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之成语故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4709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之成语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之成语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之成语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专项训练一(共16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选自韩非子注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冀:希望。治:治理,管理。民:百姓。1、文学常识:(2分)韩非是 时期思想家。教材中的成语故事 就选自韩非子。2、解释加点词。(4分)(1)兔走触株 (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这则成语故事叫 。(2分)5、作者讲故事的用意是批评、讽刺了(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的人。(2分)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从宋人失败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3分) 二(共15分)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11),以弊(12)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13)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注释:且:将要。伐:征伐,讨伐。苏代: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苏秦的弟弟。惠王:惠文王赵何。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曝(p):晒太阳。鹬(y):水鸟。拑(qin):夹住。喙(hu):鸟的嘴巴。禽:同“擒”,捉获。(11)支:对峙。久相支:长久相持不下。(12)弊 :使疲惫,使困乏。(13)熟:仔细,周详。计:谋划,考虑。7、解释加点词。(4分)(1)蚌方出曝( ) (2)两者不肯相舍( ) 8、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渔者得而并禽之。 9、这则成语故事叫 相争,渔翁 ,现在常用来比喻 (4分)10、对于“赵且伐燕”这件事,苏代的态度是 (赞成反对),理由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4分)三、掩耳盗钟(共11分)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节选自吕氏春秋自知注释:钟:古代一种乐器。椎:锤子。况然:况地,象声词。遽:立即,急忙。悖:谬误,荒谬,荒唐。11、解释加点的字:(4分)欲负而走( )( )12、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13、掩耳盗钟后演变为成语 ,比喻 。(4分)四、(共14分)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役:打仗。汲:水源。饶:丰富。乘:利用。14、文学常识:(3分)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时期的 (人名)。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课文 就选自世说新语。15、解释加点的字:(2分)乃令曰( ) 16、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17、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曹操 的特点。(2分)18、这个成语故事叫 ,比喻 。(4分)五(共13分)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选自宋范公偁过庭录注释:赴:赶赴。举:科举。偕: 共同,一块儿。失意:不得志,这里指落榜。缀:写。得失:成功与失败。贤郎:对别人的儿子的尊称。19、解释加点的字:(2分)先归()20、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乡人托以子偕往。 21、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孙山的 描写,表现他“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22、这个成语故事叫 ,比喻 。(4分)六(共11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选自韩非子难一注释:盾:保护自己的盾牌。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誉:赞美。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利:锐利,锋利。弗:不,没有。应:回答。23、解释加点的字:(4分)(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或曰()24、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5、这个成语故事叫 ,比喻 。(4分)七(共11分)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选自史记秦始皇本记。【注释】赵高:秦宦官,秦始皇死后任中丞相,专权,后被子婴所杀。乱:谋反。验:试探。二世: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少子。公元前21 0-207年在位。阴中:暗中。以法:使伏法,处死。26、解释加点的字:(4分)(1)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2)赵高欲为乱()27、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丞相误耶?谓鹿为马。 28、这个成语故事叫 ,比喻 。(4分)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专项训练参考答案1、战国,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中任选一个,要有书名号。2、走:逃跑;跑。释:放下。3、兔子不能够再次得到,然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嘲笑)。“得、而、为”各1分。4、守株待兔,要有书名号。 5、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6、我们不能一直心存侥幸(我们不能不劳而获;我们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应该付出努力来获得成功。7、方:正,正在,正要;舍:舍弃,放弃,丢弃。8、渔夫发现后,一起把它们捉去了。“得、并、之”各1分。9、“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持不下,让第三方得利。10、反对。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11、欲:将要,想要。负:背。12、他怕别人听到钟声后跟自己抢钟。主语补出1分,“闻、之”各1分。13、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或自欺欺人。14、南朝的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 15、下令,命令。16、士兵听了曹操的话以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 17、聪慧,智慧,随机应变。18、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19、返回,归来。20、同乡人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孙山,让他们一同前往(省城)。“以、托、往”各1分。21、语言描写,滑稽才子。22、名落孙山,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23、鬻:卖。或:有的人。24、拿(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以、之、何如”各1分。25、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26、或:有的人。为:做。27、丞相错了吧?把鹿叫做(称为)是马。“误、谓、为”各1分。