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一、通史纵横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912835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力培养一、通史纵横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能力培养一、通史纵横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能力培养一、通史纵横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模块一 模块能力培养 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先秦 秦汉 一 通史纵横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 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 四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 时空 史实 特征 一线贯通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生产力不断进步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文化萌生 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 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相辉映 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变革1 分封制和宗法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内容 确立皇帝制度 皇帝总揽司法 立法和行政 军事等大权 中央政府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 御史大夫和太尉 地方行政机构实行郡县制 郡 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 县以下设乡 里等基层机构 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制定法律 加强皇权 巩固中央集权 监察制度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 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 地方服从中央 官职职责明确 又互相牵制 3 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中央 汉武帝时 形成 中朝 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 演化为执行机构 被称为 外朝 2 地方 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 王国名存实亡 3 用人制度 察举制 举孝廉 二 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1 农业 1 先秦 精耕细作农业形成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技术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完善 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形成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形成 土地制度 井田制 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经营方式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出现自耕农经济 战国时期出现租佃经营 2 秦汉 精耕细作的农业和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汉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2 手工业 1 先秦时期 夏 商 西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由官府垄断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晚期冶铁业发展起来 丝织业发展较快 2 秦汉时期 西汉武帝以后 煮盐 冶铁 铸钱等行业 都收归官办 瓷器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丝绸之路开通 丝绸外销激增 3 商业 1 先秦 商周时期 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 支持商业的发展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西周实行 工商食官 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鞅变法首倡 重农抑商 2 秦汉以来 统治者长期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 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1 背景 经济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 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士 阶层受到诸侯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 提出自己的主张 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 发展到 学在民间 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知识渊博 阅历丰富的学者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 代表人物及主张 3 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在 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 各学派之间取长补短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在吸收 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宣扬 君权神授 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 2 新儒学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3 影响 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巩固了国家统一 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四 中国古代早期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 1 数学 东汉时期 九章算术 的出现 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以算筹为计算工具 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2 医学 黄帝内经 战国编撰 西汉成书 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编撰 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3 天文学成就 甘石星经 战国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张衡 东汉 的贡献 发明浑象仪 发明候风地动仪 用于测定地震方位 4 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 2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 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朝的甲骨文 2 演变 秦统一后 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 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 出现隶书 楷书 3 文学成就 1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 2 屈原和 离骚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 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代表 3 汉赋 特点是专重铺陈排比 文采华丽 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 上林赋 和东汉张衡的 二京赋 时空 史实 特征 一线贯通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封建国家陷入分裂 各民族相互交流 出现融合的局面 江南得到开发 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制度上多有建树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辉煌灿烂 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元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 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 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 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相辉映 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二 中国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1 农业的发展 1 土地制度和经营模式的发展变化 北魏至唐前期 均田制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在均田制下 自耕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宋朝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宋朝采取 不抑兼并 的政策 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租佃制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模式 2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唐朝 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 用于灌溉的筒车得到应用 2 手工业的发展 1 唐代 丝织技术高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 宋代 棉纺织业在南方得到发展 景德镇成为 瓷都 并出现五大名窑 3 元代 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4 经营形态 明朝以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3 商业的繁荣 1 魏晋 北方的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2 隋唐 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城市实行坊市制 县治以上的城市设有交易场所 市 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丝绸之路兴盛 中唐之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3 宋朝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商业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以陶瓷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 4 元朝 更广泛流通纸币 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高峰期 大都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三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魏晋至唐佛道盛行 三教合一 2 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 程朱理学 代表 北宋的程颢 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主张 理 是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求理的方法是 格物致知 2 陆九渊的心学 南宋人 提出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是求理的方法 3 元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3 理学的影响 1 对后世政治生活 文化教育 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3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四 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新成就1 科学技术 1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的发明及意义 2 天文学 唐代僧一行实测了子午线长度 并制成了水动浑象仪 元代郭守敬制成 简仪 并编制了 授时历 3 数学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4 农学 北朝时 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 最完整的农书 元代王祯的 农书 重视对机械的介绍 2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代表人物是东晋王羲之 2 隋唐 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 怀素 楷书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等 3 宋代 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 有意无法 3 古代士人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 魏晋 随着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 文人画出现 代表人物为东晋顾恺之 2 唐代 绘画艺术进入繁盛阶段 代表人物是盛唐的吴道子等 3 宋代 文人山水画兴起 并成为独立的画种 风俗画发展 描写市井生活 代表作是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4 文学艺术的发展 1 唐朝 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 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2 宋朝 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 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词人有柳永和李清照 3 元朝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5 戏曲的成熟两宋之际 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 被称为南戏 到元代 杂剧在北方兴起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时空 史实 特征 一线贯通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手工业 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 中国未能与时俱进 与世界同步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逐渐落伍了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相辉映 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明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1 内阁的设立 背景 明太祖废丞相 权分六部 过程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备皇帝顾问 明成祖设立内阁 明朝中期以后 内阁大臣拥有了 票拟 的权力 影响 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 选官制度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3 监察制度 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使司 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 又设六部给事中 负责监察百官 2 清朝的军机处 1 设立背景 康熙亲政后 为扩大皇权 在宫内设南书房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雍正年间 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设立军机处 2 职能 特点 由参与处理军务到参与处理内政外交 制定军政大计 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 受皇帝召见 只能跪奏笔录 3 影响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1 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 1 农耕技术 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 玉米 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加上广泛植棉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 农业著作 徐光启编写的 农政全书 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 生产方式 明代中叶以后 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中叶后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出现 3 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和制瓷业 到明代后期 棉布已经取代丝 麻 毛 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3 明清时期的商业 1 货币经济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 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 农产品商业化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棉花 茶叶 甘蔗 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3 工商业市镇 明朝中后期 在运河沿岸 江南地区 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 商帮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 形成了大商帮 5 政策 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重征商税 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三 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变化1 王阳明 心学 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 主张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2 李贽及其思想 1 李贽 自称为异端 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 2 主张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认为人皆有私 主张个性自由 提出 万物皆生于两 否定 天理 的存在 主张男女平等 3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四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 科学技术 1 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它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2 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 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 明清的文学艺术 1 明清小说 明清时期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著名的长篇小说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和 红楼梦 2 戏曲 明中叶到清中期 昆曲鼎盛 被誉为 百戏之祖 清乾隆年间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兼容并蓄 形成京剧 被誉为 国粹 3 绘画 明清时期 文人画代表作品有明代徐渭的 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图 时空 史实 特征 一线贯通 在古代希腊 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 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与希腊人相比 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 崇尚秩序 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 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 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相辉映 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1 雅典民主制度 1 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 2 意义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3 局限 是 成年男性公民 的民主 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2 罗马法 1 成就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 成文法代替习惯法 是罗马法的渊源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完成于6世纪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2 历史地位 从 十二铜表法 到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罗马法逐渐趋向完善 其蕴涵的人人平等 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具有超越时间 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二 奴隶制经济繁荣发达 1 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发达 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为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古罗马经济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为基础 后随着帝国对外征战 获得大量奴隶 出现了奴隶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况 三 希腊的人文思想1 智者学派 1 背景 古希腊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主张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3 影响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2 苏格拉底 1 背景 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 主张 提出 知识即美德 的思想 认为 善 是人的内在灵魂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 影响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3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