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报告.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4102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主题:舌尖上的武汉武汉美食概述: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之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很重要,所以武汉的早点一向种类繁多。热干面、豆皮、汤包还有特色美食武昌鱼、鸭脖等等。毛主席曾经在游过长江之后品尝武昌鱼,写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当代“食神”蔡澜对于自己仅仅三天的武汉之旅中所品尝到的美食念念不忘这么多名人对于武汉的美食都赞不绝口。武汉,这座满溢着楚韵风味和各色美食香气的城市,到底因为怎样的美食而充满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过早”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的美好生活当从早餐开始。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我们单独分出一部分,来了解了解武汉的“早餐文化”。1. 热干面提到武汉小吃,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特色汉族小吃。它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热干面的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武汉热干面可谓享誉全国乃至世界。无论是来武汉参会或是旅游的人们都要设法品尝武汉名吃:热干面,就连在外工作或学习的武汉人回汉后的第一站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热干面馆解解馋,可见武汉热干面深受人们的喜爱。热干面味道佳,名声响,其传说的历史典故也很有趣。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热干面-这个武汉人民最爱的小吃就这样诞生了。武汉黄陂人蔡明伟给这个面起了个名叫“麻酱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叫“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小吃,所以武汉人对它的感情,我们就不必再费言语。单讲从外地来过武汉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 热干面被广大武汉人所喜欢,几乎有摊点的地方就有热干面。最早形成正规店面,这就是蔡林记了,蔡林记经过百年洗练,其味道晶洁爽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武汉名小吃的美誉。现在武汉热干面已形成了产业化生产,武汉热干面项目已正式推荐参评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遗”,并正式申报中国国家级“非遗”。经典评价:“热干面最能代表武汉人性格和文化的兼容并蓄,细腻而粗犷,是荆楚民俗和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 三鲜豆皮老通城“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汉民间极具 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含有虾、菇、肉香。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比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 经过标准化的制作技术,程序简单,出品快捷。另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赋予其良好的口感,是这款食品批量与质量的有力保证。经典评价: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1958年,毛泽东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3. 面窝面窝, 是武汉汉族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只知其大约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多数说法为: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总结:武汉早餐实在不胜枚举,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将之冠上“早餐之都”的名号一点都不为过。武汉人的“过早”,最打动人的,是其中透露出的浓浓生活气息。看到普通武汉人手拿大锅小碗排着长队,就为了买上一两样早点,有人感慨:“把早餐当成一件隆重的事情看待,这在当今已是很少有了,我喜欢武汉人的生活方式!” 特色美食篇: 在饱尝过热干面的芝麻酱的浓郁酱香,品尝过豆皮的焦酥皮面软绵的糯米,过面窝的金黄焦脆之后,让我们再一起到长江沿岸,去找找长江边的美味武汉特色美食。1. 武昌鱼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一九五八年毛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其实,这武昌鱼虽名为“武昌”,却并不在武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鄂城(今鄂州市)古称武昌,其西南有个六十万亩水面的湖泊,名梁子湖。梁子湖草丰鱼美。它的通江处为樊口。这里水势回旋,并有大小回流之分。“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钓台下者曰小回”(武昌县志)。唐代的元结有歌曰:“樊口欲东流,大江欲北来,樊口当其南,此中为大回。