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5094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比例比例的意义 第1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学课本32-33页理解比例的意义。2、尝试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第32页到33页的例1,把重点内容在书上作好记号。并思考:(1)天安门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 ):(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 ):( ),教室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 ):( ),办公桌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 ):( )。(2)这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3)什么叫做比例? (4)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合作探究】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讨论,并互相说一说。(1)组成比例的条件是什么?( )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那些比可以组成比例?(3) 根据比的书写形式可以推出比例的书写格式也有两种形式:如AB=CD还可以写(4)、和比例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 ),有( )项;比例是一个( ),表示两个( )的式子,有( )项。【展示交流】小组汇报上面讨论的结果,各组相互补充。比和比例的区别【拓展迁移】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642、在书上完成33页“做一做”第2题。3、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我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并说出理由。)【达标检测】1、在书上完成36页第1题。2、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作业与练习】1、练习六第2题2、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我们能推测出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比例的基本质性质 第2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质。【学习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质。 【自主学习】自学书上34页,思考: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指出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口答)4.52.7 = 106 610 = 915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合作探究】我能计算4.52.7 = 106 610 = 915,每个比例中的外项之积和内项之积。(1)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2)再举例说明,检验自己的发现。我的发现:1、两个内项的积是( ),两个外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 )内项的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我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交叉相乘的积( )。3、所以,我们可以用比例的( )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展示交流】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拓展迁移】1、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2、我是慧眼金睛。(对的打“”,错 的打“”)(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2)在比例里,内项的积除以外项的积,商等于1。( )(3)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4)82和14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3、填一填。(1)0.81.2 = 46,( )( )( )( )(2)45210,可以写成 4 ( )= ( )( )也可以写成( )/( )= 2/( )。【达标检测】1、在书上完成练习六的第4题。(1)说一说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是怎么想的。(2)并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作业与练习】练习六第5、6题。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解比例 第3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解比例【学习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思考:(1)什么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2)例2中是哪两个相等的比?勾画出其中的未知项,说说该怎样解答。(3)自学例3。独立把例3补充完整。并口述解答过程和解答依据。【合作探究】1、和同伴交流解比例的意义。2、在小组内说说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 ); 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 ); C、运用( )解比例; D、检查、写答语。 (解比例近似于解方程。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 )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3、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展示交流】小组汇报:解比例的实质就是:根据比例的( ),把等号两端的( )和( )分别交叉( ),就得出方程,再解方程。【拓展迁移】1、判断。(对的打“”,错 的打“”)(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3)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4)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2、解比例。 14139x X3258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0.63:( )= ( ):10 【达标检测】1、完成练习六第7、9题2、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式,并且解比例。(1)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2)等号左边的比是1.5:x,等号右边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作业与练习】练习六第10、11、12题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正比例的意义 第4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正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第39页到40页的内容,思考:1、从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例1中体积和高的变化有什么规律?1、 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要具备哪3个要素?(在书上做好记录)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如何用字母表示?【合作探究】1、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 );高度越低,体积越( )。2、根据上面统计表,小组讨论:什么叫做相关联的量?它有哪几种量呢?这两种量叫什么关系?它有什么特点?3、统计表中的这两种量,每一组数据的商( ),也就是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就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看着这两种量,你还能想到什么?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就可以用式子表示为( )。5、如果把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用图象表示,从例2的图象中可以看出: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就是这些相对应的点,并且这些点在( )上,这就是正比例图象的特征。【展示交流】小组汇报结果: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是:两种相( )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 );一种量减少,另一个量也( );这两种量的( )一定,并且具有相除的关系。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式子表示为:= k(一定)【拓展迁移】1、在书上完成41页“做一做”。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 )(3)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 )(4)每袋水泥质量一定,水泥袋数和总质量。(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反馈检测】1、 完成课本练习七第1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订阅小学生作文的总价和数量。(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页数。【作业与练习】 1、练习七第3题。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是否成正比例?圆的面积和半径呢?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反比例的意义 第5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自主学习】 自学42页例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1、表中有哪些量?底面积怎样随高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量的乘积是多少?2、其它两个量有什么特征?3、如何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合作探究】1、四人小组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并且组内每人计算一组数据,准备汇报结果。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 ),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 ),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 )(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展示交流】1、因为水的( )一定,水的高度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如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有( )等。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xy = k(一定)的式子来表示反比例关系。2、我们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 )是不是一定的。【拓展迁移】1、书上43页的“做一做”我来试试。(在书上完成)2、AB=C,当B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C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3、慧眼识真伪(对的打“”错的打“”)(1)不论是成正比例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2)班级总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成反比例。(3)一本书,看完的页数和剩余的页数成反比例。(4)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5)用砖铺一块地,砖的面积和用砖块数。【达标检测】在书上完成练习六的第6题。【作业与练习】2、根据表中两种相对应的数,判断他们是不是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单价(元)50402520105数量(件)458102040(2)数量(件)458102040总价(元)1001252002505001000(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不同点: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第6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能正确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学习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把给出的两个表格填完整,(1)单价(元)50402520105数量(件)458102040(2)数量(件)458102040总价(元)1001252002505001000思考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些量?