28、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八、叶公好龙(共7分)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雕纹:雕刻的彩绘、花纹。“文”通“纹” 。下:下降。窥(ku):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yu):窗户。还(xun):通“旋”,意为转身。五色无主:神色不定,形容仓皇失措。29、解释加点的字:(2分)弃而还走()30、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31、叶公好龙比喻 。(2分)九、击鼓戏民(共14分)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注释:为鼓以与百姓为戍:击鼓召集百姓来守卫城。为鼓,击鼓。与,同盟,在文中也可以解释为“召集”。戍,守城。过:过失,错误。警:警报,紧急的情报。赴:去,前往。32、解释加点的字:(4分)(1)居数月( ) (2)使人止之( )( )3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乃更令名号而民信之。 34、“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分)35、从全文来看,厉王是一个 的人。(2分)36、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3分)十、揠苗助长(共17分)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闵:担心,忧虑。揠:拔。芒芒然:疲劳的样子。病:疲劳,筋疲力尽。槁:枯死。37、解释加点的字:(6分)(1)芒芒然归( )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 )38、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39、宋人跑到地里将禾苗拔高的原因是“_ _”,愿望是“_”,结果是“_”(用原文回答)。(3分)40、作者借这个寓言,想要说明什么道理?(3分) 。41、揠苗助长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 (2分)十一、 东施效颦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天运注释:西施:越国美女。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病心:害心疼病。“颦”同“矉”颦,皱眉。里:乡里。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是带领的意思。42、解释加点的字:(6分)(1)东施效颦( ) (2)絜妻子而去之走( )( )4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5分)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44、“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这个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她“效颦”的后果是使自己越来越丑。4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十二、截竿入城(共10分)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46、解释加点的字:(4分)(1)不可入( ) (2)计无所出( )47、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2分)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48、“遂依而截之”是对鲁人的 描写,作者借鲁人讽刺了 的人。(4分)十三、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选自笑林4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求转人身( ) (2)须将毛尽拔去( )5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51、文中有一个成语_,常形容_。十四、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选自方舆胜览注释:李太白:即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着名诗人。世称“诗仙”。媪:年老的妇女。杵: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棒槌。卒:完成。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共6分)(1)未成,弃去() ()(2)欲作针()5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3分)。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 _ 5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_ _ 十五、宋人掘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溉汲:汲水浇地。居外:在外面。穿井:掘井,打井。使:役使,使用,指劳动力。5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及其家穿井( ) (2)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5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4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57、丁氏掘井的收获是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58、故事的启示是_ (3分)29、走:跑。30、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是、好、而” 各1分。31、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比喻一个人表里不一或说话做事不一致。32、居:停留,过了。使:派遣;止:阻止。33、(厉王)于是更改了命令,重新申明(报警的)信号,百姓才相信他。补出主语1分,“更、信、之”各1分。34、百姓认为厉王像上次那样因喝醉酒而错打了鼓,是在和身边的人开玩笑,他们不相信厉王真的遇到了紧急的军情(他们不信任厉王)。35、知错能改。36、在重大事情上,千万不能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招致大祸。37、归:返回,归来。益:好处。舍:舍弃,抛弃,丢弃。38、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拔苗助长的人。判断句1分。“之、长”各1分。39、闵其苗之不长;助苗长;苗则槁矣。40、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凡事不可急于求成,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否则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41、拔苗助长42、效:模仿。去:离开。走:跑,逃跑。43、这个乡里的丑陋妇人看见了,认为西施捧心的样子很美。“其、之、见、美”各1分。44、夸张。45、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否则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注意自身的条件。46、入:进入。计:方法,办法。47、我不是圣人,只是见多识广罢了。“非、但”各1分。48、动作。做事轻信、盲从;遇到困难不肯多开动脑筋思考,思维僵化,做事刻板的人。49、求:请求,要求,谋求。尽:全,都。50、(夜叉)刚刚(正)拔下一根(猴毛),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主语补出得1分,“方、胜”翻出各得1分。51、一毛不拔;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52、弃:舍弃,放弃,抛弃。去:离开。作:做,制作。53、李白被老妇人的心意(意图)感动,于是返回学堂完成学业。54、只要有恒心,努力去做,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55、及:等到。使:派遣。56、全国的百姓都在谈论这件事,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4个加点字各1分。57、得一人之使58、要注意实地调查,不要轻信流言蜚语。或:眼见为实,不要以讹传讹;或:凡事不要盲从,要调查研究,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