回中鱼好游,回中多约勾。漫欲作渔人,终焉得所水。”歌中所说的:“回中鱼”,即是武昌鱼。武昌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正宗的武昌鱼全身有13根半刺, 13根鱼刺的叫鳊鱼。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鄂州梁子湖,封建社会时是贡品,是席上珍馐。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鱼,制作最佳的菜馆是武昌大中华酒楼。这家酒楼由安徽人集资,创办于1933年,以擅长烹任武昌鱼著称。由于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鱼作为清蒸武昌鱼的品名。他们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鲜活樊口鲂鱼作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多种配料调料,上笼清蒸,严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处。蒸好后再在鱼上缀上红、绿、黄各色菜丝,使之色彩艳丽,香味扑鼻,鱼肉细嫩,汤质鲜美。除清蒸外,他们还运用油焖、红烧、花酿等法创制三十多种鱼馔。2. 排骨煨藕汤在悠悠长江里找到了美味的武昌鱼,伴着凉凉的江风吃下鲜嫩的鱼肉,这时在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藕汤是最好不过了。武汉人爱喝汤,有着“无汤不成席”的说法。湖北盛产莲藕,粉嫩白净。 湖北人喜欢拿藕和肉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这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排骨藕汤了。湖北人素喜煨汤,请客吃饭不说“请饭”,而说:“请到我家喝汤”。无汤不请客,请客无汤不恭敬。排骨煨汤更是一年四季的美味,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排骨汤,显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敬意。排骨藕汤作为武汉人家中的接待宾客的必备菜之一,从来不让人失望,鲜香味美,营养丰富。煨汤时若是秋冬季节加进几块藕或萝卜,夏日里加几片海带,一则使汤喝起来不腻,二则汤味更为鲜美。菜含肉味,肉含菜香,余味无穷。此菜以砂铫煨炖,火功足,火力匀,排骨软烂,莲藕粉糯,汤味香浓。武汉人煨藕汤,十分讲究和考究。不少上年岁的人,会专门生煤球炉煨汤。浓浓的香味儿,四处飘散。一家煨汤,整条街、整栋楼都能够闻到那股特有的浓香味儿。武汉人每家都会有一口专煨藕汤的砂锅,本地人称砂吊子,这种砂锅是由一种深灰色的粗砂制成,因为砂粗,油脂在煨汤的过程中会慢慢渗砂里,这样煨出的汤不油腻,藕呈粉色。砂锅铫子用的年数越长越好,“油光满面”的,别看黑乎乎的,那是有年头的老吊子。就是洗干净后,拿水泡上一段时间还能冒出油星子,老吊子煨的汤格外鲜醇浓郁。3. 精武鸭脖精武鸭脖是武汉最有名的汉族小吃,因为起源于汉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具有四川麻辣风格,香味扑鼻,口感刺激,鲜美无比,所以很快成为了武汉人喜爱的名小吃,仅在精武路一带就有十几家店。如今,精武鸭脖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并且形成一些新的流派。鸭颈绝对是武汉人对中华美食的新贡献,武汉人喜欢吃鸭脖子,因为它味足够劲,回味无穷。鸭脖子,本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经过用红辣椒、花椒、八角等几十种纯天然香料进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剁成一节一节,大小刚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转动。鸭颈肉层次分明,颇有嚼劲,肉啃完后,接着吸吮骨节中间的骨髓,“滋溜”一声,让人觉得颇有成就感。照老一辈人的说法,鸭脖是活肉,鸭子整天寻吃觅食,纤长的头颈一伸一缩,肌肉纤维锻炼得非常有韧劲,所以味道格外的好鸭脖子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它肉附于骨,鸭肝鸭肠之类属于一口香,很易满足,而鸭翅、鸭掌骨肉较易分离,吃起来没有难度,只有鸭脖子骨肉相连,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八九,让人总是难以充分满足,这便是鸭脖子的妙味所在了。1993年,鸭脖生意在武汉兴起,2000年以后进入火爆期。从一开始,这个品牌就带着浓浓的武汉味和十足的市井气息。目前公认的武汉鸭脖发源地是汉口精武路。一条窄窄的小巷子,两边开满了鸭脖子店面,成千上百根油光红亮的鸭脖子就这么摆在摊位上,场面颇为壮观。不管哪个版本是鸭脖起源的正解,可以肯定的是,从那以后,精武鸭脖这块领地不断被发掘,并形成“华山派”涂国华、“少林派”汤光山、“武当派”王松林、“明教”苏德涛这四位鸭脖品牌领军人物鏖战江湖的局面,直到今天还有新的品牌注入其中。总结:黄鹤楼、洪湖水、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湖北的美丽画面让人流连。其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美食是更加让人陶醉的。湖北菜以武汉菜为代表,很注重色香味的结合。每道菜的颜色都经过精心搭配,有些菜看着很辣,其实并不辣,红辣椒、绿辣椒是用来配色的。湖北的厨师最敢于打破师傅留下的东西,做菜没有条条框框,烹饪手法大胆。这也许就是如今的湖北菜丰富好吃的原因,顾客总能在那里吃到别的菜系不错的菜肴,而且味道也许改良得更别具一格。但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派的,湖北菜无处不体观出精、奇、细、巧等南派特征。怎么样,武汉的美食是不是令你大开眼界呢?虽说不在八大菜系之列,湖北菜仍有自己的特点和独具一格的魅力,武汉人更是称呼自己为“好吃佬”。玩转花样,刺激味蕾,舌尖上的武汉等你来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