它们成什么比例?(2)从上面的表中,你是怎样发现谁是一定的?怎样判断另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小组讨论)(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合作探究】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相同点:都有两种(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不同点正比例:变化方向( ),且相对应两个数的( )一定。 反比例:变化方向( ),且相对应两个数的( )一定。【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探究的结果:【拓展迁移】(判断)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6、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7、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8、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达标检测】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买相同的电脑,购买的电脑台数与总价(2)每捆练习本的本数相同,练习本的总本数与捆数(3)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与分母(5)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面积和宽(6)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作业与练习】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看的天数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2)圆的周长和直径(3)订阅扬子晚报,订的份数与总价(4)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5)小麦的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与面粉的质量(6)六(1)班同学做操,每排站的人数与排数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比例尺 第7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比例尺的意义【学习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48并填写下面的空。1、把实际距离画在图纸上,要确定( )和( )的比。(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2、比例尺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比例尺和( )比例尺。3、求比例尺的计算过程中,一般要把“千米”或“米”化成( )。【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P49的例1。仔细观察例1。把自己观察到的方法在组内交流。小提示:首先( ),接着( ),最后( )。2、利用例1的方法尝试完成: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画在图上的距离是15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3、请小结自己学到的方法。首先确定比的( )和( ),写出比。(请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的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 ),最后化简比。【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对上面三道题的看法或理解。16000000是( )比例尺,它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 0 50 100千米 是( )比例尺,它表示图上距离( )代表实际距离( )。【拓展迁移】1、在一幅学校的平面图上,用10 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100米的距离。求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2、有一块手表的平面图,图上的零件是2厘米,而实际长度是4毫米,求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达标检测】1、把线段比例尺 0 50 100千米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2、比例尺151是( )比例尺,它表示图上距离( )代表实际距离( )。【作业与练习】练习八第1-3题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比例尺的应用 第8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学习难点】求实际距离。 【自主学习】 带着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50-51页的内容。1、例2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 比例尺1500000我是怎么理解的?书上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列比例式的依据是( )的意义。2、例3中只告诉了什么条件,要我们做什么?要画操场平面图必须先求出什么?还需要什么条件?用多大的比例尺恰当呢?怎样求图上的长和宽?画操场平面图时要注意些什么?3、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除了列比例式解答还可以用( )方法解答,列式是( )( ),列式依据是(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1、要求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必须知道( )和( )。2、怎样求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需要运用什么知识?还可以怎样列式?自己喜欢用( )的方法解答。方法一: ,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直接列比例式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二: ( )( )利用比例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三: ( )( )根据比例尺“1:50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解决这个问题。但要注意: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该注意单位的问题。如果是求实际距离就应该先计算再换算单位;如果是求图上距离就应该先换算单位再计算。【拓展迁移】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1、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16.8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2、在一幅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为4厘米,B地到C地的距离为5.5厘米,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20千米,那么B地到C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3、中税小学的长方形操场长80米,宽60米。(1)用12000的比例尺画在平面图上,长、宽各应是多少厘米?(2)按上面的数据,画出这个操场的平面图。(3)求这个操场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实际占地面积的比。【达标检测】1、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作业与练习】1、完成下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7.2cm15cm6000km1:2000000400km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9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难点】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教材56页中的图形,填空。( )是放大现象,( )是缩小现象 。2、自学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按13缩小”是什么意思?【合作探究】1、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该怎么画?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3个单位的长度,现在按21放大后应该是( )个单位的长度。 长方形按21放大后长应该是( )个单位长度,宽应该是( )个单位长度。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画在课本第125页的方格纸上。向同桌展示自己的作品。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怎么证明?(量一量,比一比)3、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 把上面的三个图形按13缩小后的图形画在书上57页的方格图上。A.正方形的边长现在是( )个单位长度。B.长方形的长现在是( )个单位长度,宽是( )个单位长度。C.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现在分别是( )和( )个单位长度。【展示交流】放大(或者缩小)后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拓展迁移】1、把58页中的三角形按61放大后画在教材125页的方格图上,然后再向右平移3格。并计算出放大前与放大后的面积。2、把上面平移后的图形按1:3缩小后画在教材125页的方格图上,然后再向下平移2 格。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指将图形的对应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这时图形的周长、面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达标检测】完成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作业与练习】练习九第1-2题。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10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含义,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2、体会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反馈检测【学习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自主学习】自学59页的例5并完成下面两个问题。1、用学过的方法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题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用比例解题的方法。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2、从右表可以知道(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 )的( )相等。3、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4、利用我们上面的方法自学60页例6.并填空。因为( )一定,所以( )和( )成()比例,也就是说,()同()的乘积相等。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比例关系列式解答【展示交流】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一找(找到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式子)。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拓展迁移】2、先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再用比例知识解答。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 ?【达标检测】1、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1)题中的(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人的( )和( )的比值是相等的。(2)设要用x元。列比例是( )。2、1、配一种农药,药粉与水的比是1:500。(1)现有水6000千克,配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现有药粉3.6千克,配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作业与练习】用比例解答下面各题。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小时?2、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修160米,几天可以完成?自评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