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设身处地.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300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设身处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设身处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设身处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身处地的准备一节语法课-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摘要:在学习语法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关键,教师怎样设计语法课决定着学生学习语法的效率。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备好每一堂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就如何设身处地地准备语法课进行思考。关键词:设身处地 英语语法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但新教材的使用,有的教师片面注重教法,而忽略对学生学法的研究。譬如大多数高中的学生对语法这种既需要记忆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学的一头雾水,课前不会预习,对不懂的内容不做记号,或者课堂上根本就不知道听哪些内容,听什么,课后作业照抄等。于是,上一节课学的到下一节课就忘了;今天学的到明天便忘了。因此,怎样准备好每一堂语法课值得每一个英语老师去深思。 记得有一次期末复习课讲完练习就让学生自己看书,其间有给我成绩不错的学生问:“老师,这两种题目搞不清楚了。”我一看,是这样两个动词填空:1. The museum_ (complete) next month will be open to the public.2. Once_ (complete), the museum will be open to the public.这两类非谓语动词填空在复习过程中接触的很多,我仔细分析过好多回怎么去填,被她一问,我很奇怪,怎么这种题目这种好学生还在问,但马上就想起我一直只是两种题目分开来讲的,在备课时我从来没想到学生会把他们搞混,觉得讲过很多遍,学生一定要会,但却没想到去替他们想想。站在他们的位子再来看这两类题目,的确很容易混淆。跟她解释完之后,她终于明白了,很开心。其实我比她更开心,而且对她心怀感激,因为她让我又一次了解到光站在这个三尺讲台上蒙头教书完全行不通,应该要多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所以再一次提醒自己备课时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记得当年学的语法都是概念不清,做语法题大部分是凭感觉做的,说得好听那叫语感,不好听就是瞎做,蒙的。踏上工作岗位,自己边教边学,才恍然大悟,原先像奥数一样难理解的语法弄明白之后其实不过如此。于是,从那时候起就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放到他们的位子,设身处地的去教他们学。因此,怎样去做到设身处地地教学,怎样教学生学好学精每个语法,使那他们能够在练习中在考试中,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融会贯通就成了做英语老师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师在语法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对学生学习语法的效率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假如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个精彩的剧本,教师好比是剧作家兼导演,而学生是主角。一部剧成功与否跟剧本关系密切,只有一本精彩的剧本才能让导演和学生能全身心融入其中一起创造成功。所以,教师的备课过程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深备教材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在语法教学中,相关的现成语法资料很多,教师绝对不能只是简单的把资料上的内容复制给学生或者念经一样读给学生听,那样不仅起不到教师的作用,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在备语法课过程中,首先应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然后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考虑已学知识,即将学习的和今后要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做到瞻前顾后,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其次,要能够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比起什么都抓什么都讲或许效率更高。比如说在讲“反义疑问句”时,备课组提供的语法教案很全面很详细,可以说面面俱到,所有有关反义疑问句的知识点都罗列在内,每个同学人手一张,大家一起读读看看,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但是,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尤其是对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老师对本宣读,那这一节课估计就是云里雾里,睡眼惺忪的。那面对巩固练习就是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刻考虑到学生。在看教案时,联系练习,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经常出现在联系中的知识点,删掉一些不怎么出现的非重点,从而突出一定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比如像“I dont think.和must have done”这些要多花时间重点讲。二备透学生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进行富有成效的备课,就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认真备好学生。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课程资源,整合进教学活动,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这是备学生过程中最应重视的环节。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的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有各自独特的心理倾向性。这些独特性意味着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尊重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就是保护了他们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同时,不但在备语法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的余地。在上“非谓语动词”这一语法时,因为这是一个语法的难点,考虑到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差异,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A组:1. Each of them got up early,_(hope) to catch the early bus.2. He was very surprised _(hear) the news. 3. We should prevent the factory _(pollute) the river. 4. You must have your hair _(cut).B.组:1. He was _(surprise) at the _(surprise) news. 2. _(dress) in red, the girl looks very pretty. 3. I am busy now, so I cant help _ (repair) the machine. 4. The boy lay on the ground, his eyes _(close) and his hands _(tremble).C组:1. _(lose) himself in thought, he was nearly run over by a car. 2. The policeman rushed into the room only _(find) an old lady lying on the ground 3. The bridge _(build) last month is the longest in the world. 4. There _ no classes yesterday, we paid a visit to the Great Wall.这三组题目的难度是递进的,我的设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能通过不同层次题目的练习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我请三个基础不同的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从A组开始做,第一组独立完成,第二组如有不确定可以和同桌讨论,第三组如果不会可以先空着,但是每个题目除了写答案,还要求划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结果,请上去的三个同学,除了第三组的最后一个题目比较难做错了,其他都做得很好,我就分别表扬了他们。其他同学基础较差的同学第一组基本能做对,中等的同学能和同桌商量顺利做完第二组,第三组相对有点难度,但有少数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能做对。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每个同学各自都体会到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就更有信心投入到更难更复杂的学习中去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所以在备课时,老师要努力给学生预留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选择。必须指出的是,在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必须不断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了解学生。三活备教法教学的方法很多,如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等等。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和才干,并为自己找到最合理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情感的途径。不同的语法就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使不同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例如,名词性从句用讨论法去导入让学生理清句子成分;强调句型用对比法让学生在做题时能够容易辨析;定语从句可以从讲授法开始等等。同时,教学方法又是与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情境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即教无定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的越得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也就越多。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构想”意识,一方面遵循教学方法的科学规范,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又要以“教无定法”的宽松灵活的心态来预设和调遣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随机应变,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做到“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和谐统一。厚积才能薄发。上好一节课,不是课前仓促准备就能完成的。演艺界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我们来说课上四十五分钟,课下就不仅仅是十年功,他需要我们半生准备,甚至是毕生之功。一节课,要调动我们数十年的知识储备,要借鉴我们数十年的经验教训,还需要我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跟学生心灵沟通,去了解并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中间去做他们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在渐近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日臻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