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实战演练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390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实战演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议论文实战演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议论文实战演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测试答案一、议论文常识:1、议论文分类:立论文 驳论文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论证的角度与方法:角度:正面 反面方法: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4、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特色:精练平实 鲜明生动)二、无三、答题指导:2、论据与论证方法:答案:丁肇中在科学上取得成功的事例 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的韧性。苏童在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事例 有力地论证了“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答题指导:1、论据的作用:支撑、证明作者的观点 2、思考角度:直接论证分论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3、注意各论证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举例论证:用雄辩的事实,增强了说理的力度道理论证: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深刻、透彻,有说服力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形成鲜明地对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说理深入浅出,容易被人理解、接受)3、论证思路:答案:(从论证思路与方法思考)文章采用事实说理。先从自身参加运动会的经历为例论证“为别人喝彩值得推崇”,再例举外国人为中国申奥成功喝彩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是弱者”,然后再联系生活实践论证“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最后归纳总结出“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的观点。文章运用大量的事实多角度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很具说服力。答题指导:1、前提:把握文章各段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注意论证的角度与方法 3、注意答题表述语言的准确与完整。4、词句的理解:1)天真年少的岁月 年老体衰的时光 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2)因为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造成时间的长短不同。当你勤奋工作时,时光流逝很快;当你无所事事时,时光显得漫长。5、点评拓展:1)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举例分析答案不唯一)示例: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我们的学习,无论学习条件如何优越,天资如何高,如果不努力刻苦,珍惜时间,就不会取得成功。反之,无论学习条件如何恶劣,天资如何平凡,如果努力刻苦,珍惜时间,终将会取得成功。2)两耳失聪的人,可以展现美妙绝伦千手观音;双目失明的人,可以用写出感人肺腑的巨著。一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1、jio zo 2、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3、示例:一缕阳光 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4、答案不唯一:示例:引用论证 引用傅雷的话,有力地论证诚实的重要性、可贵。比喻论证把人生比喻成舞台,在舞台上只有诚实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生动形象地论证诚实的重要性、可贵。对比论证 两种不同的人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诚实的重要性、可贵。5、诚实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人们应不断地追求诚实,保持诚实的品质。(意思相同即可,表述可不同)6、答案不唯一。示例:北宋晏殊聪明过人。14岁被推荐给朝廷,正赶上真宗皇帝御试进士。真宗皇帝让他把考题做一遍,他看了考题,对真宗皇帝说:“我十天前就做过这个题目,请陛下另外出题吧。”真宗见他这样诚实,很高兴,赐他“同进士身”。二珍惜弱点1.贸然 缺憾 2.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3.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证明了事物的某方面与弱,她的反方向愈强(弱点也是强点)。 4.利用自己的弱点能填补自身的不足;能把弱点便成强点。 5.正是自己的弱点;利用自己的弱点;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别人利用。三坚持做好一件事1.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 2.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又瞎,她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明确目标。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的方法,使论述的道理更浅显易懂。5.同意作者的观点。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有所收获。尤其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只有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逐个攻破,才会取得新成就。 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在确定主攻方向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其它,因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只有同时做好几件事,才能增加选择的空间。四习惯成自然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2.例举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了懂得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乡音的能力。3.不能曲调。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4.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5.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五习惯于失去1.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2.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因遭受重大失去而一蹶不振,不会计较小损失;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能在内心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从而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没有标准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质疑精神,但一定要扣住话题。示例:我们是不是对所有的“失去”都要“习惯”?当然不是,比如理想、信仰、诚信、尊严、操守等。4.D(A项说“富有进取心的人实际上是很脆弱的“不准确,作者说的是“只求得到不肯失去”“表面上似乎赋予进取心”的人;B项对论证方法的分析不准确,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C项说“文字中流露了宿命和消极悲观的情绪”是对主旨把握不准确,作者反复强调“得到的东西迟早会失去,人注定要无可挽救地失去自己”,只是为了启示人们不要沉迷于患得患失之中。)六平和是金1(2分)B 2。(2分)“这个问题”指的是:塔布克是如何预知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谁的。“那个结果”指的是: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快乐的自由人。 3。(4分)在自己作坊中制作的钟表更精确,因为钟表匠在狱中心怀不满、愤懑和憎恨,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精确的制表工序,比登天还难。 4.(2分)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5.(4分)答案为开放式,可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自我教育来提建议,策略须具体可行,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表述准确,语言畅达。酌情给分。六做一个终身的读者1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2略。答题要求:所写必须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必须是做为终身读者的身份。3指有选择地阅读。4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七敬畏生命1生命是神圣的(具有神性的光辉)。敬畏生命,才会获得生命的顿悟与喜悦;敬畏生命,不仅仅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爱人类自己。2怜惜老鼠。 因为在人们眼里,老鼠是可憎的、该死的,所以,作者的自责心情,会让别人觉得可笑。3通过写动物们为了生命的延续而付出无私的奉献和感人的爱,表现了生命的神圣(生命神圣的光辉)。4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如用自己的话回答,大意对亦可。)5消灭之:这些动物给人类造成伤害,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去消灭它们,也是很自然的,是无可指责的。宽容之:虽然这些动物给人类造成伤害,但它们也是自然界中的生命,也具有生命的神圣性,应宽容之。保护之:每一物种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为了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那些数量减少的物种,还须保护之,如某些毒蛇。(赞成哪种做法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八为别人鼓掌1周围的人(别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长处 (答“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算半对)2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或“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 有正常的心态(或“及时调整心态”) (意思对即可)3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可能会害人害己。(或:从反面论证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4别人的成功经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别人的成功经历能正确指引我们,帮助我们。 在走向成功时获得别人的喝彩。 新的认识示例:要在为别人喝彩的同时,获得自己的成功。(意思对即可)1甲 B乙 C丙A2“可笑”是因为生命的过程变成了简单的循环;“可悲”是因为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愚昧。3“事实(事例)论证”或“对比论证”;论证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的观点。4只要举出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符合中心论点即可。第十五篇1A 2我们应当学会为别人喝彩 道理论证、事实论证3略(酌情给分,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均可)4略(此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第十六篇1给人生加个意义(或“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2(1)因为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别人附加的,不一定就纳入自己的心理结构。(2)大多数人基本上目标模糊或是没有目标。3强调人生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是很难取得成功的。4有理想,有抱负,能够造福于社会的人生才有意义。如: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若举其他事例,言之有理即可)第十八篇1.(1) 不满、牢骚和埋怨中本身也常常蕴藏和孕育着热情。(2)见义勇为将矛盾冲突平息下来。 (3)做好事久了见到效果 2。国外在社会公德方面做得特别好 3.社会公德的好转要从自身做起。 4.略 5.从自身做起,形成环境,影响社会,蔚成风气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