词末运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问题三:以廉颇自喻,想为国出力,但又壮志未酬。 词人时年66岁,仍思报国效力,正如曹操诗句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问题探究:1、词的开头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苍凉、悲凉2、词作的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以悲剧结束的,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战国时赵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如果开头一句垫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那么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把悲剧自比了,依然是以悲剧结束的。辛弃疾在写完这首词作的两年后,便带着满腹的雄心壮志,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愤然离世,悲凉的意味就更重了。五、达标测试: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D)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C) 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3-14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描述并简析上片的意境。 答: 2、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 答:七、小结: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八、点火预热:补充内容: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